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762节
“眼下局势危急,靠的是将士用命、谋略得当,不是什么占卜算命!
若是因为这虚无缥缈的卜辞误了大事,咱们就真的回天乏术了!”
“好了好了,不必再说了!”
王威不耐烦地夺过黄纸,小心翼翼地折好塞回袖中,仿佛那是多大的宝贝。
“本镇心意已决,今夜出战之事,就按方才的安排办。
先生若是没事,就先下去吧,本镇还要再看看城防图。”
周敬之看着王威转身走向案前,背对着他展开城防图,那背影透着一股刚愎自用,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虚心纳谏。
他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周敬之只好缓缓退出大堂,脚步沉重得像灌了铅。
路过那些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时,他忍不住停下脚步,望着满室的金光,心里涌起一阵深深的失望。
这些钱财,本可以用来收买人心、扩充军备,哪怕是用来安抚城中百姓,也能为造反多添几分胜算。
可王威呢?
他把这些钱当成了私产,宁愿让它们在总镇府里蒙尘,也不愿拿出一分一毫,反而寄希望于方士的占卜,指望靠“天意”打赢仗。
之前他以为王威是个有勇有谋、能成大事的人,才甘愿辅佐他造反。
可现在看来,王威不过是个短视、贪婪、迷信的赌徒。
他只看到了眼前的财富,却看不到人心的重要。
只迷信虚无的天意,却无视现实的危机。
周敬之抬头望向窗外,夜色渐浓,远处隐约传来官军的喊杀声。
哎~
他深深叹了口气,心里第一次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
跟着这样的人,自己当真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
PS:
今晚应有加更!
第464章 吝财失心,倒戈相向
大同府城城南。
一片狼藉。
秋风吹过残破的院墙,卷起地上的碎布与尘土,偶尔从某间坍塌的民房里,传来妇人压抑的啜泣声,却很快被士卒的呵斥与流民的哄笑盖过。
原本规整的街巷被临时搭起的帐篷占满。
这里成了叛军与流民的临时营地,而曾经住在这片街巷里的百姓,早已成了乱世的牺牲品:
壮年男子要么被强征入伍,要么因反抗被砍倒在自家门槛上。
老弱妇孺则被驱赶至街角,运气好的能分到半块发霉的干粮,运气差的,只能在寒风中等待死亡。
更有不少年轻女子被掳进帐篷,昼夜承受着凌辱,却无人理会。
在这片混乱之中,善化寺显得没有那么混乱。
这座始建于辽代的古寺,曾是大同城南的圣地,香火鼎盛,信徒络绎不绝。
可如今,寺门大开,门前站着两名手持长矛的叛军士卒,寺内的香火早已断绝。
大雄宝殿殿内的三世佛塑像依旧端坐在莲台之上,金身却蒙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慈悲的面容在昏暗的光线下,竟透着几分悲凉。
庄严的佛堂,此刻成了刘振邦的临时指挥之所。
刘振邦背着手站在大雄宝殿前的石阶上,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抬头望了一眼殿内的佛像,眼神里满是烦躁。
王威让他率六千兵卒去袭营,还要直取熊廷弼的大营,这哪里是袭营,分明是让他去送死!
熊廷弼麾下的辽东、京营骑兵何等精锐,昨日他不过是与曹文诏的先头部队交手,就折损了近百名弟兄,如今要正面冲击官军大营,简直是以卵击石。
“将军,人回来了。”
身后传来亲兵的声音,打断了刘振邦的思绪。
他转过身,见派去通知孙镇、马荣所部将领的家丁正低着头走来。
“他们来了?”
刘振邦往前一步,询问道。
家丁摇了摇头,声音低得像蚊子哼:
“将军,孙参将和马参将的部将们……都不肯来。
说除非见到孙镇、马荣两位将军的亲笔信,否则绝不会出兵,还说……
还说没有主将的命令,擅自调动兵马,是违令。”
“违令?”
刘振邦猛地攥紧拳头,一口唾沫啐在地上。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跟老子讲违令!
王威都反了,他们跟谁讲违律?”
他越说越气,抬脚踹在旁边的石香炉上,香炉“哐当”一声歪倒,里面残留的香灰撒了一地。
“让我带着这群阳奉阴违的人去袭营?
怕是刚出城门,孙镇、马荣的人就先跑了,最后只剩下我那一千嫡系,去给熊廷弼当靶子!”
家丁吓得缩了缩脖子,不敢说话。
刘振邦在石阶上踱来踱去,心头的焦躁像火一样烧。
王威这是明摆着要借刀杀人,把他和孙镇、马荣的兵力一起消耗在官军大营前。
去,是死。
不去,王威定然会以“抗命”为由杀了他,也是死。
难道就真的没活路了?
刘振邦停下脚步,目光落在殿内蒙尘的佛像上。
佛祖的眼睛半睁着,仿佛在俯瞰着他的困境。
他忽然想起白日里熊廷弼在城外的喊话。
“只诛贼首王威,其余胁从者若肯投降,一概赦免罪责”。
可他刘振邦,被熊廷弼列为“主犯”之一,就算是投降也没用。
王威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把袭营的差事交给自己,料定他没胆子反水。
“没胆子反水?”
刘振邦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眼神却渐渐亮了起来。
王威不给活路,难道他自己就不能找一条活路?
熊廷弼要他的命,可若是能立下大功,说不定就能饶他一命!
他猛地转身,对着家丁压低声音,说道:
“你现在就走,从寺后的密道出城。
那密道是之前善化寺的僧人逃荒用的,只有几个老卒知道,你小心些,别被人发现。”
家丁愣了一下,连忙点头:“将军,您要我带什么话?”
“你去找熊廷弼的大营,就说……”刘振邦顿了顿,斟酌着措辞。
“就说我刘振邦愿意反正,愿意助官军拿下大同府城,生擒王威。
但我有一个条件。要
熊经略亲口答应,饶我一命,既往不咎。”
说完,他从腰间解下一块刻着“刘”字的腰牌,塞到家丁手里:
“拿着这个,若是熊经略的人不信,就把腰牌给他们看。
记住,此事绝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若是走漏了风声,咱们都得死!”
家丁握紧腰牌,感受到上面的冰凉,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郑重地点了点头:
“将军放心,小人一定办妥!”
刘振邦看着家丁转身快步走向寺后,身影很快消失在回廊的阴影里,心里悬着的石头稍稍落下,却又提起了另一块。
熊廷弼会不会答应?
若是熊廷弼不接受他的投降,他这条后路就彻底断了。
可事到如今,他没有别的选择了。
他重新走到大雄宝殿前,望着殿内的佛像,深深吸了一口气。
之前,他以为跟着王威能捞到好处,可如今才知道,王威不过是把他当成了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
既然如此,他何必再跟着王威送死?
城外。
官军大营。
天将亮未亮。
中军帅帐内,烛火还未熄灭,映着案上摊开的大同府城防图。
熊廷弼身着青色便袍,腰间系着一条素色玉带,正俯身看着地图,手指沿着城墙的线条缓缓移动。
他鬓角的白发沾着几点烛泪,眼神却锐利如鹰,丝毫不见疲惫。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