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16节

  萧然摇了摇头,“得了,不说他了,来说说皇甫规他侄子,皇甫嵩,这可是个狠人,当时黄巾起义闹得非常大,其中平定黄巾起义,皇甫嵩可占了大功劳的,对了曹操,还记得吧?”

  刘邦点了点头,他怎么可能忘呢。

  萧然说道:“当时曹操还算是皇甫嵩的下属呢。”

  刘邦有些惊讶,“竟然还有这样的事!”

  皇甫嵩少年时便有文武志介好诗书,熟习弓马。

  在光武七年的时候,因为唐周告密,所以张角只能仓促起兵,黄巾军所到之处,燔烧官府,劫略乡邑,一时,州郡失守,长吏逃亡,天下响应,京师为之震动。

  朝廷对此惶恐不安,马上采取镇压措施。

  先是命各州郡在雒阳外围的八个关隘设置都尉,布防护卫,接着,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屯驻都亭,还采纳了皇甫嵩和中常侍吕强的建议,解除党禁,赦免天下党人,拿出中藏钱和西园厩马赐给将士。

  另外,起用卢植、皇甫嵩、朱儁,各自持节,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军。

  皇甫嵩与朱儁调发五校骑兵,同时招募精壮之士,共计四万多人,二人各率一部,共同镇压颍川黄巾军。

  朱儁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但失败,皇甫嵩只得退守长社,波才率军围城。

  当时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皇甫嵩安慰部下,他说:“用兵有奇变,而不在兵数量多少。现在贼人依草结营,容易因风起火。如果乘黑夜放火焚烧,他们一定惊恐散乱,我出兵攻击,四面合围,田单守即墨用火牛攻燕而获胜的功劳就可以实现。”

  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而黄巾军缺乏战斗经验,惊慌散乱,被迫后撤。

  这时,曹操也奉命赶来,于是皇甫嵩、曹操、朱儁合兵再战,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刘邦摸了摸下巴,说道:“这皇甫嵩也会看天气?不,这不是看天气,应当说他也会借东风?”

  萧然一笑,“他可不是借东风,他只是在等风罢了。”

  刘邦说道:“看来我大汉到底还是天命所归啊!哈哈哈!”

  别说,这天命的事情还真就不好说,哪怕王莽篡汉了,但不也还是被刘秀一场陨石雨给送走了么,倒不是刘秀不能赢,主要是这个经历有点子离奇。

  再三国时刘备,当时刘备靠着卖草鞋为生,但是后来却扶摇直上了,天命这东西,还真是令人捉摸不透。

  于是萧然说道:“也许确实是大汉的气数未尽吧,当时各地黄巾起义,皇甫嵩赢了一场之后,又和朱儁一起乘胜镇压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并追击波才、进攻彭脱,都取得了胜利,黄巾军或降或散,三郡全部平定。”

  “这时,张角占据广宗,控制河北腹地,此前卢植出征为宦官所诬,被召回,减死罪一等。继任的董卓也因攻黄巾不利而征回,减死罪一等,于是朝廷下诏命皇甫嵩率兵进击。”

  萧然坐直了身体,说道:“离谱的来了,就在这种紧要关头,张角死了,他死了!之前还带兵打仗呢,结果没到一个月,张角死了,还是病死的,除了他熬夜猝死之外,我找不到其他的理由。”

  刘邦也沉默了一下,过了一会又有些小心翼翼的问道:“莫非我大汉真是天命所归?”

  他的声音不大,好像怕惊扰到什么,但是语气中又难免有一丝得意。

  萧然斜了他一眼,“你这是在做贼呢?”

  刘邦不满,“诶!你这是怎么说话的,朕坦坦荡荡,哪里会是贼人。”

  说着,刘邦突然凑近萧然,说道:“不过是怕惊扰仙人罢了。”

  萧然人都麻了,“不是,你现在这么迷信吗?”

  刘邦理直气壮的说道:“若是有灾,那自然是要以人力渡过,但这可是好事,为何不信?”

  萧然无语,好好好,合着要是有不好的事,你就不相信神仙,只有好事才觉得他们是真的是吧。

  不过也不是没有道理,遇见难处了,与其靠着满天神佛,自然还是靠自己更好。

  被说服了的萧然以手抚额,“你说的有理,咱们来说你那天命所归的大汉吧。”

  听到了“天命所归”四个字,刘邦满意了,“说说吧,这张角死了,那些起义的人呢?可是退散了?”

