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第150节

  “晚辈想问,他们哪位是亲眼见过孔圣人,亲耳听过他老人家讲课的?”

  “你!”盖文达一口气差点没上来,脸色涨红道:“强词夺理!圣人之言,微言大义,后人阐发,乃是传承道统!”

  “是是是,传承道统,晚辈明白。”林平安从善如流地点点头,然后看了一眼王玄策问道。

  “那敢问盖老,若孔圣人活到今天,看到我这弟子,一个九岁的流民之子,挣扎于温饱,见识过生死,他会如何向我这弟子解释,既来之,则安之?”

  “是会像您这样,引经据典,大谈季氏与仁德,还是会像我这弟子所理解的那样,用最直白、最贴近他生活的方式理解,到了这里,就安心住下,努力活下去?死了便安息埋葬在这里?”

  “这……”盖文达一时语塞,他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圣人之言,向来是高悬于庙堂之上,用于治国平天下,何曾需要俯就一个流民童子的认知?

  林平安见他不言,接着道:“还有那君子不重则不威,您说君子要庄重,可孔子他老人家还说过“吾与点也”,赞赏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洒脱自在。”

  “这庄重吗?若按字面意思,我弟子理解成下手要重,虽然粗俗,但用在对付刚才那种欺凌弱小的恶仆身上,是不是比空谈庄重威仪,更有效?”

  盖文达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林平安:“你……你这是诡辩!亵渎!圣人之言,岂能与市井斗殴相提并论!”

  “诶,老先生别急嘛!”林平安摆手,继续说道:“咱们再举个例子,《论语》里说以德报怨,老先生肯定认为是说要用德行感化仇敌,对吧?”

  “自然如此!此乃圣贤胸怀!”盖文达深以为然的点头。

  “那请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又作何解?”林平安立刻抛出一句,眼睛眨巴着,像个好奇的学生。

  “这“直”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公正的回报”?别人打我一拳,我是不是可以直接打回去?这算不算遵循圣人之道?”

  “总不能用脸去感化别人的拳头吧?那到底是以德报怨对?还是以直报怨对?圣人到底想让我们怎么做?还是说他老人家的话,也需要看情况?”

  他这一连串的问题,如同一个个套娃,把盖文达绕了进去。

  盖文达张口结舌,他发现无论自己支持哪一种说法,都会被林平安用另一句来反驳。

  圣人之言,在这些具体的、甚至有些刁钻的情景下,似乎变得有些自相矛盾!

  盖文达脸色由红转白,手指着林平安,嘴唇哆嗦着,想要驳斥,却发现自己像是撞在了一团棉花上,无处着力。

  “你……你……歪理邪说!尽是些哗众取宠之言!”盖文达有些底气不足的训斥道。

  林平安见好就收,脸色肃然道:“盖老,晚辈并非要否定所有先贤注解,更非亵渎圣人!只是觉得,学问是活的,是用来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死记硬背、束缚思想的枷锁。”

  “圣人因材施教,对不同弟子说不同的话,若他今日在此,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他的解释也定然不同!”

  “我教我弟子,首要的是让他明白如何在世间立足,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心存良善!”

  “至于经义微言,待他长大些,有了自己的经历和独自思考能力,自然会去探寻,若一味强求他此刻便理解您所说的“煌煌正道”,这与囫囵吞枣、刻舟求剑何异?”

  盖文达怔怔地站在那里,看着眼前这个言辞犀利、思维跳脱的年轻人,又看了看他身后那个眼神清澈、带着野性与韧劲的孩子,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他一生恪守经典,从未有人敢如此质疑,也从未有人从这样一个“实用”甚至“生存”的角度来解读圣人之言。

  他突然感觉自己的道心有些动摇。

  但他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深深地看了林平安一眼,又复杂地看了一眼王玄策,然后步履蹒跚地离开了。

  小兕子和李治看着盖文达离去的身影,又看看一脸“我只是实话实说”的林平安,只觉得姐夫实在是太厉害了,竟然能把盖老夫子说得哑口无言。

  王玄策更是目光灼灼,满脸崇拜地看着自己的师父,师父说的“学问要用于实处”,他好像有点明白了。

  盖文达离开后,众人的目光齐齐落在了那名引着盖文达前来、此刻显得有些局促的少年身上。

  这少年约莫十七八岁年纪,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

  见众人都看向自己,他连忙上前几步,朝林平安、李治、小兕子等人郑重地一一行礼,接着说道。

  “在下裴行俭,方才见课堂喧闹,恐生事端,故才去请了盖师前来,若有唐突之处,还望海涵。”

  林平安听到这个名字,双眼骤亮。

  (裴行俭!未来的名将啊!苏定方的徒弟,文武双全,平定西域的牛人!这可是潜力股中的绩优股!)

