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873节

  刘炟猛然一惊,这才想起来,刚才不久前,刘邦就曾说过,窦氏最后想要杀了刘肇,谋朝篡位。

  萧然说道:“爱惜人才其实也没什么,但是还是要考察一下人品的,就说马廖,他这个人本来就爱交朋友,他可能不至于谋反,但是他也约束不了族中子弟,再加上他总给别人送那么多东西,你说他家人犯了错,人家怎么可能追究。”

  “要是说有人行贿,那可能还有正直的大臣不会接受贿赂,就算是有错,那接受贿赂的人错处更大,可马廖不一样,他是国舅,而你对他委以重任,那其他官员更不可能冒着风险和他对着干了。”

  “像是第五伦这种,能在这种时候敢上书说这样的话的,那实在是太少见了。”

  刘炟默不作声,却点了点头。

  萧然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过你这个皇帝其实当的挺好的,要是换了一般人,说不定会把第五人免官或者斥责也说不定,虽然说你没有同意他的建议,那也不过是你们看待事情的方面不一样而已。”

  “而且第五伦虽然刚烈耿直,然而他也常憎恶庸碌官吏的苛刻,所以你为政宽和,事从宽厚,第五伦对这点也非常赞扬。”.

第829章严于律己的皇帝!

  所以第五伦于是上疏赞扬美好盛德,借此来勉励教化和德行。

  当然,萧然没说的是,第五伦主要是想要教化那些太过严苛的官员。

  他上书说道:“陛下即位之后亲自推广天生的德性,体现温文的风姿,以宽宏大量对待臣民。即位四年,先后处死六名贪婪、残暴的刺史、二千石级的官员,这些都是英明圣德的裁断,远非各位臣属所能及。

  然而诏书每次都要求宽和,但施政却仍然不见宽松,务必要求节俭,可奢侈之风仍然不能制止的原因,就在于风俗有弊端,群臣不称职。”

  也就是说,刘炟下发的诏令是很好的,但是却没有成效,因为你们这些官员不按照刘炟说的做.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人家也说了:“光武皇帝在王莽动乱之后,多以严厉的法令施政,后代又承袭光武帝的作法,于是形成风气,诸郡和封国举荐的人,大多是只知守职的庸碌官吏,很少有宽厚博爱能够符合圣上要求的人。”

  同时人家还举了一个例子,陈留县令刘豫和冠军县令驷协。

  这二人都是以刻薄的方式来治理百姓,处理政务时,一心想着诛杀,务必使百姓窘迫困苦,官民忧愁怨恨,没有不痛恨的,可现在议论的人却认为他们能干。

  萧然说道:“其实就是刀子没割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疼,太过宽和不好,但也不能过于严苛啊,法不外乎人情,对于一些事出有因的,自然应当适当的增减或者免去刑罚,而不是一律处死。”

  刘炟确实是一个很宽和的人,所以他听了萧然的话之后,也说道:“确实应当如此,我也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可惜这样的风气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

  萧然说道:“第五伦不是给你出主意了吗?”

  第五伦确实出了主意,他说:“遇到这样的事,不应只是将刘豫、驷协治罪,还应当谴责举荐他们的人,若一心进用仁德贤良的人,委任以政务,用不着多少人,风俗自然就会改变过来。”

  但这样也不是没有弊端,为了迎合上意,大家确实会举荐宽和温厚的人,但是太过宽和就是软弱,到时候没办法治理好自己所在的地方,还是一桩错事。

  凡事都要掌握好那个度,但偏偏这个才是最难的。

  刘邦说道:“是啊,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度确实不好把握,不过这也都是要看那些官员如何,也要看朝廷的风气如何,若是发现有人太过温和,导致治下混乱,那么便撤掉他的官职就是,就怕没有处置这样的人,导致其余人也同他学习,随后形成风气。”

  萧然说道:“其实第五伦更觉得举荐别人的人,或者说身居高位,身为官员的人,更应当以身作则,才能达到目的。”

  第五轮说道:“臣下曾读史书和记载,知道秦朝因为用法严酷急迫而亡国,又亲眼目睹王莽因为法令苛刻而自我毁灭,所以施政勤勤恳恳,就在于防止重蹈他们的覆辙。

  又听说诸王、公主、贵戚、骄奢僭越国家制度,京城中尚且这样,又怎么能限制外地人呢?所以说:自己不端正,虽有命令也无人执行,以身作则进行教育,别人就愿意服从;以言论教训别人,则容易引起争论。阴阳调和了,才会获得丰收;君臣一心,教化就能形成。”

