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494节

心学主张没有心就没有理由。

心是宇宙的立法者,也是万物的立法者。

心学强调“良知”、“明明德”。心理学关注自己的内心,始终努力实现内心的良知,从而减少外界的困扰。然而,孔子的儒家思想要求每个人都要按照规则去做应该做和必须做的事情。

如果某件事是出于不道德的考虑,即使应该做,这种行为也不会被承认。

忠恕之道是孔子的重要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为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为恕。

心学知行合一就是让良知时刻关注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做某事不做任何事,这样人们就不会失去本来的心,不会被外界事物动摇,成为外界事物的奴隶。”

三人此刻只有点头的份,尤其是扶苏,他此刻对于心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大哥,你想想,要是这心学到了儒家手里,会是什么境况?”

“这……”扶苏沉默乐一番。

“七弟,还请赐教。”

“大哥,这心学绝对会对儒学有巨大的冲击,然后一部分会如大哥一般明心见性,但是还会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错误,比如大哥的老师淳于越,恐怕是最不会接受的。

0 .... .......

他们认为针对理学文人对道德评价、文化创造、教书育人的排他性垄断,这时候道学已经变成了“伪道学”,君子、小人已经变成道德标准,被理学门徒常常用它来戴帽子、打棍子。

如果说心学运用的像是一场直探本源的“顿悟”的话,那么孔夫子当年教导弟子所运用的,则更像是一种“渐悟”。

这种方式是将弟子们的心逐渐“化”开,而非如心学一般直接将其“破”开。

它是通过“六艺”的不断熏陶和平时人伦日用间的实践以及对各类事务的历练,来使弟子们逐渐感悟到那一颗“仁心”的存在。

所以心学和孔夫子所教导的儒学,其主要差别应该是在“悟道”的方式上,而非根本的主旨上。心学是直接去探求最终的那个结果,而孔夫子教导弟子们,大多是在不急不缓、慢慢地去领悟。

那么,心学自然对于儒家的冲击巨大,说不得,会让儒家陷入混乱之中哦!!”

三人:………………………………

他们还真没想到这一茬,现在想象,绝对会如此。

求自动订阅……………………………………丈.

第七百零四章 我要的是再次的百家争鸣

“七弟,按照你的意思,是打算让整个儒家混乱,如此之下,才更好掌控吗?”

“并不是,我并不是想要让儒家混乱,相反,我想要让儒家那些人如大哥一般,明心见性,大哥你对于大汉,还有大宋应该有所了解。

不论是是汉武帝现在的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大宋与士大夫治天下都是不可取的,他们将文人抬的太高了,这样一来,可不利于皇帝统治。

尤其是汉武帝,完全采用的是愚民之策,这现在还看不出多少差距,但是十几年后,他们的百姓和我大秦百姓比起来差距就出来了。

所以,即便是先前我在大秦也没有彻底破坏儒家,也是因为儒家荀子比较识时务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我想要的是百家争鸣,并不会让一家独大。”

“原来如此,七弟你这想法是在是有些太大胆了些,百家争鸣可不是那么好相与的万一再次出现春秋战国那等战乱可就不好了。”

扶苏说道。

“大哥,你这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难道现在不是吗?九州大陆这么大,皇朝林立,还不是如同当初的春秋战国吗?

而且越是压制越不好控制,大哥也是看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看看整个战国时代出现了多少人才。

可以说春秋战国历史是九州大陆历史中独一无二的时代,军事、政治、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里有百家争鸣、合纵连横,以及各式各样的改革和变法;著作有论语、孙子兵法;著名的战役有围魏救赵、长平之战;许多人都成为了传奇,比如: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孙子、商鞅、吴起、白起等。

然后再看看现在其他皇朝的百姓,是不是很少在出现这些传奇人才呢?”

“是啊,七弟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好好说一下为何会出现战国时代。

其实九州文明早在春秋战国之前,也是大一统的王朝,夏朝、商朝、西周。之所以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离不开一个天子人物,他就是周幽王。正是周幽王的乱治,开启了春秋战国大乱时代。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全力丧失,没有了“天下共々~ 主”,原来靠周王室的中央权威维系的大一统政治秩序失效了。

在权威主义的管理模式中,一切都由最高权威规定和裁决,被管理的各国横向间缺乏有效联系和沟通的方式,也缺乏协商共事能力。

在加上西周出现的分封制度,一旦权威倒塌,天下立刻一片混乱。不再有共同的标准和原则,不再有有效的协调机制。

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遵守的都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你争我夺,互相大打出手。

大哥好好想想,春秋时代弑君36位,亡国52次,大小征战不计其数;战国时代的大小战争约有222次。各国的百姓生活在战争不断的动荡中,当然非常痛苦。

所以,可以将这一段时间出现的战争称之为,战国兼并战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却成为九州眼下历史上一个罕见的黄金年代。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外交家,导演了一出出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这是一个创造的时代,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巨人一个又一个接连出现。

百家争鸣,争相著述,互相辩驳,形成了先秦历史上唯一一次的绚烂夺目的思想井喷。

他们留下的著作,即便是现在,甚至在以后,也将会被我们视为永恒的经典和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源。

大哥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这…………”

扶苏闻言沉默了,他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就连蒙毅也没有想过,是啊,这是为什么呢?

