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57节

  “我觉得有三个不一样的。”

  “第一个是范畴不同。”

  “天理是理学的最高范畴,一切事物都以天理为依据,是天理的演化。”

  “宋儒把三纲五常等基本价值就说成天理,这里面有个问题,既然一切都是天理,那么善恶也都是天理。”

  “心学是理学在处理普遍理性和个体性的关系时,以普遍性理性为先,普遍理性在形式上是先验的。”

  “经过几百年讨论后,普遍性和个体性的关系被颠倒过来。”

  “它的哲学表述就是心即、良知之所知便是天理、天理正从人欲中出、人欲之恰当处,便是天理。”

  “强调侧重点不同!”

  “心学强调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理学研究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

  “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和心统性情的学说,认为天地之性来源于太虚之气。”

  “认识论问题,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

  “最后就是内容不一样。”

  “心学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

  “靠实践,靠自省,即知行合一。”

  “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马皇后脸上露出惊喜神情。

  了解更多了。

  “萧然,下一次给大姨带一点这一方面的书吧!”马皇后说道。

  “好,没问题!”萧然也很爽快答应了。

  “圣人是什么情况下提出心学的?”朱标最后一个问题。

  萧然说道:“宦官专政,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中途还被人追杀。”

  “龙场?”朱标感觉这个地方很陌生。

  其他几人也没印象。

  “龙场在现在是未开化的地区,王阳明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

  “王阳明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一步入圣,这是可以媲美武将封狼居胥的存在!”

  听到封狼居胥两个朱棣腰一下子挺直了。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这是武将无法拒绝的诱惑。

  可能也就比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稍微差一点点。

  “龙场悟道..一步入圣!”听的朱元璋的热血沸腾了。

  这种事情不管是在什么时代都是非常炸裂的存在。

  “我得去看看这个王阳明!”朱元璋对这个人是越来越好奇了。

  朱标也想去,现在走不开。

  因为王阳明的事情,现在朱元璋和朱棣都快忘记朱厚熜的事情了。

  之前万历皇帝的骚操作也抛到脑后了。

  “爹,我也想去看看。”小朱棣说道。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57章朱元璋见嘉靖皇帝,永乐大帝的怒气!

  “你又不懂心学,你对这个也不感兴趣,你去干什么?”朱元璋问道。

  “国师说龙场悟道,一步入圣,媲美封狼居胥啊!”小朱棣连忙说道。

  “媲美封狼居胥,又不是封狼居胥,你瞎凑什么热闹。”朱元璋摆摆手拒绝小朱棣了。

  考虑到小朱棣感受,朱元璋继续说道:“下一次要是有打仗的带你去,这个你又不感兴趣。”

  “好!”小朱棣倒是乐意了。

  萧然朱棣和朱标几人离开。

  马皇后让玉儿准备笔墨纸砚,开始书写之前萧然说的心学。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这些让马皇后感触良多,心里大受震撼.

  马皇后也没有太多事情,可以好好研究了。

  朱元璋后宫事情其实不多。

  现在马皇后也是皇太后了,皇宫事情其实可以交给吕氏了。

  马皇后有更多时间研究心学了。

  ...

  嘉靖一朝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兴献王朱祐杬次子。

  明宪宗朱见深生十四子,长子次子早夭,三子为明孝宗,四子为兴献王。

  弘治七年,兴献王前往其封国安陆小就藩,正德二年秋八月,朱厚熜生于兴献王邸。

  正德十四年,兴献王菀。

  朱厚熜以世子身份居丧并决策封国政务,正德十六年三月,尚未除服,明武宗特旨令其袭封。

  五天后,明武宗驾崩,此时,朱厚熜尚未正式受封。

  三月十四日,太监谷大用、张永抵达内阁,称武宗在豹房去世。

  然而明武宗无嗣,而明孝宗也无其他皇子在世。

  根据皇太后张氏之命,移殡到大殿,并交与内阁大学士讨论由谁继承皇位。

  内阁首辅杨廷和举出《皇明祖训》出示,并称:

  “兄终弟及的祖训,谁能变渎呢?兴献王的长子,是宪宗的孙子,孝宗的侄子,大行皇帝的堂弟,按伦序应当继承皇位。”

  正德十六年,朱厚熜拜别其父陵墓,次日辞别母妃启程。

  四月廿二,朱厚熜抵京师,止于郊外。

  当时朝廷官员就有关于以什么礼仪迎接兴献王世子朱厚熜的争论。

  礼部尚书毛澄根据杨廷和的授意,定议以皇太子即位的仪式。

  武宗年间,大学士杨廷和曾帮武宗起草遗诏,这时却被朱厚熜利用,成为迫使杨廷和改变立场的利器。

  “阜考孝康敬皇帝亲弟兴献王次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

  ...

  嘉靖三年!

  左顺门!

  文武百官跪在门口,堵住去路。

  在左顺门哭爹喊娘,二百多人声音让整个紫禁城都听到动静了。

  “皇上,不可让小人蒙蔽啊!”

  “礼仪不可逾越!”

  “太祖高皇帝!”

  “孝宗皇帝!”

  “太祖高皇帝!”

  ....

  一直重复喊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

  左顺门不远处,萧然朱元璋和朱棣二虎四人出现了。

  刚刚出现被这个动静吓到了。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说道:“这不是喊咱吗?”

  “是啊!”萧然点点头,“孝宗皇帝是朱佑樘,朱见深的儿子。”

  “这是要干什么?”朱棣问道。

  朱元璋也是一脸懵逼。

  萧然看了看众人跪的地方,是左顺门。

  又看了看这些人,差不多二百多。

  “明宪宗朱见深到明世宗朱厚熜,这种事情一共也就两次。”

  “第一次是明宪宗朱见深时候,百官在文华门前哭请,争慈懿皇太后下葬礼节,朱见深听从了。”

首节 上一节 157/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