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80节
所以要是从基因来讲,倒也说得过去。
所以说宋朝的昏君,大多是耽于享乐的皇帝,却很少有暴君。
这时,萧然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开口说道:“一说这个,我倒是想起来,当时赵曙登基之后,关于他怎么称呼濮王的事情,还起过争论。”
赵匡胤不解到:“这有什么好争论的?”
赵光义也说道:“赵曙登基之后,濮王应该已经去世了才对?”
萧然点头,“但是总有人是重视祖宗法治的,重要搞清楚这些。”
虽然赵匡胤觉得没有必要,但是也不是不行。
赵光义则是说道:“所以他们是如何争论的?”
萧然说道:“其实无非就是对濮王的称呼有两种不一样的看法罢了。”
一派认为应称宋英宗生父濮王为皇伯,另外一派则认为应该称为皇考。
宋英宗即位的第二年发布了一道诏令,想让自己的生父濮王赵允让,享受皇家的待遇和名义。
这道诏令引起了朝堂上韩琦与司马光两党之间的激烈争论,双方的焦点正是赵允让能否被称为皇帝才能享有的称呼“皇考”。
曹太后甚至直接写了一封手诏,斥责韩琦等人不应该跟着皇帝胡闹,称生父为“皇考”,这不和礼法。
要知道,“皇考”的称呼只有先皇才配有的皇家尊称,如果给英宗生父赵允让这样的名号,等于是认生父为父皇。
可曹太后的这封手书并没有阻止朝堂上大臣们对这件事的争论,甚至分出了明显的台谏派和宰执派。
台谏派以司马光为首,从礼法出发坚决反对称皇考,而以韩琦、欧阳修等人为首的宰执派从人情出发,说所有的礼仪都是彰显人性本质的,应该认亲。
这场争论前后持续了十八个月。
赵匡胤愕然,“就这么点事,争论了十八个月?”
萧然点头,“对,说实话,我也不是很理解,而且他们还不是因为时不时拿出来所以说,才导致争论的时间比较长,他们争论的还很激烈。”
当时的争论有多激烈呢?
一个叫做贾黯的御史中丞因为太过耿直,将朝堂之上的宰执怼了个遍。
他先是和韩琦、欧阳修争辩,骂他们无视礼法,是谄媚君王的“乱臣贼子”,然后他又骂曾公亮等中间派不作为、玩沉默。
而最让人觉得离谱的是,这人的死因。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43章震惊赵匡胤,被气死了!
他既不是病死的,也不是被害死的,他是被气死的!
韩琦等人对他这种“顽固之人”采取不理会的态度,气得贾黯不到仨月就病死了。
虽然说是病死的,但是病因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数。
赵匡胤也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就这么点事,还气死个人?”
萧然点了点头,说道:“其实这个时候,只是大家在争论要不要称呼为皇考,后来还是王珪建议赵曙,称呼濮王为皇伯。”
赵光义有些不赞同的说道:“不过是死后哀荣罢了,怎么能不然人认亲呢?”
萧然也说道:“就是啊,族谱什么的都已经改了,人家就是想孝顺一下亲爹,而且他爹都已经死了,不过是追加一个称号而已,皇帝都能追封先皇妃子为皇后,怎么人家就不能称呼亲爹为皇考了?”
说到这,萧然又说到:“更何况,宋仁宗和曹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太后,对赵曙又不好。”
赵匡胤奇怪到:“这是为何,不是他们自己主动抱养的赵曙吗?”.
萧然点头,“确实是他们主动抱养的赵曙,但是那时候他们可没想过让赵曙登基,只不过后来没办法,因为宋仁宗没儿子了。”
赵匡胤问道:“那他们对赵曙可有虐待?”
