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第196节

  他死死地盯着蒋瓛,又猛地看向那个铁盒,眼神变幻不定,愤怒、猜疑、痛苦、茫然……种种情绪在他眼中疯狂交织。

  【为什么?!标儿,你为什么不信爹?!】

  【你到底遇到了什么事?!】

  【是谁?!是谁把你逼到这一步的?!】

  巨大的疑问和伤痛几乎要将他淹没。

  良久,那滔天的怒火似乎慢慢被一种更深沉的、冰冷的寒意所取代。

  他极其缓慢地坐回龙椅,整个人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声音也变得异常平静,却比任何咆哮都更令人恐惧:“蒋瓛。”

  “臣在。”

  “你觉得……太子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蒋瓛心脏狂跳,知道最关键的时刻来了。

  他斟酌着词语,小心翼翼地道:

  “臣……臣愚钝。但臣猜测,太子殿下仁孝,或许……或许是不愿引起朝局动荡,不愿让皇上忧心……”

  “或许……”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

  “或许是殿下察觉到的危险……来源特殊,以至于殿下认为,即便禀明皇上,也可能……难以彻底根除,甚至可能打草惊蛇,引来更大的祸患……”

  “来源特殊?”

  老朱猛地捕捉到这个词,眼中精光爆射:“说清楚!”

  蒋瓛深吸一口气,豁出去般道:

  “臣斗胆揣测,能让太子殿下如此忌惮,甚至不敢……或不愿明言的,绝非寻常朝臣或后宫嫔妃。”

  “其势力必然盘根错节,深植于朝堂…..或宗室之内,且其目标,恐怕不仅仅是殿下本人,而是……动摇国本!”

  “宗室……动摇国本……”

  老朱喃喃重复着这几个字,目光再次扫向那个铁盒,扫过蒋瓛呈上的卷宗,想起朱允熥那疯狂而决绝的身影……

  所有的线索,似乎开始以一种可怕的方式逐渐连接起来。

  宫闱禁药、陕西旧案、藩王攀咬、铁盒疑云、太子自查……

  一个模糊却令人不寒而栗的轮廓,渐渐在老朱那多疑而敏锐的脑海中浮现。

  他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一种混合着震怒、心痛和极度冰冷的杀意,缓缓取代了之前的激动和不解。

  “咱……知道了。”

  老朱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只是一瞬间,华盖殿就好像变成了坟场,一片死寂。

  紧接着,是漫长到令人窒息的沉默。

  蒋瓛垂首躬身,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他能感受到龙椅上那位帝王身上散发出的、越来越浓重的冰冷杀意和一种近乎哀莫大于心死的沉寂。

  良久,老朱的手指再次无意识地敲击了一下御案,声音沙哑地开口,却不再是之前的暴怒或激动,而是一种极度冷静、冷静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审问:

  “蒋瓛,依你之见,标儿他……自查之后,为何最终还是……”

  他没有说完,但蒋瓛瞬间就明白了皇帝那未尽的疑问。

  既然太子早已察觉危险并开始秘密清理身边人,为何最终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是对方手段更高明?还是太子心软了?

  或是……有什么别的、连太子都无法抗衡的力量。

  蒋瓛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自己的回答至关重要。

  他仔细回忆着所有的线索,大脑飞速运转,将那些看似零散的碎片努力拼接。

  忽然,他脑海中如同闪电般划过一个之前被忽略的细节。

  王福!

  那个一直伺候在太子身边的老太监!

  而根据之前的调查,他还有个兄弟叫王安,其人在秦王府伺候秦王朱樉。

  宋忠曾派人去调查过这个叫王安的秦王府太监,同样在太子死前暴毙了。

  再加上王福家乡祖宅里起出了千两黄金,且祖宅与晋王朱棡的宠妃邓氏在同一县境……

  想到这里,蒋瓛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豁然开朗却又更加惊惧的光芒,他声音干涩却异常清晰地道:

  “皇上!臣……臣方才想起一紧要关节!”

