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98节

  李世民疑惑,“名字有什么好稀奇的?”

  萧然说道:“这人,叫赵匡凝。”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问道:“所以他和赵匡胤的关系是?”

  萧然摇了摇头,“应当是没有什么关系,就是巧合罢了。”

  李世民点点头,没有说话。

  一旁的李晔看了看两人,最终还是开口问道:“这赵匡胤是何许人也?”

  萧然看了李晔一眼,说道:“大唐结束之后,朱温建立大梁,杨行密的人也建立了吴,最终顶替了大唐的,就是赵匡胤。”

  李晔一听就明白了,好家伙,合着就是下一朝的天下共主呗。

  这多少是有些尴尬了,怪不得太宗皇帝陛下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脸色那么奇怪。

  李晔小心翼翼的看了李世民一眼。

  李世民朝着他看过去,问道:“看着朕做什么?”

  李晔摇摇头,“咳,没什么。”

  萧然则是撸起了自己的衣袖,说道:“现在我来说个狠人。”

  看着他仿佛要大干一场的样子,李世民无奈扶额。

  “你这是要和人去干架不成?”李世民说道。

  萧然嘿嘿一笑,“这不是有点激动么。”

  李世民问道:“怎么,难不成这人是你的偶像?”

  在现代待久了,有一些词语李世民也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萧然说道:“也不算吧,就是这人挺厉害的,在杨行密死后,他控制吴国二十年,架空了杨渥、杨隆演、杨溥三代国主,是杨行密之后吴国事实上的统治者。”

  李世民挑了挑眉,“照你这么说来,此人怕是大有野心啊。”

  萧然说道:“徐温可称不上有野心,何况我们就要有野心的呢,有野心的人才会想着立功如今大唐百废待兴,总要给李晔留一点班底不是。”

  李世民点了点头,“你说的倒是有些道理,那不知这人是谁?”

  萧然说道:“此人叫徐温,他是私盐贩子出身,机缘巧合,加盟了杨行密担纲的造反三十六人组,他平时沉默寡言,虽然不善交际,但却很有威严,人称徐瞋。”

  “他一路跟着杨行密,虽未尝有战功,但却颇有远略。”

  徐温也是贩卖私盐出身,因为没有办法,私盐能赚钱啊,但跻身这个充满危险、亦商亦盗的行当,足见其家事卑微,否则谁愿意在这个随时可能掉脑袋的行当里讨生活。

  不过,正是这种士大夫眼中不入流的贱业,彻底打开了徐温的视野,也让他积淀下一份对底层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在杨行密攻入宣州时,诸将都争相掠取财物。唯有徐温占据粮仓,施粥以济饥民。

  最开始的时候,杨行密并没有怎么重视徐温,毕竟他这一路征战,徐温也没有什么功劳。

  还是在后来,李晔将杨行密封为吴王,希望他能对抗朱温的时候,徐温才算是出了力。

  当时吴军以巨舰由水路运送军粮。徐温认为漕运河道已因久未通行而导致水草河泥淤积,大船难行,建议改以小艇运粮。

  果然军至宿州,恰逢连日阴雨,巨舰重载不能前行,小艇反而快捷先至,解决了前线士卒的部分军粮供应,杨行密这才重视徐温,让他一同参预军议。

  在讨伐安仁义的时候,杨行密又命徐温领兵增援。

  徐温将所属军队的衣服、旗帜改换得和王茂章的军队一样,这就导致安仁义不知吴军增兵,再次出城交战,结果被徐温打得大败,被迫退守孤城。

  而杨行密装瞎的注意,也是他给出的。

  萧然说道:“接下来才是正菜。”

  这所谓的正菜,指的就是徐温要准备掌权了。

  天佑元年的时候,杨行密突然命长子杨渥出镇宣州。

  徐温对杨渥道:“大王如今正卧病在床,却命嫡嗣出藩,这必是奸臣的阴谋。他日若召您回广陵,除非是我派遣的使者,且持有大王令书,不然您千万不要听命。”

  杨渥非常感激徐温,哭着道谢后方才去宣州上任。

  后来,杨行密病重,判官周隐以杨氏诸子幼弱,建议由大将刘威暂摄军府,但徐温与张颢都支持杨渥嗣位,他们道:“大王平生出万死,冒矢石,为子孙立基业,怎可传于外姓!”杨行密于是让周隐发牒文召回杨渥。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周隐他阴奉阳违。

  当时杨行密让周隐把自己的儿子叫回来,但是杨渥过了很久都没有回来。杨行密只能强撑病体,“忍死待之”。

  直到徐温有一次去拜访周隐,等待周隐时却在桌案上看到了写好的牒文,方知周隐并未将牒文发出。

  他急忙取走牒文,派人送往宣州,杨渥这才在杨行密临终前及时回到了广陵。

  不久,杨行密病逝,杨渥接替了他的位置,称弘农郡王。

  萧然开口说道:“之前我说过一嘴,徐温其实算不上有野心,就是因为,他之所以掌控吴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时徐温虽在杨渥袭位过程中立有大功,但他和张颢统领牙兵,最终因此引起了杨渥的反感。

  杨渥挑选壮士另组东院马军,又调自己在宣州时的三千亲兵入卫广陵,以对抗徐温和张颢的左右牙兵。

  其实要说他建立自己的亲兵也没有什么不行的.

第697章李世民的评价!

