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245节
很快一脸懵逼的万贵妃进来了。
万贵妃看到战战兢兢的文武百官。
文华殿的气氛明显不对劲。
朱见深居然站着,主位上有几个万贵妃不认识的人。
看到朱元璋朱棣几人,万贵妃也是没来由的感觉到恐惧了。
朱元璋朱棣好奇看着万贵妃,没有恶意。
萧然和李世民也好奇,是什么样的女人让朱见深喜欢一辈子。
看到万贵妃普通的容貌,萧然和李世民几人都明白。
这是真爱!不容置疑的!
万贵妃不能说丑,但是和貌美如花这些也不搭边。
反正是没办法和现在的王皇后比。
后宫很多宫女比万贵妃漂亮。
主要是万贵妃比朱见深大太多了。
这是关键!
这就很难得了。
就在万贵妃一脸懵逼的时候,朱见深连忙说道:“这是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
听到朱见深介绍万贵妃和其他人一样震惊无比。
但是出于对朱见深的无条件信任,万贵妃直接跪下行礼:“儿臣见过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
朱元璋点点头,“起来吧!”
朱元璋也是爱屋及乌,对朱见深有好感,所以对万贵妃第一印象也不错。
“是,谢太祖!”万贵妃起身。
“此刻起,你就是皇后了,册封典礼抓紧时间安排!”朱元璋看向文武百官。
礼部尚书连忙说道:“臣,领旨!”
“要是没有什么事情就退下吧!”朱元璋摆摆手,并不想看这些文官。
“臣告退!”一群人离开文华殿。
其他人没有什么不满,主要是不敢。
现在都只想逃离文华殿,逃离朱元璋。
不讲道理就太吓人了!
朱元璋看向朱见深,“见深,剩下的事情,你去办吧!”
“是,太祖!”
朱见深带着万贵妃离开文华殿。
周太后和王皇后也被带走了,打入冷宫。
朱见深不可能虐待周太后,这是亲妈,但是以后周太后和周家没有话语权了。
也没有权力了。
走出文华殿万贵妃挽着朱见深胳膊,欣喜若狂。
之前就高兴的不得了,但是朱元璋几人面前不敢表现太明显。
“高兴吗?”朱见深也高兴,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
恍如做梦。
万贵妃连连点头,“高兴!”
“太祖来了,就不用怕了,他老人家为我们做主。”
万贵妃点点头,“皇上,我弟弟他们的锦衣卫职位全部撤了吧!”
“为何?”朱见深询问。
“外戚不得干政,这是太祖定下的,之前是迫不得已,现在让他们领个闲职就可以。”
朱见深很欣慰,“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朱见深也想这样,但是朱见深不好说。
朱元璋朱棣出现,文官集团被打压。
后宫的文官集团势力被拔出,用外戚对抗文官也就没必要了。
万家这些人价值就没有了。
这些人也多多少少有点不检点,现在最好就是裁撤这些人。
破坏这个规矩的就是朱瞻基的孙太后。
朱祁镇的五个舅舅都有兵权,大明一大半军权被孙家掌控。
孙家和文官集团搞暧昧。
周太后王皇后这些也是孙太后一脉的人。
这一次后宫的文官集体势力没有了。
朱见深还要清算孙家。
孙家是文官集团一脉的,还掌控兵权。
这是朱见深不能忍的。
之前朱祁镇想收回兵权,有这个想法才开始没多久,朱祁镇人就没有了。
朱祁镇驾崩的时候也才38岁,说没有文官集团和孙家推波助澜,朱见深是不信的。
那个时候孙太后已经逝世,朱祁镇才算掌权。
朱祁镇想收兵权的时候,没多久人就没有了。
现在借助朱元璋和朱棣影响力,加上汪直,这件事不难。
朱见深之前不能做的事情,现在都可以放心大胆去做了。
...
“二叔,你有什么想法?”萧然在李世民对面坐下。
“隋唐的世家太强,科举制度诞生就是为了削弱世家门阀,没想到世家门阀没有之后,又出来文官集团!”
李世民也看出来了,这个文官集团一点不比世家门阀消停。
“困扰大唐的问题,大明也有,只是把世家门阀换成文官集团,其实还是差不多的。”朱棣也觉得很头疼。
“最合理的就是之前文官集团和武勋集团分庭抗礼。”朱元璋说道:“那个时期皇权从中调和,就可以。”
现在不行了,武勋集团没办法和文官集团叫板了。
才无奈出现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宦官机构。
“后世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李世民看向萧然。
“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萧然耸耸肩,“权力不在世家门阀手里,就是文官集团手里,你要是不给文官集团,也不给世家门阀,那就是外戚了!”
外戚,文官集团,世家门阀,反正就是这三个逃不了。
皇帝年幼,太后垂帘,借助外戚统摄朝政,用以集中权力。
世家门阀影响力太大,开科举选拔寒门子弟削弱世家门阀。
皇权式微,被文官集团绑架,皇帝只好扶植宦官集团,用以制衡官僚。
宦官做太大,也是能威胁皇帝的。
“满清没有,但是你们也不愿意让大唐和大明变成满清哪有...还有一点就是大明大唐情况,也做不到满清那种情况。”
满清封建君主专制巅峰,皇权史无前例大。
没有人能掣肘皇帝了。
付出代价也很大。
“满清作为封建专制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对太监的限制可以说是史上最严。”
“在清朝,太监不仅不能干预朝政、结党营私、勾结外官、购置田产,就连宫禁都不能擅出,违者杀无赦。”
“这个在大明就是行不通的,大明宦官就是为了监督对抗文官的。”
朱元璋朱棣点点头。
大明文官和大唐世家门阀一样,根深蒂固了。
不可能杀光!
只能找其他力量制衡。
清朝一系列的政治安排都有助于巩固皇权,尤其在军机处建立后,清朝的皇权在华夏历史上几乎已经发展到了顶峰。
朝堂之上,群臣奉行多磕头少说话的座右铭。
唯唯诺诺,以皇命之是为是,以皇命之非为非,哪里还需要宦官集团去制衡。
清朝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官僚集团不是铁板一块,有固有矛盾,即满汉矛盾。
皇帝完全可以利用满臣与汉臣的矛盾互相制衡,以控制官僚集团。
此外,皇帝还可利用遍布各地的包衣奴才来监视文官,不再需要扶植宦官了。
文官宦官都双双被扼杀。
世家门阀是被文官集团取代的。
外戚的问题,清前期的皇帝基本都是盛年登基,不需要太后垂帘,也就不存在外戚掌权的问题。
清朝也吸取前朝的教训,对后宫的钳制甚严,不能勾结外臣,更不能干预朝政,所以清朝的后宫也少有与前朝勾结之事。
前期的孝庄太后与康熙帝,后期的慈禧太后与同治帝、光绪帝是例外,都属于主少母壮的情形。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