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625节
“在唐宣宗临死之前,本来是要将皇位传给李滋的,并且命令自己的亲信去执行,结果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支持李漼,李漼也就凭借这嫡长子的身份登基了。”
李世民有些疑惑,“就仅凭他一个人,竟然就能改变朝政?”
萧然摇了摇头,“怎么可能如此简单,当时拥立李滋的王归长等人因此矫诏,可是并且贬黜了王宗实,但是王宗实在亲信的提醒下,进宫面圣,想要验证诏书的真伪。”
“结果他一进宫不要紧,他发现唐宣宗已经死了,于是王宗实便矫诏,说是应当是嫡长子的李漼继位,并且吧王归长等人全都杀了。”
李世民说道:“按照你这么说来,这又是由朝臣把持朝政?”
萧然点了点了头,“这么说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李漼自己都不想理朝政,任命的人也都是无能的人,宰相更是频繁更换,下面的臣子自然是迎合上意的。”
李世民说道:“那为何说他是最昏庸的,不理朝政的皇帝并不少。”
萧然解释到:“一般皇帝不理朝政,要么是信错了人,要么是被宦官把控,他则是纯纯是故意的,而且其他的皇帝也就是吃喝玩乐,他也是,但是他比较过分。”
李世民问道:“有多过分?”
萧然想了想说道:“李漼喜爱乐律、洞晓音律,对游宴、乐舞的兴趣远高于政事,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个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其中奇珍异宝,花样繁多。”
“除了饮酒,就是观看乐工优伶演出,他一天也不能不听音乐,就是外出到四周游幸,也会带上这些人,只要他高兴时,就会对这些人大加赏赐,动不动就是上千贯钱。”
李世民皱起眉头,“这国库岂不是都让他给败完了!”
萧然摇了摇头,“还不止如此哦,他在宫中腻烦了,就随时到长安郊外的行宫别馆。由于他来去不定,行宫负责接待的官员随时都要备好食宿,音乐自然也不能缺少。”
“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亲王,也常常要备好坐骑,以备李漼随时可能招呼他们外出,搞得大家苦不堪言。”
李世民问道:“难道这朝堂之上就没有一个敢于劝谏的大臣吗?”
萧然摇头说道:“有,怎么可能没有,刘蜕就是一个啊。”
“当时刘蜕劝谏,希望李滋能够以国事为重,向天下展示出体恤边将、关怀臣民的姿态,减少娱乐,然而李滋根本听不进去。”
说到这,萧然凑近李世民,说道:“说来你可能不信,短短四年,李漼竟将高祖献陵以下到宣宗贞陵十六座帝陵统统拜了一遍。”
李世民摇了摇头,“有这样的皇帝,下面的官员还能保持本心吗?”
萧然十分果断的说道:“那必然是不能的,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整个官场都弥漫着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风气。”
李世民有些愤怒的说道:“难道就没有人能管一管他吗?”
萧然笑了一下,“谁能管他啊,能被管着的人,要么是处于弱势,可他是皇帝,要么就是还能听进去一点话,可他一点都听不进去啊,甚至为了理直气壮的不理政事,还任命白敏中为宰相。”
李世民问道:“这白敏中怎么了?为什么就不能任命他呢?”
见李世民似乎是误会了,萧然便说道:“白敏中没有什么不好的,前朝老臣,只不过他身体不行啊!”
李世民疑惑的问道:“怎么个不行法?有病?”
萧然点了点头,“也算是吧。”
当时白敏中在入朝时不慎摔伤,一直卧病在床无法办公,于是便三次上表请求辞职,可惜李漼都不批准。
白敏中有病,正中李漼下怀,这样就李漼可以借故不理朝政,和其他的宰相朝会讨论政事也是敷衍了事。
“就没有人劝谏?”
萧然说到:“有,但是都被他罢免了啊。”
谏官王谱曾经劝说:“白敏中自正月卧病,已有四个月了。陛下虽然也和其他的宰相坐语,但未尝有到三刻的。这样,陛下那有闲暇和宰相讨论天下大事呢?”
这番话使李漼很不舒服,竟然把王谱贬出朝廷去任了个县令。
“给事中认为王谱是谏官,论事不应当贬斥,就按照唐朝的制度退回了这一命令,没有下发。”
“结果那些宰相不顾国家体制,认为王谱不仅是对皇上劝谏,也涉及到宰相白敏中,竟然同意把王谱贬职,结果他就只能认命了呗。”
说到这,萧然喝了口茶,坐等李世民的反应。
果不其然,就听李世民说道:“这些什么所谓的宰相,究竟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萧然说道:“你想啊,李漼不喜朝政,也不想人管着他,那找的人自然也都是些碌碌无为的人了。”
李世民怒而说道:“简直是荒唐!”
萧然点头,“可不就是荒唐么,而且当时因为李漼不理朝政,所以宰相手里的权利还是很大的,但凡要是有一个有能力的宰相,也不至于如此。”
这就好像,老板不懂金融,也不想学,但是他可以找一个懂的啊!
可惜李漼没有,他一共任命了二十一个宰相,大多数宰相不是碌碌无为者,就是爱财如命、为人不堪之辈,这样下来朝堂上能好就怪了。
说到这,萧然看着李世民露出了一个嘲讽的笑容.
第410章大唐的昏君,极度信佛!
“说来你可能不信,李漼他还信佛呢。”
李世民无语,“信佛?就他这挥霍无度的样子,还信佛?”