  林平安一个箭步就上前握住了裴行俭的手:“哎呀呀!原来是裴兄弟!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一表人才!”

  裴行俭有些手足无措,一脸困惑和尴尬:“长安侯,您认识在下?”

  他搜肠刮肚,确定两人是第一次见,这久仰大名从何谈起?

  “诶!神交已久,神交已久!”林平安拍着裴行俭的手背,微笑说道。

  “我早就听闻裴兄弟勤奋好学,乃是我大唐年轻一辈的楷模!今日有幸相遇,定要好好亲近亲近!”

  见他对裴行检如此热情,把旁边的小兕子和李治还有王玄策看得是一愣一愣的。

  裴行俭被林平安这连捧带拉,弄得晕晕乎乎,还没想明白这“神交”是怎么个交法,就听林平安热情地发出邀请。

  “相请不如偶遇!走走走,裴兄,咱们一起去醉月楼,我请客!务必赏光!”

  小兕子和李治一听要去醉月楼,顿时兴奋的不行。

  裴行俭本想推辞,他与林平安素无交集,对方又是侯爷,身份悬殊,加之刚才场面尴尬,实在不好意思叨扰。

  但林平安根本不给他拒绝的机会,一边拉着他,一边招呼着三个小的,兴冲冲地就朝外走去。

第212 章 李世民:这混小子,早不来,晚不来,专挑这时候来…

  一行人来到熙熙攘攘的东市,踏入装饰雅致、客流如织的醉月楼。

  掌柜的一见东家来了,忙点头哈腰的将他们引至三楼最为清静奢华的一个雅间。

  雅间内布置典雅,窗外可见长安街景。

  很快,各式精美的炒菜、点心、以及清澈如水却烈性十足的醉仙酿和特调的果子露摆了一桌,香气四溢,令人食指大动。

  小兕子和李治立刻被美食吸引,吃得是津津有味,尤其是小兕子吃的那叫一个小嘴流油。

  王玄策虽然也饿,但吃相还算斯文,他偶尔看一下坐在对面的裴行俭,心中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努力,向他看齐。

  林平安亲自给裴行俭斟上一杯醉仙酿:“裴兄弟,来,尝尝这酒,这可是我们醉月楼的独门秘方!”

  林平安举杯一饮而尽,然后看着裴行俭,随口问道,“我看裴兄弟器宇轩昂,不知平日里是偏好经史子集,还是对弓马骑射感兴趣?”

  裴行俭喝了口酒,回道:“回侯爷,在下二者皆有涉猎,家祖曾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可偏废!”

  “嗯,不错!裴兄弟此言深得我心!大丈夫立于世,就当文武双全!光会读书,那是书呆子,光会打架,那是莽夫!得像裴兄弟这样,提笔能安邦,上马能定国,才是真豪杰!” 林平安微笑点头。

  接着,林平安又开始天南地北地胡侃,从西域风物扯到兵法韬略,时不时还抛出几个看似荒诞却细想又有几分道理的问题。

  比如“若以少量精骑深入敌后,该如何保证补给?”、“如何利用天时地利,不战而屈人之兵?”,问得裴行俭时而沉思,时而惊讶,不知不觉间,最初的拘谨和陌生感消散了大半,甚至开始主动与林平安讨论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越发融洽。林平安看着眼前这位尚显青涩却已初露锋芒的未来名将,心中暗爽。

  (嘿嘿,提前投资,稳赚不赔!这小子,可得牢牢绑在……呃,是建立深厚的友谊!)

