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252节

  “最后就是德治与法治。”

  李世民十分重视官员的道德教化,欲为官,首重德,选拔官员把道德作为首要标准。

  事实上,贞观时期,立法的公平、稳定、宽简彰显的是一种社会和制度的进步。

  ‘官员带头守法’则无疑是政治清明的根本所在。

  ‘严格执法,不避亲疏’则将廉政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峰。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贞观之治的内涵透着华夏传统文化的智慧。

  有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

  也有道家的“无为清净”理念。

  还有法家的“以法治国”精神。

  在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检验后,贞观之治的理性智慧,依然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与光芒。

  “不可复制的!”朱棣心里也是追崇李世民的。

  没有人不想缔造一个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盛唐打下基础,影响大唐近三百年。

  “好了,胖虎,我们去看看李隆基那个混账东西吧!”

  几人在皇宫走了一圈了,现在要去做正事了。

  “好!”萧然点点头。

  ...

  唐玄宗一朝

  李隆基,庙号玄宗!

  潼关。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李隆基听说封常清兵败,便削其官爵,让他以平民的身份在高仙芝军中效力。

  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监左右厢诸军,以帮助自己,封常清常穿着黑衣监督军队。

  监军边令诚每次都会干预高仙芝的军令,高仙芝很多都没有听从,这让边令诚怀恨在心。

  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诚入朝奏事,向唐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贪生怕死败退之事。

  唐玄宗听后大怒,派边令诚带着敕书赴军中斩杀高仙芝与封常清。

  驿南西街

  边令诚带着李隆基的敕书,身边是一百名陌刀手。

  在古代历史上骑兵与步兵之间的作战最终结果往往是骑兵胜则大胜败则全身而退。

  所以骑兵有对于步兵的绝对优势。

  可是有一种步兵却为骑兵所畏惧,留下“如墙而进,人马俱碎”的威名。

  那就是著名的陌刀手。

  冷兵器时代最强步兵就是唐代陌刀手!

  陌刀手身穿明光铠,唐十三铠之一,是一种胸前有一块圆形抛光甲片的重型步兵铠甲。

  手持九尺长三十斤重的陌刀,这是一种带长柄的双刃直刀又被称为斩马剑,身高体壮。

  盛唐步兵的一个重要特点,盛唐由于国力强盛全面控制周边大部分马匹产地所以军队大量装备车马。

  所以盛唐步兵最为重要的特点是一般情况下在非作战机动中他们都是骑马或乘车的。

  颇有现代步兵的风范甚至可以说是古代的摩步化步兵。

  而由于装备的原因陌刀手都是骑马机动,机动时将陌刀和长枪挂在战马一侧,作战时再重新背在身上。

  这是精锐中的精锐!

  震慑力十足!

  边令诚派人叫来封常清和高仙芝。

  看到边令诚得意的模样,封常清和高仙芝都有不好的预感。

  看到封常清和高仙芝来,边令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得逞之色。

  边令诚拿出敕书,“陛下敕书!”

  听到边令诚的话封常清和高仙芝跪下,四周的人也全部跪下。

  边令诚说道:“封常清,屡战屡败,误国误民,如今畏敌不战,处斩立决!”

  封常清瞪大眼睛,封常清之前想到这种结局。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封常清没想到会是这个时候杀自己。

  现在安禄山的大军在潼关外面。

  封常清看向边令诚,“我之所以不拼死在战场上,是怕污辱了国家的官职,被叛军抓住杀死,现在我死的心甘情愿。”

  封常清是想告诉其他士兵,自己不是贪生怕死的人。

  当初封常清战败后,直接进了潼关,想见李隆基汇报征战叛军的情况。

  到了渭南,李隆基下诏命他到潼关去。

  边令诚可不管,没有人比边令诚更清楚,封常清和高仙芝有多冤枉了。

  边令诚没有搭理封常清,看向高仙芝。

  “高仙芝你擅作主张,退守潼关,放弃陕郡几百里地,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罪不可恕,斩立决!”

  高仙芝和封常清是大唐帝国双壁!

  如今居然要被处死。

  四周的士兵也是震惊不已。

  封常清被处死还说得过去,封常清败的有点惨。

  虽然也是事出有因,但是封常清确实败了,丢了东都洛阳。

  就这一条理由就足够了。

  高仙芝就莫名其妙了。

  高仙芝看向边令诚,没有畏惧,“我退兵确实有罪,死也不推辞,但是说我截扣军饷和恩赐的东西,这是在诬陷我。”

  高仙芝看向四周士兵,这些人是高仙芝招募的,“上是天,下是地,将士们都在,难道他们不知道吗?”

  这时被招募的新兵都站在四周,他们对高仙芝非常信任。

  高仙芝大声说:“我从长安和洛阳招募了许多儿郎,虽然朝廷允诺赏赐的东西很少,装备也不齐全,但我还是能和你们一起消灭这些反贼,然后获取高官和奖赏。”

  “这些反贼凭借山陵险固、军力众多三番几次攻来我也从不惧怕,军队前行到这里,也是因为要坚决守卫潼关的原因。我如果真的是害怕才退兵,你们可以向陛下实话实说;我如果不是因为害怕才退兵,你们就不要再冤枉我了。”

  士兵们一起高呼说:“冤枉!!”

  “冤枉!!!”

  声音惊天动地。

  高仙芝是什么人,这些士兵很清楚。

  心里都不想高仙芝被冤枉,被杀。

  另一边萧然李世民几人也到了。

  除了萧然李世民,也就朱元璋和朱棣,一共四个人。

  边令诚的所作所为都看在心里。

  “二叔来晚了一步,洛阳没有了,安禄山打到潼关了!”萧然说道。

  “还好潼关还在,大军还在!”朱棣看向另一边两个人,“大唐帝国双壁也还在。”

  李世民心里很不是滋味,“还是来晚了!”

  高仙芝又看了看旁边的封常清,叹息着说:“封二,你从贫贱到显赫,是我提拔你成为判官,后来又接替我为节度使,想不到今天我会和你一起死在这里,这大概就是命中注定吧。”

  封常清年少时,曾随外祖父流落在安西胡城。

  外祖父死后,封常清无所依靠,过着清贫的生活。

  三十多岁时投到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的麾下从军。并自荐到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麾下任侍从。

  之后封常清开始彻底崛起,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

  “连累将军了!”封常清现在也是无怨无悔。

  封常清丢洛阳战败是不争事实。

  边令诚一招手下令,“就地处决!”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103章李世民降临拯救大唐帝国双壁,封常清高仙芝!

  四周的大唐士兵很惋惜但是不敢阻止,阻止就是违抗皇帝命令。

  这是李隆基的命令,边令诚旁边还有一百个陌刀手。

  现在动手那就是造反了!

  高仙芝和封常清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几个陌刀手走向高仙芝封常清。

  封常清拿出遗表,“自从洛阳失守以后,我三次派使者上奏章陈述讨贼战略,都没被接见。”.

  “希望公公转呈陛下!”封常清看向边令诚,“我死了以后,希望皇上不要看轻这叛贼,那么国家就安定了。”

  边令诚鄙夷的看向封常清,没有要接遗表的意思。

首节 上一节 252/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