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59节
当时王球又担任太子詹事,大夫、王师职务不变,但王球还未接受官职,正遇上殷景仁去世,因此授任尚书仆射,王师职务不变。
王球一向有脚病,录尚书江夏王刘义恭对尚书何尚之说:“当今缺少有才之士,下臣们应当更加勉力,而王球竟这样放纵随便,恐怕应依法纠弹他。”
尚之说:“王球一向有自己的操守,又加上多病,应当从淡泊退让衡量他,不能以文案之事责令他。”不过王球还是因此而受罚为白衣领职。
当时群臣奉诏进见,多半不能立即上朝,位卑或疏远的人有的等到几十天,大臣也有十几天不被召见的,只有王球遇上这种情况往往离去,从来不肯停下来等待召见。
说白了,就是一群人都在内卷,王球干完他自己的事就不干了。
有这样的同事不比内卷的要好的多。
最恶心的就是内卷,而比内卷更恶心的,就是打着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旗号让你内卷的。
看着萧然怨气冲天的样子,刘裕都有点被吓到了,他看向刘邦,“国师这是....?”
刘邦摇了摇头,“不必管他,一会就好了。”
刘裕心想,这能不管么,他看起来好像想要把我砍死一样。
萧然也是一时上头,但是一想到自己现在不用上班,心情瞬间就好了起来,“刚才我们说到哪了?”
刘裕现在哪还敢提王球啊,就怕萧然再想起来刚才的话,突然暴起,于是连忙转移话题,从自己脑子里随便捞出来一个人来。
“是这样,刚才我突然想起王弘来了。”
萧然了然,“王弘啊,我记得也是很早就开始跟随你来着。”
王弘少时好学,与谢混关系好,以清静恬适闻名,初为晋会稽王司马道子骠骑参军主簿,当时农业受阻,杂役频繁,故王弘建议实行屯田.
第1017章拒绝受命!
王弘父王珣去世后不久,司马元显就以其为自己的咨议参军,加宁远将军,知记室事,但王弘辞让,后司马道子又用其为咨议参军,加建威将军,领中兵,王弘亦都拒绝受命。
当时司马道子正与桓玄相争,又有孙恩之乱,内忧外患下,很多人都不能完成丧期,但王弘就始终坚持。
桓玄率兵攻下建康,收捕司马道子到廷尉议罪,当时众官员都因恐惧而不敢送他,但尚在丧期的王弘却在路边拜送,更攀扶在道子车上哭泣,此举得当时人称许。
徐道覆进攻南康、庐陵及豫章三郡,王弘于是出奔寻阳,后刘裕征王弘为太尉长史,后又转左长史,并于次年随刘裕出发北伐.
北伐前锋攻陷洛阳,刘裕派王弘随使者回朝,要朝廷给他九锡,等后来刘裕班师彭城,王弘领彭城太守,刘裕班师同年受封宋公,受九锡,又加王弘尚书仆射,领选,不久又迁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
王弘在江州减省赋税及力役,安定当地人民。
萧然突然一拍脑袋,“你说我这个记性,刚想起来你儿子的事。”
刘裕一脸疑惑,“不知道国师说的是什么?”
萧然说道:“就是你儿子刘义符啊,你死了之后他即位倒是正常的,不过他被徐羡之和檀道济等人给废了。”
刘裕大惊,“什么?!”
萧然抬了抬手,“别着急啊,你先听我说完,要我说,也是你儿子活该。”
刘义符出生时,刘裕已年过不惑之年,还没有儿子,刘义符的出生,让刘裕大为高兴,所以几乎是一登基,刘裕就把刘义符立为了太子。
按理来说这刘义符就是保送党啊,但是奈何刘义符自己不争气。
刘义符为太子时,就好狎昵群小,在他父亲刘裕生病时,无人管束,更好玩乐,经常座龙舟移师天渊池,水上玩乐,笙歌妙舞,管弦悠扬,直到月落参横,疲劳袭身,才在龙舟上过夜。
当刘裕病重不起临终托孤时,谢晦与护军将军檀道济、司空徐羡之、仆射傅亮等人一起,受命辅佐少帝刘义符,这种顾命之重,是为人臣的最大殊荣和最大信任,谢晦等地位在当时政局中的重要地位于此可见一斑。
不过,刘裕对这些心腹大将的信任还是有所保留的,曾私下对刘义符叮咛过另一番话“檀道济虽有武略,而无大志,徐、傅二人也无异心。”
也就是说,刘裕说这话并不是真的信任他们,而是知道他们没有要造反的想法。
只不过刘裕没想到的是,刘义符在位时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青春少年,童心未泯,但知玩耍嬉戏,什么父丧,什么军国大事,更不放在心上,群臣谏言,一概不听。
北魏兵犯境,作战失利,将军自劾,国人惊惶,他也不管,真个是无忧无虑,得快乐时且快乐,不作杞人去忧天。
于是徐羡之、檀道济等人带兵杀入,将酣睡中的刘义符带到岸上,收取了他的印玺,以张太后的名义废其为营阳王。
刘裕忍着怒气问道:“他们两个造反了?”