萧然点了点头,“是的,而且还广建佛寺,大造佛像,布施钱财无数,甚至为了迎佛骨,不惜劳民伤财。”
从京师到法门寺沿途之上,禁军和兵仗绵延数十里,场面之壮观,远远超出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
佛骨舍利迎入京城,在宫中供奉三天后,李漼允许送到京城的寺院让百姓瞻仰。
虔诚的信众不惜点燃自己的手臂或者在头顶上燃香奉礼,富豪之家则举行法会,不惜花费巨资,他们甚至以水银为池,以金玉为树,招集高僧大德,又请来戏班子载歌载舞.
宰相以下朝廷百官也竞相施舍金帛,数量相当可观。
李世民皱起眉头,一脸疑惑的说道:“这佛,他是正经的吗?”
萧然想了想,“可能吧,其实主要是那些百姓过于疯魔,哦,李漼也很疯魔。”
李世民只感到无语。
萧然突然笑了一下,在李世民不解的目光中说道:“其实李漼如此坚决地迎奉佛骨真身舍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百姓祈福”,实际上他是为给自己带来福气,是为了“圣寿万春”,也就是为自己祈求平安。”
“但是讽刺的是,佛骨真身舍利并没有给这个倒行逆施的皇帝带来福荫,相反,佛骨迎入京师后,李漼就又一次病重,没过多久就死了。”
李世民这下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好半天才说道:“可能这是天谴?”
萧然耸肩,“这谁知道呢,而且之前就有唐宪宗迎奉佛骨之后暴死的前车之鉴,朝臣均认为此举不祥,可是李漼他不听啊!”
李世民沉默了一下才说道:“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李漼可不怕这些,毕竟他自己都说了,‘朕能活着见到佛骨,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了!’”
李世民有些震惊的问道:“这是他自己说的?”
萧然点了点头。
李世民再次默然,这除了活该之外,真的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可能,他觉得自己命硬吧。”这是李世民唯一能给出的解释。
萧然则是说道:“其实也不能说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吧,至少对印刷术还是有点作用的。”
李世民看向萧然,“为什么这么说。”
萧然说道:“当时李漼重视佛教,所以自然是要大量的印刷佛经的,而佛经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印刷术的发达,要不然按照之前的印刷术来看,根本就跟不上印刷的速度。”
李世民叹了口气,“那又如何呢,相比较当时昏暗的政治,这点进步根本就不值一提。”
萧然点头,“确实如此,不过是唯一能说的出来的优点罢了。”
这时,李世民问道:“不是说他一共任命了二十一个宰相么,就没有一人是正直的人吗?”
萧然想了想,然后说道:“这二十一人,有些人在史料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反正大多数都不是什么有本事的人,最好的也不过是不跟着同流合污罢了。”
“就比如杜悰,一点才干都没有,尸位素餐,而甚至有些宰相更是贪污受贿,搜刮百姓,就比如路岩和韦保衡,这俩人沆瀣一气,拉帮结派的收取贿赂。”
路岩此人拉帮结派,招纳贿赂,奢肆不法,还把政事委托给亲信属下小吏边咸。
一个叫陈蟠叟的官员向懿宗报告说,如抄了边咸家,可佐助国家两年的军费,被懿宗痛斥了一番,从此更是无人敢言。
李世民说道:“就连军费,李漼也不在乎?”
萧然点头,“那当然了,他眼里只有音律歌姬,沉迷享乐,怎么可能管那些东西。”
李世民问道:“第一任宰相是谁?”
萧然虽然不明白李世民为什么要这么问,但还是说道:“是令狐绹,怎么了吗?”
李世民说道:“他也是和其他的宰相一样吗?”
萧然想了想,说道:“可能差不多吧,实在是历史上对这些人也不过是一笔带过,不过倒是有些野史,写了些关于令狐绹的事情。”
李世民突然就有些感兴趣起来,“说来我听听?”
看着仿佛在听故事一样的李世民,萧然无奈的说道:“你就不生气吗?”
李世民冷笑一声,“怎么可能不生气,我不过是想要看看,他们还能做些什么,这样也好定罪啊。”
反正命肯定是不可能给他们留着了,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的九族在还是不在的问题。
听李世民这么说,萧然只好说道:“那行吧,反正野史也不一定就都是假的,也能从中可见一斑。”
“在野史中曾说,令狐绹和唐宣宗非常投合,密切无间,甚至唐宣宗还把政事委托给了令狐绹。”
李世民说道:“唐宣宗?他难道也和李漼是一丘之貉?”
萧然摇头,“那道没有,相反,唐宣宗还称得上是一个政治清明的人。”
李世民放下心来,“那还好。”
萧然没忍心和他说,李漼他爹唐宣宗不是昏庸的人,但是李漼他儿子是啊。
为了防止李世民被气过去,萧然决定下次再说。
于是,萧然清了清嗓子,说道:“我们还是说令狐绹吧。”
李世民点了点头。
“其实这件事情也和之前说的刘蜕有关,就是那个劝谏李漼以国事为重的那个。”
李世民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萧然这才接着说道:“当时刘蜕经常揭发令狐绹的短处,”
“有一次,他向皇上密奏一本,密奏中有揭发宰相令狐绹的儿子未经地方选拔而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事,还有他的子弟受贿的事,说是在大白天,见其子弟家有金子却未见是谁送的。”
“宣宗扣留未发,只是以揭发的事来告诫令狐绹,而未讲揭发他的人。”
李世民说道:“都这样了,竟然还没有处罚令狐绹吗?”
萧然点了点头,见李世民似乎有些生气,便说道:“不过是野史罢了,真假都不知道。”.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