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76节

  听到朱元璋这样是,朱载坖连忙说道:“太祖,我记住了,不敢了!”

  “你要是再如此,咱饶不了你!”

  朱载坖连忙说道:“是,太祖,不敢了!”

  相比乃父明世宗宠信方士,朱载坖更加宠眷宦官。

  他在位时,宦官势力的急遽膨胀,且逐渐侵夺政事。

  即位不到两个月就“加恩”于司礼监太监黄锦等内臣,并在锦衣卫中增设了都督衔佥事以下职官七人,御马监勇士三十人、专设守墓官六人,以安置黄锦的亲属。

  除了黄锦外,他还特别宠信司礼监太监滕祥、孟冲、陈洪三人,这三个人“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作鳌山灯,导帝为长夜饮。

  “滕祥、孟冲、陈洪三人,拉出去五马分尸,满门抄斩!”

  这种老鼠屎朱元璋肯定不会放过。

  几个典型的全部被杀。

  现在内阁首辅是高拱,这个人也是有能力的。

  高拱在南方两广、云贵边事上亦颇多建树。

  隆庆初,广西古田壮族人韦银豹等据寨反明,有司多次往抚剿,均不效。

  高拱再起,荐殷正茂为总督往剿。

  正茂任法严、善战,但性贪。

  高拱说:“吾捐百万金予正茂,纵乾没者半,然事可立办”。

  其实,他在用正茂的同时,已着眼于提擢、培养本省人才,在两广郡县中“多除制科,宽其荐额,勿拘成数”,引导民风向上。

  不久,果然“乱民乐业而向化矣”。

  时人都以高拱为善用人。

  高拱励精图治,不数年内,政绩卓然,自是一面。

  但他以才略自许,负气凌人,“性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

  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之辟易”,很是专横跋扈,这是他的另一面。

  正是这一面,造成了他与同僚的仇隙不合,以致招来物议,酿成了以后被逐的悲剧。

  “高拱!”朱元璋喊了一声。

  这把高拱吓的不轻,“太祖,臣在!”

  “你能力不错,对大明也算是有功,咱就不杀了。”

  “但是以后记住了,平时低调点,还有贪污受贿的事情之前的咱不追究了,再有严惩不贷。”

  “是,太祖,多想太祖开恩!”

  高拱连忙道谢。

  朱元璋看向其他人:“你们也是,之前的咱也不去追究了,要是再也严惩不贷。”

  “不要怀疑咱好不好知道,国师在没有事情能忙着咱。”

  听到朱元璋的话,所有人忍不住看了看萧然。

  “还有张居正也是,咱实话告诉你们,你们对大明有功是真的,但是你们的所作所为会让你们付出代价。”

  朱元璋说的很明白了。

  张居正连忙说道:“臣记住了,多谢太祖宽容。”

  朱元璋大概手里一下。

  这个平行世界算是最和平的。

  杀的人比较少。

  朱元璋虽然痛恨文官集团,但是这一次也没有大开杀戒。

  这个平行世界的文官集团实干派比较多。

  虽然贪污受贿,但是确实做事实了。

  这一点朱元璋也是认可的,声音再一次没有处罚的太严重。

  所以这一次很快,安排一下朱元璋和萧然就离开了。

  需要做什么朱元璋都交代了。

  知道以后朱元璋会来检查,朱载坖不敢乱来,其他人同样也不敢。

  对朱元璋的恐惧是克在骨子里面的。

  朱元璋杀起来太吓人了。

  杀起来完全不讲道理。

  ...

  洪武一朝

  “胖虎,还早,咱继续吧!”朱元璋想抓紧时间完成了。

  “可以,我们走吧!下一个是万历一朝。”萧然也可以理解朱元璋心情。

  这一次不去,以后时间更久了。

  万历一朝

  朱翊钧,庙号神宗,年号万历!

