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第152节
李淳风神秘一笑,将手中的一份折叠的报纸放到袁天罡面前。
袁天罡一愣。
《大唐周报》他当然不陌生。
此物在关中颇为热门,他也花心思看过,也承认这是个有趣的刊物。
不过,今日李淳风拿来,是为了什么?
难道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袁天罡捋了捋胡须,若有所思的将报纸拿起,一边打开,一边笑道。
“道玄,难道是那孙猴子又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了?”
“还是说,又有什么新鲜的故事?”
李淳风笑眯眯道。
“你看看就知道了。”
袁天罡见他卖关子,也是无奈一笑,旋即仔细看起来,目光顿时被当前的一则新闻吸引,标题正是《皇太孙乞巧献艺,三堂会审伽利略》。
这位皇太孙殿下就是妥妥的流量密码。
即便是不爱看时政新闻的百姓,只要看到皇太孙三个字,也会认真看看。
何况是为皇家服务的袁天罡。
袁天罡仔细看下去,只觉得这位年纪不大的皇太孙殿下太有活了,居然自己还上场唱戏,还编撰了一个西方故事,着实有趣。
不过待到他看到下面的唱词,顿时一怔,下意识倒吸一口冷气,面上浮现愕然。
袁天罡放下手中的报纸,眸中满是惊愕与难以置信。
他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胡须,甚至揪断了几根都浑然不觉,那专注时稳如磐石的手腕,此刻竟微微颤抖。
他看向略带苦笑的李淳风,深深的吸了口气,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紧。
“道玄,这‘木星身旁四卫星’,‘从来围着木星转,说什么地球是中心’,‘我也曾观月,全是大坑’,‘金星位相可证明’......当真是出自皇太孙之口?”
李淳风缓缓点头,语气郑重。
“公望兄!千真万确!”
“正是昨夜乞巧宫宴上,皇太孙殿下亲口所唱,如今已刊于《大唐周报》广传长安。”
“愚弟初读时,亦是如遭雷击!”
“这‘日心说’竟将太阳置于中央,我九州大地竟与其他星辰一般绕日而行?此论......此论简直是......闻所未闻。”
“这完全推翻了自古以来的天象认知!”
“皇太孙的唱词中还言这木星旁竟有四颗卫星环绕......”
“愚弟不知这卫星是什么,但是自汉代《史记?天官书》确认五行星辰的称呼后,确实从未有人提过木星旁边还有星辰。”
“而且还有这月亮上有大坑,皇太孙是如何确定?”
袁天罡眉头紧皱,猛地站起身,在狭小的值房内急促地踱步,官袍的下摆微动。
“亘古以来,天圆地方,后虽有浑天之说喻如鸡子,然我中华大地始终乃是寰宇之尊,群星拱卫!”
“这‘日心’之论,岂非将我大唐、将陛下置于边陲小星之位?”
李淳风苦笑。
“公望兄,这换做其他人当然是大不敬,但是这可是皇太孙。”
袁天罡也反应过来,不由得有些无奈。
说话当然要顾及规矩,但是倘若说话的人是规矩本身,那就没奈何了。
袁天罡深深的吸了口气。
“道玄,你说皇太孙这话,是不是编故事胡说而论?”
李淳风略一沉吟,摇了摇头。
“我看不像。”
“皇太孙这些言论,听起来颇有逻辑,不太像是编的,只是差一些证据佐证。”
“或许,皇太孙那里就有证据,否则岂能写出这等言之凿凿的唱词?”
袁天罡闻言沉默。
李淳风在天文历法上的造诣尚且在他之上。
既然李淳风这么说,想必有他的判断。
袁天罡强行压下心中的滔天巨浪,语气郑重其事。
“皇太孙之言,乃千古未闻之新说!若是真的,便是改天换地之论。”
“此事非同小可!我等必须立刻求见殿下!”
李淳风用力点头,神情无比严肃:
“公望兄所言极是!”
“钦天监职在观天授时,若天象真如殿下所言另有玄机,而我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岂非渎职?”
“咱们这就去吧。”
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以及被点燃的熊熊燃烧的求知欲。
..............
此酒楼是大唐最高的楼,由......隆昌号出资购置改造。
毕竟,一般人不敢起这么高的楼层,怕逾制。
但皇太孙敢。
那些整天盯着朝野各种纪律规矩的御史台选择性的眼瞎,当做没看见这栋将近三十米的酒楼。
酒楼顶楼的楼阁上。
爷孙俩凭栏而立。
李易自然不知道自己突发奇想的一出戏引发了多少人的震撼,此时,他正在跟李世民嘀嘀咕咕。
“皇爷爷,我提议将望远镜往左移五寸,以增强我们对美女的火力覆盖。”
李世民:“......”
“大孙,我说了,皇爷爷是来玩望远镜的,不是来看女人的。”
“我知道。”李易认真的点点头,“皇爷爷,尝试切下路,我看到一个漂亮妹纸。”
“哪呢?”李世民下意识道。
第132章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李易嘿嘿一笑,将望远镜调整位置,对准长安的某条街道。
李世民连忙靠在望远镜面前,只觉得视线陡然间被清晰的画面填满。
远处街道上胡商牵着骆驼在西市卸货,卖胡饼的老汉掀开蒸笼,白汽腾空而起,几个孩童举着糖人追逐,险些撞翻胭脂摊。
两边的酒楼宾客如云,人来人往,还有许多初来此地的旅客指指点点。
李世民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气,目瞪口呆。
他距离所观望的那条街道,至少有数百米远。
换做平常,即便是站在这么高的位置,也只能看个大概,而眼下却是连对方穿什么衣服、面上的表情都能看的清楚,着实让他心里震惊不已。
甚至于他也见到了大孙所说的那个所谓“美女。”
一位头戴帷帽的少女正弯腰挑选簪子。
光看身姿,果然曼妙。
这腿真长,腰肢修长纤细。
李世民心里闪过这个念头。
旋即,这少女抬头拭汗,李世民眼睛一缩,猛地后仰。
这特么什么少女,分明是个化了浓妆的男人。
准确来说是个“兔儿爷”。
李世民心里一阵干呕。
怪不得腿、腰比寻常女子都长。
纤瘦的男人,腰腿曲线,有时候的确比女人还夸张。
李世民拍了拍胸口,等到那股干呕的感觉下去,又继续靠近望远镜,仔细观察着长安城。
西市的波斯店外,金发胡姬击打手鼓,青石板路延伸,百姓摩肩接踵,货郎担子里的水果随步伐颠簸,两名绿袍吏缩在茶棚,一边喝茶,一边吃胡麻饼,整个长安说不出的繁华、热闹,祥和。
李世民这才恋恋不舍的移开目光,感慨道。
“二十六年前,我从太原踏上征途,开始了起兵反隋的征伐,大唐旋归于一统,长安城破,我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可谓是占尽天时。”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如今,这望远镜竟然能让人的目光延伸至数里之地,长安市井百态,繁华热闹,东西夷狄汇聚一堂,让皇爷爷不禁想起当年。”
“二十六年一过,仍然是勃勃生机的景象啊。”
李世民感慨了一番,旋即目光灼灼的看向李易。
“大孙,你这望远镜竟有如此神奇效果。”
“若是能用之军中,则是可以远隔数里之地观察敌情,那敌军部署尽在掌握之中,想要克敌制胜,不过是等闲。”
“大孙,你这望远镜还有吗?”
李易嘿嘿一笑,双手叉腰,在李世民期待的目光下摇头。
“当然没有。”
上一篇: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