  林平安越看裴行俭越是满意:“守约啊,我看你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是我大唐栋梁!以后常来醉月楼,就当自己家,随便吃!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谁要是欺负你,报我林平安的名字!”

  裴行俭被林平安这忽而高深莫测、忽而豪气干云、忽而又有点“痞里痞气”的做派弄得哭笑不得,但心里却也淌过一道暖流。

  从小到大能真心对自己好的屈指可数,林平安算一个。

  他起身郑重地朝林平安拱手:“侯爷厚爱,守约铭记于心!”

  看着这一幕,小兕子凑到李治耳边,小声说:“阿兄,姐夫他好像很喜欢这个裴家哥哥呀?”

  李治点头,看着自家姐夫那“如获至宝”的眼神,小声回道:“姐夫看人的眼光,一向很准的!”

  因为小兕子他们下午还有课,吃完饭后,林平安便将他们送回了弘文馆。

  出了弘文馆后,林平安便直奔皇宫而去。

  皇宫,立政殿。

  李世民刚与长孙皇后用完午膳,正琢磨着拉爱妻去后殿好好温存一番,享受这难得的午后闲暇。

  他手刚搭上长孙皇后的纤腰,清竹便快步入殿,朝两人躬身禀报:“陛下,娘娘,长安侯在殿外求见。”

  李世民兴致被打断,顿时脸都黑了,没好气道:“这混小子,早不来,晚不来,专挑这时候来……”

  长孙皇后脸色羞红,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轻轻拍开他不老实的手,整理了一下微乱的衣襟,对清竹道:“宣平安进来吧!”

  清竹领命而去。

  不多时,林平安跨步入殿,朝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躬身一礼:“儿臣见过父皇,母后!”

  “免礼吧!这天寒地冻的,你不窝在府里陪高阳,跑宫里来作甚?”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一脸不爽道。

  (我去!看二凤这副欲求不满的模样,自己不会是打扰了两人的好事吧?)林平安见状,心中嘀咕道。

  李世民嘴角一抽。

  长孙皇后微笑着,一指桌边的凳子,招呼道:“平安快坐下说话!”

  随后她又吩咐清竹奉茶。

  林平安依言坐下,接过清竹递过来的热茶,直接开门见山道:“父皇,母后,儿臣此来是有两件要事禀报!”

  “这第一件,林府后院种的土豆,已经成熟了,藤蔓都开始枯黄!眼看深冬已至,若是再不挖出来,怕是都要冻坏在地里,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土豆成熟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闻言,双眼齐齐一亮。夫妇俩可是对那号称能亩产千斤的祥瑞期盼已久了!

  李世民立刻拍板:“好!明日早朝散后,朕便带着文武百官,亲临林府,看看是否真如你所说能亩产千斤!”

  长孙皇后连忙说道:“陛下,妾身也想去!”

  李世民点头:“嗯,那便一起去吧!”

  话落,李世民看向殿门外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刚刚因为土豆而振奋的心情顿时消散大半。

  他满脸忧虑道:“粮食之困或将得解,可今年关中的冬天,比往年冷的多!导致木炭价格飞涨,寻常百姓之家,如何用得起?”

  “若无取暖之物,不知又有多少百姓要冻毙于风雪之中……”

  长孙皇后也是凤眉紧蹙:“是啊,现在才十一月中便这么冷了,若是再过一个月……唉!”

  林平安却是微微一笑:“父皇,母后,为何取暖一定要用木炭?为何不用石炭?”

  石炭也就是煤炭。

  李世民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小子,你莫非糊涂了?那石炭燃烧起来毒烟甚重,不知害死了多少尝试用它取暖的百姓!这东西用来炼铁烧窑还行,取暖的话就算了!”

  长孙皇后点头附和:“是啊,平安,此事非同小可,切莫儿戏!”

  林平安闻言,解释道:“父皇,母后,这石炭有毒,并非是它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不得法!”

  “那毒气,主要是一氧化碳……呃,就是一种吸入多了会让人头晕、恶心,最后在睡梦中无声无息死掉的气体。”

  他见两人听得认真,继续解释道:“这毒气产生,主要是因为石炭燃烧不完全,以及通风不畅,只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石炭便是极好的取暖之物!”

首节 上一节 150/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