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47节
而田弘正也是坚守臣子该有的节度,并没有因此就嚣张。
自从田承嗣担任魏博节度使以来,房舍、衣饰多有逾越礼制之处,田弘正继任后,悉命撤毁,他认为节度使府正厅太过奢华,平时只在采访使府厅堂处理政务.
第603章大唐的乱局,节度使乱局!
甚至对于下属官员的任命,田弘正也都向朝廷请示,并不会私自做决定。
田弘正对朝廷如此恭敬,倒是把其他地方的节度使给吓了一跳,十分忧惧,屡次派遣说客游说、引诱,但是田弘正始终坚持操守。
同时,裴度也多次对田弘正晓以大义,田弘正对朝廷更加恭谨。
朝廷征讨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田弘正也派儿子田布率军助战。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害怕田弘正攻打自己,不敢公开支持吴元济,因此吴元济的援军断绝,最终被官军平定。
后来,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反叛,田弘正又奉召征讨,王承宗惊惧之下,以二子为质向田弘正求和,并献出德州、棣州。
可以说,在平叛这些叛军上,田弘正确实是出了很大的力气的。
李世民开口说道:“要是各个藩镇都是这样的人,朝廷也不用想着怎么削藩了。”
李绛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对于田弘正这人,宪宗皇帝也是很赞赏的。”.
在平定淄青后,田弘正入朝,三次上表请求留在朝中。
但是唐宪宗却说道:“上次韩弘称病不肯赴镇,朕让他留在朝中,如今你又这么要求,朕也应该答应。但是魏州百姓都思念你的仁政,周围藩镇也畏惧你的威名,你就像朕的长城一样,怎能留在朝中呢?”
于是田弘正只好返回魏博。
萧然也说道:“这倒也正常,而且唐宪宗说的也没错,田弘正确实在百姓中的声望很高,不过这也都是他自己经营来的,他对百姓好,如此倒也是理所应当。”
李世民问道:“你这么说,想来是因为有什么事情了?”
萧然点点头,“那自然是,田弘正可是一个很宽厚的人。”
当时李师在道败亡前,紧张多疑,听到风吹鸟飞就怀疑有什么变故,于是下令禁止郓州人在一起饮宴相聚,行人也不许悄声私语,如有违犯,就严刑惩处。
田弘正进入郓州后,将这些苛法全部废除,放纵百姓们游乐,寒食节也不禁行人往来。
有人劝道:“郓州人随同李师道数年,与朝廷为敌,现虽已平定,人心尚未安定,不可不防。”
田弘正道:“如今淄青暴乱为首者已经诛除,应当施行惠政,如果仍以严刑为政,那就好比是以夏桀来代替夏桀,又有什么改善呢?”
李世民点点头,“这样一严一松,才能最好的收服人心。”
萧然心想,这不就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么。
“不过田弘正的结局可不怎么好。”萧然开口说道。
他这话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之前萧然说的,就算李绛并不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起码还是知道一些的。
现在萧然说的事情,李绛可就不知道了,毕竟田弘正还没死呢。
李世民也问道:“这话是从何说起?”
萧然说道:“田弘正和他的家属、将吏三百余口一同被害。”
李绛瞪大了眼睛,“竟然如此惨烈吗?”
萧然点了点头。
在王承宗病逝后,唐宪宗便改任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检校司徒、中书令、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田弘正因长期与成德军交战,与成德士卒有旧怨,便让两千魏博军随行护卫。
后来,田弘正上表朝廷,要求将这两千兵马留在成德,并要求朝廷供给军饷,但是度支使崔倰却不肯同意,田弘正四次上表朝廷,崔倰都不加理会。
李世民问道:“这是为何?”
萧然说道:“根据崔倰的话来说,就是其他的藩镇都没有,怎么可能在田弘正这里破例呢。”
这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李世民也没有过多的纠结,而是问道:“那他为何会被害死?”
萧然叹了口气,说道:“这件事情其实也确实和田弘正有关。”
田弘正对他的家人非常优厚,这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是自己家里人,对他们好一点那叫孝顺。
可是他的两个兄弟子侄在两都为官者生活奢侈,每日花费近二十万钱。
田弘正供给魏博、成德两镇财货,车辆络绎不绝,由此可见到底有多少,这导致河北的士卒都非常不满。
后来,朝廷赐给成德士卒一百万缗钱,却没有按时送到,将士更加不满。
本来这件事情也没什么,毕竟田弘正也没有搜刮百姓,但是当时的成德军都知兵马使王庭凑,性情果敢狡诈,密谋作乱,常借小事激怒将士,但由于魏博兵马尚在,不敢贸然行动。
等到田弘正命魏博兵士返回魏州之后,王庭凑就集结牙兵作乱,田弘正及家属、将吏一共三百余口一同遇害。
李绛摸着自己的胡子,有些颤抖的问道:“敢问国师大人,此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
萧然说道:“长庆元年。”
如今李恒还没有改国号,但是改国号的事情已经正在进行中了,这岂不是说明距离田弘正遇害没有多少时间了吗?!
