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868节
东汉初年,由于战争刚刚平定,法治尚不健全,所以不少案件的处理,往往随心所欲。
光武帝刘秀也曾说过,当时的情况是“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面对这样的现实,鲍昱十分注意谨慎地处理地方和中央的荆狱。
他在汝南时,因楚王刘英谋反,仅涉及在汝南的人就有千数,都被杀头或监禁。
后来,他在朝中为司徒,主管刑狱,建初元年,适逢太旱,刘炟问他如何消灾,他便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要求“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刘炟同意了他的建议,释放了无故被囚禁的人。
在他担任司徒期间,为下准确衡量刑狱,平息诉讼,还制定了《辞讼》七卷、《决事都目》八卷,与当时的法令一起颁行。
刘邦挑了挑眉,“他还参与了编撰法例?”
萧然想了想,说道:“也可以这么说,他本来就是从地方升任上来的,而且又担任司徒,主管刑狱,他对这些自然心有成算。”
刘邦点了点头,又说道:“此人为官不错,那此人为人如何?”
萧然说道:“其实鲍昱多少有点死心眼,还有点憨。”
刘邦有些疑惑,“这是从何说起啊?”
萧然说道:“那只是我的看法,按照你们的看法来讲,他这叫公正无私,恪守职责。”
鲍昱谨守职责,从不越权谋私,欺下惘上。
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刘秀曾诏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加封自己的印章,签注姓名。
可按照当时的规定,类似这样的露布是由司徒签署盖印的,光武帝让鲍昱签署的目的,只是要让人知道他自己善于对待忠臣,使前司隶的儿子又做了这个官职。
但鲍昱认为这是违反常规的怪事,很不情愿接受,所以,范哗说他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
总之,鲍昱一生治理地方,有仁爱之政,位在朝廷,又能奉法守正,使讼狱息平。
萧然说道:“说起来,当初在西域的时候,关宠求救,当时刘炟刚登基,于是便召集众卿商议,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宜救,但是鲍昱力排众议,向刘炟建议出兵救援,刘炟也同意了,当时鲍昱劝说刘炟的时候,有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
他说:“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如今人家陷入了危难的地步,你们却选择了放弃他,这样一来,对外,这是在纵容蛮夷的暴行,对内,也是让那些为了朝廷出生入死的臣子感到伤心。
确实,这是权宜之计,但是要是以后边关没有战事了,那也行,但要是没管,匈奴又侵犯我国边塞当强盗,到时候你有凭借什么派遣将领去镇压呢?
毕竟上一个被你派过去的人,他陷入了危难之际,你可就没管他。
刘邦说道:“此人说话倒是一针见血,且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倒是难得。”
萧然听出来他这话有点熟悉,于是便故意问道:“那你觉得比之宋均如何?”
被这么一问,刘邦也丝毫不慌,不紧不慢的说道:“我又没有见到真人,对他们的了解也只是来源于你罢了,自然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地方。”
听他说到这,萧然突然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便想要开口岔开话题.
第821章刘邦逛夜市!
结果还没等说,就听刘邦说道:“你了解的应当比我多的多才是,不知道你是如何想的?”
此时,回旋镖正中眉心。
但萧然也不慌,说道:“我又没见过真人。”
刘邦眉毛一扬,说道:“那等你见过了真人之后,记得来和我讨论讨论啊。”
萧然回了他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然后突然说到:“既然要比较,那就这么两个人肯定是不行的。”
刘邦一点意见都没有,说什么比较,也不过是他们两个的玩笑话罢了,但是听萧然这意思,分明就是还有不少为官清廉,为百姓做事的好官啊。
他可是大汉的开国皇帝,他的后世子孙越争气,大臣们越贤能,他才越高兴.
于是便说道:“那你倒是再说几个人吧。”
说完,刘邦看了看天色,说道:“不过如今天色也不早了,一会说完之后,我们便出去用膳吧。”
萧然有些奇怪,“你怎么突然想到出去吃饭了。”
刘邦摸了摸鼻子,说道:“前一阵子,我见你们这边有什么夜市,看起来十分热闹,人来人往,摊子上面的东西也颇有趣味,所以便想着去看一看。”
萧然点了点头,反正又不是什么大事,去哪吃不是吃啊。
于是便说道:“行,正好离这边不远就有,就是你这衣服得换一换。”
谁家好人出去夜市穿龙袍啊,COSPALY也没有这样的啊。
刘邦第一反应不是看衣服,而是摸了摸自己的头发,他是知道的,这里的男子大多是短发,可也不能让他把自己头发给剪了啊。
见他的动作,萧然就知道他在顾虑什么了。
其实说实话,现在的人对于性别和头发的关系,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刻板了,所以其实长短无所谓,就是刘邦年纪也不小了,还留着这么个头发,还是挺显眼的,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但萧然还是故意调侃道:“怎么,不然我再带你去剪个头发?”
刘邦连忙摇头,“不可,不可。”
萧然“噗嗤”一笑,“哈哈哈哈哈哈,我逗你的,没事,这头发你随便用跟木簪盘起来就是了,若是有人问你,你便说你是道士。”
刘邦无奈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萧然又站起身来,说道:“我去看看,我那衣柜里面有没有道士的袍子。”
刘邦一把将萧然给拉住了。
“等等,这些还不急,还是先说正事,你刚才要说的是谁?”
