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489节

先秦春秋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老百姓家也要婚丧嫁娶,而儒生,就是干这个事的。

对各种社会活动进行礼节,程序上的指导。说白了,就是今天的司仪。

大汉取得天下后,由于手下多是屠夫,乡野之徒,常在朝廷上喝酒争功,醉了就大喊大叫,甚至拔剑击柱。

大汉皇帝深感头痛,博士叔孙通就进言道,儒家虽不能夺天下,却善于守成,请让我与鲁地的儒生为你制订朝廷的礼仪。

如此才解了大汉面临的忧。

这也是最初的儒生的职业,大哥你说是也不是?”

赵辰反问道。

扶苏想到大汉皇帝历史,倒是点点头。

求自动订阅………………………………丈.

第六百九十五章 我去,说的有些多了

“可是,七弟,这……”

“大哥,你先听我说完再反驳。”赵辰严肃的说道。

“七弟,请说!”扶苏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

“大哥,其实从一开始,也就是从孔子开始,儒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孔子,首先是个教育家,在他之前,所有的教育都是为官方服务,不惠及平民。

可是在孔子这里改变了,为了宣扬他的思想,开始了私人教学,收了几千弟子。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孔子本身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的后人。

所以孔子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贵族之后。

他对当下处于统治地位的周文化很是推祟,“吾从周”就是孔子说的,这也是儒家礼的最初开始。

因此,孔子也是周礼的传承者。

所以他被后世尊为“先师”。

与“圣王”周公并称为周孔。

这是我要说的儒家学说最早的源头。

甚至于,据我估计孔子一生应该很痛苦,一方面,他执着自己的身份认同,“予始殷人也”,另一方面,他又折服了周礼文化。

所以,他可能本着恕己恕人的想法,将目前向后看,发现了尧禹舜三王,并将他们的“公天下,利民生”的思想,根据当时的时代特点,加以改造,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先秦儒学。

但局限于当时的战乱,他的思想并未成为显学,当时思想一归于杨朱,二归于墨翟,后归于法家。

说白了,就是君子干不过流氓。”

“扑哧!!”

嬴阴嫚没人住笑了出来,引来几人的围观。

“咳咳,太子哥哥你们继续,不用管我。”

嬴阴嫚赶紧摆手。

赵辰也没理会,继续说道:“然后,从春秋之后,战国开始,诸子百家相继登场,最出名的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又因为天人所传,顾称之为天人学说,但是天人学说的核心不是天,而是人。

而人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人性。

从孔子的学说中可以知道,孔子终其一生,核心是仁,对于人性,只有“性相近,习相远”廖廖数语。

孔子学说停留在于仁本身,而没有对“行仁之方”作出解说,再加之大汉后儒抛弃了“圣王周公”为世人所不齿。

然后儒家重新出现了一个任务,孟子,孟子的心性学说被人发现,从此孔孟并称。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学术原点。“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并据此推断“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总结出以“性善”为基础的心性论。为儒家的仁义之道找到理论依据。

不过,大哥,孔孟之间可是还有差距,也是有分歧,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还有就是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还说过“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是不反对帝王兴替的,以致于惹得朱元璋不高兴,还搞出个《孟子节文》公案来。

而孔子则不然,《论语》中就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隐含对周武革命的批评。

并且,孔子对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评价极高,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除了对尧舜禹的赞美外,就首推这两人了。

所以孔子是反对周武革命的。

可是大哥,到现在大秦以及之后的那些儒学已经变了味了啊!

大明之前的所谓朱子,他承继大汉传下来的儒学的“三纲五常”理论,“存天理,灭人欲”,再次向统治者献媚.. .........

将礼字无限放大,也就是将等级制度无限放大,来束缚世人行为准则。

直到大元那边,为了安抚人心,将其列为官方哲学,并规定,科举出题须从朱熹的《四书集注》中造择,从此,人们的思想禁锢的越来越严重,而儒学的畸形发展也越来越严重。

大哥,你现在还认为所谓的儒学能治国治民吗?”

