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00节

  “那是非常不容易了,在对待唐玄宗的态度上,李亨说是兢兢业业也不为过了,生怕自己有哪一点让唐玄宗感到不舒服。”

  不过李亨也爱在唐玄宗面前显摆。

  就比如说吃饭的事情。

  既然吃饭,那就好好吃就算了,但是李亨偏不,他非要弄点什么幺蛾子出来才行。

  就比如有一次,宫中专门负责膳食的尚食局做了一桌熟食,其中就有一只烤羊腿,于是玄宗就让太子李亨割来吃.

第525章给李世民说玄宗李隆基的往事!

  李亨奉命割罢羊腿,手上全是油渍,他就顺势用旁边的饼子把手揩净,这一动作,玄宗看到很不高兴,但忍着没有发作.

  可李亨却装作没有看见,待慢慢将手揩拭之后,又不紧不慢地把擦过油渍的饼子拿起来,大口地吃起来。

  这一下大大出乎玄宗意料,不禁喜上眉梢,对李亨道:“福当如是爱惜。”

  李亨这明显就是故意在唐玄宗面前这么做的,为的就是欲扬先抑,显现自己的爱惜之情。

  不过他的这一点小心机也确实成功吸引到了唐玄宗的注意力,并且让唐玄宗对他有了喜爱之情。

  说到这的时候,萧然却突然一顿,看着李世民那疑惑的目光,才继续说道:“不过这点喜爱并不耽误唐玄宗对他的防备。”

  李世民问道:“这又是为何?”

  萧然说道:“其实还是和刚才李林甫的那件事有关。”

  韦坚被贬之后,他的弟弟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上疏替他鸣冤叫屈,二人为了达到目的,还引太子李亨作证,谁知这样一来,招致玄宗的震怒。

  李亨见状,极感恐惧,为了逃脱自己与韦坚兄弟之间的干系,立即上表替自己辩解,并以与韦妃“情义不睦”为由,请求玄宗准许他们离婚,以表明“不以亲废法”。

  玄宗着意对李亨加以慰抚,听任他与韦氏离婚,断绝了关系。

  李亨的谨慎确实使他度过了这场政治危机,只是共同生活多年的韦妃不得不从此削发为尼。

  而同时,李林甫对韦坚一案大加株连,被逼死者甚多。

  直到后来李林甫去世之后,这件事情才算是停止。

  李世民有些不满的说道:“这算是什么男人,竟然如此没有担当!”

  说实话,对于李世民说的这番话,萧然也是这么觉得的。

  人家明明就没有做错什么,结果李亨却如此胆小,不管不顾的想要撇清自己的关系。

  这确实就是没有担当的表现。

  从李亨的角度来说,为了稳固自己的储君之位,牺牲其他人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萧然理解他的做法,但是并不赞同。

  不过到底当时处在这个情况的不是他,所以倒也不好发表什么意见。

  不过萧然却说道:“李亨经历的还不止如此。”

  李世民的目光朝着萧然看了过去,突然说到:“这李亨好像确实多灾多难啊,莫不是这就是命?”

  作为一个古代人,李世民还是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的。

  他不是一个认命的人,但是对于李亨的如此波折,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说了,只不过却有些觉得,莫非李亨并不是上天指定的人,所以才如此多灾多难?

  虽然萧然想和他说要科学,但是这件事情他也不知道该怎么个“科学”法,只能以毒攻毒的用“迷信”来解释了。

  于是萧然便说道:“你要这么想,经历了这么多波折,最终却还是他登上了皇位,之前的事情说是对他的一个考验也说的通。”

  李世民想了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好像也说的过去。

  不过李世民突然灵光一闪,看向了萧然,说道:“你说,会不会也是有一个像你一样的人,给他出谋划策?”

  萧然沉默了一瞬才说道:“这不可能吧,如果真的是这样,他还能经历这么多磨难?那那个人也太没用了些。”

  李世民摸着自己的下巴,沉思了一会才说道:“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万一那人就是个没有什么本事,只是知道一些事情的经过呢?”

  萧然下意识的就顺着李世民的话想了下去,发现还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摇了摇头,说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管他的呢,我们还是继续说李亨吧。”

  见没有把萧然绕进去,李世民也只能作罢。

  “好,你说吧,我听着。”

  看着靠在沙发上,一副大爷样的李世民,萧然不满,这不是把他当奴隶了么。

  他现在觉得自己好像是那个说书的。

  李世民睁开眼睛看了萧然一眼,一眼就看出来了他那天马行空的想法。

  于是,李世民伸手往自己的怀里一掏,拿出来了一串手持,扔给了萧然。

  萧然下意识的接住。

  那手持不过是一段竹子,但是珍贵的是,这可是正正经经的暖玉做的。

  于是萧然的心情瞬间愉快起来,将这串手持给收了起来,还冲着李世民不伦不类的行了个礼,仿佛自己是一个小太监一样的说道:“圣上您瞧好吧。”

  李世民斜着眼睛看了萧然一眼,也乐得配合萧然,便漫不经心的挥了挥手,“你继续说吧。”

