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55节
“海瑞巡抚吴地才半年。平民百姓听说海瑞解职而去,呼号哭泣于道路,家家绘制海瑞像祭祀他。”
“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遂因病引退,回到琼山老家。”
“高拱!咱记住了!”朱元璋心里小本本又记下一个必死的人名字。
“万历元年,张居正主持国政,也不喜欢海瑞,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
“御史到山中审察,海瑞杀鸡做菜招待御史,房屋居舍冷清简陋,御史叹息而去。”
“张居正惧怕海瑞严峻刚直,中外官员多次推荐,最终也不任用。”
萧然停下来。
朱元璋几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海瑞这种人从皇帝角度来看,肯定是喜欢的,但是同行的官员不会喜欢海瑞的。
“胖虎,你继续说!”
“张居正去世之后,吏部拟用海瑞为左通政,明神宗朱翊钧向来器重海瑞的名望,于次年正月召海瑞为南京右佥都御史。”
“赴任途中,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南京?”朱标皱起眉头,“岂不是被明升暗降了?”
“该死的人是真不少,京城容不下海瑞啊!”朱元璋也明白,这肯定是朝廷有人故意不愿意海瑞来。
南京是养老的地方,去南京基本上就废了。
“海瑞当时已经七十二岁了,上疏言衰老垂死,愿意效仿古人尸谏的意思,列举大姨父的刑法,剥人皮装上草制成皮囊。”
朱元璋点点头,觉得海瑞做的没错,这样正和朱元璋心意。
在朱元璋心里后期那些贪官污吏把持朝政贪污腐败的人,都该剥皮充草。
“以及定律枉法达八十贯判处绞刑的规定,说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惩治贪污。”
“其它谋划时政,言语极为切实。只有劝皇帝用暴虐刑法,当时评议认为是错误的。”
“御史梅鹍祚弹劾海瑞,明神宗虽然认为海瑞言论有过失,然而清楚海瑞的忠诚,为此免去梅鹍祚的俸禄。”
“明神宗屡次要重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
“海瑞上任后,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
“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
“有的御史偶尔戏乐,海瑞要按明太祖法规给予杖刑。百官恐惧不安,都怕受其苦。”
“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再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
“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明神宗下诏慰留不允许。”
“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
“海瑞没有儿子,所以去世后,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丧事。”
“看见海瑞住处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连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为之悲泣不已,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
“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
“海瑞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听到死后的海瑞,朱元璋朱标都觉得不是滋味。
“大姨父,你给俸禄确实低了,要是按照你这个来,又一点不贪,就是海瑞这样的。”
萧然继续说道:“还有就是于谦,于谦被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
“朱祁钰赏赐给于谦的房子于谦也没有住,在房子里面只找到官袍。”
“以至于让抄家的锦衣卫都觉得于心不忍,一群锦衣卫凑钱给于谦妻儿。”
“这些就是大明股肱之臣,大明社稷之臣,真正为国为民,做到清正廉洁的人。”
“你看看他们最后都成什么样了。”萧然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点点头,“老大,俸禄这个你再看看,再加点,别人这些真正清廉的人过的清苦。”.
第56章大明圣人龙场悟道,一步入圣媲美封狼居胥
朱元璋也算是看出来了。
减少俸禄贪污更严重了。
真正过苦日子的还是于谦海瑞这种人。
这些人不应该过这种苦日子。
“爹,俸禄按照之前翻了一倍了,应该不会出现海瑞于谦这种情况了。”
海瑞于谦遭遇朱元璋知道了确实有点寒心。
“于谦海瑞!”朱元璋喃喃自语。
“之前国师说不仅仅是海瑞吧!”朱标问道。
“还有一个很厉害的!”.
朱元璋一听,眼睛顿时一亮,没想到张居正和海瑞之后,还有很厉害的。
“还有比肩海瑞的人?”朱元璋追问。
“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一个比海瑞影响更大的。”萧然说道。
“比海瑞影响大?”朱标也是震惊了。
海瑞这种人已经很难得了。
“这个人被称为最完美的人之一,文武兼备,而且都臻于极致,华夏几千年来,出了两个圣人,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就是王阳明!”
文武兼备,都臻于极致!
还是和孔子一样的圣人!
王阳明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被誉为“真三不朽者”。
他非但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说,而且上马能战,下马能文,曾官至大明南京政府的兵部尚书,是一位华夏历史上难得的全能大儒。
“圣人?”马皇后都忍不住开口了。
“国师,后世对圣人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朱标好奇问道。
只有两个,孔子的地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能和孔子一样成为圣人,把朱元璋朱棣几人都惊到了。
圣人啊!
萧然立刻说道:“圣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这个对圣人的评判标准出现于春秋时期,是鲁国大夫叔孙豹提出来的。
据《左传》记载:鲁大夫叔孙豹回答范宣子问什么是死而不朽时说: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也就是说,想成为圣人,就要做到立德、立功、立言。
虽然只有这三个标准,但在历史上,能做到其中一条的都寥寥无几,更何况是三个同时做到。
泱泱华夏数千年封建历史,被世人公认达到的也就两人。
这个标准朱元璋朱标几人肯定也是知道的。
“我大明还出了一个圣人!”朱元璋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了。
“圣人啊!”
朱元璋激动来回踱步,“圣人岂不是能文能武了?”
“肯定啊!”萧然点点头。
“胖虎你快说,就先说王阳明的圣人三不朽。”朱元璋在萧然旁边坐下。
王阳明这种人全能型人才,去哪里都可以。
不管是那个平行世界重要职位都可以胜任。
“这也是嘉靖一朝的人吗?”朱标问道。
“嘉靖七年去世,其实也是弘治一朝和正德一朝的人。”萧然说道。
“那就是说不止一个王阳明。”朱元璋越想越兴奋。
没有三个,也能带回来两个王阳明。
朱标都有点心动了。
这可是大才啊!
圣人谁不心动。
“可以带回来两个吧!”
朱元璋连连点头,“你快说!咱想知道王阳明的三不朽!”
“从立德开始吧!”
“首先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
“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
“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人若果能完满地致良知,完全复归本心,那就能获得天地间最大的乐,这种快乐周遍通达,畅于四肢。”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良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只是有些人的良知被恶习、欲望遮蔽埋没。”
“所以王阳明认为致良知,致的功夫其实就是发现本心、体悟良知的过程。”
朱元璋摆手,“胖虎,你等一下!”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