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刘璋

三国:季汉刘璋 第67节

  高定斟酌了一下,定下了个基调:“汉儿最是叵信。”

  叟夷没有什么遮掩父母过错的说法,因此高定直抒胸臆:“前面我就劝父亲莫要接纳雍氏入城,让雍氏在城外扎营就好,可父亲你偏偏放雍氏入了城。”

  “这份书信不止一份,应该邛都城四面都有发射到城楼头,说不定雍勉手下士卒已经捡到,递给雍勉看了。”

  “那你说雍勉会不会心动?”心中有些懊悔的高远试探性的向高定问道。

  高定摇了摇头,给出了个模棱两可的回到:“说不好。”

  “不过雍勉是汉儿,肯定和汉儿亲近,和我们夷人疏远,这几天,我们手下的儿郎和雍氏的部曲发生好几次冲突了,虽然这些冲突都只不过是底层儿郎的一些小矛盾,但这也说明雍氏和我们不对付,毕竟我们不是同类,习俗不同、风貌不同。”

  “孩儿以为十有六七,雍勉说不定会心动。”

  “诶。”高远重重的叹了口气,如果雍勉真的心动了的话,那他只有放弃邛都城,跑到山林洞穴中了。

  高远有些不忿,他好不容易趁着汉家衰弱的时候,占据了邛都城,将汉人踩在了脚下。

  可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年,眼下就要放弃邛都城的世界,跑回山林中的洞穴中居住。

  山里的日子如何比得上城里的日子。

  见到自家父亲这幅姿态,高定琢磨了下,说出了应对的法子:“父亲,倒也不一定说雍勉会心动,背叛我们,我们可以先收拢手下儿郎,明天早上观察下雍氏的动静。”

  “如果雍氏没有变动,我们照常宴请雍勉,到时候,如此这样一番……”

  高定凑到高远耳边,用只有高远能听到的声音说明了他的想法。

  ——

  越嶲郡,邛都城外刘璋的大营。

  “永年,书信向邛都城内发射了吗?”刘璋看着从门外走进帐内的彭羕,询问了一句。

  为了促使夷王高远和雍勉火并,刘璋先是领军后撤了十里,缓解了对邛都城的军事压力,以减轻高远和雍勉内心的恐惧,让高远和雍勉有闲暇去做其他事情,例如发生冲突矛盾什么的。

  而后彭羕给出了谋划,他建议刘璋发射书信到邛都城中,言明只要雍氏反正,斩杀越嶲郡夷王高远、高定父子,献出邛都城,刘璋就会免去雍氏一族的罪责。

  通过几封不值钱的书信,去拉低高远和雍勉之间本就缺乏的信任感,加重夷王高远对雍勉的疑心,使高远和雍勉早日爆发冲突。

  彭羕拱手应道:“明公,已经安排妥当了。”

  “这几日观察下来,已经知晓一般情况下邛都东门和南门是夷王高远手下的夷人把守,西门和北门是雍氏的部曲驻守,不过他们有时候会进行换防。”

  “为妨意外,所以四个门都派人射箭到了城头上,料想现在夷王高远和雍勉二人,都应该看到了书信,现在城中估计是暗流涌动,只待天明观察下城内动静了。”

  说到这里的彭羕脸上露出不怀好意的微笑,他的这股子不怀好意,瞄准了在邛都城内的夷王高远和大族雍氏。

第126章 张裔的犹疑

  “这种过于明显的离间计,是不是太粗糙了些。”对于彭羕给出的离间计,张裔面色有些犹疑,他有些不同的看法。

  “夷王高远虽说是个夷人,但听闻他读过书,多少也懂得些谋略,前次他的儿子高定撺掇着旄牛夷王狼谭去夺取安上县,便可知道,这人是知晓些兵事,后面高远又据守泸水的渡口,这一步步下来,都是有规有矩,想来不能等闲视为蛮夷。”

  “益州郡大族雍氏的族长雍勉更不必说,据传这人是什邡侯雍齿的后人,迁居到益州郡已有数代,族内以经学传家,通研经典,对兵书也是有涉猎的,这次起事,雍氏联络交通,越嶲郡、牂牁郡等几个郡都被他煽动谋逆了,可见雍勉是有些才学的。”

  “高远和雍勉两个人,都不是普通人,不好轻视他们,他们看到我们射入城内的文书,应该不难看出来,这是我们使出的离间计,是为了挑破他们之间的关系,再加上明公的大军就在近侧,他们有一定的压力,这种情况下,纵使他们因为我们离间的文书,对彼此产生怀疑,但应该也不敢有什么大的举动,结果不一定如我们所愿。”

  张裔所言,他对彭羕给城中四方发射文书,告明雍氏,只要雍氏反正,既往不咎的离间文书,能产生的效果有些不太看好。

  如今邛都城里的夷王高远和雍勉都是聪明人,聪明人都是一点就通的,而彭羕离间文书的手段太过浅薄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离间计,因此他对高远和雍勉爆发冲突、乃至厮杀战斗的概率有些看低。

