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第152节
他伸手将她揽入怀中,刮了下她的俏鼻:“想什么呢?我是那么不知怜香惜玉的人吗?明日还有的忙,早点休息吧!”
门外的画屏听到这话,满脸失望。
翌日,天光早已大亮,因李世民要率众臣前来,林平安没有去上朝,抱着怀里温香软玉的高阳,直睡到日上三竿才悠悠醒来。
在画屏和孔明月稍显笨拙的伺候下,夫妇俩穿戴洗漱完毕。
刚用完早膳,还没等消食,林朔便匆匆来报:“侯爷,公主殿下,陛下的仪仗已到府门外了!”
林平安闻言,立刻让林朔大开中门,自己则整理了一下衣袍,与盛装打扮的高阳一起,率领全府上下仆役侍女,浩浩荡荡地来到府门外迎接。
林府门外,车马簇拥,旌旗微扬,场面颇为壮观。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亲临,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兄弟也跟随在侧。
而所谓的“百官”,实则只有房玄龄、马周、魏征、长孙无忌、李道宗、程咬金、尉迟恭、李勣、王珪、高士廉等一二十位核心重臣。
让林平安有些意外的是,孔颖达和盖文达两人竟也赫然在列。
林平安和高阳连忙上前,与帝后及诸位重臣一一见礼,姿态恭敬又不失从容。
一番寒暄过后,林平安也不多作耽搁,直接引着众人穿过前院,来到了后院。
为了防冻,田埂周围细心地搭着棚子,此刻掀开一角,露出了里面已然枯黄的土豆藤蔓。
李世民满脸激动,朝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等人招呼道:“诸位爱卿,随朕一同下去,将这祥瑞之物请出来!”
“陛下且慢!”林平安见状,连忙出声阻止。他可是知道这些养尊处优的大佬们,挥舞锄头的本事估计比骂架差远了。
他赶紧拿起一把锄头,亲自下到田里,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陛下,诸位大人,挖这土豆需得小心,锄头要离根茎远一些,斜着入土,轻轻一撬,切忌用蛮力,否则容易将其挖破,不耐储存!”
孔颖达见状,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
在他看来,林平安无疑是在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罢了。
众人见他煞有介事都不由纷纷点头。
很快,众人纷纷撸起袖子,拿起锄头,化身“老农”,开始下地挖土豆。
当第一锄下去,扒开泥土,看到那埋藏在根须下,一连串足有成人拳头大小、沾着新鲜泥土的黄色块茎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这么多?!”
“这一窝起码得有七八个吧?!”
程咬金性子最急,一锄头下去用力过猛,只听“咔嚓”一声,一个硕大的土豆被他直接刨成了两半,露出里面淡黄色的瓤。
“程知节!你个莽夫!暴殄天物!给朕小心点!”李世民脸都黑了,怒斥道。
程咬金讪讪一笑,连忙小心翼翼起来。
有了前车之鉴,众人越发小心,不到一亩地的土豆,二十来人足足挖了一个多时辰才全部挖完。
第215 章 我去,这两神棍也忒不要脸了吧?
当所有的土豆被集中堆放在田埂边时,犹如一座堆成的金黄色小山,那视觉冲击力,无比震撼!
看着这座“土豆山”,就连一直对林平安抱有偏见的孔颖达,此刻也激动得老脸通红,嘴唇哆嗦着,想说点什么,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眼神复杂地看着那堆土豆,仿佛看到了无数饥民得以活命的希望。
紧接着,在李世民的亲自监督下,众人又花了半个时辰,用带来的大秤,将这些土豆一一过秤。
最终结果出来,由房玄龄亲自高声唱报:“经核算,此一亩土豆,总重为一千二百零三斤六两五钱七分!”
比林平安预言的亩产千斤,还足足超出了两百多斤!
“天佑大唐!祥瑞啊!”
“陛下洪福!此乃天降祥瑞,佑我大唐!”
现场瞬间沸腾了!
一直站在田边观看的长孙皇后,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她紧紧握住身边小兕子的小手,喃喃道:“有了此物,我大唐百姓终于可以少受些饥馑之苦了!”
她仿佛看到了天下仓廪充实、路无饿殍的盛世景象。
长孙无忌心头巨震,他原以为林平安是夸夸其谈,没想到对方竟然还是保守估计。
魏征抚掌大笑,连道数声:“好!好!好!”。
程咬金和尉迟恭更是激动得如同孩童,围着土豆堆又蹦又跳,哪里还有半点国公的威仪。
李勣亦是抚须长笑,眼中精光闪烁:“有此神物,何愁我大唐国力不丰,兵锋不盛?!”
就在这时,出门办事回来的袁天罡和李淳风联袂而来。
“参见陛下!”
“参见皇后娘娘!”
两人上前分别朝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齐声见礼。
李世民心情正好,笑道:“国师,太史令,你们来得正好!快来一同见证这祥瑞出世!”
袁天罡看向堆成小山的土豆,眼眸闪过一丝惊异。
两人点头,手指掐算不休,到最后,李淳风更是从怀中摸出了罗盘,神色凝重的观测起来。
众人见状,都不由屏气凝神,不敢言语。
(啧,罡子这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测算国运呢…不过也好,有他们俩背书,这土豆的祥瑞之名算是彻底坐实了!)林平安看着两人的动作,心里暗乐。
李世民嘴角一抽,不着痕迹的瞪了林平安一眼。
半晌之后,袁天罡激动说道:“陛下!此地灵气汇聚,生机勃发,与此神物相互呼应!贫道观测天象地气,此物之出,非是偶然,实乃应运而生,合该在此盛世现世,以养万民!此乃陛下德感上苍,天降嘉禾之兆!”
