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55节
萧然无奈的说道:“那好吧,其实李炎还算是争气了。”
这一点李世民倒是没有反驳,确实,比起他爹李恒,和他哥哥李湛,李炎争气了不知道多少倍。
萧然坐起身子,伸了个懒腰,才说道:“这战事上说的也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就是李炎对于边境的征战了,他派兵击败了回鹘,稳定了漠北,谋划了西域,稳定了边疆。”
“但是在经济上,他倒是推出了一个政策,那就是禁止官吏经营质库,也就是不让做官的人放高利贷。”
在李炎自己的赦文中说的是:“古代享受俸禄的家庭,仅仅实用俸禄就好,不和别人争夺就业的机会,这样大家都可以获利,每一户人家都可以自足。如果知道有人既做官又做商人放置高利贷,与老百姓争夺利益。今后将会被禁止。仍委御史台察访上奏。”
不过萧然觉得,这纯粹是因为官吏私营高利贷业,影响了政府的高利贷收入。
但是此举在客观上起到了廉洁官僚队伍的作用。
而且为了储备物资,加强边防,李炎经李德裕建议而设置了“备边库”,要户部每年从赋税中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度支从盐铁税中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第二年减少三分之一;凡是各道进奉的助军财货也一概储入。
也就是说,每年都拿出来一点钱,用作军事战争用。
这一笔钱,谁也不能动,这样哪怕是国库空虚,也不用担心打仗的钱不够了。
这是李德裕的提议,由此也得以看的出来,李德裕对于战争不说是热衷,那也绝对是推崇的。
以保家卫国为首要任务。
在李炎掌握朝政的时期,唐代的户口比安史之乱期间增加了一倍多,人口也逐渐出现了恢复的趋势。
在古代,人口可是平定一个朝代是否昌盛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毕竟只有国家强盛,安定和平,人口才会增长。
不然若是一直在战乱的话,百姓苦不堪言,到处尸横遍野,哪里还有可能增长人口呢.
第617章李炎打压佛教!
李世民点了点头,转而说道:“经过你说的这些,李炎不应当是一个仅凭自己喜恶做事的人,哪怕他主张道教,也不应当对佛教如此打压啊。”
萧然说道:“这怎么说呢,可能也是有原因的吧。”
李世民看向萧然,说道:“你不知道?”.
萧然想了想,“也不能说不知道吧,只不过都是李炎的想法,是真是假也没人知道。”
李世民可不管是真是假,先听了再说。
于是便说道:“你先说给我听听,真假我只有评判。”
可怜萧然本来还想着说完了去睡个回笼觉的,此时听李世民这么说,他就看了一眼钟表。
发现等自己说完之后,可以直接吃午饭了。
不过转念一想,睡个午觉?也行吧。
于是萧然便说道:“对于李炎对佛教的打压,你可以说他是在毁佛,但是严格来说的话,倒也没到灭佛那么严重。”
因为这次行动并没有彻底消灭佛教势力,只是以行政手段严加限制,仍给佛教留下了狭小的生存空间。
毁佛高潮过后,朝廷仍703允许两京和地方节度、观察使治所以及同、华、商、汝等州,保留少量的寺院和僧人。
而且毁佛的范围主要限于朝廷政令所及的区域,一些半割据的藩镇并没有认真推行,从而使佛教势力在这些地区得以保存。
李世民点头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虽说严苛,但是好歹没到了让人无法生存的程度。”
萧然说道:“确实如此,而且要说这次毁佛一点好处都没有的话,倒也不是。”
李世民说道:“怎么,难不成不但没有引起佛家子弟的不满,还得了什么利益吗?”
萧然笑了笑,说道:“不满自然是有的,但是因为寺庙被毁,僧人都被迫还俗,他们既然还俗了,那肯定就要工作,这也算是增加了纳税人口了。”
李世民一想,还真就是这样。
于是李世民来了兴趣,坐直了身子,道:“你继续说。”
萧然讪讪一笑,“没了。”
李世民身形一顿,他还以为,这一举动竟然还有什么好处是他没有想到的,结果没想到就这么一点。
见李世民脸色一僵,萧然亡羊补牢一般的说道:“不过这也连同着从回鹘等一些地方的外来教也废除了,这也算是避免了文化入侵不是。”
李世民不知道文化入侵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知道入侵是什么意思。
这文化上的入侵,那不就相当于思想同化么。
于是李世民的脸色也好看了不少,问道:“他就只是为了这点好处吗?”
要说有没有好处,那自然是有的,可是就像李世民说的,李炎并不是一个仅凭喜恶做事的人,要说只是为了这一点好处的话,也不应该。
毕竟僧人再多又能有多少呢?
