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618节

  当年他们五个都有胆子带兵杀入宫中去,偏偏在武三思这犹豫再三。

  等到武三思与韦后勾搭上后,权势复振,张柬之等始感到是一种威胁,方多次劝李显诛杀武三思。

  但是李显怎忍心杀掉爱女安乐公主的公公。

  即使李显想杀掉,而实权在韦后手中,李显也作不了主,当然不可能听从张柬之等人的劝谏。

  张柬之见劝李显诛杀武三思而不可能,则退而求其次,想从权势上加以抑制。

  遂上书李显说:“天后当权时,李氏宗室被诛杀将尽。现在幸赖天地之灵,陛下得以复位,而武氏子弟仍然保有王的封号,居显要的官职,与过去一样,这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情况。”

  言下之意就是,希望李显能降低他们的官爵,以此来打压他们的势力。

  但是人家换了个说法,人家说是“以满足天下人的心愿。”

  张柬之想唤起李显过去的不幸回忆,来去掉武氏的势力。

  可是李显早将过去忘得一干二净,只安于现状,所以无动于衷,仍不听从。

  张柬之等无法,只好叹息愤慨,或弹指出血,自怨自艾地说:“过去之所以未诛杀诸武,是希望皇上去诛杀,以张大天子的威风,今反如此,事势已去,不知如何是好。”

  萧然十分无语的说道:“分明就是他们当时圣母心发作,又自视甚高,没把武三思放在眼里,现在见自己动不了武三思了,又说当时不杀武三思是为了让李显有机会立威,真是可笑。”

  “当时一万个人劝他们,人家就是不听。”

  李世民惊讶道:“竟然一万人上疏,他们都不肯听吗?”

  萧然一噎,“这个一万人就是个夸张的手法,和‘三’‘九’差不多的意思。”

  一般在文言文中,“三”,“九”多表现为很多的意思,并不是只有三个人或者九个人。

  李世民了然,“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万人血书都劝不动他们。”

  萧然摇了摇头,“虽然没有万人那么夸张,但是劝他们的人也不少了,只能说他们的死,也是因为自己的大意吧。”

  李世民说道:“你之前说,是张柬之等五人一起将李显推上的皇位,哪怕李显不信任他们,可也不至于处死啊。”

  “按理来说是这样的。”萧然说道,“可是架不住李显没有心,完全不顾念旧情,而且昏庸,偏听偏信,再就是,中间还有武三思作乱呢。”

  一开始,武三思便向李显诬告张柬之等人污蔑韦皇后,于是李显便免去了他们宰相的职务。

  后来,正好赶上王同皎等人要对武三思下手,于是武三思再次诬告,说张柬之等人和王同皎是同谋,于是这几人再次被贬。

  而后,武三思暗中命人将韦皇后淫乱之事大肆宣扬,请求废黜皇后。

  李显震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调查。

  李承嘉上奏道:“此事是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派人所为。他们托言废黜皇后,实际上是要谋反。”

  这样一来,敬晖直接被圈禁起来了。

  尽管已经如此,但是武三思还是不放心,干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假传圣旨,想要弄死敬晖。

  最终,敬晖竟然是被人凌迟处死的。

  说到这,萧然叹息一声,说道:“张柬之等五人,以为自己拥立了李显,就有了从龙之功,觉得李显会厚待他们,却没想到李显根本就是个没有心的人,压根就不会顾忌功劳。”

  “说不定李显还觉得,哪怕张柬之等人不动手,等到武则天去世之后,他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所以对张柬之不屑一顾呢。”

  李世民却摇头说道:“自古以来功高盖主,李显本来就不信任他们,再加上有武三思在从中作梗,落得个这样的下场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就是他们眼睛里进了猪油了,误把虎豹当家猫,要我说,还是杨元琰比较清醒。”.

第400章李显的昏庸无能,不堪大用!

  杨元琰当年也是跟着张柬之他们合作,将武则天逼退位的人,可是他却是唯一一个得以保全的人。

  当时张柬之、敬晖等被武三思陷害,杨元琰发觉事态有变,于是上奏请求削发出家,仍旧辞去官职爵位以及食邑实封,李显没有答应。

  敬晖听说之后,嘲笑他说:“之前我不知道你是上奏请求出家,要是知道的话,就应当赞成这件事,剃去胡人的头发岂不是很好。”

  元琰胡须多,敬晖时常戏谑他。

  杨元琰说:“功成名就,再不隐退就会有危险。这是我出自内心的请求,不是无缘无故的。”

  敬晖知道了他的意思,很是吃惊而且心中不悦.

