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第153节

  “说起来,本宫那不成器的侄儿长孙冲,前日在婚宴上得见雪雁,回去后便魂不守舍,也不怕惹人耻笑!”

  李道宗是何等人物,久经官场,瞬间便听出了长孙皇后话中的深意。

  他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女儿雪雁近来偶尔失神、提及林平安时那欲语还休的娇羞模样,又想到南郊藉田和林府婚宴上,女儿看向林平安时那难以掩饰的倾慕眼神。

  李道宗心头不由一紧道:“娘娘厚爱,臣代小女谢过!只是小女自幼被臣与王妃娇惯坏了,性子看着温婉,实则颇有主见!”

  “她的终身大事,臣与王妃虽心急,却也不敢过分相逼,总需问问她自己的心意才好,免得误了她终身!”

  长孙皇后是何等玲珑心窍,自然听出了李道宗的婉拒之意,也明白这“颇有主见”和“心意”所指为何。

  她心中了然,看来雪雁那丫头对林平安的心思,只怕李道宗夫妇俩早已察觉,甚至可能是默许的。

  她脸上笑容不变,微微颔首道:“承范与弟妹爱女之心,本宫明白!儿女姻缘,确实讲究缘分,强求不得,此事暂且不提,容后再说也罢!来,尝尝这醉月楼新出的点心,甚是可口。”

  她不着痕迹地将话题转移开,仿佛刚才真的只是一次随意的家常闲聊,维持了席间和谐的气氛。

  李道宗满脸感激,忙顺势夹起一块点心塞进嘴中,接着双眼一亮,夸赞不已。

  “嗯,不错!这点心口味确实独特!”

  然而,这番看似云淡风轻的对话,落在有心人耳中,却不亚于一场无声的交锋。

  坐在长孙皇后不远处的林平安,虽然看似在照顾高阳和小兕子,实则耳朵早已竖了起来,将这番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

  (好家伙,这长孙阴人动作够快的啊!这就把手伸到雪雁丫头这里了?幸好老丈人……呃,江夏王还算明事理!)

  林平安心里嘀咕着,面上却不动声色。

  老丈人???

  好啊!这混账竟然早就惦记上雪雁那丫头了!

  一直竖着耳朵听的李世民一张脸顿时就黑了。

  房玄龄和魏征都只顾低头吃菜,对于长孙皇后与李道宗的交谈,恍若未闻。

  长孙无忌见长孙皇后转移了话题,眼底失望之色一闪而逝,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只是握着酒杯的手悄然握紧。

  他知道这场联姻失败了!

  酒足饭饱后,程咬金、尉迟恭,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因还有公务在身便告退离开。

  转眼间,林府前厅便只剩下李世民一家子。

  酒菜撤去,侍女重新奉上香茗和精致的茶点。

  李世民惬意地靠在软榻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家庭闲暇。

  闲聊了片刻家常,长孙皇后看向林平安,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说道:“平安,今日这土豆祥瑞现世,亩产超千斤,此等旷古烁今的功绩,想必不日便会传遍天下,载入史册。”

  “母后记得,你先前在朝堂之上,与百官立下赌约,若土豆真能亩产千斤,陛下便允你再尚一位公主!如今赌约已成,不知你这心里可有了人选?是长乐还是永嘉?”

  此言一出,大厅瞬间死寂。

  李承乾和李泰闻言,差点没把嘴里的茶喷出来!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悚。

  这话是他们能旁听的吗?兄弟俩不约而同地缩了缩脖子,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两人眼又不瞎,自然看出了林平安与李月之间的猫腻。

  而原本依偎在林平安身边,正拿着一块糕点喂给小兕子的高阳,听到这个话题,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她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如今被长孙皇后当面问出,心中仍是酸涩难当。

  她低头小手悄然握紧,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而另一只手则无声无息地滑到林平安的后腰,然后狠狠一掐。

  “啊嘶——”林平安猝不及防,疼得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亲娘诶!母后您还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啊!当着高阳的面问这个?这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吗?!)

  林平安心里疯狂吐槽,脸上却还得努力维持着镇定。

  李治见气氛不对,连忙拉着小兕子跑到前院大厅一角玩过家家去了。

  李世民则是一脸的幸灾乐祸。

  混账东西,让你平时嚣张!这下看你怎么选?!

  林平安自然知道孰轻孰重,李月怀有身孕已四个多月,此事绝不能久拖,必须尽快给她和孩儿一个名分!至于李丽质……只能暂时委屈一下了。

  “母后,此事关乎两位公主殿下的清誉,儿臣不敢妄言!不过……”

  他顿了顿,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连假装玩闹的李治和小兕子都悄悄竖起了耳朵。

  “永嘉公主殿下年纪也不小了,都20好几了!与儿臣相识于微末,多有照拂!且殿下与窦奉节和离,坊间难免有些许流言蜚语!”

  “儿臣以为,若能早日为殿下寻一良缘,定能平息物议,于殿下清誉亦是保全。”

  (臭小子,算你还有点担当!知道先紧着紧要的来!)李世民满意点头。

  这种事情只能让长孙皇后来问,他一个大男人实在是难以启齿。

  长孙皇后何等聪慧,立刻明白了林平安的选择。

  她意味深长地看了林平安一眼,又看了看旁边撅着嘴的高阳,颔首道:“嗯,永嘉之事,确需妥善安排!你有此心,甚好!”

