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99节

  张颢连忙撇清,道:“这是徐公自己要求的,我也不想这样。现在任命已下达,如何是好?”

  严可求于是在次日和张颢一同去拜访徐温,假意斥责道:“如今幼主新立,正是多事之秋。您是杨氏宿将,怎可外任自求苟安。”徐温配合着做出谢罪的姿态,顺势留在了广陵。

  李晔说道:“这严可求才是真正的能人啊!”

  萧然说道:“他的心眼可能是筛子吧。”.

第698章子不教,父子过!

  而张颢也意识到了不对劲,他发现严可求一直是在帮助徐温,便派刺客去刺杀严可求,但刺杀未遂。

  严可求于是与徐温及左监门卫将军钟泰章密谋诛杀张颢。

  钟泰章不久便率死士三十人直接冲入军府,杀张颢于牙堂。此时距杨渥遇弑仅有九日,徐温这才对外公开杨渥是被张颢所弑杀,并将纪祥等凶手车裂于市曹。

  当时彻查乱党,皆出于左牙兵。时人因此都以为徐温并不知张颢弑君之谋.

  萧然面带嘲讽的开口说道:“这三个人里面,就只有张颢一个傻白甜,偏偏他还不安分,他不死谁死。”

  李世民点点头,“确实,死的不冤枉。”

  不过在张颢死后,徐温自此独专国政,以左右牙都指挥使,决断军府一切事务。

  徐温的专权引起了刘威、陶雅、李遇等外藩的不满,其中李遇表现尤为激烈,于是徐温乃于天祐九年遣军攻破宣州,族灭李遇。

  诸将自此多畏徐温之威,杨隆演更是形同傀儡,刘威、陶雅更是主动入觐广陵,以消除徐温的疑心。

  而徐温对待他们非常恭敬,如同事奉杨行密一样,刘威、陶雅皆悦服,时人也都因此而敬重徐温,徐温随后又与刘威、陶雅率将吏向李俨请命,承制加拜杨隆演为太师,进封吴王。

  而差不多两三年之后,徐温在润州建立霸府,遥决军国大政,后又于天祐十四年移镇升州。

  当时,其长子徐知训被留在广陵统领朝政,但他骄横恣肆,不但凌辱诸将,甚至经常侮弄杨隆演,毫无君臣之礼。

  大将朱瑾数次劝说杨隆演寻机诛杀徐氏父子以除国患,但杨隆演对此则无能为力。

  随后,朱瑾设计杀死了徐知训,但随后便遭到徐温党羽的围攻,被迫自刎而死。

  萧然开口说道:“说起来,朱瑾和徐知训也是有着就仇在的,不过说起来,这事也是徐知训做的不地道。”

  徐知训向朱瑾学习兵法,朱瑾悉心教授,但是在朱瑾派家妓去问候徐知训的时候,徐知训却打算强行占为己有,对此朱瑾很愤愤不平。

  而徐知训忌朱瑾的地位太高,遂在泗州、设置了静淮军,外放朱瑾出任静淮军。

  自己本来好好的,突然被外放了,这谁能高兴啊。

  更何况,他朱瑾好歹也算是徐知训的半个老师了,教过他不少东西,结果被背刺了,朱瑾十分仇恨徐知训,但徐知训装作不知道一般,还为朱瑾饯行,朱瑾以好马美妓赠之。

  随后,朱瑾领着徐知训进了中堂,让勇士们埋伏在户内,然后叫妻子陶氏出来拜见徐知训,朱瑾则是趁机用笏板从后面把徐知训打倒在地,并且连忙叫人杀了徐知训。

  不过这徐知训可是徐温的长子,他被害死了,徐温自然不可能善罢甘休,所以才会围攻朱瑾。

  而徐温还有一个儿子,叫徐知诰。

  徐知诰是徐温的养子,当时事发的时候,他正担任润州团练使,在润州闻变,当日便引兵入据广陵,并在徐温赶至之前稳定了城中秩序。

  徐温因亲生诸子皆幼弱,于是承认了既成事实,以徐知诰接替徐知训统领朝政。

  但他怀疑有将吏与朱瑾通谋,杀死了宣谕使李俨及大将米志诚,还打算在广陵大行诛戮。

  徐知诰与严可求乃将徐知训的过恶尽皆告知徐温,徐温这才知道徐知训的胡作非为,怒气稍解,最终只追究了徐知训的僚佐“不能匡救”之罪。

  李世民说道:“子不教,父之过!”

  萧然说道:“当时徐温正忙着掌权呢,怎么可能去管徐知训在干什么。”

  要说徐温有没有过错,那肯定是有的,毕竟徐知训是他的儿子。

  “不过在此之后,徐温自以为权重位卑,于是以杨隆演的都统之职不足以节制地方镇将为由,请杨隆演称帝。”

  李世民不解的说道;“你不是说他没有称帝吗?”

