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853节

  刘邦看向萧然,怒道:“她分明就是心狠手辣,自私自利,品德低下的人!你竟然还说她是贤后?”

  萧然连忙摆手说道:“我可没说啊!我说在说贤后之前先说她,而且我不是说了么,她是不是贤后,要看你怎么想。”

  刘邦都懵了。

  “她残害皇帝妃子,污蔑朝中大臣,甚至淫乱后宫,我除非是疯了才会觉得她是贤后!”

  萧然拍了拍刘邦的肩膀,安抚道:“你先别急啊,我这不是还没说完么,在发现她私通的第二年,汉章帝就死了,刘肇成为了皇帝,窦氏也开始临朝摄政,而她还真就做出来了一些政绩,首先就是匈奴的问题。”

  在刘肇登基的第二年,已附汉的南匈奴单于上书请击北匈奴。

  窦氏将单于的奏章给对北匈奴有深入了解的耿秉看。

  耿秉认为以夷攻夷,对国家有利,应该答应,并说自己受到恩遇,理应为国家献身出力,于是窦氏同意了他的请求。

  汉军在经过稽落山之战、伊吾之战、河云北之战、金微山之战四次战役后,重创北匈奴,而北匈奴单于不知所踪,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北匈奴单于,在蒲类海“款塞乞降”。

  萧然说道:“其实攻打北匈奴的事情,其中还有着其他的渊源,这也跟窦氏私通有关系。”

  刘邦的眼睛瞬间就瞪大了,“怎么回事?”

  萧然说道:“当时耿秉虽然说想要出兵,但是最开始窦氏也是有些犹豫的,而且尚书宋意考虑到鲜卑之患,于是上书反对,窦氏未能定夺,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此时恰逢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前来吊唁国丧,窦氏多次召幸他,并派他到上东门任职,分走了窦宪部分宫省之权,窦宪便派刺客暗杀了刘畅,窦氏大怒,把窦宪禁锢于内宫,窦宪害怕被杀,就自请出击匈奴来免除死罪。

  不过到底他们还是大破了北匈奴,也算是功劳一件,不过也因此,窦氏升任窦宪为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仅次于太傅邓彪,于是窦氏兄弟日益骄纵。

  当时窦氏骄横,威震海内,党羽遍布名都大郡,趁势敛财,贿赂成风,州郡望风,天下骚动,争相欺凌百姓,掠夺财物,攻亭驱吏,侵犯妇女,暴虐日甚,百姓苦之。

  大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及有司多次弹劾,却没有任何成效。

  尤其是窦氏的弟弟窦景,纵容奴仆拦路抢劫,商贾遇到他们就赶紧闭门谢客,就像躲避盗寇一样,相关部门胆怯软弱,没人敢上奏章检举。

  刘邦更加愤怒了。

  “都是一群废物!贪生怕死!”

  这回萧然没反驳,身为官员,就是要为了百姓办事。

  就算不去反抗窦氏一族,起码也要为百姓提供一些庇护,而不是当做看不见。

  过了好一会,刘邦才问道:“那这个窦氏最后如何了?”

  萧然说道:“那当然是死了,之前是刘肇还小,他长大了,朝臣们也有了主心骨,所以自然会拥护他,等刘肇手里有了权利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置窦氏一族。”

  “至于窦氏,她据说是病死的,但是到底是怎么死的,是生了什么病,那就不知道了。”

  其实萧然更偏向于,窦氏是被刘肇给杀了的,就算不是真的动手将人杀死,也很有可能是下了什么慢性毒药。

  不然没道理之前窦氏都没有什么大病,等到刘肇掌权,清除了窦氏一族的人之后,窦氏就突然病重,不过一年就病死了,这实在是太突然了。

  刘邦也点头说道:“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第792章大汉的废太子!

