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018节

第1158章不为所动!

  对于何充说的这一点,司马炎倒很是赞同,“他能在名利之下的诱惑之下,而不为所动,实属难得啊。”

  其实之前萧然说过的几个大臣,司马炎都不是特别满意,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在司马炎看来,那些人多少有一些缺点。

  何充这个人,只要不是太过无能,就凭借他的心性,也不会一事无成。

  而萧然既然提出来了这个人,那么他必然不会是无能之辈的。

  “何充确实有本事,就像我刚才说的,他本来就辅佐过皇帝,虽然说不是现在,但是也没有差多久,而这件事还涉及到皇位的继承,按理来说,应当是司马衍,也就是你。”.

  萧然指了指司马衍,“应该是你的儿子继承的,但是当时你儿子都还是婴儿,再加上庾冰害怕等你儿子继承皇位之后,他和皇家的血缘关系会变得疏远,影响庾氏在朝中的影响力。”

  “所以,他以有外族势力威胁为由,建议立年长的君主,并且推荐了司马岳。”

  司马衍本来是不愿意的,但是最终被庾冰说服,点了头。

  何充建议说:“父子传位,是先王既定的法典,忽然妄加改变,恐怕不是利国的良策。所以武王不传位给有圣德的弟弟,是遵循大义。

  从前汉景帝也打算传位给其弟梁王,百官都以为毁乱典章制度,不能接受。如今琅琊王继位,年幼的太子怎么办!国家社稷,灾祸将至!”但庾冰不听从,朝廷亦下诏以司马岳为嗣。

  其实要司马炎来看,他自然是觉得立司马岳更为合理,毕竟司马岳是个成年人,好歹不至于大权旁落,至于什么祖宗制度,反正做选择的又不是他。

  司马炎看向司马衍,先是十分不走心的“安慰”道:“我有句话说,你听了不要难受。”

  司马衍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

  见此,司马炎才说道:“依照我的想法,我倒是觉得册立司马岳更合理一些,不管有没有外敌威胁,这年长的皇帝自然要比什么都不懂的婴儿要好一些。”

  “从朝廷的角度来看,这年长的君主能做出决策,只要不是昏君,最起码有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一旦换了婴儿,那朝臣岂不是两眼一抹黑?”

  “而且若是从我的私心来讲,这年长的皇帝,至少不至于大权旁落,最后搞得江山都换了姓名。”

  听到司马炎这么说,萧然眉头一挑,意味深长的伸出来一根手指,在司马炎的面前左右摇了摇。

  “非也,非也,首先,最关键的一点,司马岳他短命啊!他登基也就不到两年,他就死了,当然,这件事是谁都无法预料的。”

  正当萧然想要继续往下说的时候,司马炎突然打断道:“等等,怎么会死了呢?莫不是他也有什么大病吗?”

  司马炎这一句话差点没让萧然笑喷出来,“咳咳咳,他没有什么大病,至少据我所知是没有的,他就是死的很突然,所以说他到底是怎么死的,这又有谁知道呢。”

  “而且还有一件事情很令人深思,在司马岳登基之后,注意,他都已经登基了,但是,据说是因为司马岳在孝期里,所以不能多说什么,于是朝政由庾冰和何充代为处理。”

  司马炎皱起眉头,这件事真的很令人费解,首先就是说守孝的问题,司马岳是司马衍的弟弟,哪有弟弟给哥哥守孝的啊。

  就算是从皇家的身份来论,司马衍是皇帝,所以要守国孝,但是司马岳他是新帝啊,一朝天子一朝臣,守孝也不可能不处理政事啊。

  要是这样的话,那除了开国皇帝之外,剩下的皇帝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守孝,然后把朝政交给大臣,这不是开玩笑么。

  萧然笑了笑,看向司马炎,“所以说啊,你说的两个目的,可以说是都没成。”

  司马炎也无语了,他现在严重怀疑,就是庾冰下了黑手,给司马岳下药了,想要谋朝篡位,就是不知道何充在里面扮演着什么角色。

  萧然咂了咂嘴,“其实你的怀疑,也是我的怀疑,不过何充的话,我更倾向于,他是去制衡庾冰的,毕竟他这个人,怎么说呢,还是挺耿直的。”

  他是真的耿直,司马岳在即位之后,对庾冰和何充说:“朕继皇位,是二位爱聊之力。”

  结果何充张口就是:“陛下即位,是庾冰一人之力。若依愚臣的主张,陛下就不能君临天下了。”

  人家夸你,你闭嘴就完了呗,在不你要是不好意思的话,那就说两句“不敢”,结果他张口就是“和我没关系”,“要是我的话,你当不了皇帝”。

  也就是司马岳的脾气还算是好,换了脾气差一点的,别说以后还重用你,没给你穿小鞋都是好的。

  司马炎有些好笑的摇了摇头,“现在我相信何充是真的没有这种想法了。”

