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92节
这就是一点武力值都不给李晔留下,让李晔只能掌握在他韩建的手里。
虽然李晔不想,也知道韩建的狼子野心,可是他当时正在人家的地盘上,压根就无法反抗,只能同意.
第685章大唐的傀儡皇帝!
于是殿后四军二万余人全部被解散,李晔便没有了亲军.
当时的李晔简直就是一个傀儡娃娃,别人怎么说,他便只能怎么做。
在李晔的亲军都被除掉之后,捧日都头李筠昔日在王行瑜、李茂贞图谋劫驾时护驾功居第一,韩建又率精兵数千包围行宫,逼杀李筠。
李晔见他行事如此张狂,有些害怕,便赶紧下诏同意,韩建就在大云桥斩杀李筠。
随后,韩建又上奏引用永王李璘图谋自立、吐蕃和军阀朱玫拥立宗室为帝的例子,请求召还出使四方的诸王,又奏称方士们出入禁庭,眩惑圣听,应禁止入宫。李晔都只能听从。
李世民皱起眉头,虽然说他理解,可是听着还是很生气。
李晔此时看着李世民的表情,更是在一旁不敢出声。
萧然见此说道:“其实也不用生气,毕竟我之前就说过,李晔是不会坐以待毙的。”
虽然被逼无奈,不管韩建说什么,李晔都只能答应,但是他还是暗中派延王李戒丕出使河东,找李克用搬救兵。
此时韩建已将诸王都幽禁在其他房内,又奏请立皇长子德王李祐为太子、拜未封王皇子为亲王,试图以此缓解与李晔的关系,掩盖恶名。
于是李晔便立李祐为皇太子,更名李裕,打破了唐武宗以来不立储君的惯例。
随后韩建诬杀昭宗近臣天文学家太子詹事马道殷和医生将作监许岩士,并且以宰相孙偓与朱朴与他们二人勾结为由予以罢免。
没过几个月,延王李戒丕从河东回到华州,不过李晔的运气实在是不好,此时正赶上李克用几次兵败,压根就不会支援李晔。
而韩建得知李克用近期遭败而无暇西顾,便更加肆无忌惮地剪除昭宗的羽翼,他上表称李嗣周、李戒丕等诸王谋反,请杀之,李晔不予回复,韩建便与刘季述矫诏抓捕十一王。
这十一王,就是跟随李晔的诸位王爷。
将他们及侍者驱赶到石堤谷,无论老少通通杀死。
后来韩建甚至还想废了李晔,他经营南庄,起楼阁,想要邀请李晔游幸,再废了他,改立太子李裕。
还是他的韩叔丰对他说:“你只是陈、许间一介田夫,遭遇时局变乱,蒙天子厚恩才有了现在的地位,却想凭借两州百里之地行大事,我不忍见灭族之祸,不如先死!”说着就哭起来。
此时李茂贞、朱温也都跃跃欲试,欲夺昭宗,韩建畏惧,于是作罢。
萧然在此时出声说道:“你不是想要知道为什么韩建会放你回来吗?”
李晔点了点头,他对韩建放他回来的原因有些猜测,想要得到证实。
见他点头,萧然便说道:“那我告诉你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朱温,他想要借着救你的名头去讨伐韩建,如今朱温势大,韩建和李茂贞等人一商量,觉得与其将你交给朱温,还不如让你回到长安,便把你送了回来。”
李晔说道:“我早就有此猜测,若非是累及自身,他怎么可能会让我回来。”
萧然想了想,说道:“你可知晓李愚?”
李晔想了半天,还是摇了摇头,“这,我对此人并无印象。”
萧然说道:“也是,你不认识也是正常的,他如今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进士罢了。”
李世民听到“如今”两个字,雷达一亮,问道:“怎么,此人后来还有什么大造化?”
萧然说道:“大造化倒是谈不上,可此人是一个难得的忠君之人。”
在李晔被那些宦官控制起来之后,李愚曾上书韩建,请求勤王,韩建却不采纳,坐视李晔被废。
等到后来朱温将李晔救出来之后,宰相崔胤建议将宦官斩尽杀绝,宦官韩全诲、张彦弘闻讯,便与李茂贞勾结。
李晔突然打断道:“竟然是朱温将我救出来的吗?”
萧然说道:“若是我们没有过来,救你出来的正是朱温。”
李晔疑惑道:“这是为何?他应该巴不得我被控制起来才对,若说他是忠君之人,我是一个字都不信的。”
萧然没忍住笑出了声,这朱温给李晔的印象看来可不怎么好啊,亏得他还想一直维持着一个好人的形象,总归是自欺欺人罢了。
“其实朱温之所以救你,也是因为那些宦官们怕把你关起来之后,李克用等人借此发难,于是便说是朱温让他们做的,具体是朱温让他们做的,后来朱温自己觉得不妥,还是因为朱温压根就没发话,是他们扯虎皮拉大旗我就不知道了。”
“但别管到底是怎么回事,反正朱温不想头上顶着这么个名头,干脆就把那些宦官都杀了,把你救了出来。”
李晔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萧然继续说道:“宰相崔胤建议将宦官斩尽杀绝,但是那些宦官去寻求了李茂贞的庇护,这样一来,崔胤也怕宦官先杀自己,便请求朱温率军到长安对付宦官。”
而说到这,就不得不说李晔再一次被挟持的事情了。
韩全诲将昭宗劫持至凤翔,韩建支持。
此时朱温军正向长安推进,韩建幕僚司马邺率先迎降,朱温派司马邺入华州,对韩建说如果不投降,就要兵戎相见。
韩建派李巨川请降,并献银三万两助军,朱温一度放过韩建,但张濬却主张韩建作为李茂贞同党,理应铲除,以绝后患,于是朱温掉头攻打华州,韩建惊慌失措。
为了保全自己,在朱温派副典客马嗣勋入城劝降的时候,韩建单骑与他同出迎谒朱温,朱温面责韩建以往过失,韩建便将责任全部推卸给李巨川,于是朱温便斩了李巨川,而原谅了韩建。
并且对他说:“韩公是许州人,可以衣锦还乡。”于是任命他为忠武军节度使,治陈州。
李晔突然出声问道:“那,我呢?我此时在何处?莫非已经身亡?”