  朱翊钧隆庆六年六月即位。

  因明王朝政治腐败,财政枯竭,危机四伏,朝事主要依靠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其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

  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

  朱翊钧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

  后因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后金政权建立,并于万历四十六年攻占抚顺,挑起后金与明之间的战争。

  朱翊钧力主挞伐,次年明军在萨尔浒惨败,此后明对后金取守势,无力进攻。

  朱翊钧在继位的前十年,奋发图强,使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促使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中间十年其由勤变懒,加之沉溺酒色、财货的病态心理,非但未能使明朝中兴,相反却把明朝推向绝境。

  后人评论朱翊钧“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但朱翊钧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在骨干朝臣的辅助下,明朝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颓态,且明朝万历年间先后进行的三次大规模战役,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

  万历皇帝朱翊钧此时委顿在龙椅之上,双眉紧皱,不时的打着哈欠。

  而下面的群臣已经争吵成一片,比菜市场还热闹。

  现在摆脱张居正的压制之后,就大肆的挥霍,不停的建设,不但引起百姓的不满,也引起朝廷的不断纷争。

  这样的事情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从上朝到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也吵了一个多时辰,一件正事也没有议成。

  光听着各位大臣引经据典,喋喋不休,朱翊钧脑袋嗡嗡的,提不起一丝精神。

  吵架的原因,筑城!

  清流们反对筑城,理由劳民伤财,又举朱瞻基的例子,当时放弃这些苦寒之地,决策是光荣正确的,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仁宣之治。

  户部尚书杨俊民认为筑城可屏障京师,赞成筑城,但表示户部没钱,要筑城请出内帑。

  杨俊民是明朝名臣杨博之子,原本以户部尚书衔总督仓场,刚刚返回京师主持户部部事。

  杨博担任过兵部尚书,杨俊民耳濡目染,对边事较为了解,更何况他出身山西,对蛮夷叩边,百姓的苦难也感同身受。

  再加上张甲徵的活的动,公私两便,因此赞成筑城。

  杨俊民的主张得到了不少朝臣的赞同,在争吵中占据着一定的上风。

  还有一些官员是赞成筑城,但银子从哪里来,他们却是不管的。

  筑城有助于京师的安全,我赞成了,代表着我忧心国事,忧心百姓。

  至于做不做,做得成与否和他们是没有关系的,反正名声到手,夫复何求?

  阁臣们各个态度暧昧,私下里他们可能会赞同筑城,筑城后至少京师有了屏障,出现蛮夷兵掠京畿的概率大大降低。

  但是他们知道想让万历出内帑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以阁臣们只能做了鸵鸟,任凭着朝廷议事成了菜市场吵架一般。

  朱翊钧朝着陈诚示意了一下,陈诚往前走了两步,大声喝道:“安静,安静!”

  朝臣们吐沫横飞,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陈诚的声音,陈诚带着尴尬,将手中的净鞭挥舞了三下。

  听到净鞭声,正吵得入巷的朝臣们这才安静了下来,有不清楚状况的施礼后就往外走,在别人诧异的眼光中才发现出了乌龙,又赶紧返回班列。

  朱翊钧用目光扫视着群臣,群臣不由低头避开万历凌厉的目光,良久万历才带着一丝金石之音道:

  “朕不上朝,众位臣工交相攻击,现在朕上朝,已日上三竿,却一事无决,开此朝会又有何益?”

  众人闻言都鸦雀无声,只有少数人脸上带着惭色,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

  朱翊钧轻轻哼了一声,也没有心情再多说此事:“前方战事已经结束,战功已经核实,现在大家议一议如何封赏吧。”

  他说的是李如松率兵打败漠南汗庭之事,这可是万历年间大事件。

  作为一朝之主,自己的手下部将做出许多先帝都无法做到的事,朱翊钧觉得很有必要犒劳下三军,以展示自己的英明。

  众官员脸上又都浮现出懊恼的表情,此次出塞是在百官反对的情况下,由朱翊钧皇帝强行推进的,百官反对不了,便采用了各种拖延敷衍战术。

  最后,朱翊钧放弃了依靠朝廷体系出征的想法,由一众文官全权搞定一切后勤事宜。

  所以这场胜仗完全是打脸,众人也不好意思如往常般将功劳据为己有,升官发财。

  朱翊钧见众人不说话,便点名道:“首辅先说说。”

首节 上一节 476/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