  萧然说道:“何充其实也挺无奈的,当时庾冰是国舅,又有拥立之功,所以何充选择尽量避开他,便去镇守京口了,没过多久,庾翼想要举行北伐,庾冰出镇江州”

  当时何充是不赞同的,他觉得庾冰就没有那个本事,于是委婉的劝了一下,他进言说:“庾冰是尊贵的国舅,应做宰相掌管朝政,不宜远出。”

  结果朝堂中的大臣们讨论了一番之后,选择了不听何充的建议,不过也许是为了安抚,也许是司马岳的支持,或者是为了留一条后路。

  朝廷征召何充为都督扬州、豫州、徐州之琅琊诸军事、假节,兼任扬州刺史,将军封号不变。

  而在这之前,庾翼先征发江、荆二州全部编入户籍的奴隶以充兵役,于是士人百姓纷纷谴责,可以说他这北伐还没开始,百姓就不愿意了。

  何充打算征发扬州的奴隶来分担舆论对庾翼的指责,不过后来因为只中兴的时候,已征发过三吴的奴隶,如今不宜再征发而终止。

  萧然说道:“何充也是挺不容易的。”.

第1159章从龙之功!

  还得在后面给人擦屁股。

  现在看来,何充的想法自然是对的,反倒是朝堂中的大臣在拖后腿,不过谁也没有上帝视角,再加上庾冰是国舅,大臣有所偏向倒也正常。

  “不过说起来,庾冰和庾翼是真的总喜欢在新帝的事情上插手,而且总是不想按照正常的即位规制来,就比如立司马岳为新帝,等司马岳病重之后,按理来说应当是司马岳的儿子即位。”

  “但是他们却想要让司马衍的儿子登基,当初他们说司马衍的儿子年幼,如今过了两年难道就不年幼了?”

  司马炎嗤笑一声,他们的心思可太好理解了,“无非就是想要一份从龙之功罢了。”

  萧然十分赞同的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是这么觉得的.

  “不过这次他们可没能如意,这皇位都到了自己这一脉了,谁会想着让出去啊,当时司马岳还没死呢。”

  所以,虽然庾冰和庾翼想要立司马昱为皇帝,但何充则建议立皇太子司马聃,司马岳自然是选择司马聃的,不过也因此,庾冰和庾翼彻底记恨上了何充。

  萧然说道:“说到这,我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了,那就是皇太后褚蒜子。”

  据说褚蒜子天生丽质,家教良好,见识开阔,气度宽宏,而且她出身于官宦世家。

  不过她真正被人称赞,也令人佩服的,是她三度临朝听政。

  当时晋穆帝司马聃年仅两岁,因为太过年幼无法执掌国政,于是蔡谟等人上奏说:“嗣位的皇帝自幼聪明过人,继承皇位,天下归心,万民仰赖。太后陛下为妇道规范,女中楷模,超过文王之妃太姒。

  昔日涂山氏使夏禹业绩光耀,简狄使殷祖兴隆,由于这些明哲的后妃,才使大业长久兴盛。我想太后陛下德操可比舜之二妃,仁善胜过文王之后,临朝摄政,可使天下安宁。

  当今社稷危急,万民系命,臣等惶恐,一日万机之事,国家命运所期,天意所归,都在太后身上,不是冲淡谦让的时候。汉代和熹皇后、顺烈皇后,也曾临朝摄政,近世明穆皇后摄政的事,都是前规先例。

  臣等不胜惶恐,谨伏地上请。望陛下上顺祖宗之意,下念臣吏之愿,推公心,弘治道,以协和天人,则万国庆幸,百姓更生。”

  司马炎突然说道:“皇帝年幼,他们不想着如何辅佐,怎么光去找太后,让太后扶持。”

  萧然明白司马炎的想法,他无非就是觉得太后有可能把持朝政呗。

  “那不是很正常么,首先,她能被称赞为贤后,那她就不可能把持朝政不归还,因为要是这样的话,早就有人骂她仳鸡司晨了,哪里还来的贤后的名声。”

  “再一个,如果你是一个一心为了皇帝着想的大臣,在这种局面,你是找皇帝家里人,还是期望那些大臣有良心。”

  虽然说何充为人正直,但是谁又敢保证,当他能在朝堂上一手遮天,成为类似于摄政王的时候,他能不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呢?人性永远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司马炎被萧然堵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最后只能瞪了他一眼,“我说一句话,你有一百句等着我。”

  萧然“嘿嘿”一笑,“怎么样,我是不是把你的心思猜的透透的?”

