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251节
在防止贪官出现这一问题上,朱元璋还别出心裁的想出了几个新方法:规定官员不得在家乡任职;不得在任职地购买住宅;不得迎娶任职地妇女为妻。
除了这些防治措施之外,朱元璋对待贪官的刑罚多达几十种。
如诛型、凌迟型、炮烙、剥指等,刑罚残酷至极,令人闻之丧胆,但对贪官确实也起到了震慑作用。
大明后面的官员说起洪武一朝都是恐惧的。
太狠了!
洪武一朝就是官员的噩梦。
朱元璋这样做,大明的贪污还是比大唐严重很多。
“大明还有满清时期贪污比较严重的,大一统王朝里面,大唐的贪污是最轻的。”萧然笑着说道。
贪污腐败肯定是有的,但是对比起来,大唐好很多。
朱元璋和朱棣倒是没想过这个问题。
“哈哈哈!”李世民忍不住笑起来。
大唐贪污最少的时期,肯定是贞观之治,李世民统治时期贪污少。
“小兔崽子,这是为何?”朱元璋就不服气了。
自己杀疯了,还是不行。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102章李世民降临安史之乱,拯救大唐帝国双壁!
“二叔这个时期制度比较合理的,三省六部制相互制衡,加上二叔的人格魅力,贞观时期这么多能人,风气也好,这是开元盛世也比不了的。”
朱元璋和朱棣赞同的点点头。
贞观之治的风气,在封建史上再也没有第二次了。
三省六部制,有点三权分立的感觉。
这个时期皇帝命令不合理,三省六部的官员是要驳回的,皇帝也没辙.
这种情况在后世明清时期可没有。
“你说说你的看法!”李世民看向萧然。
现在才是贞观七年,李世民自己都不怎么了解。
还没有朱元璋朱棣知道的多。
“从某种意义上讲,治国就是治吏,吏治的成败往往是历史朝代更替兴衰的关键所在。”
“而从贞观之治来看,政治清明往往来自于吏治清明。”
“所以,一直以来,反腐都是廉政和吏治的核心。”
“就政治清明的基本特征而言,有政治文明、社会和谐、声望崇高、制度合理等方面。”
朱棣点点头,“这些二凤老爷的贞观之治时期都达到了!”
“所以咱差在哪里了?”朱元璋就不服了。
“大唐没办法照搬大明的内阁制度,大明也用不了大唐的三省六部制,背景不一样,时代不一样了。”萧然若有所思说道。
时代在发展,一直进步,制度也得与时俱进。
明清时期是不可能出现贞观之治这种情况的。
背景和时代就不允许。
“宋仁宗时期是不是有点类似?”朱元璋突然想到这个。
“文治方面确实,武功方面差太多了。”朱棣摇摇头。
李世民可是文武双全的,贞观之治时期不仅仅文治,武功军事也是强的离谱。
“宋仁宗时期,朕也有点印象,武功方面确实不行。”李世民也是摇摇头。
“宋朝除了赵匡胤时期,其他时期武功都不怎么样!”朱棣是看不起这种的。
朱棣就是尚武的皇帝。
萧然继续说道:
“而就其实现途径而言,则有广开言路、以民为本、精兵简政、求贤举才、法制建设、身先垂范等。”
“一般说来,惩治贪官,强化吏治,实现吏治清明,往往能使国家出现积极的发展局面,反之,如果贪污盛行,腐化成风,官无操守,吏无自廉,则国将危矣。”
这些贞观之治时期都满足了。
纵观历史许多时代,提及政治,似乎总无法摆脱腐败与阴谋的烙印和尴尬。
唯独贞观时期,君臣关系非常和谐,有谏官的直言不讳,也有帝王的克己纳谏。
有君主的知人善用,更有臣子的尽忠报国。
可以说,从帝国的统治者到中央统治集团内部都十分融洽,上下一心,团结协作,为社会的建设工作劳心劳力,鞠躬尽瘁,是为政治清明。
古人常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大同世界。
事实上,在贞观时代,这些理想国的设想真的变成了现实。
一方面是人们的道德水准的普遍提升,另一方面是社会治安的确很好。
当谈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时,经常会提到“社会和谐”这个词,这是当前社会矛盾凸显的表现。
但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政府与百姓的关系。
古往今来,凡是政府的政策从人民需要的角度出发的,一般都会和谐。
反之,则不和谐。
贞观四年,唐太宗获得一个称号——天可汗,这不是一个空头称号,而是一个国际领袖的身份。
