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481节

  陈光良拿着《东方日报》阅读,当看到《唐山大兄》的票房破300万港币后,心情也不错。实际上,从六十年代开始,他已经不是很在意时代影业和邵氏电影的斗争,毕竟谁赢,那都是香港电影的胜利,也是本该就出现的情况。

  这一次他干预邹文怀上位,以及邀请李小龙回港,实际上是希望时代影业能在七十年代再稳住。届时,就看他女儿陈乐怡(1952),能不能在八十年代成长起来。

  对于这个嫡女,陈光良是希望他在1973年回港后,加入时代影业,一步步向上晋升;等到八十年代,陈氏家族收购丽的电视台,便是希望陈乐怡为代表。

  而陈光良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发展‘港流文化’,可能是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与此同时,成立传媒集团,统辖电视台、电影公司、报社。

  陈乐怡掌管传媒集团,将来再由她侄子上位之类。

  想法是这样的,但具体还是要家族后人的情况。但陈光良亲自干预‘港流文化’的发展是必然的,这是香港未来经济的支柱和名片之一。

  “爸”

  陈文杰走进来,恭敬的站在办公桌前面。

  “嗯,有什么事情汇报?”

  陈文杰说道:“想和你讨论一下”

  陈光良放下报纸,说道:“沙发上谈”

  稍后,父子俩坐在沙发上,一边喝着茶。

  陈文杰汇报道:“现在,港岛的高级住宅已经涨到150~180港币每平方尺,以1968年初为起点,20个月的涨幅高达1.5倍.中低档住宅方面,也已经涨到80~120港币,20个月涨幅为一倍.低价唐楼同期涨到60~80港币,20个月涨幅为一倍.港府现在大肆新建廉租屋邨,故中低档楼宇涨幅较慢一点.整体来看,今年春天是正式进入快速的上涨通道,特别是尖沙咀地王的拍卖,彻底点燃香港地产上涨。”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嗯,未来三年还会大涨!”

  陈文杰当即说道:“长实集团目前的发展,呈现资金充裕,但项目不够。本港方面,我们控制着发展地产的规模,不宜超过本港年供应的20%;而商业地产的项目,就看明年港府会不会拍卖中环的‘帝王’。除此之外,新加坡的那个购物中心,是否要提上日程?这些是地产上的问题。”

  陈光良当即说道:“美丽华酒店的对面,是叫什么大厦?”

  陈文杰想了想,说道:“是叫乐富大厦,已经是五十年代中后期的产物,占地面积是3~4万平方尺,地盘倒是大。父亲的意思是,收购它?”

  陈光良说道:“美丽华地盘占地8.8万平方尺,算得上风水宝地。如今传统码头式微,九龙仓和蓝烟囱已经基本停摆,如此好的优质地段,恐怕以后都会发展成商业综合体,九龙的酒店自然也会越来越多。”

  陈文杰恍然大悟,说道:“父亲的意思是,择机收购乐富大厦,然后重建成一座现代化的酒店大厦。而美丽华酒店的现在的地盘,将来再择机考虑修建购物中心。这样一来,我们在这里可以拥有一个商业综合体。而酒店和购物中心、写字楼,可以用人行天桥来连通。”

  “嗯,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想法,但我们现在可以考虑将乐富大厦收购过来。”

  “好,我会安排的。”

  陈光良接着说道:“当然,区区也就5000万左右的乐富大厦,算不上大的投资渠道。更重要的是,明年港府一定会拿出中环的帝王拍卖。我估计,是巴士总站旁边的地块,到时候怕是价值不菲,竞争的人多,所以这个地盘我们势在必得。我的想法是,将香格里拉酒店搬到这里来,前面可能以后也无遮挡物。如果面积有5万平方尺,我们可以建成像帆船一样的雄伟建筑物.”

  他干脆画了一幢类似后世的厦门双子塔风格的建筑物。

  陈文杰惊讶的说道:“这样不仅建筑费奇高,恐怕难度也是很大!”

  陈光良说道:“如果仅在顶加一个弧形,应该问题不大,总之这个地段是我们必须争的。”

  “好的.那香格里拉的现址,未来也能建两幢写字楼大厦了。”

  “嗯,建两幢比较划算,毕竟那幅地盘也有3.6万平方尺。”

