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84节

  沈攸之只好出兵,然而沈攸之刚刚行到迟墟,刘彧却又后悔了,让沈攸之撤军,沈攸之只好退回下邳,而这个时候,陈显达在睢口被魏军击破,龙骧将军姜产之、司徒参军高遵世战死。

  魏军紧追沈攸之不舍,沈攸之与魏军交战,结果被敌人的槊刺伤,沈攸之趁夜进入陈显达的军营,当夜,宋军溃散,沈攸之无奈之下,只能丢下军队逃回淮阴。

  刘邦深感无语,“这刘彧真是废材!若是不懂能不能就不要指挥!”

  萧然说道:“若是之前刘彧觉得不宜出兵也就罢了,他说的确实也算是合理,但是后来他非得坚持出兵,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最重要的是,沈攸之都已经出兵了,他却又要将人叫过来,这一来一回,耽误多少时间就不说了,咱就说得浪费多少钱啊!全是无用功!将士们来回奔波,累都要累死了!”

  刘邦冷哼一声,“真是没本事还硬要出主意!把他的嘴封上就好了。”

  萧然知道刘邦生气,但是没想到他会这么生气,“不是,你要是说弄死他也就算了,把嘴封上是不是太血腥了点?”

  刘邦疑惑,“这怎么就血腥了,反倒是你,一言不合就要人命,竟然还好意思来说我?”

  这话萧然可不认,“缝上人家的嘴还不血腥啊,那简直是生不如死!”.

第1078章震耳欲聋!

  刘邦不解,“我什么时候说要把他的嘴缝上了,我是说封上!堵上不就行了。”

  说着,刘邦转过身看向萧然,“我看你的那个什么,心理,对,心理是不是有问题啊。”

  萧然也有点尴尬,他真的以为刘邦是要把刘彧的嘴给缝起来,但是现在这能承认吗?那当然不能了!

  于是萧然堪称死鸭子嘴硬般的说道:“这怎么可能呢,我可不是那种人。”

  说着,还没等刘邦再反驳,萧然就直接大声说道:“话说在刘彧去世之后啊,即位的就是刘昱了!”.

  这可真是喊出来的,把坐在他身边的刘邦震得耳朵都在嗡嗡响。

  “行了行了,我不说了,你小点声吧。”

  萧然这才降低了音量,“刘昱即位的时候,沈攸之身在外蕃,被任命为顾命大臣,但是还没等他上任,巴西百姓李承明造反,擒获了太守张澹,蜀地动乱。”

  “而这个时候,前任荆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已离职,新任刺史蔡兴宗尚未到任,刘昱遂命沈攸之暂管荆州事务。”

  沈攸之自认为才略过人,当初在郢州时,便暗藏反意,现在调任荆州,把郢州的精兵也带去了。

  等沈攸之到荆州后,便以讨伐蛮族为名,征发民力,召集士卒,部署军务,仿佛敌军将至,又征收重税,修缮兵甲,养马两千余匹,造船近千艘。

  此外,沈攸之还截留过境士子、商旅,藏匿亡命之徒,引起朝廷的猜疑、忌惮,后来,沈攸之骄横之心更是明显,对朝廷制度,从不遵奉,富贵程度不亚王公,夜晚所有厢房走廊灯火通明,通宵不灭。

  后房妓妾达数百人,都是一时绝色,正赶上刘休范密谋起兵叛乱,命道士陈公昭送信给沈攸之,称其为“沈丞相”,沈攸之不拆信,并将陈公昭交付朝廷,同年,刘休范起兵袭击京城。

  刘邦有些疑惑,“他不是想要造反吗?竟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萧然解释道:“当然是因为现在还不到时候,沈攸之不想引起朝廷的怀疑。”

  沈攸之对僚佐道:“桂阳王如今造反,必定声称与我一同起兵。我若不赶快勤王,一定会引起怀疑。”于是派部将孙同、沈怀奥率兵东下,受郢州刺史晋熙王刘燮的指挥。

  孙同刚过夏口,刘休范就已被平定,便返回荆州,这次沈攸之平定叛乱,朝廷进封沈攸之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但是,沈攸之推掉了开府之职,因为他不想回京,毕竟他可是准备造反的。

  当时,沈攸之统兵在外,朝廷怀疑他多次想召他回朝,但是担心他不听诏令,只好作罢,后来,众大臣以皇太后的名义派中使去荆州,探查他的意图。

  中使问沈攸之道:“你一直在外辛苦,应该回到京城,然而你的职位特别地重要,换人非常困难,是回去还是留下,都由你做主。”

  沈攸之回答道:“我蒙受国家的大恩,才能做到这么大的官职。我能力平庸,本来不配当朝廷大官,如今防守边疆,讨伐反叛的蛮族,还能勉强胜任。

  虽然皇太后想我回去,我怎么敢自定去留,这事情我完全听从朝廷的旨意。”从此,朝廷更加忌惮沈攸之,调他回朝之事从此作罢。

  萧然说道:“沈攸之一直在积蓄力量,后来刘景素造反的时候,沈攸之依旧没动,甚至还帮忙平定了刘景素。”