  林平安长舒一口气,连忙岔开话题,拿起一块精致的点心朝小兕子喊道:“兕子,来,尝尝这个,可甜了!”

  小兕子忙快步跑了过来,接过他手中的点心,眉眼带笑道:“谢谢姐夫!”

  随着这个话题的揭过,厅内气氛瞬间一松。

  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俩这才偷偷抹了把冷汗,感觉像是刚从刀山火海上走了一遭。

  又闲聊了半个时辰,李世民才带着一家子离开了林府。

第217 章 李世民:好贤婿!果然没让朕失望!

  很快,林府后院那亩产千斤的“祥瑞”土豆伴随着冬日凛冽寒风,迅速席卷了整个长安城。

  “听说了吗?长安侯府上那土疙瘩,一亩地出了一千两百多斤粮食!”

  “一千两百斤?!老天爷!这……这得养活多少人?!”

  “神农在世!这绝对是神农在世啊!”

  无数百姓在听闻这个消息后,都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面向林府所在的方向,自发虔诚地跪拜。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经国大业,但他们知道能让他们、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不再挨饿的人,在他们心中,便是活生生的神灵!

  一时间,“神农在世”的呼喊声再次在长安各坊此起彼伏,声浪几乎要冲散天上的阴云。

  而那些原本因为粮价之事,对林平安恨得牙痒痒,暗中酝酿着找机会弹劾或使绊子的一众世家见状,顿时一个个都熄火了。

  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攻击一个被百姓视为“神农”的人?那简直是自取灭亡,百姓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然而,长安城的沸腾并未就此停歇。

  朝廷的一道正式布告,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把,再次引爆了整个长安城。

  布告由京兆府的差役们敲着锣,贴遍了长安一百零八坊的主要街口。

  白纸黑字,盖着鲜红的官印,每道布告前都有小吏帮忙解读,毕竟大唐百姓的识字率堪忧。

  “山东大儒不日将齐聚长安,与长安侯于朱雀街头,公开论道,辩明圣贤真义……”

  布告贴出来没两天,在长安城朱雀大街靠近皇城的端头,一座高达丈余、宽阔结实的木质擂台,以惊人的速度开始搭建。

  工部的工匠们日夜赶工,红色的绸布开始装饰台沿,“论道台”三个鎏金大字在冬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消息以长安为中心,向周围急剧扩散辐射。

  “山东大儒对阵长安侯!”

  “公开论道!朱雀街头!”

  “快!快去长安!此乃百年难遇之盛事!”

  各地的文人士子瞬间躁动,无论是皓首穷经的老学究,还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书生,闻听此讯,无不心潮澎湃。

  这不仅是学术之争,更是关乎道统、关乎思想的碰撞!许多人当即收拾行囊,不顾天寒地冻,道路难行,冒着风雪向长安进发。

  而那些数量更为庞大的“吃瓜群众”也沸腾了!侯爷战群儒!而且这侯爷还是最近炙手可热的神农!这戏码,比勾栏唱的戏文还要精彩刺激百倍!

  当即,无数家财万贯的富贾豪商拖家带口,如同百川归海般涌向长安。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长安城差点被汹涌而来的人流给撑爆了。

  原本因寒冬和之前经济低迷而显得有些冷清的客栈,瞬间爆满。

  掌柜的笑得合不拢嘴,房钱翻了几番依然一房难求,连堆放杂物的仓库都临时收拾出来打了地铺。

  酒肆、茶馆、饭庄,尤其是林平安名下的醉月楼,更是天天爆满,座无虚席。

  平康坊的各家青楼,生意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丝竹管弦之声彻夜不息,姑娘们都累并快乐着,老鸨子数钱数到手软。

  先前还因粮价风波显得有些萧条的长安城,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瞬间变得活力四射,人声鼎沸!

  长安本地人更是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商机,能住在天子脚下的,有几个是傻子?几乎是一夜之间,整个长安城都“动”了起来!

  朱雀大街两侧,以及各主要坊市的街道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无数临时摊位。

  有支起大锅,卖着热气腾腾、价格公道的胡辣汤、羊肉泡馍、馎饦的。

  有摆开桌椅,提供廉价茶水,兼卖些自家腌制的咸菜、胡饼的。

  有心灵手巧的妇人,做着各种寓意吉祥的香囊、绣帕,向那些远道而来的书生和看客们兜售。

  甚至有机灵的孩童,穿梭在人群中,帮忙引路做向导挣钱的。

  虽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但街头两侧,每一个摊主都笑容满面,手中的铜钱叮当作响,装钱的陶罐很快就换成了木箱。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圣贤大道,但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有着神农之称的长安侯再次创造了奇迹,不仅带来了能填饱肚子的祥瑞,更带来了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滚滚财源!

  皇宫,立政殿内,炭火烧得正旺,将冬日的严寒隔绝在外。

  李世民看完手中的详细奏报,不禁哈哈大笑。

  “哈哈哈……好!好贤婿!果然没让朕失望……”

  说着,他从榻上站起身,来回踱步,满脸兴奋。

  一旁正在翻阅书卷的长孙皇后,听着自家夫君那毫不吝啬的夸赞,尤其是那一声声“好贤婿”,不由哭笑不得。

  她放下书卷,端起桌上一碗散发着浓郁苦涩气味的汤药,递了过去。

首节 上一节 153/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