一共大约四十二万僧人和尼姑还俗。
对于古代来说,不算少,但是也没到了一定要这些人来纳税的程度。
所以要说李炎就只是为了这点税收就将寺庙拆毁,那李世民是不信的。
萧然也说道:“这也确实是一个原因,毕竟李炎自己就说过,他认为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寺院不纳税,对国家财务是一个重大损失,同时僧人过多亦会影响生产活动,造成田荒民饥等后果,影响国家稳定。”
这话说起来,要说佛教寺院比皇宫还大,所以李炎不满,这有可能。
说寺院不纳税,对国家财务是一种损失,这萧然也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可从李炎的表现来(bbfj)看,他还不至于只是因为寺院规模大,就把寺院给拆了,他要是这样的性子的话,也别提会昌中兴了,恐怕在李德裕劝谏他别出去玩了的时候他就能把李德裕给砍了。
再说纳税的问题,寺院不纳税,所以有损失,所以他选择了不让寺院纳税,而是直接让寺院消失,这多少有点离谱了。
但凡要是让寺院的人来选,那肯定是选择纳税而不是被拆啊。
至于后面说什么会影响生产活动,造成田荒民饥,更是无稽之谈,光是看这话就知道他说的多没有道理了。
所以在萧然看来,他这根本就是在为自己这一举动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一个明面上的借口。
至于李炎究竟是为什么要毁佛,萧然觉得,这可能和赵归真有关系。
赵归真是谁呢?是一个道士,是李炎找来的道士。
这人在李昂时期的时候,就被李昂给流放了,也不知道李炎是在哪里找回来的。
而李炎之所以灭佛,其中就有他的鼓动。
当时李炎找了一共八十一的道士,九九为极,所以是八十一人。
他们很得李炎的看重,因为李炎自己就很信封道教,在即位之初便“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于三殿修金箓道场”,还前往道场“亲受法箓”。
于是赵归真等道士趁机鼓动灭佛,并提出“孔子说云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的谶言,而黑衣者正是僧人,这促使李炎下决心灭佛。
而那些僧人不事生产,还不纳税,只会浪费粮食,这会导致百姓饥苦的言论,也是他说的。
李世民突然开口说道:“若说让这些僧人还俗,从而增加税收,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可是百姓饥苦,那是天子不作为,是官员不作为,于寺庙有何干!”
“历朝历代,寺庙还少了吗?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哪怕他毁了寺庙,这对百姓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萧然说道:“不过就是一个借口罢了,按照赵归真的话来说,就是这佛教不是本土教,会损耗气运一类的东西,所以最好赶紧消灭。”
这回李世民突然就不说话了,毕竟确实不是本土教。
萧然说道:“他都这么说了,李炎自然要顾及自身,不过倒也有人说,李炎是为了为自己正名,才毁灭寺院。”
在李世民疑惑的目光中,萧然说道:“李炎上位是因为仇士良等人的拥立,而他上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原太子杀死。”.
第618章谋求皇位的合法性!
“所以就有人说他是杀了太子才上位,得位不正,而道教具有皇家宗教的特质,崇道有敬宗法祖的双重功能,李炎通过崇道抑佛将自身形塑为李唐正统形象,以谋求皇位的合法性。”
李世民嗤笑一声,“这比那些说百姓因此饥苦还要胡扯!”
不说别的,这些话的意思,分明就是在说李炎这么做是想要让自己成为李唐的正统形象,也就是为了证明他和老李家人是一样的。
可是问题就是,李炎他本来就是李家的人啊!.
他又不是谋朝篡位。
而且,李炎本就是李昂的弟弟,子承父业,兄终弟及。
虽说这不是李昂自己愿意的,但是至少不是旁支来窜取家业不是。
至于李炎和李昂不是一个生母,俗话说,皇家无嫡庶。
虽然这话根本就是在放某些有气味的气体,但是至少表面上大家都是一样的。
更何况李恒本来就没有皇后,是谁登基了之后,就把自己的母亲给封为皇后。
所以李恒的墓里,现在正躺着三个皇后。
主要是他这三个儿子比较争气,全都是皇帝。
何况李炎还是先登基,随后才杀害的太子,又不是太子登基,然后他才造反。
所以说他为了以正自身,在萧然看来,也有些不切实际。
萧然觉得,可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那些道士说的“孔子说云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的言论。
毕竟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们李家到了十八个皇帝的时候,气运就要没了,到时候就是黑衣天子理国了。
这黑衣就是指僧人。
这意思分明就是在说,到时候僧人会造你们的反,自己当皇帝。
李炎要是这都能坐的住,那他可真是...
剩下的话萧然没说,但是李世民有些好奇的问道:“可真是什么?”
萧然理直气壮的说道:“可真是不封建迷信呗。”
这一番话让李世民一时之间无言以对。
他还以为萧然会说出什么评价来呢,比如李炎自信或者自大一类的言论,结果就是不封建迷信?
看着李世民有些无语的样子,萧然问道:“你以为我要说什么?”
李世民露出了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没什么,不过是觉得你这一番见解比较高深罢了。”
萧然听出来李世民在阴阳怪气,但是也毫不在意,而是说道:“等到时候到了李炎那里,记得第一件事就是让赵归真归西。”
这话让李世民觉得有些奇怪。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