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605节
而问题是,后来高滔滔死了,她是没事了,她身后那些朝臣过的可不怎么样。
几乎全都被贬了,就没留下来几个。
元祐八年九月,高太后崩逝,赵煦开始亲政.
赵煦召回了章惇,在亲政后次年改元“绍圣”,表明绍述的思想,大力打击元祐大臣,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于岭南,甚至直指高太后“老奸擅国”,欲追废其太后称号及待遇。
赵匡胤问道:“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竟然已经闹得如此严重了吗?”
萧然点了点头,“赵煦对高太后非常不满,一个是两人的观念不同,再就是赵煦觉得高太后忽略自己,压根就没把自己当成皇帝。”
这是不论哪个皇帝都受不了的。
同时,赵煦也十分不满司马光的“以母改子”,不满元祐旧臣早年对他的冷落,因此,对旧党的仇恨心理不亚于元祐时被打击的新党。
绍圣初年举行郊祀大礼,按例,朝廷要颁布大赦诏令,通常连死囚都免去死刑。
有大臣请示赵煦,可否赦免贬谪的旧党官员,赵煦立刻拒绝。
有人建议让谪居岭南的刘挚等“稍徙善地”,以“感召和气”,赵煦却称“刘挚等安可徙”。
而对于王岩叟,赵煦指责他当初贬蔡确时,实际上是将矛头对准自己,用心极险恶,也就更加痛恨。
赵煦的这些言行相当于宣判了旧党人政治上的死刑,至少在赵煦统治时期,他们永无翻身之日。
萧然叹了口气,说道:“这皇权的交替,同时也是新旧两党的交替啊。”
——————————
哲宗一朝
赵煦庙号哲。
赵煦登基时年龄尚幼,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临朝听政。
高氏起用司马光等反对熙宁变法的大臣执政,恢复旧法,主张变法的官员被逐出朝廷,史称“元祐更化”。
元祐八年,高氏去世,赵煦开始亲政,改元绍圣。
赵煦亲政后,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新党执政后,逐步恢复免役、青苗、市易等新法。
后来新党内部分裂,使新法大受影响。
在军事上,赵煦一改元祐弃地求和的政策,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
赵煦身体健康一向不良,在位末期因子女接连夭折而大受打击。
元符三年,赵煦在东京福宁殿病逝,年仅二十五岁,在位十五年。
赵煦亲政期间,在内政方面部分恢复熙宁、元丰时期的经济政策,但无法阻止愈演愈烈的党争。
对外任用章楶等人屡次击破西夏,逼迫西夏请和,完成了开边活动。
因其统治使宋朝国势有所起色,故被后人称赞为“天资聪粹,实有为之主”,其早逝被认为是对宋朝进一步发展的极大损失
元祐元年。
年幼的赵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大臣们和高太后一起讨论政事。
只见司马光上前一步说道:“娘娘,免役法对百姓危害极大,还请娘娘做主废除。”
赵煦攥紧了拳头,死死的盯着司马光的后背。
这群旧党人,就没有一个好人!
这时,苏轼站出来说道:“娘娘,这件事情还是从长计议比较好。”
苏轼的话一说出口,所有人都朝着他的方向看了过去。
无他,只不过是因为苏轼自己之前也是不赞同免役法实施的。
司马光也没想到苏轼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反驳自己。
“苏大官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司马光的脸色很不好。
苏轼可不管司马光是怎么想的,当即便开口说道:“免役法确实有弊端在,这是不能辩解的事实。”
听了这话,司马光的脸色才好看了不少。
“苏官人这么说,是有什么好的意见了?”司马光笑眯眯的,掩盖了自己眼中的寒意。
不论如何,他都不可能让新法再存在于朝堂之上!
王安石不是每天都说他们迂腐么,那他就要把王安石的新法废除!
想到王安石那心如死灰的样子,司马光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苏轼显然没有发现司马光的想法,他是真心觉得免役法不能就这么废除。
只听苏轼说道:“免役法已经实施了十多年了,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不能轻易废除!”
司马光则是说道:“你的意思是,免役法比之前等差役法更好?”