  在香港中环1.4万平方尺左右的占地面积,就已经可以修建20层出头的大厦;1.8万平方尺则可以修建30层出头的大厦。

  当然,也有微型大厦,例如前世的娱乐行大厦,占地6000平方尺,也修建了20层,楼面达到10万平方尺,每层仅5000多平方尺。

  聊了一阵后,陈文杰很有收获的离开。

  而陈光良看着儿子离开,最近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

  说白了,他不希望儿子太过于有主见,不然他也会‘重新出山’去阻止他。如今这样,他在暗,陈文杰在明,这样就可以发展起来。

  等再过几年时间,陈光良打算就以‘父子信托’的形式,将长实股权纳入其中;这样,就算是万无一失了。

  而长实集团的发展,依旧集中在香港发展,新加坡乌节路的购物中心、日本的香格里拉酒店及其他地产投资,都准备放在1974年石油危机,去逆势投资。

  与此同时,环球集团也即将面临‘半退半接班’的情况。陈光良打算在1973~1974年,扶持陈文铭担任总经理一职。

  不是退居二线,而是退居幕后,对于陈光良来说,这些企业依旧在他的掌握之中,是非常关键的事情。

  如果一定要拿出一个词汇来形容,那就是‘太子监政’,但又不能真正的做皇帝。毕竟陈光良还有未来五十多年的记忆,大趋势把握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

第485章 蓄势待发

  纽约曼哈顿的某医院诊室,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与焦虑交织的气息。

  科里医生刚结束一场会诊,正要整理病历,就被一名中年男子堵在了走廊尽头。

  “科里医生,求您再给我些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吧!”男子名叫乔治,是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脸上满是急切,双手紧紧攥着科里的白大褂袖口。

  “哪怕几片也行,我真的离不开它!”

  科里皱起眉,抽回衣服,语气带着无奈:“乔治,临床数据已经很明确了,这款药对高血压无效。现在不仅不能再给你,之前发的剩余药片也要全部收回——这是家新药企的试验药,果然比不上大企业的研发实力。”

  “不要!求求您!”

  乔治突然红了眼,不顾周围患者的目光,近乎哀求,“您不知道这十年我是怎么过的!妻子天天对着邻居眉来眼去,我却只能装做看不见,就因为……就因为我这身体不争气!”

  科里正想追问,又有两名患者快步围了上来。

  “科里医生,我也要枸橼酸西地那非!”一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激动地说,“这药太管用了,比任何降压药都让我‘有精神’!”

  “你们到底在说什么?”科里又气又疑,提高了音量:“我们这组,参与试验的 10个病人,为什么只有你们三个反应‘有效’?而且仪器检查显示,你们的血压指标根本没改善!”

  “谁在乎血压啊!”乔治终于忍不住吼了出来,声音带着压抑多年的委屈,“这药让我重新做回了男人!昨晚我妻子詹娜哭着求我停下,你知道吗?我已经十年……十年没体会过这种感觉了!”

  戴眼镜的男子也红着脸补充:“我以前最多 45秒,现在能坚持 45分钟!高血压的事我早抛到脑后了,能做个真正的男人,比什么都重要!”

  科里彻底愣住了,手里的病历本“啪嗒”掉在地上。

  他喃喃自语:“这不可能……这明明是针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试验药啊……”

  “不,它是治疗男人的神药!”三个患者异口同声,眼里满是笃定。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安进生物制药总部。

  总工程师汤闻声的办公室里,他听完助手的汇报,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脸上故作惊讶:“你说什么?枸橼酸西地那非对男性功能有显著效果?”

  “千真万确,汤先生。”助手递上临床反馈记录,“医院那边已经有 12名参与试验的患者,主动向医生索要这款药,都明确说它能改善那方面问题,甚至有人愿意自费购买。”

  “太好了!这真是意外之喜!”

  汤闻声拿起记录,手指划过那些患者的证词,眼底却藏着一丝了然——早在研发之初,岳父陈光良就曾提点过他,某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或许能作用于男性生殖系统,只是当时团队主攻心脑血管领域,并未深究。如今看来,岳父的远见再次应验。

  他立刻起身,快步走向总裁办公室。

  推开门时,妻子陈乐怡正对着一份财报皱眉——作为安进生物的创始人兼总裁,这家由陈氏家族注资的新药企,成立两年多来还未拿出一款产品,财政压力不小。

  “乐怡,有个天大的好消息!”汤闻声将临床反馈放在桌上,语气难掩兴奋,“枸橼酸西地那非对高血压无效,但意外发现对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有奇效!医院的患者都快抢疯了!”

  陈乐怡抬起头,先是惊讶,随即目光变得锐利:“真有这么显著的效果?”她瞥了一眼汤闻声,突然笑了,“要不你试试?也好让我放心。”

  汤闻声脸一红,连忙摆手:“我又没这问题!不过患者的反馈不会假,你想想,全球有多少男性受这方面困扰?市场规模可能比心脑血管药物还大!只要能拿下专利和生产批文,安进生物说不定能直接跻身美国一流药企!”