  萧然晃了晃脑袋,说道:“事情到底如何咱们也不知道,等过去之后也许就知道了,咱们还是先来说一说刘肇吧。”

  刘邦自然是不无不可,于是便点了点头。

  萧然说道:“刘肇前面的事情,你都知道了,那就从他夺取政权的开始说吧,这事情也发生在他们攻打北匈奴的时候。”

  当时窦宪攻打北匈奴的时候,窦氏又找了个情夫,就是郭举,而且和郭举还有窦氏的闺蜜邓夫人等人勾结在一起,想要杀了刘肇。

  刘肇暗中了解到他们的阴谋,便和兄长刘庆谋划起事。

  刘庆虽然是废太子,但是他从小便和刘肇十分亲近,特别受到刘肇的恩遇,经常出入宫廷,留下住宿,与刘肇共议私事。

  刘肇即将采取行动,想得《汉书·外戚传》一阅,欲行汉文帝诛杀舅父薄昭、汉武帝诛杀舅父窦婴的故事,但他惧怕左右随从,不敢让他们去找,便让刘庆私下向兄长千乘王刘伉借阅。

  夜里,刘肇将刘庆单独接入内室密谋。刘肇还让刘庆向宦官郑众传话,让他帮忙在书中寻找皇帝诛杀舅父的故事,郑众劝刘肇即刻诛杀窦宪心腹郭举、郭璜等人,但刘肇认为窦宪领兵在外,恐生兵变,并未采纳郑众的建议.

  当时群臣不敢与窦氏抗议,唯独袁安坚定不移,在朝堂与窦氏顽固抗争十次以上,窦氏不听,群臣皆担心他的安危,而他却始终镇定自若,刘肇和朝臣皆倚仗袁安,但很可惜,袁安没多久就去世了。

  刘邦出声问道:“可是那窦氏害的?”

  萧然说道:“这就不知道了,没有记载。”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刘邦却将这笔账记在了窦氏的头上。

  不过刘邦也没有说出来,而是问道:“等窦宪回朝之后呢?刘肇可主动出击了?”

  萧然点头,“那当然了。”

  永元四年四月,窦宪回到京师洛阳。

  六月,丁鸿借发生日食之机上书,暗示刘肇发动政变。

  十几天后,刘肇以“到白虎观讲经”为理由,带着刘庆移驾北宫章德殿,并让丁鸿担任三公之首的太尉,同时兼任卫尉,统领宫中禁军,控制南宫、北宫,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关闭城门,逮捕邓夫人、郭举等人,将他们全部下狱处死。

  并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同其余窦氏外戚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

  刘肇顾及窦太后而没有明确处决窦宪,却选派严苛干练的封国宰相监督他。

  在确认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后,勒令他们自杀。

  刘肇掌权后,立即清理窦氏残党余孽。凡是依仗窦家的关系而做官的,统统被罢免回家。

  刘邦皱起眉头,说道:“这手段还是太过柔软了些。”

  萧然说道:“毕竟他们是外戚,而且虽说族人欺人霸市,但要说到砍头的地步,也还没有,而且他们是想要杀了刘肇,但还没实施,窦宪还立了功。”

  “虽然说当时要去打北匈奴,朝堂上的人不同意,是窦氏一意孤行,但到底结果是好的,这就是功劳。”

  不管窦氏是因为什么才不顾朝堂反对,让窦宪去攻打北匈奴,但到底结果是他们赢了。

  刘邦沉思了一会,点了点头,“言之有理。”就是不太解气。

  萧然说道:“其实也还好,窦宪他们最后不还是死了么,当时刘肇也不过是看在窦氏的面子上,所以才好似放过了他们,没有立刻处决,毕竟不管怎么说,刘肇也算是被窦氏养大的。”

  刘邦设身处地的想了一下,发现如果是自己的话,他可能还真就不在乎,于是刘邦不说话了。

  到底人都是不一样的,刘邦向来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看向萧然,说道:“继续说吧。”

  萧然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刘肇掌权期间,还真就是一个好皇帝。”

  在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的势力后,刘肇开始亲理政事,每日上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懈怠,史称“劳谦有终”。

  当时各郡国前后进献的祥瑞多达八十一处,刘肇却自称德行浅薄,又觉得祥瑞不切实际,于是都隐没起来而不宣扬。

  当然,这祥瑞的东西是真是假不知道,但是刘肇的政绩是不可磨灭的。

  首先就是南北匈奴。

  北匈奴於除鞬单于叛乱,刘肇派任尚将其讨灭,同年,南匈奴单于安国叛乱,被骨都侯喜斩杀。

  在这一年后,班超大破焉耆国、尉犁国、危须国、山国,并斩杀了焉耆、尉黎两国国王,将其首级传至洛阳。

  从此西域降服,汉朝的威势延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五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纷纷向东汉送纳质子表示臣服,其中西亚国家条支、安息以及远在洛阳四万里外的海滨国家皆翻译双方语言,遣使纳贡,《后汉书》概括为“都护西指,则通译四万”。

