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67节

  王玄谟为人严苛,经常一脸严肃,几乎没有笑容,当时人都说他“眉头未曾伸”,所以,刘骏就借此事跟他开玩笑。

  这算得上是一个优点,但是玩笑这个东西,也不能过分。

  刘骏经常戏弄群臣,或根据各人的相貌安排每人的外号,须多者统一称之为羊,颜师伯缺几颗牙齿,称他为“齴”,黄门侍郎宗灵秀身体肥胖,朝拜起立不方便,每到君臣集会时,刘骏总是赐给他很多物品,想叫他谢恩,拜跪时翻倒在地。

  又在木头上刻画宗灵秀的父亲、光禄勋宗叔献像,送到他家厅堂正中树立,刘秀之吝啬,称为“老悭”,王玄谟是北方人,刘骏就呼其为“老伧”

  这“伧”,是南方人骂北方人的时候专门的用词。

  甚至就算在朝廷下发各地的公文中,刘骏也照样写上给朝臣取的称谓,这种行为不可谓不过分,而更过分的是,刘骏还宠爱一个昆仑奴,名叫主,常常安排他在左右,让他持杖击打群臣,自柳元景以下都难逃毒手。

  “什么?!”前面的事情刘邦都忍了,毕竟身为皇帝,勤俭是美德,但是让人家不享受也不现实,只要有能力,晚年奢靡就奢靡一些吧,但是听到最后刘邦是真的接受不了。

  “他竟然让人殴打大臣,他是疯了吗?!”

  刘邦握拳,一个没忍住,直接锤在桌子上。

  “他甚至还让一个昆仑奴去殴打群臣!他这是把大臣放在何处!”

  对于昆仑奴到底是哪里的人,其实有很多看法,但是目前普遍认为是印度或者东南亚人,对于那个时候来说,这种“昆仑奴”的地位非常底下,属于最低端的那种。

  刘骏竟然如此侮辱大臣,但凡刘骏要是在他面前,刘邦上去就是一个巴掌。

  萧然十分不走心的安抚道:“你消消气,刘骏做的过分的事还少了么。”

  刘骏曾毁掉刘裕住过的阴室,在那里兴建了玉烛殿,当时他和手下大臣一起前去观看,旧屋床头上还有一截土墙,墙上挂着麻葛灯笼和麻线蝇拂,侍中袁顗看后,盛赞刘裕节俭朴素的品德。

  刘骏却没有接话,只是说:“老农有这些东西,已经过于富裕了。”

  这个老农,是刘骏对刘裕的蔑称。

  此事被收录进明代的《帝鉴图说》中,以“笑祖俭德”命名,作为警醒后世帝王的反例。

  刘邦瞪大了眼睛,“刘裕至少也是他祖父,他竟然如此大逆不道!”

  萧然也说道:“其实我现在也觉得,他在得知刘义隆被杀之后那伤心的样子是装出来的了。”

  刘邦冷哼一声,“自然是装的,当时我说你还不信。”

  萧然耸了耸肩,“这不是那个时候还没想起来这件事么。”

  刘邦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说道:“你给我说说刘诞吧。”

  萧然对他的想法有了一丝猜测,说道:“刘诞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封王了,在元嘉北伐时负责西路战线,率雍州军出兵关中,他以柳元景为主将,连破弘农、潼关、陕城三城,他的西路军在三路北伐军中,战果最为显著。”

  “同时在刘劭之乱期间,拒绝刘劭的拉拢,起兵讨伐刘劭,并在曲阿一带大败叛军,刘诞在东部的进军,迫使刘劭分兵抵御,分化了刘劭抵御刘骏的军事力量,使得刘骏顺利的讨平了叛乱。”

  萧然说道:“说到这,有件事不得不提,在刘义宣造反称帝的时候,刘骏还想过要投降来着,是刘诞力主平叛,打消了刘骏投降的想法,协助大军最终讨平了叛乱。”.

