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74节
甚至在旧党中也有主张新旧两党应该调和这种的思潮。
按照常理来讲,王安石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力争化解矛盾,变消极负面因素为正面支持力量。
虽然说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只要他听取意见,对新法的一些政策进行改革,也未必不会成功。
可王安石是怎么做的呢?
他却一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姿态。
司马光于熙宁三年连续给他三通信函,细说新法推行过程中的流弊,娓娓剖析,长达三千余言。
而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仅以不足三百字回复,话锋犀利,不容置喙。
就他这个样子,人家反对派会支持他才怪了!
听到这,王安石不由自主的看向一旁的司马光。
司马光比王安石大了不少,当时他是真心想要和王安石分析利弊的,可王安石却不听,只一味的反驳,让司马光也甚是无奈。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34章赵匡胤对王安石变法承诺!
这时,只听萧然说道:“反对新法,不是因为新法涉及改革,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新法不能实施罢了。”
王安石的新法有很多地方都太过于理想化。
司马光也在这个时候说道:“正是如此,实在是变法的弊端的太大!”
王安石叹了口气,却没有说话。
说白了,就是王安石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在他看来,反对变法的人就是在反对他自己,所以他根本就不去管他们为什么会反对变法。
也不知道司马光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到后期开始真的反对王安石这个人了。
萧然在这时开口说道:“你忌讳苏轼被赵顼重用,便倾力排挤他,朝中众人都见出你急于求成,以致容人胸襟之狭隘,所以反对派的人更不会和你合作了。”
说到这,萧然意味深长的说道:“但是在你看来,就是朝堂上所有人都在反对你,步步为艰,却殊不知,造成这种局面的正是你自己。”
王安石低下头,不再说话.
他知道,自己确实是错了。
有些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反对也不一定是因为看不惯,而是真的觉得不好,是他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想到这,王安石冲着司马光行了一礼,说道:“之前是我的错。”
司马光却摆了摆手,“无妨。”
赵匡胤看着他们颇有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样子,便开口说道:“你们回去之后,再好好考虑一下新法的事情,等明天上一份奏折给我。”
两人纷纷答应下来。
萧然在此时又说到:“那我也算是给你们提一点建议吧。”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目光连忙看向了萧然,“国师大人请讲。”
只听萧然说道:“新法的实施,不要过于急躁。”
熙宁二年时,王安石刚受命任参知政事,就在七、九、十一月,下令推行均输、青苗、农田水利三法,每法之颁行仅隔两个月。
这些新法均涉及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民生,实非长时间的缜密试点、逐步推广不可,如此密集推行新政,超出了全社会的承受能力。
更无论具体执行机构和办事官吏能否跟进,种种乱象的产生遂势不可免。
萧然看着王安石说道:“推行进度的缓急一定要把握好。”
王安石有些为难的说道:“可积弊深重,不下猛药已无法疗救啊!”
萧然用了然的口吻说道:“其实你知道,你能推行新法,凭借的仅仅是来自赵顼对你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具有不确定性,赵顼可以随时收回权力,所以,你怕了。”
王安石犹豫着点了头,“是...”
赵匡胤在此时说道:“如今你就不用焦急了,有朕在,自然不会将变法中途而废的!”
听到赵匡胤的保证,王安石可算是放下心来了。
“既然如此,那臣回去就将变法好好完善一番!”王安石说道。
赵匡胤点了点头,然后将视线聚集在了章惇的身上。
此时的章惇就和一个吃瓜群众一样,一句话都没敢说。
其实章惇本人是推崇变法的,甚至在哲宗登基,太后把持朝政想要废除变法的时候,章惇还反驳过,然后就被贬了。
等哲宗把持朝政之后,更是将新法中的制度一一恢复过来了。
由此可见,章惇还真就是一个十分推崇变法的人。
此时只听赵匡胤问道:“这人是谁啊?”
在一旁毫无存在感的赵顼抬头看了一眼,随后说道:“此人是御史章惇。”
赵匡胤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反倒是萧然看了他两眼。
章惇此人,在《宋史》中被列入了《奸臣传》,但是对他的争议却很大。
毕竟当时的哲宗都推崇新法,他也推崇新法,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说到这个,萧然就想起来了蔡京。
相比于章惇,蔡京可真是被打成了奸臣了。
毕竟章惇只是推崇新法,你可以说他的行为是错的,但是蔡京不一样,他是打着新法的名义去敛财,打压和他政见不同的人。
这个时候,他们完全将王安石的变法给扭曲了。
想到这,萧然便说道:“你可知道蔡京?”