  更不要说刘璋大军就近侧,高远和雍勉都面临着重压,这个时候怎么会内斗起来呢,鹬蚌相争,让渔翁得利。

  作为两虎相争计策的首倡者李恢,在面对张裔对彭羕离间计策有所怀疑时,他首先站了出来。

  李恢先是肯定了一句:“张君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彭君的离间计是有些浅薄,另外高远和雍闿都不是什么莽撞的人,自然是可以看出我们在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

  “但是。”李恢说出了个‘但是’,进行了话语上的转折。

  这是说话的艺术,在和朋友辩论时,不能对朋友的话语进行全盘的否定,需要肯定一部分朋友的话,以免朋友心生抵触。

  坐于上首的刘璋对李恢的话看的很透,这是欲抑先扬的话术。

  他前世读书的时候见过老师因为学生调皮,请家长的时候,老师不会直接对家长说,你的娃不是读书的材料,而是通常对着家长说道:‘你这个娃聪明是聪明,就是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

  先夸赞一句,让对方放下心理上的戒备,然后再进行批评或者驳斥,对方就容易接受了。

  说完‘但是’二字的李恢,给出了他对张裔一番话的反对意见。

  “看的出是离间计,和是否会中离间计是两码事,高远作为夷人,他就算知道这是离间计,他敢对雍勉推心置腹吗?高远肯定会想,雍勉会不会为之心动,发兵攻打他,用他父子的人头,换取雍氏的平安落地。”

  “而雍勉呢,雍勉肯定能看得出这是离间计,但他敢确定高远这个夷人不会怀疑他吗,不会先下手为强,发兵突袭他雍氏吗?”

  离间计的作者彭羕插了一句嘴,他没有李恢那般委婉的话术,而是很直白的说道。

  “张君,高远和雍勉两人,一个是夷人,素来狡诈凶悍,行事作风诡谲,雍勉虽是汉儿,却是全无忠义之心,造逆于南中。”

  “这两个人都不是良人,不算什么好东西,如今两人都面临一步踏错,就身死族灭的收场,现在有了射入城内的文书,张君还能指望他们互帮互信吗?”

  李恢和彭羕反驳张裔的话语,刘璋是认可的,弱小的势力结盟对抗强敌,但盟友间不去精诚合作,反而防备盟友的力量多过对抗强敌的力量,以至于被强敌各个击破,这种事情历史上屡见不鲜。

  近的话就说三国吴蜀同盟,两方之间的龌龊不断,更是在关羽北伐的时候,同盟的矛盾达到了高潮,吕子明白衣渡江,断送了蜀汉一统天下的机会。

  而吴国呢,虽然得到了心心念念的荆州,但曹魏一来因为吴蜀同盟破解得到喘息的机会,二来襄樊还牢牢的掌握在曹魏手里,吴国左不能越襄樊,右不能越合肥,统一天下的运势被曹魏锁的死死的,没有一丁点机会,只能于南方等死。

  远的话,那就是让前世刘璋看的血压飙升的《南明史》了,南明小朝廷、流寇、海盗、三藩,几家间的狗血操作能让人当场气晕,敌人就在门口,盟友间也要拔刀先给对方两刀,不愿先打退敌人,再做商量,行事还不如吴蜀同盟。

  ——

  成都,赵府。

  赵熙又是风风火火的从外面归来,冲进了他父亲赵韪的书房。

  他的脸上眉飞色舞,挂着八卦的神情,莆一进入书房,人还没到赵韪的近前,声音就传到了赵韪的耳朵里。

  “爹,你可知道,近来成都城流传的关于刘璋小儿的传闻。”

  这一句话中,赵熙的语气满是揶揄。

  “什么传闻。”赵韪头都不抬,将目光继续放在手上的文书,开口问道。

  赵熙近前,将声音压低,对着赵韪说道:“市井间流传,我们这位益州牧盗嫂。”

  “哦。”赵韪还是没有抬头,继续看着手中的文书。

  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新鲜的,更确切的来说,这个流言就是他放出去的,只是他做的隐秘,连自家的儿子都蒙在鼓里。

  他这么做,一来是想打击刘璋的声望,刘璋现在的声望太隆了,平定巴郡,亲往南中,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让刘璋在巴蜀士人的心目中,身形越来越伟岸了。

  最近赵韪得知了一件事情,那位在刘焉时代,隐居不出、不接受征辟的广汉高士秦宓,都出仕州牧府了,可见刘璋的声望之隆。

  这让赵韪有些忌惮,因此造了个‘盗嫂’的流言,意图打击刘璋的声望。

  这二来,州牧府里,刘璋和刘瑁因为仗杀奴婢爆发冲突的事情,赵韪是知道的,这两个兄弟之间本来就不和睦,要是三公子刘瑁知晓了这个流言,自然会死心塌地的和他合作。

  刘瑁不是什么无用之人,刘焉入蜀只带了刘瑁这一个儿子,在刘焉坐稳益州牧位置这一事上,刘瑁多有襄助,因此刘瑁在益州颇有些能量,而这股能量可以襄助赵韪的大业。

第127章 朱提银

  “诸君不必争论,短则一两日,长则三四日,离间计策是否生效,邛都城内是否会发生变故,我们自然会知晓,不必争辩于一时。”

