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第92节

  来了,来了,她来了!她带着警告走来了!林平安对此早有猜测,所以他压根就不带慌的。

  林平安抬起头,迎上长孙皇后那一双盈盈凤眸,他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母后的苦心,儿臣深切体会,母后所虑,皆是为儿臣,为公主们,为皇家声誉计,儿臣感恩于心!”

  他先肯定了长孙皇后的立场,随即话锋微转,语气变得极为认真,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底气。

  “然,儿臣斗胆进言,世间万事,并非唯有避让一途!儿臣虽不才,亦深知责任二字,有些缘分,既已落下,便是天命所致,避无可避!”

  他略微停顿,继续用一种近乎预言般的、充满自信的隐晦口吻说道。

  “儿臣蒙陛下、母后信重,常思竭尽所能,报效天恩!”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儿臣能凭些许微末之技,再为大唐立下些许大的功劳!”

  “届时,或许眼下诸多困局,能另辟蹊径,得两全之法亦未可知!”

  他没有明指是什么功劳,也没有说是什么两全法。

  但那语气中的笃定、自信,以及那种仿佛能撬动规则、超越常理的底气,让长孙皇后瞬间怔住。

  她凤目微睁,难以置信地看着坐在对面的俊朗少年。

  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天大的功劳?两全之法?他难道是想……?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说是狂妄的念头猛地撞击着长孙皇后的认知。

  他莫非是想凭借功勋,来换取同时拥有多位公主的可能?!这简直是亘古未有!骇人听闻!

  阳光依旧明亮,但长孙皇后却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

  她仔细打量着林平安,试图从他平静的面容下找出丝毫玩笑或虚张声势的痕迹,但她只看到了一片深不见底的坦然和一种近乎可怕的自信。

  “平安,你……”长孙皇后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接话,训斥他狂妄?可他并未明言,赞赏他的担当?那更是荒谬!

  她雍容秀丽华贵的面容上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震惊与措手不及,握着茶盏的手指微微收紧。

  “你可知你在说什么?世间有些规矩,非是功劳可破!”

  林平安话语却柔韧不退:“母后,儿臣明白规矩之重,然,儿臣亦相信事在人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儿臣只想禀明母后,儿臣之心,并非轻浮,儿臣之志,亦非仅限于此!”

  “无论是对高阳,还是对她们,儿臣皆会以性命护之,以毕生之力,寻一万全之策,请母后拭目以待!”

  这番话,已近乎是赤裸裸的宣告他的野心和决心了。

  三个公主他都要!

  长孙皇后彻底震住了,她看着林平安,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年轻人。

  殿内陷入一片长时间的寂静,唯有秋日的阳光无声移动。

  良久,长孙皇后才极其复杂地缓缓吐出一口气,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平安,你且先退下吧,今日之言,母后需好好思量!”

  “儿臣告退!”林平安起身朝其行了一礼,而后神态从容,步伐坚定的退出了立政殿。

  长孙皇后注视着那道消失在殿门口的挺拔身影,心绪如海潮般翻涌,久久无法平静。

  雍容华贵,秀丽无双的面庞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忧虑,以及一丝被那巨大自信所带来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微弱动摇。

  他究竟凭什么如此自信?那“天大的功劳”又会是什么?!

第117 章 快!给朕狠狠的怼他!

  翌日,皇宫太极殿,早朝。

  君臣奏对完毕后,一名鸿胪寺官员引领吐蕃使者禄东赞进入了大殿。

  “外臣禄东赞见过尊贵的大唐天可汗陛下!”禄东赞上前朝李世民躬身一礼,神态无比恭敬。

  “贵使不必多礼!”李世民摆手。

  他对禄东赞是又爱又恨,禄东赞才识过人,有宰辅之姿!

  为了拉拢对方,李世民曾试图将宗室女嫁给他,希望他留在唐朝,为自己效力,可都被禄东赞婉拒了。

  李世民欣赏他的才能,更欣赏他的这种风骨,可惜这家伙每次来长安,都是抱着同一个目的,为他们的赞普松赞干布求亲,这让李世民无比头疼。

  “尊贵的大唐天可汗陛下!”禄东赞朝李世民再次躬身一礼,声音洪亮,回荡大殿。

  “外臣禄东赞奉我吐蕃赞普之命,第三次前来大唐,只为表达我吐蕃愿与大唐永结姻亲之好,共筑边境百年和平之诚心!”

  殿内文武百官目光皆聚焦于他。

  李世民端坐龙椅,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贵使之心,朕已知之,然,和亲乃大事,需从长计议!”

  禄东赞似乎早有预料,他深深一揖,语气愈发恳切:“天可汗陛下明鉴!我主对大唐文化心向往之,对天可汗陛下之威仪更是敬佩万分!”

  “听闻天可汗陛下嫡长公主,长乐公主殿下,娴雅端方,蕙质兰心,乃天下女子典范!”

  “我主倾慕不已,愿以高原最珍贵的宝石为聘,迎娶长乐公主,立为我吐蕃国母,尊荣无限,并愿向大唐称臣纳贡,永为藩篱!”

  此言一出,殿内百官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求娶大唐嫡长公主?这吐蕃胃口不小啊!

  程咬金和尉迟恭刚想迈步出列,将这不要脸的家伙喷个体无完肤,便被李勣一个眼神给瞪回去了。

  李世民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舒缓,淡淡道:“长乐年幼,且刚经历变故,朕与皇后意欲多留身边些时日,暂无意令其远嫁,贵使美意,朕心领了,此事容后再议!”