  等到敬晖等被问罪,也就只有杨元琰没有出事了。

  说到这,萧然感叹道:“忠臣会被奸臣拉下马,奸臣也有被皇帝斩杀的,无论忠奸,唯有清醒的人才活的最长久。”

  本就是靠着兵力上位的皇帝,怎么可能会容忍功高盖主的人呢。

  何况张柬之等人又不是会和武三思同流合污的人。

  ————————

  唐中宗一朝!

  李显,庙号中宗!

  李显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

  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

  弘道元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光宅元,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

  圣历元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

  神龙元年在通天宫复位。

  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但又放纵纵容皇后韦氏、女儿安乐公主,宠信武三思,任其陷害功臣,弄权专国,为非作歹,致使朝政混乱不堪。

  神龙元年。

  张柬之等人跪在地上,他们的面前就是李显。

  此时的李显身穿龙袍,面色涨红,口中说道:“韦氏和我相互扶持,才走到如今,朕给她一个皇后之位,又如何?!”

  张柬之连声说道:“陛下!不可啊!皇后乃是一国之本,岂能说立就立啊!”

  李显怒声说道:“朕才是一国之本!这件事情你们不要再提了。”

  张柬之等人对视一眼,知道自己今天是无法让李显改变主意了,只能转而说道:“陛下要立后,臣等无力阻拦。”

  听他们这么说,李显的脸色才好看不少。

  结果还没等李显高兴,就听张柬之说道:“陛下立后,臣等无权干涉,可万万不可让韦氏干政啊!”

  李显却不以为然,“韦氏和我相守多年,十分聪慧,为何不可干政。”

  张柬之连忙说道:“后宫干政,这岂不是要重现武后之乱吗?!”

  李显却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韦氏随朕吃苦多年,我最是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了,她不会的。”

  张柬之却说道:“陛下,人心都是会被养大的,现如今韦氏没有这个心思,可等她干政之后,就不一定了,这无异于养虎为患啊,陛下!”

  李显眼睛一眯,“你的意思是说我识人不清了?”

  张柬之连忙摇头,“臣绝无此意。”

  说罢,又情深意切的看向张柬之,说道:“臣等都是追随陛下登基的人,自然是一心想着陛下的,臣说的话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啊!”

  张柬之本来的意思,是想提醒李显,他们是拥护李显上位的人,自然是向着李显的。

  结果这话在李显耳中听来,就是他们在威胁自己。

  “你们这是仗着从龙之功,想要让朕对你们感恩戴德,唯命是从吗?!”李显一拍桌子,把张柬之等人吓了一跳。

  再听见李显说的话,张柬之他们连连摇头,“臣等绝无此意啊!”

  可惜李显根本就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

  之前一直在任凭武则天的摆布,再加上被废,李显十分烦闷。

  现在好不容易能自己做主了,自然是不管谁的话都听不进去的。

  “朕看你们就是这个意思!”

  看着暴怒的李显,张柬之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您难不成真的忘了武后的所作所为吗?我们不能再犯这种错误了啊!”

  李显不耐烦的说道:“朕说过了,韦氏和武后是不同的!”

  其实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李显这人根本就是不会记着别人对他的好的人。

  不管怎么说,武则天都是他母亲,可是现在他确连一声阿娘都不愿意叫。

  他记恨武则天将他废除,却也不想想,如果不是他说的那番话,武则天又怎么可能容不下他。

  但是张柬之等人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旧在尽心尽力的劝导道:“陛下,哪怕人是不同的,可是自古以来,后宫就不得干政啊!这是祖宗之法啊。”

  李显却毫不在意的说道:“不过是一些小事罢了。”

  小事?

  张柬之等人对视一眼,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后宫干政是小事?

  要是这么说来,那他们还何苦辛辛苦苦的将武则天拉下位,朝臣又怎么会追着武则天去骂呢?

  还没等张柬之等人反应过来,李显就开口说道:“对了,朕打算追封韦元贞为王。”

  张柬之等人听了恨不得吐血三升。

  “陛下,这不合规矩啊!”

  这又是将韦元贞追封为王,又是让韦氏干政,这天下到底是李家的,还是韦家的啊!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太子,可不是韦氏的孩子。

  李显执意要立韦氏为皇后,那又把太子放在了哪里呢?

  可惜李显是不会去管这些的,反而十分不耐烦的说道:“规矩,规矩!总是拿这些所谓的规矩来压着朕!你们心中既然如此重规矩,当初怎么不去和武后讲?!”

  张柬之等人一时默然。

  他们哪里是没讲,问题是武则天怎么可能听他们的。

  何况当时武则天登基之后,可是杀了不少人,谁敢在那个时候去触霉头啊,真是嫌自己命不够长的。

  之前越王等人倒是也起兵,说要拥立李显,可没有一个人是成功的。

首节 上一节 618/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