  刘璋开口了,打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旗号,平息了张裔和李恢、彭羕间的争论。

  李恢首倡的两虎相争谋划,因此刘璋大军后撤十里,减轻对邛都城内高远和雍勉的压迫感,接着彭羕使出的离间计,拉低高远和雍勉之间本就不多的信任感,最后让高远和雍勉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

  对于这个谋划是否会生效,不同于张裔,刘璋有八九成的把握,乃至于有十足的信心。

  无他,历史上夷王高定就和雍氏的领头人雍闿爆发了冲突,在诸葛亮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高定竟是匪夷所思斩杀了雍闿,硬生生失却了一大助力。

  也因此,刘璋对目前的夷王高远和雍氏的族长雍勉间的同盟很是不看好,认为他们的同盟迟早破裂,更别说现在他火上浇油,加速了两者同盟破解的速度。

  “夜深了,诸君早做休息吧,明日一起观望下邛都城内的形势如何。”

  打发李恢、彭羕、张裔等人各自回帐休息,刘璋没有入睡,而是借着油灯的灯光,看起了收到的军情文书。

  第一封是他的辅汉校尉甘宁发来的文书,文书上说牂牁郡诸多大族合力,解救了被囚禁的牂牁郡太守景毅,将牂牁郡郡丞朱褒煽动的叛乱平定了。

  因此,在牂牁郡安定的情况下,甘宁火速行军,赶到了滇池县,击溃了贼寇中剩下的大族孟氏,擒获了孟氏的族长孟仪,以及孟仪的长子孟节、次子孟获,解了滇池县之围。

  刘璋不由惊讶甘宁的动作之快,竟是赶在了吴懿的前面到达了滇池。

  要知道,吴懿到滇池县的路线,从僰道至朱提,再从朱提至益州郡,这条路线是一路往南,更是有羊官水、存水可以借助运兵。

  比起甘宁从僰道,经南夷道进入牂牁郡,这条路上没有水路,其次甘宁再从牂牁郡进入益州郡,要绕了一个大弯子。

  因此甘宁虽说比起吴懿,提前出发了数日,但比吴懿更快到达滇池县,是一件让人吃惊的事情。

  惊讶了片刻甘宁的动作之快,刘璋将目光聚集在了孟仪的次子孟获身上。

  这位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历史上被诸葛亮七次擒获,七次放走,最终方才心服口服,对着诸葛亮拜道:‘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只是孟获这里的‘南人不复反矣’,说的是南中的大族不会再谋逆了,并不包括南中的叟夷。

  事实也正是如此,诸葛亮南征的大军回去后,叟夷就立即重新反叛了,靠着李恢出马,才平定了叛乱。

  不过叟夷的叛乱并不值得看重,这个时代的叟夷基本上处于奴隶制社会,有些甚至是母系社会,比起已经封建的汉人,制度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汉人在制度、组织力度、军事理论上,对叟夷有着碾压般的优势,南中除了个别类似越嶲郡夷王高远这样,半开化的叟夷部落起事谋反,能掀起一些波澜;其他的叟夷部落叛乱,在没有南中大族参与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毫无波澜,很容易就能平定。

  ‘要不也整个七擒七纵的好活。’刘璋冒出一个念头,想效仿诸葛武侯,在南中流传下一段佳话。

  将念头从孟获身上脱离,刘璋看起了下一份文书。

  这是吴懿发来的文书,说是他已经通过了存水,不日就要抵达滇池县。

  随着这份文书一同送来的,还有二十箱朱提郡大族上贡的白银,用做南征大军的军资。

  对于朱提郡大族轻松拿出如此多的白银,刘璋没有什么意外的,《华阳国志》上记载诸葛亮提到朱提郡出产白银:‘汉嘉金、朱提银,采之不足以自食。’

  而且朱提郡出产的白银纯度很高,西汉末期王莽改制为“新”朝,进行货币改制,银货二品,朱提银为二品中的上品。也由此,朱提银的名气很大,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赠崔官立之》诗中有言:“我有双饮盏,其银出朱提”。

  不过朱提银的开采从西汉中期到三国蜀汉有数百年的时间,矿产已经呈现枯竭的状态,所以诸葛亮才会有‘采之不足以自食’的话。

  当然,朱提郡产银是到了蜀汉时期才出现枯竭的问题,目前的话还能支撑一时。

  看完了吴懿、甘宁两路的军情文书,刘璋心情很是不错,他翻阅起了从成都传来的文书。

  首先是别驾王商的文书,王商当做萧何被刘璋留守成都,虽然益州的大小事宜他可以全权处理,但王商知道轻重,有些要事,王商会请示刘璋后再做处理,如果等不急,他会先处理,再发来文书通报刘璋一声。

  对于王商这样的操作,刘璋有些感慨,和历史上对王商的描述一样,王商的确是一位大大的贤臣,一心一意为他谋划做事。

  批阅完王商文书上的事宜,刘璋看起了黄权送过来的文书。

  这次出征南中,刘璋对于被他闲置于成都的和德中郎将赵韪,多少是有些不放心的。

首节 上一节 67/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