事实上,它反映的是唐朝在履行维护区域国际和平的职责。
由此可见唐朝的国际声望和地位是如何的崇高。
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国际地位的取得,并非是全部来自于武力征服,而是一种实力的自然体现。
贞观时期,李世民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法制、教育、文化等一系列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唐朝300年基业的制度基础。
华夏封建历史上贪污腐败最少,便是贞观之治。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成绩的取得并非来自于酷刑,而是来自于以身示范和制度文明。
“了不起!这个时期的读书识字的人可不多。”朱棣连连点头。
这个时期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世家门阀的人垄断的。
世家门阀的人占总人口比例是很小的。
贞观之治时期能让百姓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个含金量就很离谱了。
“人常言,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一种操守,又言,君子寡欲,可以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这是一种自廉。”朱元璋有些感慨。
李世民赞同点点头,“然而不管是操守还是自廉,从吏治的角度看,彰显的都是一种坚持,一种对于廉政的坚持。而对于治吏而言,若无操守,则必然败坏,若无自廉,则必生贪腐。”
“贞观时期,权不过帝王,贤不过魏征,然而,从他们身上所反映出来的操守与自廉却更加的令人叹为观止,为了尽可能避免自己犯错,二凤老爷施行了死刑复奏制度。魏征清廉一生,散财无数,死后仅留一房,连吊唁仪式都无法开展。这些,可以说是构成贞观时期廉政的关键所在。”
朱棣也开口说道。
李世民朱元璋朱棣都不是普通皇帝。
很容易就聊到一起。
“要做到这些,实现廉政可不简单啊!”朱元璋对贞观之治是服气的。
后面的帝王都服气。
“有四个方面!”萧然说道。
“胖虎,说来听听!”李世民看向萧然。
“首先就是精兵简政与以民为本。”
“仔细说说!”李世民很感兴趣。
之前是要摸索,现在可以直接用。
萧然点点头,“官吏队伍臃肿不但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也会消耗大量财政收入,增加百姓的负担。”
“贞观时期,精兵简政之风大行,大量一级官衙被裁撤,百姓和官吏比达到了罕见的3000:1。”
“同时,二叔你认为执政者应该真正做到以民为本,理性执政。”
“所谓‘养民以惠,使百姓安乐’、‘不与民争利,多与民休息’,这些都是廉政的应有之意。”
“不错!不错!”朱元璋连连点头。
朱棣看向萧然,“还有一个方面应该是选贤荐能与率先垂范吧!”
“是!”萧然点点头,“选拔人才,以德为先,不避亲仇,不看身份,考核干部注重,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做的这些需要胸襟,一般人是真的做不到,咱很多时候也做不到这种情况。”朱元璋自愧不如。
“重八兄你不用妄自菲薄,大明情况和大唐不一样,那些贪官污吏确实该杀。”李世民笑了笑。
“大丈夫要有容人之量,说起来简单,真的不好做。”朱元璋觉得自己忍受不了魏征的。
马皇后能劝一次两次,马皇后没有了,魏征这种性格朱元璋真忍不了。
李世民笑了笑,“胖虎,还有两个是什么?”
“民主与监督!”
贞观时期施政极为重视民主决策,同时,对权力的使用极为审慎。
真正做到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不擅用、滥用,不违背民意,不给百姓带来危害。
此外,李世民非常重视监察御史的作用,同时设置言谏制度,鼓励监察官员不畏强权,勇于弹赅。
“这个倒是好理解!”朱元璋点点头。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