  刘邦看向刘炟,说道:“就要看你能不能掌握住朝堂了。”

  刘炟说道:“高祖皇帝陛下放心,当年第五伦上书的时候,我还年幼,如今我已经长大,经过刚才的谈论,更是深有感触,我知道以后要怎么做了。”

  刘邦点了点头,“那就好,朕以后可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回来,若是你没能这么做,可就不要怪朕责怪你了。”

  刘炟笑了笑,说道:“请高祖皇帝陛下放心!”

  萧然看向刘炟,问道:“第五伦是不是还弹劾过窦宪?”

  刘炟点了点头。

  后来马氏因为被窦氏弹劾陷害,所以因罪而回到封国,但是窦氏却又开始显贵了。

  所以第五伦再次上书:“臣下以空虚无能的才质,处于辅佐陛下的职位,素来性情迟顿怯懦,却地位尊贵,爵位很高,因而遵循经典大义,暗自鞭策砥砺,即使处于百死之位,也不敢逃避,又何况身处于清谈高论的时代。

  如今承袭百王遗留的弊端,人们都崇尚文饰巧言,大多趋于邪路,没有人能守正道。”

  意思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是说的好听,但其实都不是什么好人。

  第五伦的弹劾奏疏向来很有水平,他不是上来就说窦宪怎么怎么样,而是先说“臣见虎贲中郎将窦宪,属于后妃的亲属,掌领禁卫军,出入宫廷,正值壮年,志向远大,谦卑而喜好善事,这实在是他喜欢名士并与他们交结的原因。”

  随后又话锋一转:“然而那些出入奔走于外戚门下的人,大多品行不端,曾受过法令制裁,特别缺少遵守法令,安于贫穷的气节,士大夫中没有志向之徒更是互相吹捧引见,云集在贵戚的门下。

  众人一起吹气也会把山吹走,众多蚊子一起叫的声音也如同打雷一样,这就是骄横佚产生的原因。

  三辅地区议论的人甚至说,因为贵戚而被废职禁烟,应当再由贵戚来洗清罪过,犹如用酒来解除醉酒一样,那些阴险诌佞趋炎附势之徒,实在不可亲近。”

  到了最后,第五伦才提出自己的建议:“臣认为陛下和皇后应严令窦宪等闭门自守,不得任意交结官吏士人,以防止祸患于尚未萌生之日,思虑灾害尚未发生之时,使窦宪可以永久保往幸福和俸禄,使君臣都欢喜,没有丝毫的隔阂。”

  萧然说着说着,突然笑出声。

  刘邦和刘炟看向萧然,刘邦疑惑道:“你笑什么?”

  萧然说道:“你听听他最后一句,‘窦宪可以永久保往幸福和俸禄’,这句话不好笑吗?”.

第830章大公无私!

  刘炟和刘邦对视一眼,所以,好笑在哪里?

  萧然本来觉得挺好笑的,但是见他们没有反应的样子,突然就也不觉得好笑了。

  但他还是解释道:“你们不觉得这句话,比较阴阳怪气吗?”

  还没等刘邦和刘炟说话,萧然就说道:“好吧,你们确实不这么觉得,不过也是,第五伦也不是这样的人,他十分坦荡。”

  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违心阿附。

  他的儿子们经常劝他不要这样,他都予以训斥.

  吏员们上奏及直接上奏之事,他都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

  他天性质朴憨厚,没有文采雕饰,任职以贞洁清白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代的贡禹,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因此而受人轻视。

  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

  第五伦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始终没有任用此人。

  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却安然入睡。我的儿子生病,虽然没去看望,却整夜难眠。这样看来,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

  人有私心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因为你的私心,而违背了你的良心。

  因为第五伦没有,所以他才会坦荡的说自己有私心。

  刘邦说道:“这样的人,怪不你不肯让他请辞。”

  刘炟点了点头,说道:“这样的人,先不说他的政绩如何,起码放在朝廷当中就是一个定海神针,能为朝臣树立起一个榜样啊!”

  这倒是真的,尤其是在刘炟越看重第五伦的时候,朝臣们自然也想到得到皇帝的赏识,那么行为处事自然会想着第五伦靠齐。

  这就是一个标杆啊!

