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811节
在刘启即位伊始就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
而在第二年,他又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时间。
同时他还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各个地方的养马场,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
第717章刘邦的肯定!
刘启的这一举措,使得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刘邦满意的点了点头,“做的不错。”
战马可以说是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军备物资,但是偏偏又很难养活、养好,而刘启能将战马养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
萧然说道:“其实总的来说,刘启是一个很让人省心的皇帝,他能做的都做的很好。”
刘邦却说道:“可若不是他打死刘濞的儿子,刘濞也不会引发七国之乱,他将其平定,只能说是将功赎罪罢了。”
萧然摇了摇头,“事情不是这么看的,刘濞想要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就算他不造反,就他手中的势力,换了你,你不削藩吗?”
刘邦想了想,发现有道理啊。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不管谁是皇帝,都受不了地方的藩王比自己还要厉害啊!
于是刘邦点了点头,“你说的对。”
萧然则是突然一拍脑门,有些懊恼的说道:“刚才不是说晁错和袁盎之间的怨恨吗?我当时猜测可能是因为窦婴的缘故,但是刚才想到,这两人之间可并不是全无怨恨啊!”
看着萧然十分懊恼的样子,刘邦却说道:“你现在才像个少年模样啊!”
萧然疑惑的看向刘邦,刘邦哈哈大笑,随后说道:“你啊,平时总是故作老成,何必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不是什么大事!”
萧然闻言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在心中给刘邦加了两分。
这要是换了李世民,肯定要嘲笑自己,俗话说,全靠同行衬托,所以刘邦才能加两分。
看着萧然有些不好意思,刘邦十分善解人意的说道:“说罢,你刚才是想起来什么了?”
萧然说道:“刚才提到七国之乱,那自然就是想起晁错之死了,晁错的死实在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袁盎是一个,他自己本身的性格和作为也是一个。”
晁错这个人,年少的时候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性恶论,强调法律的作用,锐意改革,基于这样的理念,法家人物多以冷峻的面目出现。
而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描述晁错时都用了四个字“峭、直、刻、深”——严厉、刚直、苛刻、心狠。
因此,当时的大臣都和他有一些或大或小的仇怨。
晁错为国深谋远虑,奋不顾身,他提议削藩也是为了国家考虑,但是他有些太过冲动了。
削藩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也要三个条件:“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
晁错的削藩策,提出了削藩的必要性,却未论及可行性,没提出可操作方案;也不具备“徐为之图”的条件。
而削藩不但触动了诸侯藩王的既得利益,朝内也有不少反对者,最重要的是,晁错的德行节义并不足以镇服众人。
就他那个人缘,当时没有人拆台都是看在他受刘启宠信的份上。
其中最让大臣们接受不了的就是,在七国之乱的时候,他提议让刘启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关键时刻把皇帝推到前线,自己却躲到京城,惹起朝中一批忠臣的不满,为他人留下了口实。
晁错“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未能做到临危不乱,指挥若定。
这样一来,和晁错不对付的人就更多了。
萧然说道:“接下来就是袁盎和晁错的关系了,这也是我刚才突然灵光一闪想起来的。”
不过这件事情也不能说是全都怪晁错,晁错与袁盎素来互相仇视,晁错任御史大夫后,就派人调查袁盎收受吴王刘濞贿赂的事情,证据确凿,依法应处死刑。
一直学习法家思想的晁错于公于私都不可能就这么放过袁盎,但是刘启却下令赦免,只把袁盎贬作平民。
等到七国之乱的时候,晁错准备趁机打击袁盎,结果他的下属都不赞成。
不得不说,晁错也是够记仇的了。
而袁盎得到消息后惊慌恐惧,星夜拜访窦婴,表示愿晋见以当面陈述,这才有了他提议要杀掉晁错的话。
刘邦说道:“他同意了我是知道的,可好歹晁错也是忠心,而刘启应当也并非是轻易取信他人的人,为何就这么同意了他的话呢?”
萧然说道:“这可就说对了,刘启自然不是别人说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的,而袁盎的‘今计独斩错,可平定叛乱’自然也不能让刘启就匆匆决定要杀了晁错。”
“归根结底,也是刘启觉得,杀了晁错要比留下他的利益更大。”
说来可能十分残忍,毕竟是一条人命,说杀就杀了,何况晁错提出的建议还是为了国家好,更是刘启自己同意的。
但是皇权至上自然就是这样的。
更何况,当时朝中大臣就没有几个和晁错能玩到一起的,大多对他都多有仇怨,这个时候杀了晁错,不但能稳住这些诸侯,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大臣团结一致抵御叛军。
当时周亚夫、郦寄、栾布、窦婴等肩负重要使命的大臣基本上都跟晁错不和,同时,“牺牲”晁错,吴楚联军也就失去了反叛的旗号。
所以在刘启看来,这个生意做的自然是很值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晁错对朝廷确实是忠心的。
而在晁错死后,周亚夫等四位将领也确实不负众望,很快就平定了七国之乱。
刘邦想了想,说道:“先说说这个周亚夫吧。”
萧然点头,反正说谁都一样,于是便说道:“周亚夫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其中谈论最多的,除了他的功绩之外,就是关于他的批命。”
刘邦疑惑的问道:“批命?什么批命?”