  虽然说徐温等人肯定是心里不舒服,但是也不至于就要因此对抗杨渥。

  可是偏偏杨渥做的还不止如此,他在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之后,就吞并江西镇南军,又命亲信指挥使朱思勍、范思从、陈璠随大军镇守洪州,以培植自己在地方上的势力。

  杨渥此后愈发骄奢,更因私怨杀死周隐,以致勋旧诸将皆不自安.

  连跟着你爹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你都想杀就杀,半点情面都没有,别人肯定不安心啊。

  徐温与张颢曾劝谏杨渥,杨渥怒道:“你们如果认为我不行,那就干脆杀了我,自己坐我的位子吧!”

  这话一出,徐温瞬间就明白了,杨渥这话,就是不相信他们,并且对他们十分不满,于是和张颢一商量,就打算造反。

  李世民说道:“这只能说是他自己自找的。”

  要说他真的对人不满,是让人解甲归田也好,还是不再重用也罢,偏偏他杨渥,对人显露杀机,这不就是逼着人造反么。

  毕竟要是再不造反,自己可就要没命了。

  萧然说道:“可不就是自找的么,明明自己的势力还没有那么强,就想着自断左膀右臂了,要说徐温和张颢是安仁义一样的人,他想着动手也还说得过去。”

  “可这两人从始至终都十分支持他,帮扶他,结果他对人不满,就想着将人弄死,这不就是在逼着人造反么。”

  而且很离谱的是,杨渥为了修建球场,竟将牙城中的数千亲军悉数迁出。

  这下徐温和张颢就更有恃无恐了。

  李世民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好,要说蠢,他起码还知道建立自己的亲兵,要说他聪明,在说了那么一番话之后,身边竟然还不留人。

  萧然摸了摸下巴,说道:“可能是胆子大,或者是自信徐温和张颢不会对他下手吧。”

  除了这种解释之外,好像也没办法解释了。

  李晔则是问道:“所以徐温和张颢直接就将他杀死了吗?”

  萧然摇了摇头,“那倒是没有,不过他们诬称朱思勍等三将在江西谋叛,遣亲信到洪州将三将处死了。”

  李晔问道:“他们这样,杨渥恐怕对他们更是起了杀心了吧?”

  萧然点点头。

  那自然是起了杀心的,这三人可都是杨渥的心腹。

  杨渥得知三将被杀,准备杀死徐温、张颢。

  但他们二人却抢先发动兵变,率牙兵二百人持刃入宫,声称杨渥身边有奸臣乱政,击杀其亲信十余人,号称“兵谏”,杨渥虽未被杀,但自此大权旁落。

  后来,徐温、张颢又诛锄异己,控制了吴国军政大权,同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

  说到这,萧然突然看着李晔说道:“其实吴国也很奇怪,朱温都已经称帝了,但是手握实权的徐温却没有让杨渥称帝,而是仍沿用唐朝年号,始终以唐朝的藩镇、封国自居。”

  李晔也有些惊讶,“莫非,他们对我大唐还是一片丹心不成?!”

  萧然本来下意识就想要反驳,毕竟你这大唐都破破烂烂的了,他图的啥啊!

  而且杨行密也没有说一心报国的意思啊。

  但是转念一想,在那个乱世,先保全自己好像也没有问题。

  而且他们还沿用大唐的国号,依旧说自己只是大唐给封的王,还是大唐的人,这不就是站在大唐这边么。

  想到这,萧然看向李世民,说道:“看来在对待杨行密的时候,我们要变一变态度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明白萧然是什么意思。

  若是杨行密真的没有自立的意思,那肯定是尽量不要动武的。

  其实说起来,杨行密虽然没说为了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好歹也没有掺和进去,对朝廷不利。

  想明白之后,萧然继续说道:“那就继续说杨渥的事情,杨渥虽在政变中失势,但一直计划夺回大权,张颢遂与徐温决定杀死杨渥。”

  “而徐温这人,那可真是有八百个心眼子,他不愿承担弑君之名,故意以便于统一号令为由,表示要用自己的右牙兵单独行事。张颢果然表示反对。徐温于是顺势提出单用张颢的左牙兵。”

  李晔扶额,“这张颢也没多想一想?”

  萧然说道:“他当时可能光想着,要是全都用徐温的人,那功劳岂不都是徐温的了,没他什么事情了么。”

  李晔说道:“这弑君的事情,哪里有什么功劳啊!”

  萧然一耸肩,“那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也是,谁能想到都这个时候了,徐温既然一点不激动,还有心思背刺队友呢。”

  而在杀了杨渥之后,张颢与徐温原本约定在事成后瓜分吴国,然后归顺后梁。

  但徐温当夜曾梦见白龙绕柱,次日入宫时恰巧看到杨渥之弟杨隆演白衣倚殿柱而立。

  他认为梦兆应在杨隆演身上,于是有意拥立杨隆演,遂将此事告诉了严可求。

  而张颢亦背弃前约,欲据淮南自立,于是集将吏于府庭,严兵以待,逼他们表态支持自己。

  这能说这俩兄弟想到一块去了,就是方向不太对。

  不过严可求却表示张颢未必能得到外藩重将的支持,于是力劝其迎立杨隆演,张颢最终妥协,杨隆演由此得以袭位。

  张颢随后又排挤徐温,将他外放到润州。

  严可求对徐温道:“你一旦放弃牙兵兵权离开广陵,必为张颢所害。”

  于是徐温向严可求问计,严可求又去见张颢,对他道:“您将徐公外调到润州,大家都认为您是要夺其兵权而杀之,是这样吗?”

首节 上一节 798/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