  不过该说不说,第五伦现在年纪确实也大了,让人家天天大早上的上朝,也确实有点为难人了。

  这老爷子要是身子骨不好的话,都容易在朝堂上就噶过去。

  不过刘炟也是真的不想让第五伦走,萧然干脆说道:“这样,窦氏死了,那刘肇岂不是没有母亲了么,虽然你可以照顾他,但是你总归是皇帝,肯定不能一直陪着他,不如干脆将第五伦叫过来,问他愿不愿意给刘肇当老师。”

  刘炟眼睛一亮,第五伦,为人通透,经常能看到别人所看不见的地方,尤其是在今天和萧然谈完话之后,刘炟就更这么觉得了。

  既然他没办法留第五伦在朝堂上做官,那把他儿子变成另一个第五伦也不是不行。

  不过提到这个,刘炟倒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他看向刘邦,有些犹豫的说道:“高祖皇帝陛下,当年我立的太子本是刘庆,但是因为一些事情,所以改立了刘肇,现在我知道了,当年刘庆生母,宋贵人一家的事情,皆是窦氏所污蔑,要不要...”

  刘邦明白他的意思,是想问要不要再废了刘肇,将刘庆再立回来,毕竟之前刘庆是被冤枉的。

  但是刘邦并不赞同,频繁的更换太子,只会让太子之位不稳当,等到太子登基的时候,朝臣更是会对这个太子生出疑心,更甚者,两兄弟之间搞不好也会产生隔阂。

  萧然也说道:“没有必要换,当的皇帝,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每天各种奏疏,各种政事,还要分辨朝臣,累都累死了,你要是真心疼他,还不如把你给那些七拐八拐的什么贵族的钱,都留给你儿子呢。”

  提到这个,刘炟也觉得有点心虚。

  虽然说他是好意,但是确实有些过火。

  不过经过萧然这么一说,他倒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刘邦说道:“既然如此,你便派人去将第五伦叫过来吧。”

  刘炟点了点头,本想要张口叫人,但是因为他们要谈论事情,所以把宫人都赶出去了。

  要是平常的话,他喊一嗓子就是了。

  但是现在刘邦和萧然都在,他有点不好意思喊。

  萧然见状,直接站起身来,说道:“我去通知人进来。”

  正好他坐的腿都麻了,站起来走一走。

  很快,宫人便走了进来,冲着刘邦和刘炟恭恭敬敬的行礼。

  刘炟说道:“去通知第五伦过来,朕有事相商。”

  说这话的时候,刘炟还看向了刘邦,怕他对自己自称“朕”会有所不满。

  刘邦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他还不至于小气到这种地步,何况皇帝自称“朕”,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就算上一任皇帝还活着,那新帝不也是自称“朕”么。

  只不过在自己亲爹面前,要是关系好的话,在私下相处的时候,以表尊敬,会避讳一些罢了。

  “唯。”

  宫人缓步走了出去。

  萧然依旧在散步。

  看着他闲庭信步的样子,刘邦说道:“这第五伦年纪已经大了,甚至要告老还乡,就算是留下来,也不能再在朝堂上做事了,你那里可还有什么要推荐的人?”

  萧然愣了一下,说道:“不是,在没来之前,我说的那么多人都不算吗?不管是耿恭,还是钟离意,宋均,这不都是么。”

  刘邦看向萧然,“这么说来,是没有其他人了?”

  人才谁会嫌多呢。

  萧然想了想,说道:“要是这么说的话,我倒是想起来一个人,这个人我之前也提过一嘴。”

  刘邦疑惑,“你是指?”

  刘炟也看向萧然,虽然他不知道萧然和刘邦说的是谁,但是通过刚才萧然说的钟离意等人,他还是能听得出来,说的应当都是一些朝中大臣。

  萧然说道:“那就是陈宠,我当时是说窦宪举荐张林为尚书,但陈宠认为张林虽有才能,却向来贪污,因此窦宪非常痛恨陈宠,等到刘炟驾崩后,窦宪秉政,就经常虐害陈宠。”

  “后来还是因为鲍昱敬重陈宠,所以才告诉了窦瑰,而窦瑰又是窦家难得的还算得上是一个好人,所以庇佑了陈宠,才让陈宠能逃离窦宪。”.

首节 上一节 873/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