第1039章抑制宗室!

  “在刘骏想要抑制宗室的时候,刘诞也选择了支持,甚至主动提出抑制宗室的九条建议,只不过最后还是没有一个好下场。”

  先是陈文绍上疏朝廷,控告刘诞迫害其父司空长史陈饶致死却宣称是畏罪自杀,并称刘诞有对皇帝不满的言论,吴郡百姓刘成、豫章百姓陈谈也相继上疏朝廷,告发刘诞谋反,都声称自己有亲人因获悉刘诞逆谋而遭其杀害。

  刘骏借机发难,于当年四月指使有司弹劾刘诞,并在有司的“极力要求”下,下诏贬刘诞为侯爵,遣回其封国竟陵。

  萧然在“极力要求”几个字上加重了声音。

  刘邦说道:“恐怕这极力要求中,还是有什么内因吧。”

  萧然勾唇一笑,“谁知道呢,刘骏和刘义隆不愧是父子,有些地方是真的像啊,尤其是在多疑和心狠这方面。”.

  尽管刘诞已经被贬,但刘骏最终还是决定直接杀死刘诞,因此未将诏书下达,他任命垣阆为南兖州刺史,让垣阆和戴明宝以赴任路过的名义进入广陵,趁机袭杀刘诞,而刘诞对此丝毫未有防备。

  戴明宝在抵达广陵当夜,便通报王府典签蒋成,让他在次日清晨时打开城门接应,蒋成却在无意中走漏了消息,刘诞这才惊觉,忙召集亲信随从数百人,连夜拿下蒋成,随后勒兵自卫。

  垣阆、戴明宝不知事谋已败露,次日一早便率数百精兵抵达城下,但直到天亮也不见城门打开,才发现城上已有戒备,刘诞亲自在城头斩杀蒋成,随后通过焚烧兵籍、赦免囚徒等方式募集大批壮士,交由心腹统率,出城攻打垣阆。

  垣阆在混战中被击杀,戴明宝则狼狈逃归建康,这下刘骏终于有了对刘诞公开用兵的理由,遂起复老将沈庆之,让他率大军北上,攻打广陵,而刘诞也在广陵积极备战,采用坚壁清野的策略,将城外村邑全部烧掉,驱赶百姓入城,闭门固守。

  刘诞让门客沈道愍前去劝降沈庆之,但却被其拒绝,当时,刘诞还发布檄文为自己辩解,指控刘骏对宗室、功臣无罪加诛,甚至公开提及刘骏的宫闱丑事,刘骏恼羞成怒,竟下令搜捕刘诞在京中的朋党故旧及其亲属,诛连数以千计。

  刘邦不可置信道:“他是疯了不成?!这同党锢之祸又有什么区别!”

  萧然说道:“讲道理,其实没有什么大区别,刘骏也确实就是疯了,他本来就不相信刘诞,一直想要把刘诞处理掉,这一点简直和刘义隆一模一样,而且刘骏还好面子,刘诞大庭广众之下把他后宫的丑闻说出去了,他怎么可能还保持理智。”

  刘邦道:“我看他是真的疯了!明明之前还算是明智,现在竟然糊涂到了这个地步!若是他在我面前,我非要给他一拳!”

  萧然听这话突然笑了,“这有什么不行的,等带你去的时候,你就给他一拳就行了,谅他也不敢反抗。”

  刘邦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刚才你说的时候,我还以为刘诞是真的有了不臣之心,现在看来,他完全是被逼的啊,若是他早就有了什么想法,又怎么会等到刘骏都下手了,他才反应过来自保,早就先下手为强了。”

  萧然点了点头,“确实,刘诞还是太单纯了,都知道他爹是啥样的人,还不防备着点刘骏,不过刘骏的人也确实是废物,刘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甚至身边也没有多少人,竟然还能让他跑了。”