萧然想了想,反正现在夜市倒也刚开没多久,更是称不上热闹,于是也不急了,便说道:“我当时要说的是秦彭来着,就是后来被派去救出耿恭的人,不过也有说去救耿恭的是段彭。”
刘邦说道:“那这件事情咱们就先不论,还是先说说这个秦彭吧。”
萧然点了点头,说道:“秦家同样也是仕宦之家,汉兴以来,秦氏世代继承官位。秦彭六世祖秦袭,任颖川太守,同族兄弟同时担任二千石的有五个人,所以京畿三辅地区称他们为‘万石秦氏’,秦彭妹妹在汉明帝时入宫为贵人,很受宠幸。”
“但秦彭却并没有一些世家子弟的纨绔之风,反而很注重礼仪,推崇儒学。”
建初元年,秦彭升任山阳太守。
他以礼义教育百姓,不用刑罚。
他推崇儒学,提倡教育。
每到春秋飨食习射的时候,他总是整顿上升下降及宾主揖让的礼仪,他还为百姓制订了四条训诫,用来确定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间的礼仪。
谁遵守奉行教化,就提拔他为乡三老,经常在八月份送去酒肉作为勉励。
官员犯了罪,免去其官职并打发走而已,不使其受辱,结果百姓都心怀仁爱,没人互相欺骗或侵犯。
他开垦了几千顷稻田,每到农事季节,秦彭亲自测量土地的亩数,划分出土地的肥沃和贫瘠,列为三等,分别记在公文簿上,将其收藏在乡里和县府。
这样,奸猾的官吏不敢妄为,没法藏奸。
秦彭还上书朝廷,建议能够在全国推行这种制度。
诏书将他所列的条文,分发给三府,并且向州郡下达。
这时,萧然一脸笑意,神秘兮兮的说道:“而且据说啊,秦彭所在的州郡,经常有凤凰、麒麟、特别茁壮的稻禾、甘美的雨露等祥瑞到处出现。”
刘邦沉默了一会,然后说道:“看来这能让祥瑞现身的人还挺多。”
萧然没忍住,笑出了声,说道:“你忘了,刘肇不也是么,据说足足有八十多个祥瑞在国家各处呢。”
刘邦也笑出了声,“要是这样的话,那怕都是天神下凡了!”
就说这蝗虫过境而不入的事,就有好几个官员达到了这样的成就了。
不过笑着笑着,刘邦突然说到:“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秦彭的所作所为,同鲁恭有些相像?”
萧然想了想,可不是么!
鲁恭也是主打教化众人,不用刑罚,而百姓也是因为这样,而不互相隐瞒欺骗,不但不会触犯法律,反而更加约束自己。
“别说,还真挺像的,可能这就是儒家学者的风范?”
刘邦失笑的摇了摇头,没有管这个,而是说道:“你再给我说说那个段彭?”
萧然有些为难的说道:“不是我不想说,实在是段彭的事情没有什么好说的,你也知道,当时有很多资料的记载都不是很全面,再加上经过了千年之久,有些东西我们就更不知道了。”
“所以对于段彭,只有一句话:建初元年春正月,时任酒泉太守的段彭征讨车师,并将其击败,取得胜利。”
刘邦沉默了一下,追问道:“没了?”
萧然双手一摊,“没了。”
刘邦咂了咂嘴,“那好吧。”
萧然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说道:“走吧,你不是要去夜市吗?我去给你找一身衣服吧。”
刘邦坐着没动,老神在在的点了点头,然后就开始闭目养神了。
萧然在衣柜里面翻了半天,可算是找到一套合适的衣服.
第822章刘邦的扮相!
但是等他出来的时候,就看见刘邦正闭着眼睛,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萧然看了看自己手里的衣服,又看了看刘邦,抬手就将衣服扔到了刘邦的身上,把刘邦给吓了一跳。
“诶呦!你这小子!要谋杀我不成?”
萧然一屁股坐到刘邦的身边,翻了个白眼,说道:“不就是两件衣服,还能砸疼你?”
刘邦拿着衣服,没好气的看了萧然一眼,说道:“倒是不疼,但是好歹你刘叔我年纪大了,可经不住你的惊吓。”
萧然又白了刘邦一眼,没有说话。
刘邦无奈,也不好和萧然计较,只能自己进了一个空房间换衣服去了。
没过一会,刘邦穿着一身青色的袍子走了出来,他挥了挥衣袖,看向萧然,说道:“别说,这衣服还挺舒服。”.
萧然眉毛一挑,说道:“那是自然,这可都是好料子。”
刘邦没回萧然的话,抬手把自己的头发给盘了起来,配上他的胡子,和他身上古人都气质,别说,还真有一种隐世高人的感觉。
看了看镜子中的自己,刘邦满意的说道:“不错,咱们走吧。”
萧然点了点头,率先朝着外面走去。
夜市的位置离这不算远,所以两人就慢悠悠的在街上,刘邦的打扮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过好在他早就习惯了别人看着自己,所以也没有什么反应,但是萧然有啊!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