萧然想了想,说道:“其实说批命也不尽然,说看相来的更准确一些。”
在周亚夫做河内郡守的时候,有个老妇人,名字叫做许负,向来以善于看面相而著名.
第718章神算子许负!
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许负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您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死的。”
周亚夫听了根本不信,他说:“我肯定不会被封侯的,因为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排不到我。说我饿死也不可能,因为既然我尊贵了,又怎么会饿死呢?”
许负说她只是根据面相得出的结论,她还指着周亚夫的嘴角说:“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到了嘴角,这是种饿死的面相。”周亚夫听了,惊讶不已。
事情也有凑巧的时候,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了侯爵之位.
汉文帝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战功,所以不愿意就此剥夺了周家的爵位,于是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最好的来继承爵位。
大家一致推举了周亚夫,所以周亚夫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刘邦惊奇道:“竟然还有如此稀奇的事情!”
萧然说道:“许负算的可是很准的,对了,她还曾给你的妾室薄姬算过命呢。”
许负曾应魏媪之邀,为魏媪之女薄姬看相,预言薄姬会生下天子,后来薄姬果然成为刘邦的妾,生下了儿子刘恒。
所以说,有些时候这些人还是有着真本事的。
刘邦有些惊讶,“这事情我好像是有些印象,不过只记得是有这么个事,看相的那人是谁我还真就没注意。”
萧然说道:“你没注意也是正常的,毕竟谁闲的没事记这些东西啊。”
刘邦没有说话,眼睛默默的扫过萧然,明摆着就是说:你啊。
萧然一时语塞,“我,我那是记忆力好!想忘了都难!”
刘邦到底和李世民不一样,这要是换了李世民,肯定要说,那他之前怎么就忘了晁错和袁盎之间的龌龊。
但刘邦只是点了点头,说道:“年轻人自然记性要好些。”
他这么一说,萧然都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最终轻咳两声,说道:“许负的话似乎也在应验,在七国之乱的时候,周亚夫可以说是立了大功了。”
当时为了抵抗叛军,刘启任命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这时的叛乱军正在猛攻梁国,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刘启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
“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我打算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
刘启也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到了灞上时,遇到一位名叫赵涉的士人,赵涉建议周亚夫再往右绕道进军,以免半路受到叛军的袭击,周亚夫听从了赵涉的建议。
搜索之后果然抓获了伏兵。
但是梁王根本就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啊,他只看见自己疯狂求援,但是却被对方视而不见,甚至还绕路了。
后来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再次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坚守不出。
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刘启,刘启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
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
一天晚上,营中突然发生混乱,嘈杂声连周亚夫的大帐里都能听见,但周亚夫始终躺在床上不动。
过了一会儿,混乱自然就平息了。
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但周亚夫却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的进攻,由于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击退了叛军。
显然,周亚夫早就已经识破了对方的虚张声势,声东击西。
而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首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
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
不过梁王却因为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下了仇。
萧然说道:“所以最后周亚夫的结局也并不怎么好。”
刘邦说道:“他应该得到重用才是,怎么会不好呢?”
萧然说道:“在一开始他确实得到了重用,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他掺和到了立太子的事情当中去。”
看着刘邦皱起的眉头,萧然说道:“别误会,倒不是他想要扶持谁来当太子,而是他不想让刘启废太子。”
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
但是随着栗姬失去宠爱,刘启对刘荣这个儿子也就没有那么喜欢了,所以就像废掉他。
当时周亚夫已经是丞相了,刘启对他也非常器重。
但是当刘启对他说要废太子的时候,周亚夫却提出了反对意见,结果导致刘启对他开始疏远。
而梁王因为之前的事情对他也十分怨恨,再加上梁王可是太后的小儿子,非常得宠,所以他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
萧然说道:“后来,有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一件是匈奴将军封侯的事。”
当时窦太后想让刘启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刘启不愿意,说窦太后的哥哥,当时景帝在的时候,都没有把他们封侯,是他上位之后才给封的侯。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