  起初在元嘉年间,巴东建平蛮反叛,沈攸之派兵讨伐,等到刘景素起兵叛乱,沈攸之便追回这支军队。

  然而巴东太守刘攘兵与建平太守刘道欣都怀疑沈攸之有野心,便截断巫峡的归路,不让荆州军队回去,当时,刘攘兵的长子刘天赐是荆州西曹,沈攸之便派他劝说刘攘兵。

  刘攘兵得知确实是刘景素造反,便解除武装,向沈攸之谢罪,沈攸之一如既往地对待刘攘兵,但是,刘道欣仍坚守建平,不听刘攘兵劝说,刘攘兵便与荆州伐蛮军一起夺取建平,斩杀刘道欣。

  萧然说道:“一直到刘昱被杀,刘准即位之后,沈攸之才打算动手。”

  当初,沈攸之在荆州时与高道庆关系不和睦,后来高道庆回朝,称沈攸之造反,请求袭击荆州,萧道成等人都没有同意。

  杨运长等人也与沈攸之不和,便与高道庆合谋,派刺客刺杀,结果没有成功,这时,刘昱被杀,宗俨之、臧寅便劝沈攸之起兵,沈攸之因为长子沈元琰还在京城,便没有答应。

  不久,萧道成派沈元琰将刘昱剖人斩人的工具带给沈攸之看,沈攸之认为萧道成名望地位一直都不如自己,如今却掌握朝政,心中非常不满。

  便对沈元琰道:“我宁可像王凌一样死去,也不愿像贾充一样活着。”但是,由于他的亲信有不同意见,因此仍然没有起兵。

  一直到当年十一月,沈攸之传檄四方,自称得太后密旨,邀雍州刺史张敬儿、豫州刺史刘怀珍、梁州刺史范柏年、司州刺史姚道和、湘州行事庾佩玉、巴陵内史王文和一同起兵。

  结果,张敬儿、刘怀珍、王文和斩杀使者,表奏朝廷,范柏年、姚道和、庾佩玉则首鼠两端,不过沈攸之多年来招兵买马,军粮装备丰实,有战士十万,骑兵两千,可以说是兵多将广,准备充足。

  萧然说道:“所以哪怕是只有他自己了,沈攸之依旧命部将孙同、刘攘兵、王灵秀等人相继东进。”

  沈攸之亲自率武茂宗、沈韶等人到达夏口,沈攸之自恃兵力强大,认为郢城弱小,不值一攻,柳世隆据守郢城,派人到西渚挑战,前军中兵参军焦度也在城楼上肆意辱骂。

  沈攸之被激怒,改变了预定长驱东下的计划,命诸军登岸点火烧其外城,筑建长围,昼夜攻战,柳世隆尽力防守,沈攸之不能破城。

  刘邦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多次错过时机就不说了,怎么这个时候还不理智。”.

第1079章丧失信心!

  萧然看向刘邦,“你是哪边的啊,你不是应该生气么。”

  刘邦一摆手,“我有什么好生气的,沈攸之叛乱是他的选择,不过就是我如今提前知道了罢了,也正好能从这里看得出来他的性格。”

  “至于生气,他若是成了,说不得我还要骂两句,他又没成,我有什么好生气的。”

  萧然耸了耸肩,“行吧,看来你已经被锻炼出来了,不过他确实没成功。”

  郢城没有被攻破,沈攸之又派中兵参军公孙方平率三千兵马攻武昌,武昌太守臧涣弃郡投奔西阳太守王毓,二人又奔往盆口,公孙方平于是占据西阳。

  建宁太守张谟率军进攻公孙方平,公孙方平被击败退走,由于沈攸之长时间攻不破郢城,手下将士也丧失了信心.

  刘攘兵烧毁军营,向官军投降,其他各路部队纷纷动摇,沈攸之再也控制不住乱势,次日,沈攸之将刘攘兵的儿子刘天赐斩首,率领残部渡江。

  到达鲁山时,残兵纷纷逃散,沈攸之只得返回江陵,当初,张敬儿斩杀沈攸之的使者,趁沈攸之东进便出兵偷袭江陵。

  留守江陵的江乂、傅宣出逃,沈元琰被杀,张敬儿又将沈攸之的子孙诛杀,沈攸之快到江陵时,得知江陵陷落,只好和儿子沈文和逃到华容境内,在栎林自缢而死。

  不久,当地村民将他父子的首级砍下,送到江陵,张敬儿把沈攸之的首级放到盾牌上,用青布伞覆盖盖,到各集市上展览,然后送到建康。

  萧然说道:“沈攸之准备的十分充足,可以说哪怕是没有盟友,他也不见得会输,毕竟他自己有实力,而且人都是善变的,当他占据上风之后,未必没有人会投靠他。”

  “但是奈何他准备做的那么充足,等他到了实际下手的时候,却仅因为一时之气而耽误战机,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蔡东藩先生曾评价:沈攸之不速赴建康,反顿兵郢城,就令军无贰志,亦与讨贼之志不合,南辕北辙,不死奚为!

