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151节

  阳光正好,风力也稍有减弱,但他没有立刻开始繁重的石工活。

  而是抬起头,看了一眼那片平静的淡水湖,一个更高效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型。

  他对着镜头说道:“在高强度施工期间,我不可能有整块的时间去主动钓鱼。”

  “所以,在开始今天的体力活之前,我必须先建立一套能24小时自动工作的被动捕鱼系统。”

  “说不定运气来了,这小小的投入,就会换来未来几天的食物保障。”

  他从背包里拿出他的钓鱼套装,那卷坚韧的大力马PE线和一小盒伽玛卡兹鱼钩。

  第一步不是去水边,而是走进了附近的树林,开始寻找制作弹性杆的完美材料。

  “我们不能指望水边刚好有位置合适的弹性树木。”他一边搜寻,一边对着镜头解释。

  “更可靠的做法,是自己制作钓鱼竿,然后将它们安装在任何我们想要的位置。”

  “最好的材料是桦树或柳树的树苗,它们的木质纤维长,韧性极佳。”

  他很快就在林中找到了一片生长着年轻桦树的区域,他从中挑选了三棵大约手腕粗细,长得笔直且长度超过四米的树苗。

  用斧子和锯子,他迅速地将它们从根部放倒,并清理掉所有侧枝,得到了三根光滑修长的弹性木杆。

  他将这三根未来的“自动鱼竿”,扛回了淡水湖边。

  现在,他才开始勘察地形,寻找三个完美的“工位”。

  最终,他选定了三个相隔十几米的位置。

  接下来是安装鱼竿,这绝不是简单地把木杆插进土里那么简单。

  他先在第一个钓位旁,用斧背将一根粗壮,长约半米木桩,深深地砸入地下。

  还好,河边的土质还算松软,不是很费力地就轻松砸了进去。

  然后,他将第一根桦木杆粗壮的一端,紧紧地抵住这个主锚点的后方。

  为了防止木杆左右滑动,他又在主锚点两侧各打下了一根更细的辅助桩,形成一个稳固的“U”形卡槽。

  最后,他用一段拆解下来的船用缆绳,将桦木杆的根部与主锚点,两个辅助桩,死死地捆绑在一起。

  这样,无论水下的鱼有多大的力气,都绝无可能将这根鱼竿拖进水里。

  这套由主锚点+卡槽+捆绑,构成的三重固定系统,组成了一套自动钓鱼装置的基础。

  他又用同样的方式,将其余两根桦木杆也极其牢固地安装到位。

  然后,他才开始专注于制作核心的触发机关。

  决定将所有三个钓位,全部采用同一种,也是他认为最经典可靠的“4字形”触发机关。

  他从岸边捡来一根手腕粗的干燥木棍,用斧子将其一端削尖,然后“咚!咚!”地用力将其牢牢打入离岸边约一米远的泥土里。

  这是第一个机关的“立柱”。

  接着他开始用那把大马士革猎刀,极其精细地制作触发机关的另外两个部件。

  横杆,将其中一根削制成约20厘米长,在一端刻出一个浅浅的、可以卡住鱼线的凹槽,另一端则削成一个平滑的接触面。

  支撑杆,将另一根树枝的两端,都削成了45度的精准斜面。

  做完这三个部件,最关键的“上弦”步骤到来了。

  他走到第一根已经固定好的桦木杆旁,深吸一口气,开始与这根充满弹性的木杆“角力”。

  双手抓住桦木杆纤细的末端,用上全身的重量,一步步地将其向地面拉拽下来。

  四米的长度,让这根看似纤细的木杆爆发出惊人的抗拒力,它在他的手中剧烈地颤抖着,发出“嗡嗡”的声响。

  他咬紧牙关,将树梢一直拉到几乎触及地面的程度,使其形成一个张力十足、蓄满了势能的巨大弓形。

  然后,他将横杆的一端抵在立柱上,再用那根斜向的支撑杆,一端顶住地面,另一端极其精准地卡在横杆和立柱之间。

  最后一步,他将那根被压弯的桦木杆梢,用一段绳圈,套在了横杆的末端。

  松手!

  那一瞬间,巨大的弹力全部作用在了那个小小的“4”字形机关上。

  三根脆弱的木棍发出了轻微的“咯吱”声,仿佛随时都会散架,但它们奇迹般地撑住了!

