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42节

  于是乐声再起,内侍诸官、文武百僚开始依次挨个跪拜称贺。

  这时,赵昚忽又从御座上一跃而起,表示不肯接受百宫朝拜,在劝告下宰相陈康伯才勉强结束仪式。随后,赵昚在雨中恭送高宗出居德寿宫。

  第二天,赵昚亲率百官到德寿宫问安,此后,每年遇朔望及正旦、冬至等节日,赵昚都要赴德寿宫问安。

  赵匡胤了然般的说道:“怪不得赵惇的举动令他如此难以接受。”

  萧然点头,“是啊,他对高宗如此孝顺,但是自己的儿子却如此忽略自己,心中当然不好受了。”

  赵光义也跟着说道:“虽说举动有些夸张,但也算是一片孝心了。”

  萧然明白赵光义的意思,无非就是觉得赵昚的行为有些夸张,更像是在演戏。

  但是高宗在位那么多年,更是在赵昚退位的前两年才去世,要是赵昚能够装成孝子装那么多年,也和真的孝顺没有什么区别了。

  对于萧然的话,赵匡胤是赞同的。

  管他是不是心甘情愿的,反正他做到了,这就比很多人都强了。

  没见赵惇那个货,连装都不爱装么。

  这时,赵匡胤突然开口说道:“既然他的评价如此之高,想必应该也有他的过人之处吧?”

  萧然点了点头,“那是自然的。”

  赵昚并不甘于偏安东南,刚即位便力图一番振作,发兵想要恢复中原。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86章为岳飞平反,赵匡胤怒了!

  赵昚即位第二个月,就决定为岳飞平反,并起用被废锢的抗战派大臣张浚,委任他为江淮东西两路宣抚使,负责统一指挥两淮前线诸路军马,更是破例进封魏国公.

  为了进一步表示对张浚的敬重,赵昚还亲自书写《圣主得贤臣颂》一文送给张浚。

  同时,又将张浚的生辰牌位列于皇宫内祠中,每次遇到有疑惑之处,就先到祠中恭拜一番,再召张浚入宫,询问详情,以“示不敢面诘”。

  听到这,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愣住了。

  “这,是不是有些太过于夸张了?”赵匡胤说道。

  赵光义也在一旁点头。

  敬重老臣这是好的,但是都到了如此地步,也太过于夸张了。

  萧然也觉得这多少有点离谱,但是没办法,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确实是有些夸张,就连有些对张浚颇为佩服的大臣也觉得赵昚做得太过分,认为这有违君臣之义。”

  但赵昚却毫不动心,还向朝臣们宣布:“朕倚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

  赵匡胤和赵光义对视一眼,“此举实在是世间少有。”

  “要是说他礼贤下士的话,也算还说得过去吧。”萧然有些迟疑的说道。

  这时,赵匡胤又说到:“高宗对此如何?”

  萧然笑了一下,“在退位之后,高宗就不太管赵昚了。”

  对此,赵匡胤也不知道自己该发表什么言论。

  但是总归这只是有些夸张,到底没有危害到朝堂,所以赵匡胤也就没有多加评论。

  见赵匡胤不再问,萧然也就继续说道:“赵昚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恢复中原。”

  为此,赵昚厉行整军备战,并亲自在宫中练武。

  他还希望得到高宗的支持和鼓励,即位之初,他每次赴德寿宫问安,都要兴致勃勃地谈论起恢复大计,但高宗却总是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

  有一次,高宗终于听不下去了,说:“大哥,等我百岁之后,你再讨论这件事吧!”

  见此情景,赵昚默然无言,知道再多说也无济于事。

  从此以后,他在高宗面前再也不谈及有关恢复之类的事了。

  此外,他所倚重的史浩也反对北伐,由此被赵昚逐渐疏远。

  隆兴元年四月,赵昚在张浚等主战大臣的鼓动下,决定先发制人,北伐金朝。

  张浚调集8万人,号称20万,分兵两路:一路由李显忠指挥,从濠州出攻灵壁;一路由邵宏渊指挥,从泗州出攻虹县,张浚坐镇扬州,协调诸军。

  五月初四日,李、邵二将按计划相继出兵。

  李显忠顺利渡过淮河,进抵陡沟。金将萧琦率军迎击,宋军士气高昂,作战勇猛,大败金军,随即乘胜克复灵壁。

  邵宏渊进攻虹县的行动却很不顺利。

  由于指挥不当,数万宋军围攻仅有几千人防守的虹县城,竟连日受挫,直到李显忠派部分灵壁降卒入城劝说金将蒲察徒穆等人放弃徒劳的抵抗后,才得以进入虹县,邵宏渊心生妒忌。

  李显忠随即挥师北上,向宿州进击,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至宿州城下。

  而邵宏渊却在虹县屯兵观望。

  李显忠建议两路合攻宿州,邵宏渊不置可否,李显忠只好独自血战,攻下宿州。

  赵昚闻捷大喜,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三路招讨使,邵宏渊为招讨副使,并准备御驾亲征。

  然而此时金军站稳脚跟,大举反扑,而宋军内部李显忠和邵宏渊两员主将不合,宋军孤军深入,兵力单薄,处境岌岌可危。

  张浚察觉到了危险,准备命令撤退,但纥石烈志宁等率领的金军主力已赶来,于五月二十三日从李显忠手中夺回宿州,二十四日在符离大破撤退的宋军,隆兴北伐就此草草收场。

  听到这,赵匡胤一拍桌子。

  “这个什么邵宏渊可真是拖后腿!”

