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859节
还好他聪明,知道转移话题,而且这话题挑的也好。
萧然顺着刘肇的话说道:“自然是有的,就比如韩棱。”
刘肇了然的说道:“是韩尚书啊!”
此时韩棱正在担任尚书令一职,而且是接连五次升迁.
第803章忠君爱国的人才!
韩棱四岁丧父,他孝敬母亲,抚养弟弟,年少时就以孝行闻名乡里。
年长后,韩棱将父亲遗留下的数百万家产分给族内的兄弟,乡人对他十分尊敬。
后来,韩棱被推举到本郡做功曹,太守身体不好,韩棱就代为行事,政通令止,治下有方。
汉明帝听到了韩棱的名声,特别征召,接连五次升迁官职,一直做到尚书令。
汉代的尚书令是总揽全国政务的官员,韩棱兢兢业业帮助皇帝治理国家,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一起以才能称颂于当时。汉章帝曾赐给他宝剑,并御书“韩棱楚龙渊”。
萧然说道:“没错,就是他,而且在你扳倒窦太后的事情上,他也是出了力气的。”
刘肇眼睛一亮,“还请国师大人详细说说?”
萧然说道:“窦宪之前派人在洛阳上东门刺杀了齐殇王之子、都乡侯刘畅,这件事你知道吧?”.
刘肇点了点头,想到这件事情他就生气。
“那群官员真是废物!我让他们查明真相,结果他们都害怕窦宪的权势,不敢追查,都推诿说,大概是刘畅的兄弟干的!这谁都知道是假话!还是韩尚书毫不畏惧,上奏章说凶手就在京城,言语中直指窦宪。”
萧然说道:“没错,当时窦太后被气个半死,警告韩棱不可乱说,并说韩棱有意陷害皇亲国戚,要严加惩。”
刘肇接过话头来:“正是,但韩尚书一身风骨,丝毫不惧,据理相驳,仍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久后凶手被抓,结果和韩尚书的判断一样。”
而也正是这件事情之后,窦宪害怕自己受到刑罚,要求带兵去攻打匈奴来赎罪。
然后就是打完匈奴回到京师的时候了。
萧然说道:“刚才那群大臣,说要称窦宪为万岁的事情,你知道吧?”
刘肇点了点头,这么大的事他可能不知道么!
这是藐视皇权!同时也可以说是暴露了窦宪的野心。
萧然说道:“当时正是韩棱将他们给呵斥住了,并且骂了一顿。”
刘肇立马就高兴了,“还好还有韩尚书!”
萧然说道:“而且在你铲除窦宪的时候,韩棱也是一直站在你这边的,在窦宪垮台之后,韩棱更是夜以继日,典查其谋反罪状,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休息。”
刘肇突然有些感动。
他一直都知道,虽然窦宪在朝堂上看着好似一手遮天,但是实际上反抗他的人还真就不少。
这并不是党派之争,毕竟窦宪一家独大,哪里还有什么党派。
这些大臣们,是看不过窦宪肆意妄为,是要保卫皇权的忠臣!
刘肇说道:“想不到,朝堂之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忠臣!”
萧然点了点头,说道:“任隗,袁安,丁鸿,张酺,这都是对你十分忠心的,哦,对了,还有一个人,叫何敞,何敞此人说不上显眼,但品德高尚,为人公正,而且在窦宪的事情上,也上了不少折子。”
何敞为人公正,性情也有些刻板。
但这个刻板,可不是不好的意思。
而是单纯的说话直。
窦氏一族身为外戚,得到了无数的赏赐,而且他们自己也十分奢侈。
这件事情肯定是引起讨论的,但是其实大家都知道,那不是刘肇给的赏赐,是窦太后给自己母家的。
要说应不应该,那肯定不行啊!
窦太后是只管她自己的母家,疯狂赏赐,国库她是一点都不管啊。
于是何敞直接上了折子,直接说道:“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赍,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
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国库的钱,而国库的钱哪来的?那是百姓供给的!
明君赏赐臣子,那是要根据臣子的品阶来的,要根据祖宗制度来。
忠臣接受赏赐,也不能给啥要啥啊。
虽说这话看起来好像是在说刘肇,但是谁不知道刘肇根本管不了啊。
而且这就差指着窦宪鼻子说:“你要是还要点脸面,要个忠臣的名声,你就收敛点,别什么东西都往自己家拿。”
甚至还说道:“今明公位尊任重,责深负大,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岂但空空无违而已哉!宜先正已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除苑囿之禁,节省浮费,赈恤穷孤。”
这话其实就是给窦宪说的了。
意思是告诉窦宪,你现在位高权重,本来应当匡正纲纪,救济百姓,你不能什么都不干啊!
最起码你得起一个表率作用吧,所以,首先,先把钱拿来,把你收到的赏赐给还回来,并且承认你错了,还得广而告之你的错处,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知道错了。
并且解除苑囿之禁,好节省那些本来不用花的钱,用来赈灾,救济那些穷苦百姓和孤儿。
萧然咂了咂嘴,就是不知道这折子窦宪看见没有,要是看见了,那何敞还能活着也是命挺大的。
不过萧然觉得,窦宪应当是不知道,不然就他那直接在大街上就能找人刺杀王爷的样子,肯定不会放过何敞。
刘肇也有些惊讶,“这,此人确实是刚直啊...就是这折子,我怎么没看见啊?”