  一根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弓”,就此被一个极其精巧的“扳机”给死死锁住。

  整个装置充满了一触即发的张力,任何对横杆的轻微触碰,都将导致整个平衡的瞬间崩溃。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他以同样的方式,极其专注地为另外两个钓位,也“上好了弦”。

  三个充满了力量感的装置,静静地矗立在湖岸边。

  所有机关制作完毕,他开始配置最后的渔具。

  他为每个钓位都剪下了一段数米长的PE线,绑上大小合适的鱼钩。

  鱼饵,则是昨天处理兔子时留下的,能吸引鱼类的肝脏和内脏碎块。

  他将第一个挂好鱼饵的鱼钩,甩进离岸边不远的深水区。

  然后,他拉紧鱼线,小心翼翼地,将鱼线本身卡在那个蓄势待发的“4”字形触发机关横杆的凹槽里。

  另外两个钓位,他也用完全相同的方式,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最后的设置。

  一个小时后,当他完成所有布置时,三个蓄势待发的‘自动钓鱼竿’便静静地矗立在岸边,开始工作。

  它们就像三个上满了弦的捕兽夹,24小时不间断地为他监视着水下的动静,等待着目标触发那致命的机关。

  “好了。”林予安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被动收入系统已经建立,现在,我们可以安心地去干体力活了。”

  上午十二点多,林予安戴上手套,走向那个等待着他的地穴。

  真正的硬仗,现在才开始。

  “好了,各位。”

  他对着镜头,语气平静地陈述道:“从现在开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所以我计划,今天之内必须将石墙垒砌起来。”

  他双手握住撬棍,开始了今天的核心建造工作。

  他的建造方式是直接从地穴不平整的底部开始干砌石墙,在垒砌的过程中同步完成找平和地基的稳固。

  他选择从地穴的西南角开始,这里是两面墙的交汇点,承受的应力最大。

  他没有去寻找什么完美的“基石”,而是直接将一块筛选出的、体型巨大的主墙石,放置在墙角最低洼的位置。

  他整个人站了上去,用力踩踏,让它与泥土紧密结合。

  然后,他拿出另一块石头,试图放在旁边,由于地面的高低不平,两块石头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落差和晃动。

  “这就是直接砌墙的难点!”

  “我们必须在砌第一层的时候,就解决地面的不平整问题。”

第165章 砌墙与流冰初现!

  他将第二块石头挪开,从楔石堆里找来几片厚度合适的石片,垫在低洼处,然后再次将主墙石放上。

  经过反复的增减和调整,两块主墙石的顶面终于达到了一个大致的水平状态。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耐心,他不断地用大石头作为主体,用小石头作为辅助,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创造一个水平的平面。

  他沿着地穴的三边,耐心地进行着这第一层的砌筑。

  哪里低了,就用更大的石头或者多垫几片楔石,哪里高了,就往下挖一点泥土。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在第一层砌完时,让所有石头的顶面,形成一个坚实稳固且基本水平的“U”形环。

  当这最艰难繁琐的第一层终于完成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

  地穴的底部,由一道由犬牙交错的石头构成,看似杂乱却极其稳固的石圈所环绕。

  他没有休息,立刻开始了第二层的垒砌。

  有了第一层作为相对平整的基础,接下来的工作变得流畅了许多。

  他从主墙石堆里拿起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仔细地端详着它的每一个面,在脑中模拟它与下方石层顶面的咬合方式。

  找准位置后,他将石头稳稳地放了上去,并严格遵循着干砌石墙最核心的法则“一块压两块”。

  这个法则的含义是,上一层的每一块石头,都必须跨越并压住下一层两块石头之间的接缝。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将上方的压力向两侧分散传递,从而将无数独立的石块,锁成一个受力均匀、结构稳固的整体。

  他不断地变换着手中的石块,时而侧放,时而竖放,在下方石层的顶面上反复试探。

  寻找出那个唯一的,能实现最大接触面积和最佳咬合度的位置。

  虽然已经基本吻合,但有的石头依然有轻微的晃动。

  他会立刻从楔石堆里找出几片厚度合适的石片,“叮叮当当”地用一块小石头当锤子,将它们用力地敲进所有可见的缝隙里。

  随着楔石的填入,原本晃动的石块被死死地卡住,再也无法被撼动分毫。

  他的动作在重复中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练,不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试探。

  仅凭手感和长久训练出的空间直觉,就能迅速地为每一块石头找到它最合适的位置。

  林予安开始同步进行墙体的双层砌筑,他先垒砌好内外两排主石,然后在中间形成的空隙里。

  再用泥土混合着之前收集的干草和碎石,紧密地填充进去。

  这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墙体的重量和稳定性,泥土和干草的混合物也提供了额外的保温性能。

  时间在枯燥而又充满力量感的重复劳动中飞速流逝。

  林予安除了几次短暂的喝水和食用贻贝肉补充能量,他没有一刻停歇。

  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道正在一寸寸升高的石墙上。

  在砌到庇护所的石壁时,他停下了常规的墙体垒砌,开始着手建造壁炉的基座。

  他挑选出几块最耐火的花岗岩,作为炉床和后壁的基础。

  他特别注意未来打算将壁炉的后壁砌成一个带有微小倾斜度的弧形。

首节 上一节 151/3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穿入港综:从十八岁开始逆袭人生

下一篇:东京:开局养成邻居丰满太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