萧然说道:“哪能啊,要不是刘义符确实不争气,他们也不可能图谋废帝啊,人家是保护你留下来的皇位,可不是保护你儿子。”
刘裕一时哽住,但是不得不说,萧然说的话还挺有道理的。
萧然又说道:“不说别的,就这两人是什么样的人,你应该比我清楚。”
徐羡之早年在桓楚就担任过荆州桓修的中兵参军,当时刘裕同为桓脩中兵参军,故此两人深深结交,后来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并攻下建康,即以徐羡之为镇军参军、尚书库部郎、领军司马。
次年,刘裕北伐后秦,徐羡之就转任太尉左司马,留守建康留府,并担任总摄内外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的副手,刘穆之去世之后,朝廷原本就打算下诏命徐羡之接替刘穆之的位置,然而张邵则主张咨询尚在长安的刘裕。
刘裕在意王弘,不过谢晦却说:“王休元为人轻率,及不上羡之。”刘裕于是同意由徐羡之代替刘穆之,然而向来由刘穆之决定的各项朝廷大事都得向刘裕请示了。
后来刘裕去世,遗诏徐羡之与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镇北将军檀道济为顾命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即宋少帝。
不过,刘义符居丧无礼,又与身边的人游戏无道,徐羡之于是与傅亮、谢晦密谋废黜刘义符。
不过,如果废掉刘义符,继位的首选自当是刘裕次子、南豫州刺史刘义真,而徐羡之一直讨厌刘义真与谢灵运等人密切交往,而且他又屡次裁抑刘义真的要求,导致刘义真对他颇有不满。
简而言之,就是这俩人不对付。
于是徐羡之以刘义真与刘义符有过节,列出刘义真的罪状,将其废为庶人,流放到新安郡,张约之为此上书反对,就遭徐羡之外调为梁州府参军,不久亦为其所杀,而刘义真不久亦在新安遭徐羡之派去的人杀害。
这下刘裕可是真的生气了,“他胆敢如此!”
要说废了刘义符,刘裕是生气,但是毕竟是他给的辅政的权利,而且刘义符也确实不像话,可徐羡之竟然因为他自己和刘义真不对付,不但废了刘义真,甚至还杀了刘义真!
刘裕看向萧然,问道:“檀道济呢?谢晦呢?他们都是一丘之貉不成?!”
萧然说道:“那你可就误会檀道济了,他确实是没办法。”
当时徐羡之召王弘和檀道济入京,将废黜皇帝的意图告知他们。
檀道济不同意,多次陈说不可,但不被采纳,徐羡之等人打算废少帝刘义符,立刘义隆,托辞让檀道济入朝,到建康后,把这计谋告诉他。将实行废立的前夜,檀道济到领军府谢晦处住宿。
萧然突然一笑,说道:“这一块说起来也挺好玩的。”.
第1018章废立皇帝!
毕竟是图谋废立皇帝的大事,这一夜谢晦转辗不能入睡,而檀道济则上床便睡着,谢晦都十分佩服他。
刘邦突然笑了一下,“他倒是心大。”
刘裕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是什么表情,他确实有点想笑,但是一想到这个皇帝的主角是他儿子,他就有点笑不出来了。
看出来刘裕的想法,萧然安慰道:“反正不管谁登基,但是至少都是你儿子不是。”
废刘义符后,刘义隆还未到,檀道济入内守卫朝堂,进号征北将军、加散骑常侍,赏给鼓吹乐队一部,进封为武陵郡公,食邑四千户,但檀道济坚决辞去.