苏轼摇了摇头,“免役法和差役法各有弊端。”
“免役之害是要百姓出现钱,聚敛民财,百姓穷困不堪。”
“差役法之弊病在于老百姓几乎长时间为官府服徭役,没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加之下等吏人从中渔利,老百姓深受其害。”
苏轼上前一步,拱手说道:“两相比较权衡,利弊相差无几。现在要改变现行的免役法,实施差役法,百姓未必欢迎。”
司马光有些不屑的说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啊?”
苏轼没有在意司马光的态度,而是十分认真的想了半天,才开口说道:“三代之法,兵农合一,到秦时才分为二。”
“唐中叶以后,府兵制被迫废除,民不知兵,兵不知农,农民拿出钱财养兵,兵士以身家性命保障农民的安全。”
“现行的免役法就与这种情况相同,司马相公要想骤然改变免役法,实施差役法,与恢复兵农合一制一样,困难重重,不可能实现。”
司马光面无表情的说道:“苏官人好想法啊,依照苏官人的想法,这免役法还真是废除不得了啊。”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掌权人高太后十分反对新法。
司马光这么说根本就是在给苏轼上眼药。
但是苏轼却丝毫不在意。
反而十分坦荡的说道:“正是如此,而且免役法也并非全部都是弊端。”
苏轼上前一步,“先帝本意是按民户资产的多寡出钱雇役,使老百姓能专心从事农业生产,即使有一些贪赃枉法的小人想从中渔利也不可能了。”
“而一些坊场,河渡则由官府统一收税,用这笔钱来雇人充任衙前等等,这是万世之利,决不可变!”苏轼看着司马光的眼睛,寸步不让。
司马光被他盯得心里不舒服,直接质问道:“莫非你苏大官人现在要支持新法不成!”
上面的高太后也朝着苏轼的方向看了过去,开口说道:“新法,乃是一大祸害,苏卿,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大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苏轼的身上。
一旁的苏辙急得要死
他这个哥哥哪里都好,就是死脑筋,一点都不会看人眼色!
有什么事不能迂回一点呢,非要闹大不可!
想到这,苏辙也顾不上别的了,当下就想要先开口请罪。
不管怎么说,先把他哥哥救回来才是真的。
结果还没等苏辙开口,就听苏轼不紧不慢的说道:“免役法确实有弊端。”
高太后眯了眯眼睛,本来前倾的身体重新靠到了椅背上。
“苏卿既然有想法,那就说说吧。”
苏轼轻轻的点了点头。
“在我看来,免役法一共有两大弊端。”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81章大宋苏东坡司马光的爱恨情仇!
“其一是将农民所缴免役钱移作他用,不真正用人雇人充役,其二是征收免役宽剩钱过多,并用这笔钱来购买坊场、河渡等等。”
“但这仅仅是王安石和吕惠卿的办法,并非神宗本意。”
说到这,苏轼上前一步,笑呵呵的看着司马光说道:“司马相公如能彻底消灭此两项弊病,用不着改变免役法,老百姓就十分拥护你了,而且事情很容易办成。”
司马光闭着嘴,没有说话。
他要是能消灭这两项弊病才有鬼了。
不是说他的能力很差,而是他压根就没有真正的了解新法。
司马光并不在意新法和旧法的区别.
也不在乎已经实施的新法有没有为百姓带来利益,减轻百姓的负担。
他只知道,因为王安石,他这么多年没有受到重用。
所以司马光要将王安石的新法废除!
更何况,如今的掌权人高太后,也很赞同司马光的想法,这也让司马光更加有恃无恐。
苏轼自然是知道司马光的想法的。
而苏轼自己也十分看不上司马光这种人。
在苏轼看来,新法也好,旧法也好,都是有利有弊的。
神宗的时候主张新法,但是苏轼并没有觉得新法就比旧法好到哪里去了,反而这突然要改变制度,百姓肯定会不习惯,所以苏轼自然是不赞同新法的。
可是当时新法到底也还是实施了,所以也只能作罢。
但是现在,新法已经实施了这么久了,甚至还产生了很多收益,百姓也接受良好,觉得减轻了负担。
结果司马光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不管不顾的要全面废除新法。
就连新法好的方面也不要了。
这是苏轼所不能接受的。
而此时见司马光不说话,苏轼自然知道这人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毕竟他心里的想法,他自己知道。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