  陈乐怡放下财报,指尖轻轻敲击桌面,神色逐渐严肃:“方向可以调整,但必须慎之又慎。”

  她看着汤闻声,语气郑重,“重点测试药物的长期安全性——有没有后遗症?会不会产生依赖?这些都是致命问题。一旦出纰漏,别说跻身一流药企,我们可能直接破产,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我明白。”

  汤闻声点点头,收起了兴奋,“我已经安排好了,接下来会分三个阶段做试验:先扩大样本量,验证效果的普遍性;再进行为期两年的长期跟踪,观察副作用;最后联合泌尿外科专家,制定精准的用药剂量标准。争取三年内完成所有流程,拿到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文。”

  陈乐怡满意地点头:“记住,我们是药企,不是投机商。哪怕市场再诱人,也要守住‘安全’这条底线。”

  她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远处的曼哈顿天际线,“这款药或许是安进的转折点,但也可能是陷阱,每一步都得走稳。”

  汤闻声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放心,我不会让你和岳父失望的。”

  办公室外,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安进生物制药”的 logo上。

  没人知道,这款最初瞄准心脑血管市场的“失败药”,即将掀起一场全球医药行业的风暴,而安进生物,也将借此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新企,一步步站上世界医药舞台的中心。

  陈文骅以联合麦迪逊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身份,带着人来到泰扬公司。

  泰扬公司的总裁沃伦,带着人等候,并上前说道:“Blues先生,欢迎来到泰扬公司!”

  陈文骅伸出手握住沃伦的手,一只手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沃伦,我听到好消息,就迫不及待的赶来,希望真是一个好消息!”

  “当然,至少是满足你的所有要求!”

  “好”

  沃伦对于这个上司,也是非常敬佩的。

  1966年斥资220万美金收购联合麦迪逊46%的股权,稍后又利用联合麦迪逊收购一家人寿保险和泰扬公司。关键在于,联合麦迪逊将不少资金投入到股市,又在今年初退出股市,因此这家小型保险公司,资产扩大了5倍左右。

  很快,陈文骅拿到一沓黄色的便利贴,他撕掉

  “绝对可以反复利用!仅这个胶水,我们就研发和实验了一年时间。”

  陈文骅点点头,说道:“胶水是关键的东西。”

  随后,他拿出口袋的一支笔,在上面写着:“10亿美金的市场”,然后找了一本书,将标签贴在上面。

  沃伦等人被吓一跳,被这个‘10亿美金’的市场。

  稍后,沃伦试探性的问道:“接下来,是不是该讲产品推入市场,专利我们已经拿到手了!”

  陈文骅满意的说道:“接下来,你们生产一批,然后邮寄给纽约各个公司的秘书处,供他们免费使用。同时,也该进行贷款,扩大生产的规模。”

  “免费使用?”沃伦眼前一亮,随即说道:“是啦,秘书是最需要便利贴的人,她们是最好的宣传使者。”

  陈文骅自信的说道:“不,秘书只是其中之一,不管是学生,还是喜欢阅读的人,亦或者写字楼的白领,或者那些高高在上的大BOSS。他们,都是我们的客户。这个便利贴,将诞生一个庞大的市场,我已经让公司的法务部、财务部等,加强对这个产品的强力支持。”

  “是,布鲁斯先生!”

  陈文骅一直使用英文名,只有在家人和华人面前用中文名,这也是父亲的意思——融入当地,不需要做表里不如一的人。

  11月初,报纸上首先传出李福兆、王启铭等人已根据《公司法》在1969年10月31日向政府登记,创办另一家全新的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

  消息使社会大为震动,而股票经纪们更大为紧张,担心新交易所会影响他们的生意。

  消息传出后,行动迅速的记者马上向传闻中的主角李福兆求证。

  李氏如此说:“香港上市公司的数目,一直都维持在68家左右,但工厂的数目已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至1969年的15300家,至于进出口金额更由1947年的125600万元攀升至1968年的1042800万元……上市公司的数目,明显不能反映香港经济整体力量的增长。

  李福兆虽然没有直接回应记者的提问,但他所列举的数据,却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当时股票市场未能配合社会和经济发展步伐的事实。也即是说,成立新交易所不但是大势所趋,也是经济及社会实质需求强大的一种表现。

  针对远东证券交易所的筹划,《南华早报》访问了一些经纪及商人,了解他们对新交易所的看法。从报纸报道上看,大部分受访者的态度都颇为保守。

  有不愿透露身份的受访者指出,股票市场充满变数,人们不应以当时股市蓬勃而贸然成立交易所,应该想到股市淡静时又如何维持的问题。

  有些则直截了当地指出当时社会没有成立新交易所的必要,又说如果新交易所没法吸引新的资金和新的投资者,只会给市场带来负面冲击。

  也有受访者质疑那些带头创立新交易所人士的动机,认为他们只是为着个人利益,没有考虑社会实际情况。

首节 上一节 481/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下一篇:恋综:直播下头男,都选我干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