李淳风也停止了掐算,出声附和:“国师所言不错!臣方才默运周天,推演气数,此物之气运绵长厚重,与大唐国运紧密相连,确系佑我大唐之神物!其名“土豆”,看似质朴,实则内蕴乾坤,正合我道家“大巧若拙”之理!”
两位道门大佬,一位从地气灵机,一位从星象气运,双双肯定了土豆的“祥瑞”属性,并且将其与李世民的德行和大唐的国运直接挂钩!
李世民听得心花怒放,比刚才自己挖出土豆还要激动!如果说刚才只是为高产而喜,现在则是为这“天命所归”而狂喜!
“哈哈哈……好!好!天佑大唐!朕与诸公,共承天眷!”
在场众人也是纷纷出言恭喜,什么陛下圣明,什么陛下乃天之子等,一顿彩虹屁下去,李世民乐的都快找不着北了。
(我去,这两神棍也忒不要脸了吧?这土豆明明是我弄出来的,跟二凤有屁的关系啊?还灵气,你以为修仙呢?!)林平安一脸无语。
李世民:“……”
盖文达张了张嘴,想反驳这“怪力乱神”之说,但面对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两位连皇帝都敬重三分道门领袖的断言,尤其是将其拔高到“国运”层面,他们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质疑。
毕竟,儒家也讲“天人感应”。
就在这时,孔颖达看向林平安发出了质疑:“长安侯,此物产量虽高,但不知其口味如何?倘若苦涩难以下咽,恐怕……也难以推广啊。”
众人闻言,顿时眉头也是一皱。
是啊,这东西看起来卖相就不咋地,一颗颗土疙瘩,这味道又能好到哪去?若是难以下咽,纵然产量再高,也是白搭。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相视一眼,也不禁心头一紧。
林平安对此早有准备,他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孔老所虑极是!在诸位挖土豆之时,我已命人取了一些送去后厨处理。”
而后,他拍了拍手,早已等候多时的柳如烟带着七八名侍女端着一个个精美的食盘鱼贯而出。
只见食盘之上,盛放着各式各样的土豆制品:蒸熟的土豆,热气腾腾,油炸的土豆条,金黄酥脆!还有捣成泥状、拌了少许蜜糖的土豆泥,看起来细腻诱人。
蒸的、煮的、炸的应有尽有。
这花样繁多的吃法,让众人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率先上前,每一样都仔细品尝了一遍。
蒸土豆粉糯甘香,炸土豆条外脆里嫩,土豆泥香甜软滑。夫妇俩品尝之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与满足。
“妙!妙不可言!”李世民抚掌大笑,毫不吝啬地夸赞。
“蒸煮可做主食,炸制可做零嘴,制成泥状更适宜老幼!”
长孙皇后也笑着点头:“味道质朴却可口,易于饱腹,确是难得的佳品!”
见帝后如此评价,众人再也按捺不住,纷纷上前试吃。
一时间,后院中满是咀嚼和赞叹之声。
就连一向严谨的魏征,在尝过蒸土豆后,也连连点头。
孔颖达和盖文达各自拿起一块蒸土豆,小心地放入口中,那粉糯的口感,让两位老儒眼眶湿润。
他们仿佛透过这简单的食物,看到了儒家理想中“黎民不饥不寒”的大同世界,激动得几乎难以自持。
小兕子吃得满嘴都是土豆泥,她抬起亮晶晶的眸子,看着自家姐夫,小脸上满是毫不掩饰的崇拜:“姐夫!你好厉害呀!这个黄疙瘩好好吃!”
一旁的高阳见状,心中不由暗自庆幸。
还好兕子年纪小。
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俩看着林平安都不禁心头感叹。
此子之能,已非凡俗可论,若能得此子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第216 章 好家伙,这长孙阴人动作够快的啊!
时间很快便来到了正午,林平安本打算做一桌土豆宴招待众人,但却被李世民一顿训斥,这1000多斤还要留着做种子呢,吃一个就少一个。
林平安无奈只能作罢。
眼看已近饭点,除了几个核心重臣留下外,其余的全部离开了林府各回各家。
前院饭厅内,丰盛饭菜摆了满满一大桌。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李承乾,李泰,李治,小兕子,还有高阳和林平安等几人共坐一桌。
席间,其乐融融,气氛融洽,众人吃的都很开心,李世民更是频频举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席间其乐融融。
长孙皇后仪态万方,细心地为身边的小兕子夹菜,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邻桌正与程咬金笑谈的李道宗,她凤眸微转,心中一动。
趁着李世民与臣子们讨论暂歇,厅内笑语稍缓的间隙,长孙皇后目光含笑地望向李道宗开口说道。
“承范,今日这土豆丰收,实乃我大唐之幸,亦是宗室之荣!”
话落,她看了一眼大快朵颐的小兕子和李治,一脸回忆的感叹道。
“果真是岁月不饶人呢,雪雁那丫头以前可是一直缠着本宫要糖吃,可转眼间也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知书达理了。”
李道宗闻言,连忙放下酒杯,拱手回道:“皇后娘娘谬赞了!小女顽劣,当不得娘娘如此夸奖!倒是臣常年在外,疏于管教,多亏王妃悉心教导,方能勉强不失礼数!”
长孙皇后闻言,微微一笑,语气依旧随意:“这女儿家大了,做父母的难免要多操心。雪雁品貌出众,性情温婉,这长安城里不知多少好儿郎瞩目呢!”
上一篇: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