章惇一愣,显然没想到这个国师大人竟然会和自己说话,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说道:“臣不知。”
萧然一想,也是,现在的蔡京可不是丞相,不过是一个进士及第,刚刚踏入朝堂的小官罢了。
一旁的赵匡胤知道,萧然是不可能无缘无故提起这么个人的,于是便问道:“这蔡京又是何人?”
萧然想了想说道:“一个被称为奸臣的人吧。”
一旁的赵顼听了,脸色立刻就变了。
见赵顼的脸色不好,萧然罕见的安慰到:“没事,你不用太难过,他祸害的不是你。”
赵顼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心情好到了哪里去,是,祸害的不是他,但是是他的儿子或者他的孙子啊!
说白了,祸害的就是他的后代啊!
想到这,赵顼苦着脸说道:“国师大人,其实你可以不安慰我的。”
萧然耸了耸肩,“行吧,那我们还是说蔡京吧。”
蔡京的一生可以说是几度浮沉。
有被重用过,也被贬过。
而等到他的地位逐渐变高之后,蔡京贪婪奢侈的本性就藏不住了。
甚至瞒着宋徽宗,一个人领好几份工资。
而这个人,他自己奢侈不算,还要拉着宋徽宗。
崇宁五年的时候,当时国家持续太平,府库充盈,蔡京首倡丰、亨、豫、大之说,视官爵财物如粪土,
别误会,这个视官爵财务如粪土,可不是指蔡京看不上这些。
而是指他对待官爵财务这一类的东西,就像是对待粪土一样,毫不在意,肆意挥霍,导致前代积累的财富被挥霍一空。
宋徽宗曾举办宴会,拿出玉杯、玉卮给辅臣看并说:“我想用它们,又怕人们认为太奢侈。”
蔡京却说:“臣过去出使契丹,看见玉盘玉杯,都是石晋时的东西,契丹拿来在臣面前夸耀,说南朝没有,现在用它们祝寿,并不过分。”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35章赵匡胤无语了,反向处罚!
宋徽宗说:“先帝做一小台才数尺,上书的很多,朕很怕他们的话,这些玉器已放置很久了,如果人言又起,无法分辩。”.
蔡京说:“事情如果合乎情理,言多也不值得害怕,陛下应当享受天下的供奉,区区玉器,又算得了什么!”
听到这,赵匡胤说道:“这才是奸臣!竟然教唆帝王享乐!”
赵光义则是更在意宋徽宗的做法,于是便问道:“那宋徽宗又是何态度?”
萧然想了想,“宋徽宗倒是不赞同,所以对蔡京可以说是多次罢免,又多次启用。”
赵匡胤有些不解,“既然都知道他心思不纯,为何还要重用?”
“可能是因为蔡京毕竟还是有些才华的吧。”萧然说道。
赵匡胤摇了摇头。
因为蔡京对于官员的排挤,导致朝堂上无人可用。
所以在宋徽宗将蔡京贬了之后,也只能再次起用他。
蔡京这个人,天资凶狠狡诈,舞弄权术,以智慧控制别人。
在皇帝面前,专门窥伺人主之意以求固位专宠,始终对皇帝说,不必拘泥流俗,应该竭尽四海九州的财力来满足自己享乐。
宋徽宗也知道他奸诈,故屡罢屡起,并选与蔡京不合的人为执政来牵制他。
蔡京每当要被免职时,就去向皇帝哀求,跪地磕头,毫无廉耻。
宋收复燕山时,蔡京送诗给蔡攸,表明此事行不通,希望此事不成以自我解脱。
见利忘义,以至于兄弟不合。
晚年时,蔡京更是以家为官府,谋求升官的人,聚集在他的门下,只要输钱纳货,就是仆隶也可当上美官,丢弃国家纲纪法度,使它们如同虚设。
蔡京处处患得患失,培植个人势力,盘根错节,牢不可破,最终导致国家祸乱。
听萧然这么说,赵匡胤一拍桌子,说道:“若他只是喜好奢侈也就罢了,竟然还买卖官职,祸乱朝堂!此人必不能留!”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