  萧然说道:“除了这些,刘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对百姓的爱护。”

  刘肇体恤民众疾苦,多次诏令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而他也常常以此自责,如永元八年,京城洛阳地区发生蝗灾,他下诏首先说:“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忧民之心,殷殷可见。

  岭南出产生龙眼、荔枝,为了满足朝廷需要,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传送”,经风历险,劳民伤财。

  唐羌上书,请求停止,刘肇批示:“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爱民之意,发自肺腑。

  并且,刘肇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安置流民,并减免赋税。

  要求勿违农时,以保证农业的生产时间。据统计,在刘肇的统治时期,东汉垦田面积达七百三十二万多顷,为东汉一代之最,同时户籍人口也达五千三百二十五万多人.

第793章刘邦的处理!

  萧然说道:“除此之外,刘肇和刘庄还有一个共同点,你可以猜一猜。”

  刘邦想了想,说道:“莫非是问政皇后?”

  萧然有些惊讶,“你竟然猜对了。”

  刘邦一脸的不以为意。

  “这不是很好猜吗?刘庄最大的特点就是他问政皇后,你既然问了,那就肯定是这一点了。”

  萧然说道:“确实如此,不过刘肇问的是他的妃子们。”

  刘肇多次召班昭入宫,为皇后和诸贵人讲学,并让皇后和诸贵人都拜她为师。

  他还经常询问后妃们对政事的见解,而当时的邓贵人邓绥,每次都谦逊退让,让阴皇后先进言。

  阴皇后的回答对刘肇没有帮助时,邓绥才不得已回答刘肇的问题.

  邓绥博览群书,博学多识,且“有丈夫之性”,后来,刘肇便改立邓绥为皇后,并让她参与并知晓外朝政务。

  刘邦无意在邓绥的身上过多的纠结,毕竟对于一个英明皇帝来说,有这样的贤内助,那是锦上添花,于是刘邦转而说道:“你还是给我说一说这个窦宪吧。”

  萧然有些疑惑,“他是外戚,而且仗着窦氏作威作福,你不是应当早就决定好了要处置他吗?怎么还问起他来了?”

  刘邦说道:“确实如此,但是我可以决定我要怎么处置他。”

  萧然噎住,只能说到:“行吧,那就说一说窦宪,窦宪这个人耀武扬威其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是窦氏的兄长,之前他的祖父和父亲都获罪被杀,他也受到了牵连,所以一直十分沉寂,直到窦氏成为皇后。”

  “窦宪和其弟窦笃同蒙亲幸,并侍宫省,宠贵日盛,王公侧目。窦宪于是恃宠欺人,竟至于用低价强买沁水公主的园田。公主畏惮窦宪的势焰,不敢与其相争。”

  要说不受宠的公主可不就是这样么,空有一个公主的名头,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一天,章帝车驾经过此地,指问园田,窦宪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同时也暗中呵禁左右不准回答。

  后来,汉章帝了解到此事经过,大怒,召来窦宪,深加责备。

  窦宪非常害怕,还是身为皇后的窦氏毁服谢罪,一再代为求情,章帝才渐息盛怒,命他把园田归还公主。

  这次虽然没有治他的罪,但此后章帝对他再不授予重权。

  不过等到窦氏临朝称制之后,窦宪以侍中的身份,内主机密,外宣诏命,再加上章帝遗诏,任命窦宪的弟弟窦笃为中郎将,窦景、窦瑰为中常侍,于是,窦宪兄弟都在亲要之地,威权一时无两。

  当然,这个遗诏是真是假不好说,但窦宪兄弟的权势是实打实的。

  而除此之外,窦宪还牵朋引类。

  他见太尉邓彪为人谦和礼让,委随不争,便尊崇他,推举他为太傅,窦宪想做什么,就鼓动邓彪上奏,而自己再告白太后,因此,言出计从。

  另外,屯骑校尉桓郁,几代都做皇帝的老师,性情恬退自守,窦宪也把他推荐上去,让他在宫禁中给皇帝讲授经书,于是,内外协附,没有人能对窦宪不利。

首节 上一节 853/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