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74节
私给文臣以没官妇女。
枉法挠政,朋比为奸。
当时的案子并没有谋逆罪,朱元璋只是把胡惟庸一党杀了杀,并如愿废除了丞相制度。
“没有谋反?”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虽然没有找到证据,但是咱一直感觉有的。”
“大姨夫你稍安勿躁,听我说完!”
萧然继续说道:“十年后,没想到胡惟庸案又有了新的细节,在最新公布的案情中,胡惟庸当年是想谋反的。”
“哼!”朱元璋眼神锐利,“咱就说咱的直觉错不了。”
“这个混账东西,就是有不臣之心!”
“这个胡惟庸死的一点不冤枉!”
朱元璋无意中验证一个猜想。
胡惟庸先是通过自己的亲家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游说李善长,起初李善长不许,后又许诺李善长,事成之后封李善长为淮西王,李善长这才默许。
得到李善长的支持后,胡惟庸先后派指挥使林贤下海通倭,元旧臣封绩致信北元通虏,以为外援。
国内方面,联络了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庸等人收集兵马,伺机而动。
只是这一切还没开始,首恶胡惟庸就伏法了,阴谋这才没显露。
“李善长!果然也不是好东西!”朱元璋现在觉得这些人死有余辜。
时隔多年,重新抓获林贤、封绩二人,这才查知当年的真相原委。
而关于李善长的部分,有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和其家奴卢仲谦的证词,言之凿凿。
于是朱元璋以“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罪,满门抄斩。
赶巧李善长下狱那几天,钦天监观测星相有变,主失大臣。
这样李善长的死,又顺应了一下天意。
“这个老东西,一大把年纪还不安分,真是要学司马懿啊!”朱元璋喃喃自语。
十年前,也就是说67岁的李善长参与谋反。
而且这次案件升级,朱元璋下决心要肃清逆党,累计已经杀了三万多人。
这种恐怖氛围下,没有人敢多说什么。
不过在李善长死后的第二年,依然有非常严谨的人产生了同样的疑问。
杀胡惟庸的时候朱元璋还不想杀李善长。
甚至洪武十八年时,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宽大处理了,这都说明朱元璋还看重李善长。
不管怎么说,李善长对于朱元璋人生的意义还是非同一般的。
李善长最先给朱元璋画饼,要朱元璋效仿刘邦匡扶天下,给那时懵懂起义的朱元璋一个明确的目标;
也是他不光会画饼,还在落地执行上帮助朱元璋稳定后方、协调众将、抚众安民。
可以说建国之前,李善长是一个合格的“萧何”。
所以建国之后,朱元璋也给了李善长萧何般的待遇,始终认他为功臣第一。
在共享胜利果实的时候,李善长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
李善长这个人虽然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实则不容于人。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稍微冒犯了他,李善长便奏请黜免两人。
就连刘基也不敢招惹李善长,两人在讨论法令时产生冲突,李善长便破口大骂,刘基内心不安,便请求告老还乡。
此外,李善长权并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反而利欲望很重。
建国后,曾经一起打天下的淮西老乡继续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以李善长为核心的淮西政治团体。
在朝堂上把握着主导地位,即使是退休致仕,李善长依旧可以在朝堂上施加影响,远程操控。
“不说别的,就这一条,就够咱杀他几十次了!”朱元璋最痛恨就是这一点。
淮西勋贵抱团对抗皇权。
萧然点点头,“在皇帝角度,这种人自然是不能留的。”
有这个影响力,你想不想造反已经不重要了。
只要有这个能力,就已经是死罪了。
同时,李善长自恃有功,逐渐失去了为人臣子该有的规矩和本分。
他在凤阳老家修房子时候人手不够,居然大咧咧地问汤和借兵来用用。
朱元璋生病不见李善长问疾,朱元璋宽宥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胡党罪,李善长也没有只言片语的感谢。
对于这些,朱元璋都不愿认真地跟李善长计较,处理胡惟庸时即使有声音牵扯李善长等人,但朱元璋依旧念着旧情。
如果李善长以胡惟庸等人的死为警戒,安安分分的急流勇退,那他...很有可能也不会有此灭门之祸。
算起来李善长很早就退出朝堂了。
但是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干了一件蠢事。
京城有百姓受株连而被发配到边疆,李善长得知里面有他的一个叫丁斌亲戚,便再次动用自己的政治实力,多方面请求赦免丁斌。
一个已经致仕快20年的丞相,依旧有这么多人买账。
在朱元璋看来,这是多么根深蒂固的力量,看来只有彻底铲除掉李善长这个旗帜,才能永绝后患。
于是,朱元璋出手了。
当初大封功臣时,朱元璋给每一位功臣一块免死铁券,李善长这个级别的勋臣可以免二死,子免一死,只对谋逆无效。
朱元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想铲除李善长普通的罪名是不行的,必须上升到谋逆造反级别。
这才有了朱元璋不惜一切炮制证词制造冤案。
所以李善长的死多少都源于其咎由自取,触犯了朱元璋的忌讳,才被朱元璋痛下杀手。
这样看,他似乎也没有那么冤枉。
一个叫王国用的郎中通过大才子解缙代笔,上了一篇《代李善长辩冤疏》。
从李善长谋反的动机出发,直接发问,李善长已经位极人臣,谋反成功也不能比今天获得的荣宠更多。
而谋反不成的下场可想而知,怎么看李善长都不划算,他怎么可能谋反呢!
李善长的罪证全部来自于相关人等的证词,全无物证,那么在李善长毫无动机的前提下,这些证词可能是屈打成招,刻意引导出来的!
锦衣卫的手段,死人进去都要开口。
退一万步,李善长没有造反的想法,他的影响力也是要死的。
“反正这个李善长是不能留,造不造反他都要死!”朱元璋是不能放过的。
朱标能力不差,但是李善长是老狐狸。
朱元璋在还放心,朱元璋不在,根本不放心。
肯定要带着李善长一起走。
“他还能活多久,就要看咱还能活多久了!”朱元璋说道。
聊的差不多,安庆公主拉了拉萧然,“哥,我们走吧!”
安庆公主现在有点怀念现代生活了。
在现代住一段时间,现在在大明很不习惯。
大明的生活条件没办法和现代比,洗漱洗澡这些不方便。
也没有电灯和各种家用电器。
饭菜虽然改善了很多,还是不如现代。
安庆公主也怀念李丽质和两个小公主了。
“你这小丫头,就这么着急走啊!”朱元璋摇摇头。
“过两天再来看父皇母后。”安庆公主笑了笑。
马皇后点点头,“不早了,回去吧!”
“大姨,你也去吧!”萧然说道。
马皇后摇摇头,“我就不去了,下次吧!”
“胖虎,你要是没有和其他皇帝有约定,我们继续吧!”朱元璋拍了拍萧然肩膀。
“继续去其他平行世界吗?”
“是!”朱元璋点点头,“其他几个平行世界改革效果不错,后面的几个平行世界也得抓紧了。”
“好,明天我来找大姨夫吧!”
“可以,这样再好不过了!”
“那我们先回去了!”萧然带着安庆公主消失不见。
“二虎!”朱元璋喊了一声。
“太祖!”二虎连忙走过来。
朱元璋假死,锦衣卫消失了。
现在二虎也只能销声匿迹了。
但是不放心朱标,朱元璋暗中让二虎组织人手暗中监察文武百官。
朱元璋性格就是如此,没办法改。
朱元璋暗中收集不少文武百官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证据。
这些事情可以杀很多官员。
“继续监督文武百官,特别是李善长,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和咱报告。”
“是,太祖!”
朱元璋下一次出手,一大批人要倒霉。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