  萧然说道:“没有称帝是杨行密,可这不代表徐温没有想法,更何况,人都是会变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萧然继续说道:“不过杨隆演拒绝称帝,被尊为吴国王,改元建制吴国由唐朝封国正式演变为独立王国,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好歹也独立了,徐温也还算是满意,并给自己封了一堆的官职,还给杨知诰封为宰相,让他居中辅政。”

  “就是杨隆演就没有那么开心了。”

  杨隆演因长期受制于徐氏父子,抑郁成疾,很快便病势严重。徐温自升州入朝,议立嗣君。

  有人建议他趁机取代杨氏,徐温道:“我若有此意,早在当初诛杀张颢的时候就做了,何必等到今日。就算杨氏没有男丁,有女亦当立之,有敢妄言者斩。”

  当时依次序应由杨隆演三弟杨濛即位,但徐温素与杨濛不和,且不欲国有长君,乃越次而立其四弟杨溥。不久,杨隆演病逝,杨溥继任吴国王。

  而在徐温晚年时,徐知诰因长年在朝辅政,声望日渐攀升,甚至到了“温虽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属于知诰”的地步。

  当时,严可求与行军副使徐玠等都多次劝徐温以亲子徐知询代徐知诰执政,徐知询亦有取代徐知诰之意,但徐温因徐知诰素来孝谨,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直至顺义七年,方才决定易嗣。

  他准备赴广陵劝杨溥称帝,但却在临行前患病,于是让徐知询代己入朝劝进,然后留朝辅政,但徐知询走后不久,徐温便已在金陵病重去世。

  萧然说道:“徐知诰也是徐温从小养起来的,但养子终究不如亲子啊!”

  其实萧然并不是很懂为什么会这样,徐知诰对徐温向来是和对待自己亲爹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徐温对他却始终有些隔阂。

  不然也不会想要让徐知诰让位给自己亲儿子了。

  明明都是自己养大的孩子,血缘关系真的就那么重要?

  见萧然一副不解的神情,李世民说道:“你不能理解也是正常的。”.

第699章李世民给的选择!

  还没等萧然问,李世民就说道:“毕竟你还没有结婚生子。”

  萧然沉默了,好吧,这话说的确实有道理,他可不想这么早就结婚。

  于是干脆转移话题问道:“如今李克用,朱温和李茂贞,你们打算先对谁下手?”

  李晔看向李世民,李世民却说道:“看着朕做什么,你自己决定就是。”

  他如今已经不是皇帝了,可不想再往自己身上揽活.

  而且随着萧然走过这么多时期,李世民心中对权利的执念早就没有多少了。

  多累啊,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成天干点什么还都要被大臣们盯着,每天不是这个有本要参,就是那个诋毁污蔑的,恨不得直接在朝堂上打起来。

  他看都看累了。

  更何况,他早晚都是要走的,那当不当这个皇帝,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见李世民是真的想让自己做决定,李晔便也低下头认真的衡权利弊起来。

  虽说他们目前兵力充足,可也不能乱打一通,以最小的代价换回自己想要的结果,才是上策。

  李克用本就是沙陀首领虽说挂着朝廷的职位,但是却并没有向着朝廷的心,属于外敌。

  攘外必先安内,那就是朱温和李茂贞了。

  其中朱温势力正在扩散中,且兵力强大,不如先拿李茂贞开刀。

  这样一来,也轻松一些,还能震慑朱温等人。

  下定决定后,李晔便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萧然和李世民。

  他们两人对这个结果自然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于是粗浅的作战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

  远在凤翔的李茂贞现在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只是突然打了个喷嚏,然后揉了揉鼻子,满不在意的说道:“怕不是要得了风寒?还是喝点姜汤吧。”

  等到第二日,李晔上朝之后,宣布了李茂贞的种种恶行,并且对他这个皇帝不敬,罗列了一堆罪名,随后就下令,让人领兵直取凤翔。

  大军正在赶路当中,而凤翔的李茂贞压根就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要说他再朝廷也不是没有眼线,可他的眼线大多是宦官。

  李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宫里但凡是有些根基的宦官早就被杀了,只剩下几个年龄小,刚入宫不久的。

  就留下来的这十几个宦官,还是李晔查了又查,确定他们没有和那些造反的宦官有一丝一毫的关联之后,才留了下来的。

  其实萧然并不是很理解,任用宦官并没有什么好处,宦官也并非什么重要的东西,那为何还要让他们受那种不人道的刑法呢?

  不用不就行了吗?

  搞不懂啊,搞不懂。

  萧然摇了摇头。

  正在担忧事情能不能进展顺利的李晔,抬头就看见萧然默默的摇头。

  他心里咯噔一下,连忙问道:“国师大人为何摇头?可是算出来了什么不对?莫非此时我们要失败?!”

  看着李晔草木皆兵的样子,萧然无奈扶额,“我说李晔陛下啊,你用得着这么担心么。”

  李晔悻悻的笑了两声,没有说话。

  这可是他权利下降以来,打的第一战啊,他怎么能不紧张呢?

  看着他的样子,萧然只能安慰道:“放心吧,不会出问题的。”

  听萧然这么说,李晔只好点了点头,至于他是不是真的放心了,那就没人知道了。

  凤翔。

  黑云压城城欲摧。

  今天可不是个好天气。

  李茂贞站在院子里,看着风雨欲来的乌云,紧皱着眉头。

  这时,一位妇人走了过来,看着李茂贞的样子,柔声问道:“夫君这是怎么了?”

  李茂贞回过神来,摇了摇头,“没什么,就是觉得今日天气不是很好。”

  那妇人一笑,“哪里能一直是好天气呢?总是要变天的。”

  李茂贞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就在那妇人还想要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却见一士兵突然脚步急促的走了过来,神情也十分慌张。

  看见此人过来,李茂贞眉头一跳,觉得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果不其然,只听那士兵十分慌乱的说道:“不好了!唐军已经攻入凤翔,说是封皇帝之命,要带您回朝问罪!”

首节 上一节 799/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