“七弟,为兄真是没想到你竟然对儒家研究的这么透彻,可是这其中是不是有些观点太过于极端了。”

“极端吗?我感觉没有啊!”

“孔子治学的眼光是向后看,而法先王,法古人,孟子的观点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了大汉那边是三纲五常,在到大元的“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都有一些错误。

其实我认为儒家的客观唯心主义应该转变为主观唯心主义。

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一直受到“法古轻今”禁锢的儒家子弟来说,将会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

“什么,七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一下,扶苏是真的3.4震惊了,甚至直接站了起来。

他是真的没想到,自己的弟弟难不成对儒家有了心的理解,甚至超出了孔孟不成?

“七弟,你该不会想说,你对于儒学有了心的理解吗?而且你还认为你的观点超越了众多先秦吗?”

闻言,赵辰倒是一怔。

我说了什么吗?

好像没有吧!这不是大明后来的那位王阳明的心学吗?

等等!

王阳明现在好像还没有出生吧!

我去,好像说的有些多了,难怪大哥这么激动。

求自动订阅……………………………….

第六百九十六章 剽窃成为自己的学说

一想到抢了王阳明的心学,抢了他的圣人之位,赵辰还是有些尴尬的。

但是也只是一瞬间而已。

他也瞬间恢复平常心。

看到一脸求知欲的扶苏,赵辰说道。

“可以这么说吧,大哥,所谓的心学,其最主要的核心是“致良知”,“天下无心外之事,无心外之理”,从而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强调实践作用。”

“七弟,你能详细说一下吗?”虽然扶苏感觉很有道理,但是还是有些不明白。

没办法,赵辰只好将王阳明的心学核心思想说一下了。

“心学的主要思想是:1.心外无物;2良知;3.本然与明觉,4致良知,5知行合一。

所谓的心无外物,其所体现的哲学主体是“心本体论”,也就是说,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你脑子里的全部,就构成了你的全部世界。除此以外,对你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什么世界。

或者是说,另外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对你来说不存在任何意义。

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29想,构成了你世界的全部,那么,是不是你见到的越多,你的世界就越大?也未必如此。什么是你真实的世界?你能够把握的世界,才是你真实的世界。

必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你把握的确定性越高越好,越高越真实。

接着是良知。

如果用我们平常定义各种概念的方法来定义“良知”,还真难说得清楚。

当然这其中的所谓良知类似孟子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或“隐恻之心”,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心对善恶的基本判断,或“大脑的基本机能”。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良知,都能做出自己的正确的判断,所以,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尤其不要轻易迷信权威。任何时候,别人的话,尤其是权威的话,都要经过自己思考,要过自己“良知”这一关。

每人都有“良知”,但有些人受欲望、贪婪、虚荣心等的蒙蔽,没有发挥作用。

至于本然与明觉。

大哥,你想想为什么每个人成长以后各有所长,所取得成就不一样呢?”

在这里,赵辰反问一句。

“啊,问我吗?”

扶苏听到无比入神,一时间竟然没有反应过来。

“对,大哥,你认为呢?”

“这个,为兄暂时没有想到,还是七弟你继续说吧!”

扶苏说道。

至于一旁的蒙毅,不知道从哪里拿来纸笔开始记录起来。

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记录。

“所谓本然与明觉,本然是人刚一出生的“良知”,“明觉”是经过不断的“致良知”、“事上磨练”后达到的境界。

然后就是致良知,“致良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向内求索,一个是向外求索。向内求索是“内省”,向外求索是“事上磨练”,用我们现代的话说是“实践”。

“内省”是做减法,减少欲望,减少各种梏桎对内心的束缚,拂除各种灰尘对内心的蒙蔽,回归“本真”。

首节 上一节 489/5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家族修仙:从肝经验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