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84节

  萧然点头,“而且他不光是为官清廉,他还不畏强权,这人还真就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谁他都敢弹劾。”

  说到这,萧然看着赵曙说道:“这件事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

  赵曙被萧然的话给饶懵了,一脸茫然的说道:“我,我也不知道。”

  看着赵曙那有些憨憨的样子,萧然摇头说道:“行吧,其实说起来,这件事情还是宋仁宗时候的事情。”

  在包拯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为肃正纲纪,惩处贪官赃吏。

  他弹劾贩卖私盐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役使兵士为自己织造一千六百余匹驼毛缎子的汾州知州任弁及监守自盗的仁宗亲信太监阎士良等。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弹劾王逵。

  王逵曾数任转运使,巧立名目盘剥百姓钱物。

  激起民变后,又派兵捕捉,滥用酷刑,惨遭其杀害者不计其数,因而民愤极大。

  但王逵与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关系密切,又得宋仁宗青睐,故有恃无恐。

  为此,包拯连续七次上章弹劾,最后一次更直接指责仁宗说:“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

  其言激切刚直,朝野震动,舆论汹汹,朝廷终于罢免了王逵。

  此外,包拯还弹劾过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

  任御史中丞时,包拯又先后弹劾利用职权贱买富民邸舍的张方平及“在蜀燕饮过度”的宋祁,使朝廷罢免二人的三司使之职。

  一旁的曹太后说道:“这件事情,我倒是有所耳闻。”

  虽然说后宫不得干政,但是后宫和前朝总是息息相关的。

  何况她的祖父可是曹彬。

  北宋的开国名将,帮赵匡胤一起打天下的人!

  身为曹彬的孙女,曹太后怎么可能对前朝的事情一无所知呢?

  不过在知道曹太后是曹彬的后代之后,赵匡胤反倒是有些惊讶。

  “想不到竟然能见到故人之子孙啊。”赵匡胤感慨道。

  曹太后也是冲着赵匡胤行了一个后辈的礼仪,才站起来说道:“若是祖父知晓我能见到太祖,恐怕也会与有荣焉吧。”

  赵匡胤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曹太后见此,也没有再说下去,而是看着萧然说道:“当时先帝曾和我说过包拯这人,说是让他头疼的很。”

  赵曙有些好奇的说道:“怎会如此呢?有这样的官员,应该欣喜才对啊。”

  曹太后却摇头说道:“因为他太过刚直,导致当时的很多人都被弹劾,虽说不是包拯的过错,但是先帝光是处理这些事情,就已经焦头烂额了。”

  赵曙差点张口就说那是宋仁宗不行。

  但是他是肯定不敢说的。

  结果就听到一道声音说道:“那是他总是思前顾后,半点不果断!”

  赵曙一惊,难道他把自己心里话给说出来了?!

  不过在看到一旁赵匡胤的脸色之后,赵曙就放下心来,看来这话是太祖说的,那就没问题了。

  只不过这话曹太后也不知道该怎么接,毕竟不管怎么说,仁宗都是她丈夫,而且也刚死没两年。

  她怕自己要是说仁宗的坏话,仁宗会在晚上来找她,毕竟这太祖太宗都活过来了。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49章不畏强权,一视同仁的包青天!

  见他们这个样子,赵匡胤也不再多说,而是说道:“百姓不知朝堂之事,可包拯却在民间声誉更好,这是因为什么?”

  萧然说道:“自然是因为他在地方任职的时候,明察秋毫,公平公正了。”

  在包拯出知天长县时,遇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

  某日有一农人至县衙,状告歹徒割去其家耕牛的舌头,请求捉拿罪犯。

  割去牛舌并无财利可图,故包拯推断此事必属怨家的报复行为,于是命农人宰牛卖肉以引罪犯上钩.

  宋代宰杀耕牛是犯法的,不出包拯所料,割牛舌者见牛主杀牛,欲加其罪,果然前往县衙首告,遂自投罗网,疑案立破。

  赵匡胤说道:“看来这包拯确实有些聪明。”

  萧然点了点头,“那当然了,要不人家能断案呢,而且他经手的案子,几乎没有冤假错案,由此可见他的聪明才智了。”

  赵曙说道:“这样的人,单单是做一个谏官太取材了,还是将他调到开封府吧!”