  沈庆之进至广陵,豫州刺史宗悫、徐州刺史刘道隆随即也率部赶至,兖州刺史沈僧荣亦遣军助战,但这几人皆受沈庆之节制,司州刺史刘季之本欲响应刘诞,却被盱眙太守郑瑗截杀。

  当时,广陵城被重重围困。刘骏担心刘诞会在情急之下弃城叛投北魏,便命沈庆之断其北逃之路,沈庆之移营至城外十八里的白土,并进占新亭,刘诞见朝廷大军云集,果有弃城北逃之意。

  他留中兵参军申灵赐守城,自率亲信数百人,诈称出战,出北门后转而东奔海陵,但部众仅行十余里,便不愿再走,皆劝刘诞还城固守,并允诺一定尽力抵抗。

  当时,沈庆之命龙翔将军武念率部追击,部将戴宝之单骑冲在最前,已追上刘诞一行,甚至险些捉到刘诞,刘诞一行忙飞马折返广陵,武念竟追之不及。

  刘邦嗤笑一声,“果真是废物。”

  萧然说道:“刘诞逃跑失败,只得继续据城死守,但广陵城中人心浮动。刘诞麾下将吏如何康之、马元子、索智朗、公孙安期,纷纷逃出广陵,向朝廷大军投降,邵领宗甚至暗中联络沈庆之,阴谋率死士袭杀刘诞,结果因事谋败露而被杀。”

  “说来也是好笑,他们劝刘诞回去死守,结果等刘诞回去之后,他们自己倒是一个个的叛变了。”萧然眼神中满是嘲讽。

  刘诞为了聚拢人心,先是提升将吏品秩,继而又筑建盟坛,与他们歃血为盟,将吏皆高呼万岁。

  而刘骏为了尽快攻取广陵,又命郑景玄率羽林军增援前线,他不断催促沈庆之进军,还在军中悬下赏格,许诺能生擒刘诞者封为食邑一千户的竟陵县侯,率先攻上广陵者则封为食邑三百户的建兴县男。

  萧然讽刺道:“知道的,这两人是兄弟,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什么生死仇敌。”

  当时,垣护之、崔道固、庞番虬、殷孝祖等将领在青州一带大败北魏,得胜回京,途经广陵,刘骏便命他们率部参与广陵战事,全都听命于沈庆之。

  沈庆之随即进逼广陵,并在西南方的桑里修筑三座烽火台,他与刘骏约定,一旦破城便举烽火传讯,当时,刘诞数次派兵出城偷袭,先后袭击宋军程天祚、苟思达、刘道隆、刘道产、刘勔等部营寨,但均遭败绩。

  刘诞又遣人向沈庆之馈送粮草,还从城上投下函表,让沈庆之转呈刘骏.

第1040章极力反对!

  他本想借此引起刘骏对沈庆之的猜忌,但却均被沈庆之化解,沈庆之在城外填塞壕堑,整修攻道,准备攻城,当时,刘骏急欲破城,督促进攻的诏书接二连三地发往前线。

  他甚至授意御史弹劾沈庆之作战不力,请求罢免其官职,一面却又下诏表示不予追究,以此刺激沈庆之,但因时逢雨季阴雨不断,沈庆之无法组织起攻势,始终未能破城,刘骏恼怒不已,打算御驾亲征,却遭到刘义恭等大臣的极力反对,只得作罢。

  这下刘邦也露出一个满是嘲讽的笑来,“净是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真是丢人!拦着他御驾亲征做什么,让他去啊!本就是要杀了刘诞的,甚至刘诞的部将都反叛了,竟然还久攻不下,说他们一句废物都是抬举他们了。”

  萧然说道:“其实要说他们没本事的话,那也不是,毕竟战功都在那放着呢,只能说刘诞确实有两把刷子。”

  沈庆之直到当年七月,终于对广陵城发起了总攻,他身先士卒,亲率诸军攻破广陵外城,而后又乘胜攻进内城,刘诞逃入后园,结果在桥上被队主沈胤之所部追上。

  他举刀自卫,却被沈胤之一刀砍中面部,负伤堕水,随即被拖出杀害,首级传送建康,时年仅二十七岁,他母亲殷氏、妻子徐氏皆自杀,世子刘景粹虽已藏到民间,但仍被搜出杀害。

  刘骏得知刘诞伏诛,欣喜若狂,当日便宣布解除京师戒严,乘车驾出宣阳门,命群臣高呼万岁以庆贺,他还将刘诞革除出宗籍,贬其姓为留氏,同时下诏屠城,命沈庆之将广陵军民悉数斩杀.