  就是说,沈攸之他不死才怪了。

  只能说他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

  萧然说道:“也许这都是命吧,沈攸之注定当不上皇帝。”

  刘邦也说道:“确实,从沈攸之的角度来看,他这实在是太蠢了。”

  萧然突然一拍脑袋,“对了,我刚才提了一嘴殷孝祖,你还记得吗?”

  刘邦点了点头,“记得,怎么了?”

  萧然说道:“我也是说到沈攸之的死才想起来的,殷孝祖这个人也是挺离谱的,刘彧刚即位的时候,四方叛乱,刘彧曾派葛僧韶前往征召殷孝祖,这个葛僧韶也是殷孝祖的外甥。”

  葛僧韶劝说殷孝祖:“前废帝刘子业凶暴疯狂,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朝野面临崩溃,人人生命危在旦夕。主上翦险凶暴,重建天下。

  国家沸混乱,朝廷危急,应该拥护年长者为君王。想不到一群糊涂虫互相煽动,无缘无故地制造事端,利用晋安王的年幼无知,各人有各人的打算。

  假使上天帮助叛逆,这些坏蛋如愿以偿,而主上年幼,时势艰难,权柄不能集中,兵变事变不断发生,天下之大,岂有容身之地!

  舅父自小就有建功立业的大志,如能率领济水一带的义勇将士,回京保卫朝廷,不但可以扶助君王平定叛乱,而且可以名垂青史。”

  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到殷孝祖心坎上了,殷孝祖向葛僧韶详细地询问朝廷的情况,葛僧韶随机应答,陈述朝廷大军兵马强壮,武器精良,刘彧正准备任命他为前锋总领。

  殷孝祖当天就把妻子儿女留在瑕丘,率文武官员及士卒两千人,随同葛僧韶返回京城建康,此时,所有的郡县都归附寻阳王刘子勋政权,朝廷所统辖的仅丹阳一郡,而永世县也在此时反叛朝廷。

  叛军将到达延陵,建康城内外忧虑惊恐,大家都想逃走,正在此时,殷孝祖率军忽然来到,部队不少,而且都是荆州的精壮战士,建康城内人心才安定下来。

  可以说刘彧能那么快的稳定住,其中未尝没有殷孝祖的功劳。

  刘邦疑惑道:“这和他的死有什么关系,他不是战死的吗?”

  萧然说道:“你先听我说完啊,因为这件事,刘彧对殷孝祖非常看重,而殷孝祖也常常自负于此,但是他自负也就算了,还常常欺侮羞辱其他将领,朝廷军中有父子兄弟在寻阳政权辖区的,殷孝祖还欲将他们全都审问治罪。”

  刘邦皱起眉头,“这也太过分了些。”

  萧然说道:“可不就是么,所以军心涣散,将士们都不愿为他效力,而殷孝祖的死,是被流箭射中的,我要说的就是这个,非常离谱。”

  刘邦问道:“有多离谱?”

  萧然说道:“殷孝祖有个别称,叫做‘死将’。”

  而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因为殷孝祖每次出战,常常携带显示他高贵身分的云盖和战鼓。

  军中同僚以及士卒都互相说:“殷孝祖可谓‘死将’,他跟敌人作战,却带着豪华的仪仗队,自己暴露自己,敌人如果挑出十个射箭能手,同时射箭,他想不死都难。”

  而最后的结果果然也没有超出预测,他还真就是被箭射死的。

  刘邦非常不可思议,“他好歹也是一名作战多次的将领,怎么还能干出来这种事!”

  一般的将领就算是身先士卒,也没有直接把自己当成靶子的啊!你这么嚣张的出现在战场上,和直接告诉对面:我们老大在这,你快来打啊!有什么区别!

  在战场上,统领的人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是整个部队的头脑,一旦头脑没了,下面的将士们就要慌了。

  这个时候要是有厉害的副将,说不得还能统领全局,但若是副将平常威望一般,下面的将士们未必会听话,到时候就是一盘散沙,任人拿捏。

  所以说殷孝祖这个做法,可以说是极其不明智的.

第1080章靡靡之音!

  他最后被流箭射死也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刘邦摇了摇头,“这种行为实在是太过不可取了。”

  萧然站起身来,“休息一下然后咱们就走吧,也该去见见刘彧了。”

  刘邦点了点头,算是答应。

  ————————

  泰始六年。

首节 上一节 984/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