  萧然看向刘邦,故作惊讶的说道:“怎么可能,不过是死了个领头人而已,怎么可能就此罢手,何况张角还有个弟弟呢,张角去世了,自然还有他弟弟接手。”

  张角病死,其弟张梁继而守卫广宗。

  皇甫嵩在广宗与张梁军大战,张梁的部队精勇,皇甫嵩不能攻克,第二日,皇甫嵩便闭营休士,以观其变,黄巾军稍微松懈。

  当夜,皇甫嵩整顿军队,在鸡鸣时分,率领汉军杀出,直杀向敌阵,双方大战至晡时,皇甫嵩大破黄巾军,斩杀张梁,斩首三万级,投河而死的有五万多人。

  皇甫嵩焚烧黄巾辎重车三万多辆,黄巾军的老弱妇幼全部被擒,皇甫嵩缴获甚多,并且还将张角的坟墓挖开,剖棺戮尸,将首级传送至京师.

第921章炫耀武功!

  随后,皇甫嵩又和郭典攻克下曲阳,杀死张角弟张宝,俘杀十余万人,并且在城南将十万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观”。

  这“京观”,就是指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平定黄巾主力之后,皇甫嵩奏请免除冀州一年田租,用来赡养饥民,刘宏听从了他的建议,为此百姓作歌说:“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刘邦连连点头,赞叹道:“果真如你所说,这皇甫嵩的确是忠臣良将啊!”

  萧然看向刘邦,说道:“但是,别忘了,这些功劳甚大的忠臣,大多...”

  刘邦的脸色一变,“这是何意?”

  萧然叹息一声,说道:“还能是什么,无非就是那些宦官的污蔑,和皇帝的眼瞎呗。”

  皇甫嵩镇压黄巾,威震天下,但朝政日非,海内空虚.

  当时有一个汉阳人,叫做阎忠,是当时是名士,他选择了罢官,并且对皇甫嵩说:“如今将军遇到了难得的运气却不抓住,有着容易变化的机会却不利用,怎么保全自己的名声呢?”

  皇甫嵩问:“这是什么意思?”

  阎忠说:“天道无亲,百姓举能,因此有高功的人不受庸主的封赏,现在将军暮春受命讨贼,到冬末就收功,行军如神,谋不再计,旬月之间,神兵像电一样扫除寇乱,夷灭黄巾之师,铲除邪害之患,封尸刻石,向朝廷汇报,威德震本朝,声名扬海外。

  所以群雄回首,万民仰望,即便是汤武之举,也没有比得上将军的。现在将军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又有高人的品德,而北面奉侍庸主,怎么求得安全呢?”

  皇甫嵩又问:“我夙夜为公,心不忘忠于朝廷,怎会不安?”

  阎忠说:“不,当年韩信不忍背弃一餐之遇,而丢掉三分天下的好处,拒绝蒯通的忠谏,忽视鼎足而立的大业,等到利剑扼喉,才发叹后悔...如今主上弱于刘、项,将军的权柄重于淮阴侯...如果征召冀州之士,发动七州之众,羽檄在前,大军震响于后。

  踏过漳水,饮马孟津,举天网包罗京都,诛杀罪恶的宦官,消除群众的愤怒,化解倒悬之危,如此则进攻遇不到坚守的城池,不招降敌人也会迅速归附,就算是小孩子也会为我们空手奋斗,妇女也会褰裳用命。

  况且...到时功业已成,天下已顺,再请呼上帝,表示天命,混齐六合,南面称制,移神器于己家,推亡汉于定祚,这实在是神机的关键,起事的良时。有道是‘朽木不雕’,汉朝衰败难以辅佐。

  将军虽然想要效忠于难以辅佐的朝廷,但雕刻朽败的木头,犹如上坡走泥丸,迎风行船,这是不可行的。况且现在宦官群居,同恶相求,圣上不得自由,诏命出在宦官手中。庸主之下,不可久居,将军有不赏之功,小人忌嫉,如不趁早图谋,必会后悔,到时再也来不及了。”

  刘邦震惊且愤怒,“他这是想让皇甫嵩造反?!”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他就是劝说皇甫嵩造反。”

  “他怎么敢如此!”

  萧然神情颇有些不屑,“他为什么不敢,何况他也没说错啊,当时宦官当道,皇帝也不处理那些宦官,放任自己手中的权柄在宦官的手里。”

  刘邦虽然生气,但是一想到刘志做的事,也沉默下来。

  过了一会,刘邦又问道:“皇甫规同意了?”