  萧然点头,“确实,此人争强好胜,心胸狭隘,不堪大用。”

  当时他看到李显忠帮助自己攻下了虹县,功劳不是自己的,于是他心生不满,与李显忠逐渐不和。

  在李显忠建议邵宏渊乘胜进攻宿州时,邵宏渊这可憋了一肚子的气,他酸溜溜的说:“你可真是关西将军啊!”以此讽刺李显忠。

  赵昚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为副使,他耻居李下,向张浚表示拒绝李显忠的节制,张浚迁就了他的无理要求,使他更有恃无恐。

  很快,李显忠攻下了宿州。

  但是,金国的十万主力随即赶到,李显忠奋力苦战,邵宏渊不仅按兵不动,还对部众大讲风凉话:“这大热天的,摇着扇子还不凉快,何况在大日头下披甲苦战呢!”

  于是,军心溃散,无复斗志。

  当天夜里,邵宏渊部中军统制周宏自为鼓噪,扬言金军来攻,宋军不战自溃。

  而李显忠虽率领部下激战,但因为寡不敌众,宋军在符离遭到惨败。

  邵宏渊妒功不救,并蛊惑士卒,涣散军心,最终酿成符离之败。

  这下赵匡胤更加生气了。

  “等到时候,我第一个砍的就是他!”

  见赵匡胤气的不行,赵光义连忙转移话题道:“这场战争失败之后,赵昚还做了什么?”

  赵昚接到消息后,一面抚慰向他请罪的张浚,要求他稳住阵脚,以备金军乘胜攻入宋境,同时考虑搁置北伐大计,重回对金媾和路线。

  于六月起用主和派大臣汤思退,主和派重新活跃于朝堂。

  八月,金朝放出风声,声称只要宋廷同意恢复绍兴和议的各项条款,即可成和,否则将派主力挥师南下。

  汤思退等主和派纷纷上言劝说赵昚同意金人的各项要求,息兵求和。

  而张浚、胡铨等主战派则极力反对,经过两派辩论以及金人的军事压力,赵昚最终倾向于主和派,遣使赴金议和。

  于隆兴二年十二月达成隆兴和议,规定金宋关系由君臣关系调整为叔侄关系,南宋将收复的地区全部归还金朝,南宋对金的“岁贡”改称“岁币”。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87章赵匡胤最满意的的皇帝,太祖一脉!

  从银、绢各25万两(匹)减为各20万两(匹)。

  此后,赵昚不再北伐.

  听萧然这么说,赵匡胤一下子愣住了。

  “这就不再北伐了?”

  萧然点头,“是的。”

  赵匡胤一下子还有些迷茫,“这,怎么输了一次就不再北伐了呢?”

  萧然叹了口气。

  “当时主和派占领上风,再加上那一战对于大宋的打击有些大,所以赵昚本决定暂时不再北伐,但之后却是渐失雄心。”

  在隆兴和议缔结前,张浚、汤思退都被贬斥并去世。

  进入乾道年间,赵昚又连失陈康伯、黄祖舜、王刚中、张焘、杨存中等重臣。

  赵昚遂破例起用资历较浅的虞允文、洪适,但两人都因事很快去职。

  乾道二年冬,赵昚又起用叶颙、魏杞为相,并以蒋芾为参知政事,陈俊卿为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几年来一直残缺不全的执政班子至此基本配齐,时人称为得人。

  其实,这是将主战、主和两派调和在一起的班子,四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观点不一,意见各异,很难做到团结合作。

  叶颙素来主张恢复中兴,上任后即建议赵昚重用汪应辰、王十朋、陈良翰、周操等一批主战派大臣。

  而魏杞却始终是反战主和,隆兴年间,他一直与汤思退等人关系密切,对他们是言听计从。

  这次入居相位后,每遇赵昚谈起恢复之事,他都提出种种理由,极力予以劝阻,使赵昚相当失望。

  一年后,赵昚以冬至打雷为由,免去叶颙、魏杞的相位。

  翌年二月,赵昚升蒋芾为右相,让其独掌相权。

  当时,赵昚的北伐热情再度高涨,希望蒋芾能抓紧筹划有关事宜。

  不料,以主战著称的蒋芾却以“天时人事未至”为由,大加劝止,主张维持既有和局。

  当赵昚打算让他出任北伐统帅时,蒋芾又一口拒绝,赵昚不禁愤然于色,仅历五个月,即下令免去蒋芾之职。

  乾道四年十月,赵昚任命陈俊卿为右相兼枢密使,旋又进其为左相。

  翌年六月,再次起用虞允文为枢密使,八月擢为右相,仍兼枢密使。

  两人均为主战派,体现出赵昚仍存北伐恢复之志。

首节 上一节 542/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