说到自己是不是已经死了,李晔是一点避讳都没有,好像他问的人不是他自己一样.
第686章挟天子以令诸侯!
萧然连忙说道:“没,你还好好活着呢,当时你是被那些宦官带走的,而他们投靠的人是李茂贞,就是你生活的不是很好。”
李晔的眼皮子一跳,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但他还是问道:“怎么个不好法?”.
萧然说道:“李茂贞将你带走了,朱温为了攻打他,于是便开始围城,围困了足足有一年多,那个时候成城里已经没有吃的了,就连你也只能每天靠着喝豆浆过日。”
李晔的脸色一苦,他这也太惨了点吧。
地狱开局不说,中途还一直被人挟持着到处走,没有一点权利,只能受人摆布,现在还要被饿一年。
看着李晔的脸色,萧然只能安慰道:“没事没事,我们这不是来了么,那种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放心吧。”
李晔也想到了这一点,脸色好看了不少。
萧然还说道:“而且我们还能反败为胜,到时候你想怎么处置他们就怎么处置。”
本来李晔还真就被安慰到了,可是萧然这后面的话一出来,李晔简直是哭笑不得。
这话怎么和哄小孩一样呢。
于是李晔便说道:“多谢国师大人宽慰,我明白了。”
萧然扯了扯嘴角,转而说道:“韩建这个人,其实本来是文盲的,就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的那种。”
李晔光知道韩建之前做的事情,至于他之前是文盲的事情自然是不知道的。
于是便问道:“文盲?这怎么会呢?我记得他曾看过书,莫非是装装样子而已?”
萧然说道:“他一开始的时候不认字,但是他可以学啊。”
在韩建统治华州期间,他命人在平时所用的器具床榻上写上这些物件的名字,久而久之就逐渐识字了。
后来他得到了字典《玉篇》,高兴地说:“我按部首来检索,又有什么找不到的呢!”于是学会了音韵、声偶,在公务之暇则学习儒家经典和史书。
由于韩建本人如此热爱学习,使他的部下乃至华州都兴起读书之风。
不说别的,就单论他学习的这个劲头,他能有如此的成就也不意外。
学习向来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当时韩建已经是节度使,统领一方了,可以说他学还是不学,都是看他自己的。
从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到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史书,可以见得他学习的刻苦。
只可惜这样的人对李晔来说是反派。
李晔则是开口问道:“我记得他是杨复光手下的人,为何又和朱温联系到了一起?”
萧然说道:“他早年确实是追随杨复光一起打败朱温的,但是杨复光这不是已经死了么。”
是的,还是李晔算计死的呢。
提到这,李晔摸了摸鼻子,没有说话。
他倒是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毕竟唐中后期宦官问题一直很严重,许多皇帝都在想办法遏制宦官的势力,李晔自然也不例外。
何况杨复光当时的权势也确实很大。
不过若是杨复光还活着,李晔到底是会受制于杨复光,还是能靠着杨复光去对付其他人,倒也不好说。
李晔此时只是觉得,这些事情真是一环扣一环啊。
萧然继续说道:“而且后来韩建还和朱温一起讨伐李克用,这两人可不就建立起来了一些情谊么。”
韩建与朱温共同征讨李克用,结下了袍泽之谊,所以在他投降朱温时,朱温竟称比自己小的韩建为“兄”。
在朱温挟持李晔到洛阳的时候,韩建也来迎驾,驻跸陕州期间举行宴会,李晔在群臣退出后独留朱温和韩建,举杯对二人说:“迁都之后,国步小康,社稷安危,系卿二人。”
何皇后也举玉杯向朱温敬酒,此时晋国夫人可证悄悄对李晔耳语,韩建马上踩了朱温的脚,朱温就佯装喝醉而退去。
韩建出去后,对朱温说:“天子和宫人窃窃私语,幕下有兵仗之声,我害怕您不免大祸。”因此朱温特别感激韩建。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朱温建立大梁之后,他对韩建也是非常好。
在他迫使唐哀帝禅位,代唐称帝,建立大梁之后,他将韩建调回中央,任命他为守司徒、同平章事,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朱温认为韩建有文武之才,且懂得农业、军事、财政等事务,想详细询问,所以在当时对他恩泽特异,后梁臣僚中几乎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而朱温的性格也是十分自我的,更别提他当上皇帝之后了,更是残暴不讲理。
当时的大臣不敢劝谏,唯有韩建时有建言,朱温也优容他。
不过在朱温被他自己的儿子朱友珪杀了之后,韩建也没落到好。
倒不是因为别的,纯粹是他自己活该。
当时朱温死后,整个大梁自然人心动摇。
毕竟他们这是抢过来的江山,当时还有其他的节度使也纷纷自立,这天下并不是他们大梁的一言堂。
再加上朱温是被他自己的儿子杀死的,下一个皇帝究竟是谁也不好说。
所以当时人心惶惶,不断有军士相继报告有变乱,但韩建不在意,未做防备。
最终被杀死。
李晔出声问道:“所以是朱温杀了我,对吗?”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