为何以前没有人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呢?

要不是太子殿下今天提及,好像还真没有人研究过这么一个问题。

“还请太子殿下指教。”

“七弟,你就说说吧,要不是你今天提起,为兄也不会想这个问题。”

“是啊,太子哥哥,这是为什么呢?”

“呵呵,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乱,恰恰是因为“乱”,春秋战国时代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兼并战争。

东周开始的时候,天下有几百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有大有小,明面上尊奉周天子为君,实际上各自为政,分化成一个个小的王国,除了朝贡以外,几乎财政、军事、税收等都是独立的。

西周前期,虽然秩序井然、社会安定,然而过分的稳定和过于严格的礼仪约束,也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活力。

同时,小国寡民导致各国交往频率不高。除了周公,西周前期并没有出现伟大的思想家。

春秋时代的中原之所以能够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是因为列国竞争的环境,使得春秋时代的空气远比西周时代更为自由。

多地的政治格局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使各国统治者急于延揽人才,因此对人才不得不特别尊重。

许多底层人士可以以智慧和知识为资本,抗礼王侯,主宰自己的命运。

因此,春秋时期是中原的士人能够活得顶天立地的为数不多的时代之一,他们特别强调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每以君王的师友身份自居,将自己所学之“道”置于权势之上,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一点,以儒家最为突出勺。

孔子周游列国,不留恋高官厚禄,不屈服于任何政治权威,只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其实说白了,就是各种思想都想表现自己,想要让他们为某一个诸侯服务,但是却又不能让诸侯彻底掌控,并且还要以他们的学说让某一个诸侯强大起来,吞并其他的诸侯国。

那么,这就是证明,你们悄悄,我的学说能够让诸侯国强大起来,这就是我学说的强大。

这就是百家争鸣的原因,他们创造出学说,然后以某一诸侯国为对象试验自己的学说,帮助诸侯强大,这就证明他们的学说的强大,因此,那个时候的士人都在创造学说,验证学说的道路上前进着。”

说到这里,赵辰停歇了一下。

看着扶苏三人,等待他们消化吸收。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零五章 一切都要感谢太子殿下

良久,扶苏才回过神来。

“七弟,你这么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为何先前为兄就没有在意呢?”

“太子殿下,经你这么一说,微臣也是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啊!”

蒙毅也没有想到,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他们以诸侯为试验品,推崇自己的学说帮助诸侯强大,就证明自己的学说强大,自己也将扬名立万,这在现在可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看来你们也想明白了,没错,正式如此,正是因为一个乱,诸侯乱战为这些士人提供了平台。

更为重要的是,春秋之后,经济发展,城市大量出现,各国交往越来越频繁,知识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人才可以四处流动,从贵族、士人到普通农民,人人都拥有逃亡的自由,或者说是“用脚投票”的自由。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孟子远比孔子更047锋芒毕露。

孟子性格外向,感情丰富,行事张扬。

他自负到公然宣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他特别强调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与国君交谈之际,也毫无奴颜媚态,“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代表中下层劳动者利益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

如果说自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是儒家学说广为流行的话。

那么,到战国中期就是“孔墨显学”并行天下。墨子出身贫贱,史籍中称其为“贱人”、“鄙人”。

从《墨子》一书中看出,他不仅是个思想家,还是个社会活动家。

他组织了我国最早的学术社团,加人的人大多是“耕稼树艺”、“纺绩织经”的人。可见其信徒多系直接从事劳作的下层群众,尤以手工业者为多。

墨家学说强调物质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生存基本需要之外的消费,企图以“普遍的爱停止战乱取得太平”,同时又尊崇天神,鼓吹专制统治。这

些思想典型地映现出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的文化性格。

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子等。李悝著《法经》,商鞅实行“法治”,申不害、慎到相继提出重“术”、重“势”的思想,至韩非集法(政令)、术(策略)、势(权势)之大成,建构成完备的法家理论。

法家也是战国时的“显学”,后来成为父皇朝统治天下的政治理论。

以东皇太一,邹衍为重要代表人物的阴阳家,其特点是“深观阴阳消息”。

所谓阴阳消息,即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

阴阳家认为阴阳的矛盾双方互为消长,一生一灭,构成自然界与社会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终极原因和基本方式。运用阴阳消长模式来论证社会人事是阴阳家的一大创造,而从时间、空间的流转变化中去把握世界则是阴阳家别具特色的思维方式。

正所谓,周既不纲,权力四散,游士学者,各称道其所自得以横行于天下,不容于一国,则去而之他而已。故仲尼干七十二君,墨翟来往大江南北,荀卿所谓‘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

言论之自由。至是而极……岂所谓‘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者耶?”

首节 上一节 494/5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家族修仙:从肝经验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