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72节

第218章朱元璋的杀意,文武百官蠢蠢欲动!

  而朱厚照看似荒唐,但在应州之战中,他的军事素养就连边关大将都自叹不如。

  正是在他沉着冷静的指挥下处于弱势的明军才会一举击溃鞑靼人,为大明打来多年的和平,所以说朱厚照的军事能力不可小觑.

  “英宗先祖蒙尘,后世子孙,自然要想办法洗刷!”朱厚照神情认真。

  “可惜,到现在大明也是不复当年了,我也是有心无力。”朱厚照也明白现在大明不是永乐时期大明了。

  大明巅峰已经不在了。

  “会回来的,其他平行世界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效果不错,你按照之前说的来,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洗刷土木堡的耻辱了。”朱棣在朱厚照身上看到朱詹基的样子。

  “太宗皇帝陛下放心,绝不辜负太祖和太宗皇帝期望。”朱厚照对此很有信心。

  “以后你也不用顾忌了,去做自己想做的...”

  朱棣还在正德一朝待了一整天。

  第二天萧然才去接回来。

  ....

  现代

  “你可算回来了!”李渊看到朱棣,“你不在家,一个人无聊!”

  李渊发现没有朱棣在,一个人太无趣了。

  “这是我大意了,应该带上老哥哥的。”朱棣在李渊旁边坐下。

  “小郎君,安庆什么时候去接?”李丽质也有点想念回大明的安庆公主了。

  之前是无话不说的好姐妹。

  “我等一下就去吧!”萧然抱起小公主。

  这么久了,小公主还是一如既往的黏人。

  “好!”

  其他人偶尔也会回去看看。

  下午,李丽质和上官婉儿几人准备晚饭了。

  两个小公主陪着武则天,一个老人,两个幼童,总有说不完的话。

  看到这一幕,萧然忍不住笑了。

  武则天看到两个小公主眼神满是羡慕,羡慕两个小公主年纪小。

  萧然看了看时间,消失不见。

  ...

  洪武一朝

  坤宁宫

  朱元璋马皇后陪着安庆公主,等着萧然过来接了。

  “大姨!”萧然喊了一声。

  看到萧然来,朱元璋马皇后也笑了笑。

  “哥!你可来了!”安庆公主拉着萧然坐下,给萧然倒了一杯水。

  萧然点点头。

  “大姨夫,你的脸色不太好,之前不是好好的吗?发生什么事情了?”萧然问道。

  “朝堂的事情!”朱元璋叹了口气,“现在老大有点吃力了。”

  “是不是淮西一派抱团了?”萧然问路一句。

  萧然也大概猜到了,现在能让朱标头疼的只有淮西勋贵了。

  文官集团现在还没有成长起来。

  文官集团崛起,还得等科举制度的完善,现在还没有。

  “是,这些混账东西,开始阳奉阴违了!”朱元璋想打人。

  “理论上来说,现在的皇上应该是没问题的,这些人都是太子党。”这是萧然没有想到的。

  “不一样了!”朱元璋喝了一口茶,“之前文武百官是太子党,老大是太子,因为有咱的存在,文武百官倾向于老大。”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老大是皇上了,文武百官和老大的关系就不一样了。”

  朱元璋这样说萧然就反应过来了,“现在是君臣对立了,和之前不一样了。”

  “是,之前利益是一样的,算是一跳船上的,现在不一样了。”朱元璋说道:“官员和皇帝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在争权。”

  萧然点点头,大概可以理解这个问题。

  “现在皇上,应该是没问题的。”萧然还是相信朱标能力的。

  “是没问题的,但是很多时候受文武百官掣肘...之前咱在时候,这些家伙也是阳奉阴违。”

  现在面对朱标,不少人有点得寸进尺了。

  愈发过分了。

  “这是正常的,要是所有人都服服帖帖的,那就不正常了!”

  朱元璋摇摇头,“锦衣卫虽然裁撤了,但是咱还是暗中让二虎留意了。这些混账东西,就是不老实,有谋反之心啊!”

  “不至于吧!”萧然摇摇头,“现在的皇上可不是等闲之辈,不会这么大胆才是。”

  朱标的能力肯定是在线的。

  “李善长为首的这些家伙不老实,之前的改革很多人的利益被剥夺,现在很多人不满,只是没有爆发出了。”

  朱元璋觉得危机重重。

  “历朝历代的建国初期的守成之主都很难,要不然太宗这个庙号的含金量不会这样高。”

  朱标登基,不出所料,庙号就是太宗了。

  历史是一首午夜的奏鸣曲,同样的旋律饱含着不同的故事。

  在历史上,前前后后出现了数十个政权在中原大地上建立统治。

  这些王朝中,有的延绵十余代,有的仅仅二世而亡。

  国祚长短不一,盛衰各异。

  但是有趣的是,很多大一统王朝的传承之中,第一代交棒第二代时,国家往往会出现规模不等的动荡和不安。

  轻则是宫闱喋血,重则是天下大乱。

  有的甚至还会遗祸多代而不绝,最终酿成大乱。

  这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规律,常常应验。

  守业更比创业难。

  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大多是从戎马生涯中获得皇位,少部分是以和平禅位的方式建立新政权。

  这些开国君主中主要有两类人:纵横天下的霸主和吞吐天下的明君。

  像是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就是典型的马上君王,手提三尺剑以成天下。

  而晋武帝司马炎,隋文帝杨坚就属于精于政治的仁主。

  但是,他们这些开国君主将皇位传递给第二代的过程中却总会有一些不和谐的事件出现。

  汉太祖刘邦传给汉惠帝刘盈之后有吕氏专政。

  晋武帝司马炎传给晋惠帝司马衷之后有八王之乱。

  唐高祖李渊传位给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爆发了玄武门之变。

  宋太祖传承给宋太宗之时有烛影斧声。

  明太祖传位给明惠帝朱允炆后有靖难之役。

  除此之外的,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是二世而亡,国家倾覆。

  而且秦二世即位有赵高、李斯沙丘之谋,矫诏篡位。

  隋炀帝继位时也传出弑父杀兄的丑闻。

  第一代传递皇位给第二代的过程中还真的是多灾多难,刀光剑影。

  第二代皇帝的死后谥号也非常的类似。

  李世民,赵光义都是太宗,太宗在古代的谥法中指的是外藩入继,小宗取代原有的大宗血脉。

  实际上,‘太宗’并不是王朝的第二个帝王专用。

  只是大部分的朝代,第二个皇帝的庙号很巧合的使用了这个‘太字而已。

  汉文帝刘恒,庙号是太宗,但他是汉朝第五个帝王。

  朱棣也如此,他是明朝第三位帝王,庙号也是太宗。

  不过,他登上皇位后并不承认朱允文是第二位帝王,还把朱允文时期的年号改成洪武,这表示朱棣是继承朱元璋的帝位,符合宗法。

  刘盈,司马衷,朱允炆的谥号都是惠帝。

  “惠”在谥法中“柔质慈民曰惠。

  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

  与谓施。

  也就是所谓的心性慈祥,体恤下情,有点安慰同情的意味在其中。

  基本上就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传位给汉明帝刘庄时比较太平。

  可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中间还经历了一次皇太子刘疆主动将太子位让给弟弟刘庄的过程。

  这种行为在古代被称为“让国之德”,是极为少见的。

首节 上一节 472/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