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680节
但现如今,既然已经准备‘讨公道’了,那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刘坤反而成了最好的“靶子”。
杀了他,既能泄士卒的愤,又能把“谋逆”的帽子换成“讨公道”的旗子。
午时刚过。
两名膀大腰圆的亲兵就拖着五花大绑的刘坤穿过街巷。
刘坤还穿着绣金的太监袍,却没了往日的威风,头发散乱,脸上沾着尘土,嘴里不停咒骂:
“王国樑!你这反贼!敢动咱家,陛下定要诛你九族!”
“你们要造反不成?咱家是镇守太监,咱家背后有陛下撑腰!”
可街上的士卒与百姓却没人为他说话。
有老军户想起去年冬天,刘坤克扣御寒的棉衣,冻死了自己的儿子。
有小贩记得,他强征“孝敬钱”,逼得自己卖了女儿。
连最胆小的民妇,都听过他强抢民女的劣迹。
未久。
南教场已挤满了人。
王国樑站在高台上,身后插着“宣府镇总兵”的大旗,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头,声音洪亮如:
“弟兄们!
父老们!
咱们宣府人守着北门,流血流汗,可日子过得怎么样?
军饷被克扣,粮草被挪用,连冬衣都穿不上。
这是谁干的?”
他指向被按在地上的刘坤,语气陡然加重:
“就是这个阉贼!
他在宣府敲骨吸髓,把咱们的血汗钱揣进自己腰包,把咱们的命不当命!
钦差来了,非但不替咱们做主,反倒要帮着他清算咱们。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官,咱们能认吗?”
台下一片寂静,随即有特意安插在下面的人高声附和:
“不能认!”
并且,这些声音越来越大,渐渐汇成一片呼喊。
“不能认!”
“不能认!”
“不能认!”
刘坤吓得浑身发抖,还想辩解,却被亲兵按住了嘴。
午时三刻很快就到了。
王国樑抬手一挥:“斩!”
鬼头刀落下,鲜血溅起三尺高。
台下的士卒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喊着“杀得好!”
王国樑看着这场景,眼底闪过一丝喜色。
第一步,成了。
但聚人心关键,还是在第二步!
他又抬手压了压,待欢呼声平息,继续说道:
“诸位!
咱们不是造反!
是要朝廷给个公道!
让朝廷补发历年欠饷,让宣府人治宣府!
现在,打开府库,赈济百姓,给军户补发粮饷,
告诉大家,这是咱们自己的粮,自己的钱,若是朝廷敢来镇压,咱们又要回到冻饿而死的日子!”
命令一下,府库的大门被“嘎吱”推开。
里面堆着的粮囤、银锭、布匹,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
负责分发的亲兵高声喊着:
“军户每户发粮一石、银五钱!
百姓每户发粮半石!
都来领,按户登记,不许争抢!”
人群瞬间沸腾了。
老军户颤巍巍地捧着粮袋,泪水顺着皱纹往下流。
他已经多年没领到足额的粮了。
年轻的士卒攥着银锭,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盘算着能给家里寄点钱。
连街边的小贩,都领到了半匹布,嘴里不停念叨着“王总兵好”。
黑云龙站在一旁,看着百姓们争抢粮饷的模样,忍不住叹了口气,凑到王国樑身边低声说:
“总镇,给这些贱民发这么多钱粮,当真是糟蹋了。
咱们自己留着招兵买马不好吗?”
王国樑斜睨了他一眼,说道:
“糟蹋?
若是宣府守不住,咱们连性命都没了,留着这些钱粮给谁?”
“而且”
“你以为我真想养着他们?
没有这些人,咱们拿什么跟朝廷谈?
戚金的川兵、陈策的南兵转眼就到,到时候咱们就是孤家寡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黑云龙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悻悻地闭嘴。
他看着台下越来越多的人举着粮袋,跟着别人喊“跟着王总兵讨公道”。
心里虽不情不愿,却也明白王国樑说的是实话。
午后的阳光洒在宣府城的街巷里,往日的恐慌渐渐被一种狂热取代。
士卒们扛着刀枪,在街上巡逻,嘴里喊着“保宣府,讨欠饷”。
百姓们自发地在门口摆上茶水,给巡逻的士卒解渴。
连之前犹豫的卫所士兵,也纷纷来投,说要跟着王国樑“讨公道”。
王国樑站在高台上,望着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大计得逞的微笑。
但他并没有洋洋自得。
他心里清楚。
这些人不是忠于他,而是忠于手里的银、怀里的粮。
可那又如何?
只要能稳住宣府,只要能让朝廷看到“宣府不可轻动”,他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只是
他同时也明白,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粮会吃完,银会花光,等到朝廷的大军兵临城下,这些今天喊着“讨公道”的人,又会是怎样的嘴脸?
他不敢深想,只能攥紧刀柄,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朝廷不敢硬剿”上。
而他
则是要打出自己的价值来!
此刻。
宣府城外。
马世龙等一众残部,已经逃出来了。
但马世龙没有远离府城,而是在府城外十里休整。
“将军,再不走,恐被乱兵发现!”
亲卫低声提醒,声音里带着未散的惊惶。
方才从镇国府突围时,京营兵虽精锐,却架不住叛军潮水般的冲击,七百弟兄折损了近半,若不是东门守军拼死接应,他们怕是连宣府城都逃不出来。
马世龙心中很是沉重。
他是宣镇副总兵,他能走到哪里去?
更何况.
四百里外,便是大明的中枢。
他的阻止此次动乱。
因此。
马世龙思索片刻之后,说道: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