  萧然轻咳两声,清了清嗓子,说道:“除了这件事情差点让李亨的太子之位不保之外,还有另一件事情,其中其实也是李林甫的插手导致的。”

  当时李亨之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又惹上了一起政治案件。

  柳勣状告杜有邻的罪名是“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由于案情重大,直接由宰相李林甫负责委派人员审讯。

  柳勣告发岳父杜有邻,缘由是他与妻族不协,想陷害妻子的家人,谁知事情被李林甫揪住不放,将李邕、王曾等一批好友都牵扯进去。

  最后李亨也被牵连进来,玄宗立即令京兆府会同御史台官员审问。

  案情很快明朗,原来都是柳勣搞鬼。

  但李林甫授意手下指使柳勣诬告,先将案情扩大,又引李邕作证,使案情一下子扩大到地方官员,大有废太子李亨于朝夕之势。

  但好在玄宗仍旧态度谨慎,杜有邻、柳勣均在重杖之下丧命,积尸大理寺,家小流徙远方。

  李亨也又逃过一劫。

  对此李世民只能说道:“但凡他爹对他不满,李亨都不可能一直当着这个太子,甚至最后登基。”

  萧然也说道:“确实如此,这接连的两次大案,也让李亨身心由此蒙受巨大的创伤,精神受到极大刺激,不过唐玄宗似乎并没有放弃他。”.

第526章李世民的点评,眼光不行!

  “因为唐玄宗给他指婚了,还是一个有背景的女子,也就是后来的张皇后。”

  这话出来之后,李世民却十分不满的说道:“他选女人的眼光果然不怎么样!”.

  这个“他”不用说,就是指唐玄宗呗。

  萧然耸了耸肩,“可能他没想到李亨会让张皇后干政吧。”

  毕竟有几个皇帝会让后宫干政呢。

  何况之前为了太子之位,李亨不也是将一个完全无辜的,他后宫的女子,至于不顾吗?

  谁能想到这样的人,后来会准许一个女人干政呢。

  李世民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萧然则是继续说道:“剩下的事情就是李亨后来登基的事了,你也就都知道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随后问道:“这个李林甫,究竟是什么做派,为何会和李亨作对?”

  萧然说道:“李林甫这个人,虽无学术,但是善于音律。”

  李世民疑惑,“他又不是乐师,善于音律有什么可说的。”

  萧然说道:“可能这是他唯一能拿出来说的优点吧,毕竟李林甫专权十九年,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助成了安史之乱。”

  李世民一时无言。

  萧然继续说道:“李林甫生性阴柔,精于权谋,与宫中宦官、妃嫔交情深厚,对玄宗的举动了如指掌,每逢奏对都能符合玄宗的意旨,所以深得赏识。”

  “而他能当上宰相,靠的也是排挤同僚。”

  当时李林甫和张九龄是同僚,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皆因母亲失宠而有怨言,被驸马都尉杨洄告知武惠妃,惠妃又向玄宗哭诉。

  玄宗大怒,与宰相商议,欲废黜三子。

  张九龄极力劝阻,表示不敢奉诏执行。

  李林甫当面一言不发,退朝后却私下对宦官道:“此乃天子家事,何必与外人商议。”

  你看,他不当面反驳,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够,反而是对宦官说。

  宦官那可是皇帝身边的人,对宦官说和直接对唐玄宗说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反而是让唐玄宗放下了对他的戒心,不会觉得他是在排挤张九龄。

  后来,唐玄宗欲为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加实封,并让他兼领尚书。

  张九龄认为牛仙客学识不高,极力劝阻,引起玄宗不悦。

  李林甫私下言道:“只要有才识,何必满腹经纶。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唐玄宗后,以结党为由罢去张九龄、裴耀卿的宰相之职,任命李林甫、牛仙客为宰相。

  而后,唐玄宗更是听信李林甫之言,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废为庶人,并将李瑛的妻兄驸马都尉薛锈流放瀼州。

  不久,唐玄宗又将已经被贬为庶人的三人赐死,时人无不称冤。

  不过李世民还有些疑惑,便问道:“那他为何又和李亨对上了呢?”

  萧然说道:“这只能说李林甫真的就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并且,他是真的生性多疑。”

  要说李林甫为什么会和李亨作对,原因很简单,他觉得自己在李亨立太子一事中并无功劳,担心日后会有祸患,便有了兴大狱,动摇东宫的想法。

  这个理由听起来是真的离谱。

  人家当太子本来也不需要你的帮助,就算李亨不会对他重用,也不可能会有什么祸患啊,反倒是他这么一搞,才让李亨对他不满。

  李世民也说道:“这李林甫不愧你之前所说的,真就是一无是处。”

  萧然却摇了摇头,“怎么能这么说呢,人家和宦官的关系不是挺好的么。”

  其实李林甫并不是一个傻子,要不然也不会成功排挤别人,自己能当上宰相了。

  但是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和朝政没有一点好的关联,但凡是身居要职的人,他都要怀疑一遍。

首节 上一节 700/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