  萧然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反正要不然包拯也是在开封府任职的。

  于是,萧然便说道:“官职自然是你们商量的,我只负责和你们说他事迹。”

  赵光义却在此时开口到:“那你倒是说啊。”

  萧然撇嘴,“行,我说,包拯除了明察秋毫之外,更是刚正不阿,丝毫不给人留面子,就算是他亲戚犯法了,也没有放过他,而是大义灭亲。”

  在包拯任知州时,他的亲朋故旧多以为可得其庇护,干了不少仗势欺人,甚至扰乱官府的不法之事。

  于是包拯决心大义灭亲,以示警戒。

  时恰有一从舅犯法,包拯不以近亲为忌,在公堂上将其依法责挞一顿,自此以后,亲旧皆屏息收敛,再不敢胡作非为。

  而他做的事情还不止如此,当时开封府旧制,凡往告状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是否审理,何时审理,则由府吏通知。

  由于诉讼者不能面见长官,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营私舞弊,而有冤屈者常因送不起钱财而告状无门。

  包拯革除此弊,大开正门,使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于是审案也更能公正合理。

  赵曙说道:“看来这人确实是一心为民啊!”

  萧然点头,“对啊,不然他又怎么会被百姓称为‘包青天’呢?在百姓眼里,包拯就是青天大老爷啊!”

  赵曙突然有些低落的说道:“唉,若是我也能如此,是否百姓也会对我多一份爱戴呢?”

  赵匡胤不赞同的说道:“你是皇帝,你要做的决策是关于这个国家的,而不是每一个百姓!你没有那个时间!你要分得清轻急缓重。”

  赵曙十分不解的说道;“百姓就不重要了吗?”

  赵匡胤摇头,“百姓当然重要,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提出或者同意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如果想要每一个百姓都照顾到的话,这是不可能的。”

  赵光义也跟着说道:“照顾当地的百姓,是当地县衙的事情。”

  赵曙点了点头,“我了解了。”

  萧然也趁机说道:“有句话,叫做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你想想,如果把官员取消,将各地的案件都直接给你,你能处理的过来?”

  赵曙一个哆嗦,连忙摇头。

  萧然继续说道:“所以,你挑选一些好的官员任职,到时候你只用管理这些官员就是了,这也是朝堂的形成。”

  赵曙点头,“多谢国师大人教诲。”

  萧然摆了摆手,“倒也不用这么夸张。”

  赵匡胤却突然说到:“想不到,胖虎你竟然还有此大才啊,说出话还有几分道理。”

  萧然翻了个白眼,“不然呢?我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菜鸡。”

  “菜鸡?”赵曙茫然,“国师大人是饿了吗?我们传膳?”

  萧然沉默了一下,然后说道:“也行。”

  自觉自己猜到了国师大人的心思的赵曙,十分高兴的去叫人传膳去了。

  第二天。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原因就是正坐在上面的赵匡胤几人。

  昨日在垂拱殿的官员都是身居要职的人,所以在今日早朝的时候,还有不少人都不知道赵匡胤他们的事情。

  所以在看到司马光等人不向赵曙行礼的时候,那些官员就觉得司马光他们可能是疯了。

  毕竟在面圣的时候不行礼,除非是皇帝下诏,给了不行礼的恩惠,不然这就是造反啊!

  不过在等他们看见赵匡胤出来的时候,见赵曙和司马光等人一起向赵匡胤行礼,又公布了赵匡胤的身份之后,朝臣们只觉得自己被欺骗了。

  富弼小心翼翼的凑到了韩琦的耳边,轻声说道:“你早知道怎么不和我说啊!”

  韩琦看了他一眼,“你疯了还是我疯了,没有陛下的命令,你敢说吗?”

  富弼一想,好像也是。

  而且这事情说起来就很匪夷所思。

  要是韩琦真的和他说了,搞不好他会以为韩琦疯了。

  而这日早朝,赵曙先是提拔了包拯,然后还打压了士大夫们。

  士大夫们自然不满,下意识就想要提起祖宗之法,想要以此来反抗赵曙,让他收回圣旨。

  结果,赵匡胤直接带他们去宗祠,将宗祠打开,把刻在上面的字给划掉了。

  士大夫这下傻眼了。

  他们依仗的就是他们口中的祖宗之法,结果现在祖宗来了,并且把他们的饭碗给踹翻了。

  这下士大夫们可以说是孤立无援了。

  再加上赵匡胤更是直接宣布,以后文官武官的待遇是一样的,甚至武官因为外出打仗,更容易积累战功一类。

  之前赵匡胤之所以重文轻武,其实说白了,不过是害怕有兵权的人篡位罢了,毕竟他这个皇位是怎么来的,他自己心里有数。

  为了防止再次发生这种情况,所以才重文轻武。

  结果没想到却造成了这样的后果,现在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赵匡胤进行更改的时候,司马光还跳出来说赵匡胤不应该这么做。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50章赵匡胤手把手教学,亲自指导!

  结果赵匡胤直接一句:“你遵循祖宗之法,却不听从我的命令,那不知道你说的祖宗是谁啊?”

  司马光直接被赵匡胤这一句话给说懵了,想了想,还是闭上了嘴。

首节 上一节 584/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