  萧然摇了摇头,“怎么可能,他要是同意了,我就不会说他是名将了,而是说他造反了。”

  刘邦的心里这才有了些安慰。

  当时皇甫嵩听了阎忠的话之后,也有些恐惧,但却说:“非常之谋,不应该在有常的形势下施行。创图大功,岂是庸人所能做到的。黄巾小儿,比不上秦朝和项羽,他们新结合起来,容易离散,无济于功业。

  况且人民并未忘主,上天不佑叛逆。如果徒然想成达不到的功业,加速祸害的到来,不如尽忠本朝,恪守臣节。虽说谗言多,不过遭到流放废弃,还有好的名声,死也不朽。反常的言论,我不敢听从。”阎忠知道计策不被皇甫嵩采纳,就逃走了。

  而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阎忠话语的正确性。

  当初皇甫嵩征讨张角时,途经邺地,发现中常侍赵忠住宅超过了规定,便上奏皇帝予以没收。

  另外,中常侍张让向他索要五千万钱,他不肯给,于是赵忠和张让联起手来,劾奏皇甫嵩连战无功,耗费钱粮,刘宏听信谗言,召回皇甫嵩,收回他的左车骑将军印绶,削夺封户六千。

  后来凉州叛军首领王国包围陈仓,到了用人的时候,刘宏又想起皇甫嵩来了,让他和董卓各率两万士兵拒敌。

  萧然一笑,说道:“这刘宏果然也和刘志一样。”

  想起刘志那个不孝子孙刘邦就生气,“别提他,晦气!”

  现在想来,刘邦还恨不得去打刘志一顿。

  萧然说道:“不说刘志,我也觉得晦气,继续说皇甫嵩,他和董卓于当年十二月屯驻右扶风,连年都没过。”

  正月里,董卓提出迅速进赴陈仓,他说:“聪明人不失时机,勇敢的人不迟疑。现在救,城就可以保全;不救,城就会破灭。保全或破灭的形势就在此时,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皇甫嵩却说:“不对,善用兵者以全军为上,破军为次,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先要做出不可获胜的样子,用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候...现在陈仓虽然小,但守城的工事坚固完备。

  王国军队虽然强,但...王国现在已经陷入受害之地,陈仓可保不被攻破,我可以兴兵动众,收到全胜的功,为什么要救呢!”

  于是皇甫嵩没有采纳董卓的建议。

  刘邦说道:“这皇甫嵩竟然不想解救陈仓?”.

第922章心烦意乱!

  萧然看向刘邦,突然说到:“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没睡好?”

  刘邦疑惑的摸了摸自己的脸,“你怎么知道,我脸色很不好吗?”

  萧然摇了摇头,“那倒不是,就是感觉你好像心不在焉的,听话都只听半截。”

  刘邦抹了一把脸,“别提了,昨夜不知道是怎么了,总是心烦意乱,辗转反侧也没睡成,唉。”

  萧然一副了然的样子,说道:“我懂,男人嘛,总有那么几天。”

  刘邦不解其意,“什么那么几天?”

  见刘邦不明白,萧然嘿嘿一笑,也不解释,反而说到:“要不然你现在去休息休息?”

  刘邦摇了摇头,“给我泡壶茶来吧,提提神。”

  听他这么说,萧然便给他泡了一壶茶,还说道:“不然喝咖啡?”.

  刘邦连连摇头,皱起眉头来,“那东西我喝过,比苦药汁子还难喝,不成,还是喝咱老祖宗的东西吧。”

  过了一会,萧然将茶壶和茶具在茶几上,给刘邦和自己都倒了一杯,然后说到:“那我可就继续说了。”

  刘邦喝了口茶,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于是萧然便继续说道:“你刚才那个问题,你看你就没认真听,不是皇甫嵩不去救人,而是他觉得,没有必要这个时候去,反正对方也攻打不下来,不如等他们打累了再去,这样不就减少力气和损失了么。”

  “所以皇甫嵩才没有采纳董卓的建议,而且事实证明,皇甫嵩说的也没错。”

  王国围攻陈仓从中平五年冬到六年春二月,已有八十多天,但由于城坚守固,最后也未能攻下,部众都疲劳不堪,只好解围撤退,皇甫嵩立即起兵追击。

  董卓劝阻说:“不可以,兵法上说,被击败的敌人,不要追赶,撤回去的部队,不要逼迫。现在,我们追击王国,是逼迫撤回的部队,是追击被打败的敌人,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挣扎,蜂虿有毒,何况大军呢!”

  皇甫嵩则说:“不对。以前我不进击,是躲避他的锐气,现在进击,是等到敌人衰弱的时候。我们进击的是疲敝的敌人,不是撤回去的部队。王国的部队,准备逃走,没有斗志。用堂堂之阵,进击溃乱之师,这不是叫作追穷寇。”

  说完,便独自率兵追击,而命董卓殿后,皇甫嵩连战连捷,大破王国的部众,斩杀一万多人,王国败走后去世,也有说是皇甫嵩军斩杀王国的。

首节 上一节 916/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