毕竟如今王承宗也已经去世了。
李绛到底还是朝中老臣,虽然有些惊讶时间竟然离得这么近,不过好在这件事情还能够挽回,于是便也镇定下来,问道:“我们是不是要早作准备?”
萧然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点点头,“这自然是要的,好歹也是朝中的臣子,对朝廷也并无二心,更是没有自己的野心,若是不知道就罢了,如今知道了,怎么也要避免才行。”
那可是田弘正一大家子人,加上那些将士啊!一共三百多的人命,就这么没了,只是因为一点小事。
连田弘正对他们是如何宽厚的事情都忘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这天下,莫非就全都是忘恩负义之人吗?”
萧然摇了摇头,“那肯定不是啊,还记得我说的李愬吗?”
李世民看向萧然,点了点头。
好歹他现在还没到老年痴呆的时候,还不至于岗说过没多长时间的事情这就给忘了。
见李世民点头,萧然便说道:“李愬就不是这样的人,在得知田弘正遇害之后,李愬十分生气。”.
第604章铺张浪费的皇帝!
李愬听说后,身着素服对全军发令说:“魏博人民之所以富裕人多而且能服从朝廷管辖,是田公治理得好。陛下因为他仁德又爱护人民,派他去治理镇州。
田公是从魏博去的,治军七年,镇州军人一时胡来,就敢于这样残害,他们认为魏博没有勇士了吗?你们的父兄、子弟们受田公恩惠的,应怎样报答呢?”
众人都痛哭流涕。
他又将玉带、宝剑交给深州刺史牛元翼,并派使者对他说:“我父亲曾用这把宝剑立下大功,我又用这把宝剑讨平了蔡州叛贼,如今成德军叛乱,您也用这把宝剑讨平他们。”
牛元翼受命后,情绪激动,用宝剑和玉带在军中动员,并禀报李愬说:“愿率军听令,竭尽我的全力。”
不过很可惜,在准备出兵时,李愬却突然发病,不能处理军务,更是在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李世民对于李愬还是很看重的,于是便问道:“可知道他是什么病?”
萧然摇了摇头,“这我还真就不知道。”
听到萧然的回答之后,李世民却突然看向李昂,说道:“如今你知道了,国师大人也并不是什么都知道的。”
萧然没想到李世民竟然是这个反应,简直是满头黑线.
李昂也没想到李世民会突然问自己这个问题,他总感觉在自己心中那个高大威武,严肃威严的太宗皇帝已经不见了。
但他还是十分乖巧的说道:“孙儿明白了。”
李世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也是没过脑子,现在反应过来,看着李昂和萧然看着自己的表情,多少有些尴尬,但是俗话说,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于是李世民便干脆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反倒是喊道:“来人!”
一旁的内侍连忙走了过来,“圣上。”
李世民冲着他说道:“派人将李愬叫来。”
内侍有些迟疑的说道:“回太宗皇帝陛下,如今李将军并不在京都,若是赶过来的话,恐怕还要一些时日。”
李世民点点头,“无妨,派人去通知就是。”
内侍连忙答应下来。
萧然却在此时说道:“让人将田弘正也一起叫回来吧。”
内侍看向李世民,李世民点了点头,“听国师的。”
“是。”
这样一来,正好能让田弘正避免了那一场祸事。
眼看事情都已经做好了,萧然便站起身来,问道:“李恒他们去的那个皇庄在什么地方?”
有一名内侍很有眼力价的回答道:“回国师大人的话,那皇庄就在京郊,坐马车约莫两个时辰就到了。”
萧然算了算时间,决定自己还是明天去吧。
虽然说今天也来得及,但是今天李恒他们刚去,想来也不可能这就下地,他也看不到什么热闹。
坐这四个小时的马车,他还不如睡一觉。
于是萧然便和李世民说道:“我还是明天去好了,恐怕他们如今也还没有收拾完。”
虽然说李世民让他们去皇庄种地,但是并没有说什么东西都不让带,恐怕就李恒那个性格,恨不得把宫里的窗帘都拿下来带走吧。
那一箱一箱的东西,还不知道他们得收拾到什么时候去呢。
而事情也和萧然想的并没有什么出入,段文昌和李恒看着这满屋子的东西,只觉得头疼。
送他们过来的侍卫,在将他们送到地方之后,就回去复命了。
他们两个是李世民特意送过来吃苦的,肯定不会让人伺候他们,所以他们两个大老爷们现在正看着这满地的东西发呆。
最终还是身为臣子的段文昌率先伸出手打开了箱笼。
他本以为李恒会多带一些金银珠宝一类的东西,结果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各种名贵料子做成的衣服,流光溢彩,甚是好看。
可是这东西好看他也不能当饭吃啊!
何况他们两个是过来种地的,这样的衣服也穿不出去啊。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