  沈庆之心有不忍,上疏力谏。刘骏遂将城中女子全部犒赏军士,身高不足五尺的男子予以赦免,其余悉数处死,死者多达数千人,尸体尽被堆作京观。

  刘邦震惊不已,“刘骏这是在做什么!百姓何其无辜!刘诞也并非敌军啊!甚至刘诞连反叛的意思都没有,是他自己容不得人,如今杀了自己的兄弟,竟然连城中的百姓都不放过!”

  京观是什么东西,简单来说就是用敌人的尸体堆出来的尸堆,一般都是用来震慑敌人的,就比如两国交战,攻下城池之后进行屠城,随后堆成京观,对其他城池,或者其余活下来的人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

  可刘骏和刘诞是什么关系,那是兄弟关系!刘诞也并非叛军,不过自保罢了,刘骏竟然如此残暴!

  刘邦沉声说道:“此人真是狼心狗肺,冷心冷情!怕不是没有一丝感情在。”

  萧然叹息一声,“这谁知道呢,只是可怜了刘诞,死的时候才二十七岁啊!依照他的本事,以后未必不能有更高的作为。”

  只能说刘骏是真不是个东西啊!和他爹一个样。

  刘邦现在也想到了刘义隆,当下就更生气了。

  “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随后,等平息了自己的怒火之后,刘邦又说道:“这刘骏手底下的能人干将倒是不少,那沈庆之也还算是有点良心。”

  萧然说道:“沈庆之啊,他其实之前在刘诞手底下待过一段时间来着。”

  沈庆之少年时便以勇武闻名,不到二十岁便随宗族抵抗孙恩、卢循的乱军,保卫乡里,等到孙恩之乱彻底平定之后,三吴一带又由于连年战乱,土地荒芜,民生凋敝,沈庆之便留在家乡耕作,以勤苦自立,直到三十多岁仍旧籍籍无名。

  当时,沈庆之的兄长沈敞之在雍州刺史赵伦之麾下为征虏参军,随其镇守襄阳,沈庆之一次到襄阳探望兄长,得到了赵伦之的赏识,因此被赵伦之的儿子竟陵太守赵伯符征辟为宁远中兵参军。

  后来累功进职,沈庆之在竟陵期间,常年与境内作乱的竟陵蛮作战,为赵伯符出谋划策,屡破蛮兵,赵伯符也由此号称良将,后来其独自征讨西陵蛮,无功而返。

  再之后,刘义隆先后命到彦之、檀道济督军北伐,但宋军作战失利,最终败回,沈庆之起初亦随赵伯符参战,后因赵伯符患病南返,改隶檀道济麾下,檀道济后来对刘义隆盛赞沈庆之,称其“忠谨晓兵”。

  在刘义隆欲收捕领军将军刘湛及其党羽的时候,连夜召沈庆之入宫,沈庆之认为皇帝“夜半唤队主”必有所图,故此戎装进见,刘义隆果命其收斩吴郡太守刘斌。

  萧然笑着说道:“由此可见,沈庆之还是很聪明的。”

  没过几年,刘道产病逝,境内蛮族乘机作乱,朱修之率军镇压,却连遭失利,刘义隆遂以沈庆之为建威将军,前去协助朱修之,不久,朱修之因军纪败坏,夺职下狱,沈庆之遂独自负责征讨事宜,大破缘沔诸蛮,俘获蛮民七千。