  “之前审查傅友文四人时,他们的线索里,那个叫王福的,就是一直伺候太子殿下饮食起居的老太监。”

  “其意外落井之后,在他家乡宅邸地下,起出黄金千两。”

  “另外,他还有个弟弟,曾在太子考察陕西的时候,与其偷偷见过面。”

  “而他们的籍贯乃山西平阳府!”

  “山西平阳府?”

  老朱眉头一皱,这个地名似乎触动了他某根神经。

  “正是!”

  蒋瓛语速加快:

  “臣又立刻让人核查其弟弟、就是在秦王府伺候秦王殿下的王安,据说同样在几个月前暴毙了!”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联系:

  “而据宗室档案记载,晋王殿下最为宠爱的邓妃娘娘,其娘家籍贯,也正是山西平阳府!”

  “据说,她在几个月前因病去世了……”

  轰——!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劈在了华盖殿内。

  老朱的瞳孔骤然收缩!身体猛地前倾。

  山西平阳府!王福、王安兄弟!晋王宠妃邓氏!

  这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点,被蒋瓛用‘籍贯’这条线猛地串联了起来。

  再加上王安在秦王府任职!其兄王福更是东宫负责汤药的太监!

  而太子朱标,正是在巡视陕西归来后一病不起!

  所有的线索,仿佛瞬间找到了一个清晰得可怕的流向!

  老朱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手指因为用力而关节发白。

  【老三!】

  【竟然真的是你?!】

  【是你纵容、甚至指使你宠妃的娘家同乡,将手伸进了东宫?!伸向了太子?!】

  一股无法形容的暴怒和一种被亲生儿子背叛的剧痛,瞬间席卷了老朱。

  但他毕竟是老朱,极致的愤怒之后,是极致的冷静和猜疑。

  只有籍贯关联?这可以作为强烈的嫌疑,但作为铁证,还远远不够!

  老三是混账,是好色,是暴戾,但他真有这个胆量和脑子谋划如此精细的毒计?

  这背后还有没有别人?

  “还有呢?”

  老朱的声音冷得像是冰碴:

  “仅有籍贯关联,说明不了什么。王福落井,王安暴毙,邓氏病故,所有知情人都死了!毒呢?下毒的方式呢?证据呢?!”

  蒋瓛感受到皇帝那压抑到极致的怒火,连忙低头:

  “皇上圣明,单凭籍贯,确难定论。且此事过去已久,人证几乎灭绝,物证……更是难以寻觅。”

  “毒物一道,本就隐秘难查,何况是经年旧案……”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却又符合目前困境的建议,这也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打破僵局的方法:

  “皇上,如今所有线索似乎都指向……藩王内帏与东宫旧事有所牵连。然缺乏关键实证,皆是旁敲侧击之疑。”

  “臣斗胆建言,或许……或许可借陕西贪腐案或此次登闻鼓案由头,下旨急召秦王、晋王、周王即刻进京述职问话!”

  “三位殿下皆曾就藩或与陕西事务有关,召他们进京,名正言顺。”

  “届时,皇上可亲自……垂询。观其言行,察其神色。”

  “或许……能从中发现破绽,或能迫使某些人自乱阵脚……”

  “同时,三位王爷进京,其王府属官、关联人等必然随行或活动,或可为我锦衣卫探查提供新的契机……”

  蒋瓛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清楚:

  【现在缺乏直接证据,那就把最大的嫌疑人们都叫到京城来,放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用天子之威亲自审问、观察、施压!】

  【或许能在高压下找到突破口,或者等他们自己出错!】

  老朱听完,沉默了。

  他靠在龙椅上,闭上双眼,手指用力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

  召藩王进京……尤其是可能涉嫌谋害太子的藩王进京……

  这无疑是一步险棋!

  可能会打草惊蛇,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甚至可能会逼得狗急跳墙……

  但是,正如蒋瓛所说,这似乎是目前僵局下,唯一可能破局的方法了。

首节 上一节 196/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皇明

下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