  禄东赞闻言,满脸失望,仿佛错过了稀世珍宝一般道:““唉!竟是如此,外臣替我主深感遗憾!”

  李世民见他不再纠缠,顿时长松了一口气。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禄东赞突然话锋一转。

  “尊贵的天可汗陛下,长乐公主殿下凤驾难至,我吐蕃亦不敢强求!”

  “外臣听闻,陛下之妹,永嘉公主殿下,风华绝代,性情开朗,如今亦是待字闺中!”

  他刻意模糊了李月与窦奉节和离的事实。

  “赞普对永嘉公主殿下亦心仪已久!若陛下能允永嘉公主下嫁,我吐蕃同样以最高礼节相迎,所有承诺一如之前!”

  “此举既可全两国邦交之谊,亦可慰永嘉公主殿下之心,岂非两全其美?还望天可汗陛下成全!”

  他退而求其次,将目标锁定为永嘉公主李月,并抛出了极其诱人的条件——称臣纳贡!

  这对于注重天朝威严和李世民个人威望的朝堂来说,具有不小的冲击力。

  果不其然,那些原本就与李唐皇室不睦,或乐于见到皇室公主远嫁以“为国分忧”的世家官员们,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

  一位王姓御史率先出列:“陛下!臣以为此议甚好!吐蕃称臣,更能彰显我大唐赫赫天威,恩泽远播!于国于民,皆有大益!臣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允准此婚事!”

  “禄东赞大相诚意拳拳,吐蕃若称臣,则西南无忧矣!”

  “永嘉公主殿下能为国远嫁,亦是皇室楷模!”

  “微臣附议!”

  一时间,殿内百官附议之声此起彼伏。尤其以世家官员为甚。

  他们才不关心公主远嫁是否幸福,他们看到的是政治利益和顺便能给李世民添堵的快感。

  李世民面沉如水,扶着龙椅扶手的手猛然握紧。

  称臣?朕缺他那点贡品吗?永嘉那脾气嫁过去,是和平还是引发吐蕃内乱?

  还有那晚…万一真有了…朕的外甥或者外甥女难道要在高原上喝风吗?

  魏征你这老匹夫!平时怼朕最欢,关键时刻怎么就哑巴了?!

  就在李世民骑虎难下之际,站在文臣队列后边的林平安跨步出列,朝李世民拱手道。

  “陛下!臣,户部度支司郎中林平安,有本奏!”

  (槽!这帮老梆菜和稀泥和上瘾了?就知道拿大义压人!欺负我家月月没人撑腰是吧?看小爷我怎么搅黄这破事儿!)

  林平安看着一众世家官员,眸底深处闪过一道冷意。

  “哦?林爱卿有何事要奏?快快讲来!”李世民双眼一亮,急声道。

  快!给朕狠狠的怼他!

  一众世家官员则是满脸不悦地看向林平安,这小子又想出什么幺蛾子?

  “陛下,诸位大人!”林平安开口,语气诚恳,“禄大相和各位大人所言,句句在理,都是为了大唐江山社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啊!”

  (感人肺腑?我呸!一群没卵蛋的东西!)

  他话锋一转,看向禄东赞,竖起一个大拇指:“禄大相,你这称臣纳贡的诚意,真是天地可鉴,日月同辉啊!”

  (切!不就是画大饼,空手套白狼吗?这业务小爷我比你熟!)

  “但是呢!”林平安搓了搓手指,露出了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咱们大唐呢,讲究个实在,你看,我们嫁公主,是实打实的投入,风险巨大!”

  “你这光靠嘴说…呵呵,不是我们不信你,实在是这年头,这空口承诺,它不值钱啊!”

  禄东赞眉头紧皱:“林县伯此言何意?我吐蕃……”

  可他话未说完便被林平安打断了。

  “大相别急!我的意思是,为了体现你吐蕃的诚意,为了让陛下和我们都安心,咱们是不是得按老祖宗的规矩来点保证金?”

  满朝文武,包括李世民,都懵了,这又是啥新词?

  “就是让你们赞普送个王子或者王爷过来!当然公主也行!”

  “咱们包食宿,鸿胪寺标准间,免学费,国子监旁听资格!”

  “等他在我们这儿学好大唐礼仪,吃惯大唐美食,长得白白胖胖,人见人爱,充分证明了吐蕃的诚意后,咱们再谈嫁公主的事儿!这叫风险对冲!双赢!懂吗?”林平安解释道。

  “噗——”程咬金没忍住笑出了声,又赶紧捂住嘴。

  李世民也是憋着笑,点头附和道:“嗯!林爱卿此言,虽用词新颖,却也不无道理,古制确有此法!”

  禄东赞的脸已经从猪肝色变成了惨白色,他感觉自己不是在朝堂,而是在和一个市侩的商贾讨价还价!

  他气得浑身发颤,指着林平安怒道:“你这是在侮辱我吐蕃!”

  (急眼了?急眼就对了!就是要你知难而退!跟我斗?小爷我玩死你!)

  林平安故作委屈道:“大相何出此言?这怎么是侮辱呢?这是邦交惯例啊!”

  “这是对你吐蕃诚信度的最高认可和期待啊!你要是不愿意…”他耸耸肩,两手一摊。

  “那只能说明你这称臣的诚意含水量有点高,陛下,你说是不是?”

首节 上一节 92/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