后谢晦起兵叛乱,檀道济率军作为到彦之后继,到彦之战败退保隐圻,等到檀道济率领军队赶到,谢晦本来以为檀道济与徐羡之一起被杀,忽然听闻檀道济来到,谢晦军心动荡,不战自溃。
谢晦叛乱平定后,檀道济升为四郡诸军事等。
后来朝廷加檀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率军北讨,军队到达东平寿张县,遇到魏军将领、安平公乙旃眷,檀道济统率宁朔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起进击,大败魏军。
檀道济转战到高梁亭,北魏宁南将军、济州刺史、寿昌公悉颊库结前后迎战,檀道济分别派遣段宏及台队主沈虔之等设奇兵出击,当场斩杀悉颊库结。
檀道济进军到济水上,连战二十余日,前后数十次交战,魏军人数众多,最终滑台被魏军占领,檀道济在历城保全军队而返。
萧然说道:“不过檀道济最后却是因为被猜忌而死的。”
檀道济因在前刘裕一朝立功,威信名望特别高,左右及心腹,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有才气,因而朝廷怀疑畏惧他,刘义隆生病多年,屡次病危,刘义康曾提醒刘义隆:如果刘义隆驾崩,檀道济将不可控制,就像谢晦一样。
后来刘义隆病更重,刚好北魏进犯边境,就召檀道济入朝,檀道济到来时,刘义隆病已好转,朝廷将要遣檀道济回镇所,檀道济已经上船,此时刘义隆又发病,再召檀道济回到饯行的道路上,把他逮捕交给廷尉。
诏书说:“檀道济赶逢时遇,在过去受到了皇恩,他得到的宠幸和厚待,无人能及,但他不对这特殊的恩遇有所感动,去想报答其万分之一,反而凭空怀疑和存有反心,而且在危险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元嘉以来,猜疑多结,不义不亲的心,附下欺上的事,已经为大家所知道,暴露无遗。谢灵运叛逆明显,但他却赞同他的邪说,常为他隐瞒。还偷偷散发财宝货币,招诱狡猾之徒。
逃亡的人前来投奔的越来越多,日夜窥测谋划,想要达到这非望的目的。镇军将军王仲德入朝,多次陈说此事。朕因为他位居台鼎高位,预先赏赐封土,希望弥补互相的缝隙,使他或许能革面洗心。
可是他怙恶不悛,终于发动反叛,因为朕生病,就规划实现其阴谋,前南蛮行参军庞延祖了解了他的全部阴谋,向我密报。对天子和父母的叛变,刑罚是不能赦免的。
何况罪孽之深,像他这样严重。便可逮捕交付廷尉,按刑处斩。此事只限于首恶,其余都无所追究。”刘义隆下令逮捕檀道济和他的儿子檀植、檀粲、檀隰、檀承伯、檀遵等八人,都在廷尉处斩首。
又收捕司空参军薛彤到建康处死,派遣尚书库部郎顾仲文、建武将军茅亨到寻阳,收捕檀道济的儿子檀夷、檀邕、檀演及司空参军高进之斩首。
薛彤、高进之都是檀道济心腹,勇敢而有武力,当时人把他们比作张飞、关羽。起初,檀道济见人来逮捕,脱下头巾掷到地上说:“这是破坏你的万里长城!”
刘宋王朝为庆祝檀道济被杀而大赦天下,刘义隆一直都恼恨檀道济,甚至在元嘉二十七年,刘义隆还在公开地把河南重镇的丢失,归罪于檀道济的“养寇自资”。
直到南朝宋孝武帝登基之后,檀道济之孙檀孺才被宽宥,到任官奉朝请。
刘裕叹息一声,随后问道:“那徐羡之呢?”
徐羡之早年在桓楚就担任过荆州桓修的中兵参军,当时刘裕同为桓脩中兵参军,故此两人深深结交。
后来刘裕北伐后秦,徐羡之就转任太尉左司马,留守建康留府,并担任总摄内外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的副手,刘穆之去世,朝廷原本就打算下诏命徐羡之接替刘穆之的位置,然而张邵则主张咨询尚在长安的刘裕。
刘裕在意王弘,不过谢晦却说:“王休元为人轻率,及不上羡之。”刘裕于是同意由徐羡之代替刘穆之。
萧然说道:“其实不管是徐羡之还是檀道济或者使傅亮也好,除了废除刘义真之外,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去杀害刘义真,最后折腾了半天,立了刘义隆。”
“但是他们就没有想过,他们两次废帝,甚至杀害废帝,这让新帝怎么可能不警惕他们,万一这种事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所以他们忙活了一通,要不是谢晦后来造反,檀道济还有用,所以让他更潇洒了一段时间,要不然檀道济肯定也活不长。”
当时刘义隆以废掉并且杀害宋少帝及刘义真的罪名下诏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治罪,并召见徐羡之及傅亮,当时徐羡之走到西明门外,谢晦弟谢皭将刘义隆要降罪他们消息告知傅亮,傅亮于是立即告诉徐羡之。
徐羡之及后回到台城以西的扬州治所,接着坐车出城,走到建康二十里外的新林浦时在一个烧陶的土窑中自杀。
刘邦冷哼一声,“不过就是心大了罢了,想要把控朝政。”
刘裕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要说他们一开始废了宋少帝是因为宋少帝确实不行,他们也是为了宋着想,那后来仅仅凭借着一己私欲就废了刘义真,立了刘义隆,那就说不过去了.
第1019章把持朝政!
所以刘义隆登基之后,肯定要先把他们处置了的。
而且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未免没有把持朝政的嫌疑。
刘邦想了想,问道:“你刚才说徐羡之之所以不愿意扶持刘义真,是因为他和谢灵运交好?”
萧然瞬间就明白了刘邦想知道的是什么,“对,谢灵运这个人可厉害了,可以称得上是才华横溢。”
谢灵运很小的时候就聪慧过人,谢玄十分看重他,跟亲近的人说:“我生了谢瑍,谢瑍却怎么生出灵运的呢!”谢灵运幼年时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馆中寄养,十五岁才回建康,故小名“客儿”。
谢灵运从小便爱读书,博览经史,他文章写的非常好,江南几乎没人赶得上,堂叔谢混尤其喜欢他.
而谢灵运的家世也是没得说的,十八岁的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享受两千户的税收待遇,援引先例,谢灵运被朝廷授予员外散骑侍郎的职务,但谢灵运拒绝担任该职务。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