萧然疑惑,“你没看见?那能去哪啊?按照历史上来说,就在今年窦宪就要死了,何敞也算是参与其中的,所以这折子总不可能还没呈上去啊。”
一旁的刘庆说道:“咳咳,内个,在我这呢。”
几人惊讶的看向刘庆,刘庆则是看向刘肇,说道:“我和你说过的,你忘了?”
刘肇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刘庆啥时候跟自己说过,于是很老实的摇了摇头。
刘庆无奈的叹息一声,说道:“我当时说,这人有胆量,但怕窦宪知道了,从而伤害他,所以留中不发,你说好。”
刘肇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说道:“我当时没注意听,我就听你说留中不发了,弹劾窦宪的折子也不算少,一般我们觉得没有能力和窦宪抗衡的,不都留中不发么,我都习惯了。”.
第804章刘邦的质疑!
刘庆沉默了,刘邦也沉默了。
萧然...萧然沉默了一小下,随后说道:“如今窦宪已经死了,窦家也倒了,刚才我也提到过朝中的一些大臣了,所以在这方面到不用很担心。”
刘肇有些疑惑不解的点了点头,没明白萧然为什么突然说这个。
还没等他问,就听萧然说道:“所以咱们接下来来说一说何敞一件比较神奇的事情。”
这话将几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只见萧然神秘兮兮的说道:“据说何敞,竟然能给鬼断案!”
刘邦三人对视一眼,撇了撇嘴,不相信。
“假的吧。”刘邦肯定的说道。
萧然说道:“那我就不知道了,但是确实是有这么个事。”
刘肇到底年龄还小,一听要讲故事了,就有点稳不住了.
“国师大人快说,也好叫我们分辨一二,看看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
萧然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还得从何敞任交州刺史时说起。”
有一次,何敞视察部属来到苍梧郡高要县,夜里留宿在鹄奔亭。
还没有到半夜,便有一个女子从楼下走出来,呼冤叫屈地对他说:“我姓苏,名娥,字始珠,本来居住在广信县,是修里人氏。我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又没有哥哥弟弟,嫁给了本县的施家,也是我的命薄,丈夫又死了,但还有各种各样的丝织品一百二十匹,以及一名叫致富的婢女。
我孤苦零丁,无依无靠,身体又瘦弱,不能自谋生计,所以想到邻县去卖掉这些丝织品。
于是从本县的一个男人王伯那里租了一辆牛车,那牛车值一万二千文钱,载了我和丝织品,叫致富牵了缰绳驾车,就在前年四月十日,来到这鹄奔亭外面。
当时太阳已快下山,路上都没人了,我不敢再前进,便到这里留宿。
致富突然腹痛,我便到亭长的住处去讨一点茶水和火种。
那亭长龚寿,却手拿戈戟,来到车边,问我说:‘夫人从什么地方来?车上装的是什么东西?丈夫在哪里?为什么单独一个人赶路?’我回答说:‘何必劳驾你问这些事情?’
龚寿竟抓住我的胳膊说:‘小伙子喜欢漂亮的姑娘,希望你能让我乐一下。’我十分害怕,不肯依从他。龚寿便拿起刀刺我的肋下,一刀刺进来我就马上死了。他又刺致富,致富也死了。
龚寿在楼下挖了坑,把我们合埋在里边,我在底下,我的婢女致富在上面。
他取走了财物,杀了牛,烧了车,车轴上的铁和牛骨,都藏在这亭楼东边的空井里。我虽然冤屈而死,但痛切地感到天高皇帝远,实在没有地方去控告申诉,所以便亲自来投诉给您这贤明的刺史。”
刘邦几人对视一眼,刘庆轻声说道:“这是真的?”
“应当不是,怕不是这死去的姑娘家的亲人来替她找寻凶手吧。”刘邦说道。
刘肇摇了摇头,说道:“怎么会呢,不是都说了么,这姑娘家父母亲早死,也没有兄弟姊妹,丈夫也去世了,只剩下她和她的婢女了,所以我觉得,这件事可能是真的。”
对这些灵异怪志的事情,年龄小的刘肇还是很相信的。
经过刘肇这么一说,刘庆和刘邦也沉思起来,试图判断是真是假。
萧然说道:“你们先慢慢想,我先继续说。”
这话将刘庆和刘邦的目光又吸引了过来。
刘邦问道:“何敞信了?”
萧然摸了摸下巴,说道:“我觉得他应该也是不太相信的,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
于是何敞便和那姑娘的鬼魂说:“我现在想挖出你的尸体,用什么来证明那是你的尸体呢?”
那女子说:“我上下身都穿着白色的衣服,脚上穿着青丝鞋,还没有腐烂。希望您以后能询问一下我的乡邻,把我的尸骨归葬到我死去的丈夫那里。”
何敞叫人把尸体挖了出来,果然是这样,何敞于是赶着马回到自己的官府,派遣差役逮捕犯人,拷问审讯以后,犯人们都服了罪,他又到广信县查问,也和苏娥说的话相合。
龚寿的父母兄弟,全部被逮捕入狱。
何敞给朝廷所写有关龚寿案的表文说:“按照通常的法律,杀人不致于全家被处死。
但龚寿做了罪大恶极的事,家里人却隐瞒了好几年,王法自然不能让他们免受惩罚,而且,让鬼神来申诉的事,千年也碰不上一次。所以我请求把他们都杀了,用来显扬鬼魂的神灵,用来赞助鬼魂对恶人的惩罚。”
刘肇迫不及待的问道:“那皇帝同意了吗?”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