  司马炎别过头去,不想和他说话。

  萧然也不在意,耸了耸肩,继续说道:“褚太后临朝听政可以说是必然的,所以在大臣们都来劝说她之后,她便也同意了。”

  褚太后下诏说:“皇帝幼小,当赖群公卿士扶持匡救,以报答先帝礼遇贤人之意,而且是先帝旧德泽于后世,先帝之命未曾掩息,祖宗的事业可以继承,皇帝只是正位于宫中而已。

  然臣下所奏恳切周到,体现于奏书的字里行间,捧读未完,又悲又惧。想到先后如此谦恭自抑,只想顺从妇道,所以不拒绝群臣请求而临朝摄政,本是为国家考虑。

  我岂敢只固守住年幼无知的幼主,而违背先贤的意愿,即敬从群臣所奏。”于是褚太后临朝摄政。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我是没有什么想法的,之所以临朝摄政,那是因为你们让的,我为了国家,才同意的。

  萧然说道:“不过她也确实对朝政,对权利不是很在乎,在晋穆帝十五岁的时候,她就干脆的放手不干了。”

  褚太后直接说:“昔日遭受不幸,皇帝尚在幼年,皇权微弱,虚居其位。百官卿士都遵前朝之例,劝我摄政。为了社稷之重,遵守先代成规,勉力听从众议,不敢固守己见。

  仰凭祖宗保佑,俯仗群臣护养,皇帝已成年加冠,礼制已成,德望已备,应当南面亲政,治理万国,今归还政事,一切遵照旧典。”

  就是说,皇帝现在长大了,政事我就不管了。

  于是褚太后退居崇德宫,还亲手写诏书给群臣说:“昔日因皇帝年幼,又频遭艰难,含忧多年,内心沉痛。司徒为有尊位重德的亲近大臣,能训诫拯救弊端,王室得以不坏,实凭借公之力。

  皇帝已行加冠之礼,而四海未能统一,五胡叛逆,豺狼当道,耗费日增,徭役不止,百姓困苦。愿诸位君子思量筹谋,努力一心,辅助幼主,匡救往日不足,我将永归别宫,以终晚年。仰思家事国事,故以此抒怀并相托。”

  萧然叹息一声,其实说来褚太后也是不容易,从她的手书中就能看的出来,虽然她临朝听政是大臣们的劝说,但是当她真的掌权了之后,那些大臣们又害怕她真的有所作为。

  身为临朝摄政的太后,一旦有所作为,等待她的不是夸奖,而是想让她赶紧离开。

  褚太后自然是知道他们的想法的,不然也不会说“我将永归别宫,以终晚年”这样的话来,这不就是在告诉朝臣,我以后不会再回来了,你们不用担心我干政么。

  邓绥做的够好了,但是一旦有天灾,不还是都按在她的头上么.

第1160章三度临朝!

  这话司马炎没法接,他也没办法反驳,毕竟他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要是褚太后不归还朝政怎么办。

  “咳咳。”司马炎轻咳两声,当作没看到萧然的眼神,反而问道:“不是说她三度临朝么?”

  萧然也没抓着不放,“确实是三度临朝,因为晋穆帝他也不是个长寿的,十五岁正式处理国事,结果十九岁就去世了。”

  司马炎有些傻眼,不是,这都什么情况啊,一登基就死,怎么,这皇位有毒?

  于是他再次阴谋论了,“难道是庾冰...”

  萧然摇了摇头,“那应该不是,晋穆帝刚登基的时候,庾冰就死了,第二年庾翼也患病了,所以应该和他们没关系。”

  司马炎想了想,又问道:“那何充呢?”.

  萧然说道:“当时何充一人独掌大权,辅助幼主,你不会觉得是何充对晋穆帝下黑手了吧?”

  还没等司马炎回答,萧然就说道:“那应该不至于,何充是真的为了国家着想的人。”

  庾翼临终前,上表朝廷请求将他的职位委托给他的儿子庾爰之,于是议论者都认为庾家世代守西藩,人情所归,应该依从庾翼的请求,以安人心。

  何充说:“不可如此。荆、楚是国家的西大门,拥有人口百万,北有强胡环绕,西与劲蜀为邻,地势险阻盘曲,绵延万里。

  所任得才则可平定中原,所任非人则国家社稷可忧,正所谓陆抗存则吴国存,陆抗亡则吴国亡,怎能让一个白面少年来充当此重任呢!

  桓温才略过人,文武兼备,经略荆楚的重任,非桓温莫属。”议论者又说:“庾爰之肯让桓温吗?如果他拥兵阻挡桓温,祸害不浅。”

  何充说:“桓温足以制服他,诸位不必多虑。”于是,朝廷让桓温担负守西藩之重任,庾爰之果然不敢争,何充以为卫将军褚裒为皇太后之父,应当执掌朝政,上疏举荐褚裒参与总领尚书。

  不够褚裒以居住狭窄为由,坚决请求做地方长官,何充说:“桓温、褚裒为一方诸侯,殷浩掌管诏令,我可以无辛劳了。”

  萧然一笑,说道:“你看他的做法,他把事情都派出去了,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一方面,能看得出来,何充无意让朝堂成为自己的一言堂,另一方面,啥事都自己操心不得累死啊。

  司马炎默默点了点头,“好吧,我承认你说的是对的,看来何充确实对皇位没有什么想法。”

首节 上一节 1018/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