萧然想了想,说道:“怎么说呢,肉体上的虐待也没有吧,毕竟都已经养了,倒也不至于对赵曙动辄打骂的,不过对他确实是不好就是了。”
赵曙做为仁宗过继的儿子,正式被立为皇子。
仁宗和皇后曹氏都对他非常冷淡,甚至任由他被太监责骂,太监还经常不给他吃饭。
但是宋仁宗和曹皇后却连管都不管。
赵曙在这样惶恐的环境中长大,自然和仁宗夫妇不会亲近,反而是更依恋亲生父母。
再加上,即位后的英宗生病了,于是能干的曹太后垂帘听政。
可当皇帝病好了之后,大臣多次奏请太后放权,她始终不肯。
赵曙不敢违背太后的意愿,但又心有不满,经常对宰执大臣韩琦说,“太后待我无恩”。
由此可见,赵曙和曹皇后之间的关系究竟有多不好。
再加上,当时的宦官们见了赵曙的态度,更是在从中作梗,挑破双方的关系,导致赵曙和曹皇后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劣。
后来还是韩琦和欧阳修在从中调节,才让他们两人的关系有所缓和。
赵匡胤一拍桌子,怒道:“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这些宦官总是喜欢从中作梗,到处挑拨,也不知道两宫不和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萧然也不理解,“可能是因为在赵曙面前说曹皇后的坏话能得到赏钱吧。”
赵光义没忍住,直接笑出了声,“不愧是胖虎,说出的话总是那么有道理。”
萧然挑眉,“那当然。”
这时,赵匡胤看不惯萧然那洋洋自得的样子,说道:“你倒是说说,韩琦和欧阳修是怎么修复他们的关系的?”
听到这个,萧然一笑,“该说不说,这两人确实是人才。”
韩琦和欧阳修先对曹太后说:“您侍候先帝仁宗这么多年,天下谁不知道您是一个又贤德、又宽厚、又仁慈、又通达的人,为什么现在会和儿子过不去呢?
他是个病人,您不至于和他一般见识吧。难道您希望别人象议论天下其他继母那样去议论您吗?”
然后又对赵曙说:“自古以来,天下贤明的君主不计其数,人们为什么唯独称颂舜为大孝子?难道其他人都不孝顺?当然不是。
父母慈爱而子女孝顺是很平常的事情。
如果父母作的不好而子女依然孝敬有加,那才值得称道啊。
过去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难道您还不清楚?您只管尽您作人子的孝心,相信太后一定不会亏待了您。”
可以说,这两人两面劝也两面骂,是个狠人。
但凡赵曙和曹皇后对一下词,韩琦和欧阳修都得被两人骂死。
听到这,赵匡胤哈哈大笑,“这两人可真是狭促啊!”
萧然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但是他们的方法确实管用啊!”
赵匡胤一想,也是,“管他方法如何,好用就是。”
萧然点头,“这么想就对了。”
——————————
英宗一朝
赵曙庙号英宗,年号治平。
赵曙年幼时被宋仁宗养于内廷。
先是在宫中被授予左监门卫率府副率,后迁至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
皇祐二年,被授予右衙大将军、岳州团练使。
嘉祐四年,其父亲赵允让去世,归家服丧。
守丧完毕后,推辞宋仁宗授予的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
翌年,赵宗实被立为皇太子。
嘉祐八年,继位皇帝。
翌年,改元治平。
赵曙即位后,继续任用宋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对一些弊政进行改革,同时,广纳人才,为国选贤,选拔了一批才行之士充实到官员队伍。
另外,宋英宗还非常重视读书和书籍的编写整理。
治平三年,赵曙命司马光专修《资治通鉴》。
治平二年。
垂拱殿。
此时殿内吵吵嚷嚷,不得安宁。
赵曙坐在上位,看着下面一群人争论不休,只因为他想让自己的父亲享受该有的待遇。
就这么一件小事,从元年,争论到现在。
赵曙实在是不理解,不过是一个对已经死去的人的称呼,有那么重要吗?
不过他也知道,称呼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曹太后不想放权,这次的称呼问题,就是一个信号。
想到这,赵曙沉声说道:“你们吵够了吗?!”
下面的大臣们一静,不敢说话。
韩琦等人倒是没有那么害怕,毕竟他们可是站在赵曙这边的,只要赵曙没疯,就肯定不会对他们下手。
赵曙当然没疯,所以他不但没有呵斥韩琦等人,相反,还给他们赐了座。
至于那些反对的,还赐座?没赐他们一杯鸩酒就不错了!
司马光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尊称濮王为皇伯,还不够吗?”
赵曙怒道:“那是我父亲!”
司马光再上前一步,“可您的父亲是仁宗陛下!不是濮王!”
赵曙很想说自己不稀罕,但是他知道,有些话不能说。
这时,韩琦上前一步说道:“仁宗陛下是抱养来陛下,可未曾说过不让陛下亲近濮王!”
赵曙在心中冷笑,可不就是未曾拒绝他亲近生父么。
毕竟把他抱养来了,却又不管他,让他自生自灭。
想到这,赵曙想要让自己生父享受死后哀荣的心更加坚定了。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