  他随后进讨湖阳蛮,又俘获蛮民万余,在这之后,沈庆之便在当时还是随王的刘诞幕下担任中兵参军,并兼领南东平太守,后又调往武陵王刘骏的抚军将军府,仍任中兵参军。

  后来沈庆之因刘骏调任雍州刺史,随其移镇襄阳,当时正逢群蛮作乱,阻塞水陆交通,刘骏也被阻在大堤,无法继续前进,沈庆之出兵大破蛮兵,终于使得刘骏顺利进入襄阳,他又统兵讨平驿道蛮、郧山蛮等蛮族,前后俘获近十万。

  几年后,雍州再次发生蛮族叛乱,沈庆之随刘诞移镇襄阳,并统领柳元景、宗悫等将领,进剿沔北诸山蛮,他在茹丘山下大会诸军,命诸军八道并进,鼓噪登山,直攻蛮兵心腹要地,占据险要,蛮兵震恐不已。宋军乘机围攻,打得蛮兵四散溃逃。

  不久,沈庆之又命柳元景率部前往南新郡,镇压蛮帅田彦生叛乱,他随后由茹丘山出兵检城,在诸山大破群蛮,斩首三千级,俘获、招降蛮民五万余口。

  萧然说道:“沈庆之可以说是屡立战功了,只不过在镇压田彦生之后,他又督军进剿幸诸山犬羊蛮。”.

第1041章兵败逃走!

  犬羊蛮所据之地险峻难攻,而且防御颇有组织。沈庆之在山下扎起连营,命诸军各自在营内掘池取水,以防蛮兵火攻,犬羊蛮果于夜间下山,欲火烧宋军营寨,宋军用营中池水扑熄大火,更乘机以弓弩反击,逼得蛮兵只得撤走。

  沈庆之命诸军开路攻山,但因山高路险且正值暑雨,遂于山下修筑六座戍堡,将犬羊蛮困死在山上,犬羊蛮被困日久,粮食匮乏,最终只得下山归降。

  萧然说道:“在第二次北伐的时候,亦有沈庆之的身影。”

  刘义隆发动第二次元嘉北伐,三路并进,沈庆之虽反对北伐,但仍被任命为王玄谟的副手,随王玄谟攻打碻磝,碻磝守将弃城而逃,萧斌进驻碻磝,亲临前线指挥,并命王玄谟率部西攻滑台,沈庆之则被萧斌留在碻磝,授以辅国司马之职。

  王玄谟围攻滑台两个月,始终未能破城,不久,拓跋焘亲自南救滑台,萧斌遂命沈庆之率五千人前去支援王玄谟,沈庆之认为兵力过少,对战事并无助益,但因萧斌坚持,最终只得从命,只不过沈庆之尚未出军,王玄谟已由滑台兵败逃回。

  萧斌见前锋已败,打算死守碻磝,沈庆之却力主放弃碻磝,萧斌遂退守历城,命王玄谟留守碻磝,沈庆之也随萧斌退守历城,不久便驰返京师,途中又接到刘义隆诏命,让他北返救援王玄谟。

  但当沈庆之行至彭城,却因拓跋焘已率大军逼近,无法继续北上,刘义恭当时正于彭城节度北伐诸军,遂将沈庆之留在彭城,授为太尉中兵参军,刘义恭给沈庆之三千兵马,让他到卯山抵御魏军,但沈庆之却以“虏众强,往必见擒”为由,不肯前去。

  魏军很快便攻至萧城,距彭城仅有数十里,刘义恭因彭城兵多粮少,打算弃城南逃,沈庆之认为历城兵少粮多,建议移镇历城,但刘义恭在沛郡太守张畅的力谏下,最终还是决定坚守彭城,以避免军心动摇.

  沈庆之随刘义恭一直坚守到二月北伐结束,又奉命将数千户彭城流民迁往瓜步安置。

首节 上一节 967/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