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81节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总是害怕自己的子孙后代都饿着。
同时,老朱同志也担心自家后辈,未来血缘关系渐渐淡化之后,一个个手握重拳,容易祸起萧墙。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老朱在做了皇帝以后,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宗藩制度。
除了限制藩王的权力外,对于普通的宗室,也是本着花钱养闲人的原则,对其进行供养。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
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定米两百石。
两百石米是个什么概念呢?
按当时的产量折算,大致相当于120亩地的耕种所得。
如果赶上灾年,土地产量降低的话,需要的土地还会更多。
对于一个庞大帝国来说,区区120亩地的收获,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
老朱大概也算过这笔账,觉得这笔俸禄,足以让子孙后代衣食无忧,又不至于给国家添太大负担。
但是朱元璋忽略一个问题。
人一旦衣食无忧之后,生孩子的能力是很恐怖的!
在明朝最初的一百年里,这份宗藩政策,被很好的执行贯彻下去。
因为人少,对于国家财政的负担也不大。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宗室人数呈几何级上升,这个负担就开始变得异常庞大了!
以嘉靖三十一年,全国的税粮总收入为2285万石,而宗室岁禄开支,就达853万石,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37%!
更要命的是,因为老朱当初怕皇族宗室同室操戈。
严令后世子孙,不得从事生产和商贾,只能留在家里生孩子。
这本来也是出于好心。
但是到了明朝末年,却出现了朝廷财政短缺,养不起如此规模庞大的宗室。
地方上又严格贯彻老朱的指示,导致很多底层宗室,最后甚至直接饿死的惨剧。
不能去做其他的,政府还养不起。
萧然大概和朱元璋和大概说了一下。
“大姨父,你之前的规定是为了子孙享福,但是到后期,宗室人口巨大,朝廷支出压力巨大。”
“这也是加速大明灭亡的原因。”
“另一方面宗室不能从商,也不能去做其他的,只能贪图享乐。”
“几代人之后,全部腐败,变成无能之辈了。”
朱元璋赞许点点头。
不愁吃喝,又没有上升空间,没有上进心是很正常的。
崇祯一朝很多人没有要帮忙的意思,还在继续吸血。
有些人想帮忙,但是祖训在,又不能插手。
只能看着,到最后大明王朝崩塌,宗室的人成为百姓泄愤的对象。
很多人安于现状太久了,胸无大志,又没有能力。
只能任人宰割了!
刘秀当年家里至少还算个大地主,刘备好好歹还会编个草鞋。
自身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而且是祖祖辈辈一直都是这样。
这就使得明朝末年的很多宗室,就算想要挺身救国,也是一样有心无力。
更可悲的是,寥寥几个被推出来的,也只能沦为笑柄。
南明的弘光帝、隆武帝、永历帝,要么昏聩不堪,要么志大才疏。
反正是没有任何一个,能够成为真正的中流砥柱。
“是啊!这个问题到后期弊端太大了!”朱元璋揉了揉额头。
“李自成攻破京师,朱由检死的时候,大明南方局势还是不错的,比赵构情况好很多。”
“这种局势要是有一个合法合理的继承人,大明说不定和东汉南宋一样,还能复国。”
南明的情况要是给刘备刘秀,两个人估计睡觉都能笑醒。
南明慢慢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但是没有一个人可堪大用。
清军入关打下北京后,明朝在南方的根基,依然非常牢固。
南明弘光帝即位的时候,处境也要比南宋赵构登基的时候,好上太多。
但问题是,弘光帝始一登基,便开始荒淫无度,彻底断绝了明朝的希望。
就是宗室两百多年养成毛病,都成习惯了。
哪怕是亡国了,还不思进取。
“可惜了!我大明没有能再出一个汉光武帝,也没有类似汉昭烈帝。”
“绝对优渥的生活,时间只能养出米虫!”萧然说道:“没有竞争,没有上升空间,关键时候不堪大用。”
朱棣当了皇帝,于是就对藩王进行了改革。
他严令严令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等。
这也就是‘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后人戏称朱棣这是在养猪,不过这‘猪圈’范围比较大,是在王府之内。
大明末年藩王不堪大用,主要原因还是在朱元璋和朱棣之前定下规矩。
“后世子孙不懂变通,如此庞大群体这样肯定出事啊!”朱元璋也是服气了。
“大姨父,这是你和老爷子定下的,他们要是说不给宗室钱了,宗室估计要联手翻天。”萧然摇摇头。
“除非是后世的皇帝出一个和大姨父老爷子你们这样杀伐果断,有雄才大略的。”
“能狠下心来进行彻彻底底的改革,这种改革一代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是几代人坚持。”
遇到万历皇帝这种,上一代搞的很好,人死他就把改革废了,那也是白搭。
好比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要是秦惠文王嬴驷没有顶住压力,在老氏族压力下废除商鞅变法,那秦始皇能不能统一还是两说。
春秋战国乱世,估计更长。
朱元璋点点头,“是啊!几代人坚持,根深蒂固才行!”
“穷则思变!时代是进步的,也是发展的,固步自封,不灭亡才怪!”
朱棣赞同点点头,“他们的思维和你不一样,祖训对他们禁锢很严重。”
萧然这种现代人也和这些皇帝思想完全不一样。
“每一次改革无非就是利益重新分配,这个时候压力肯定是大的,需要和之前的既得利益为敌。”
自古变法的人,基本上没有好下场。
得罪人太多了。
“咱到崇祯一朝第一件事就是取消给宗室供养,取消老四给宗室限制。”
朱元璋想了想继续说道:“想要什么他们自己去争取,自己去努力。”
朱棣的做法也没有错。
至少前期来说是对的。
朱棣之后大明除了宁王造反,基本上没有这种事情了。
朱棣这个决定前期是利大于弊的。
“一个制度不可能一直适合。”
“胖虎,土地兼并问题呢?”朱元璋问道:“崇祯一朝这个问题怎么说?”
“大姨父你过去这个就不是问题,让这些人拿出来,把土地分给百姓。”
朱元璋降临崇祯一朝,还有其他几个平行世界的物资和军事援助,真不怕文官集团,地主阶级。
朱元璋愿意,可以把大明推翻了重新来。
朱元璋和朱棣在,你可以镇压住其他人。
...
因为不放心朱瞻基,朱元璋朱棣几人也在嘉靖一朝多留了几天。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等戚景通,俞大猷这些人。
张璁也还在路上。
重点是王阳明。
朱元璋要等这个人来!
几天后朱瞻基凭借自己能力让嘉靖一朝大明朝堂恢复正常运转了。
文华殿一直是萧然朱元璋朱棣住所。
这里应该是朱瞻基的,但是朱瞻基也只能腾地方了。
二虎进入文华殿,“太祖,皇上求见!”
“让瞻基进来!”朱元璋说道。
很快朱瞻基和杨慎张璁几人来了。
这些是挑选出来的内阁成员。
“见过太祖,太宗,国师!”
几人连忙行礼。
朱元璋微微颔首,“无需多礼,瞻基何事!”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