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494节

  “撤回去,固然安稳。”

  熊廷弼的声音沉稳,却很是有份量。

  “可诸位想过吗?我们从辽阳、沈阳出兵至此,耗费了多少粮草?

  朝廷拨下的军饷,是百姓的血汗;陛下的信任,是托付辽东的安危。

  若是就这么无功而返,怎么向朝廷交代?怎么向辽东百姓交代?”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凝重。

  “陛下虽曾说过‘钱粮不是问题’,可我们身为臣子,岂能肆意挥霍?此番若是撤了,朝中的言官们会怎么说?他们定会弹劾我们‘畏敌怯战’‘劳民伤财’。

  到时候,陛下就算想保我们,也要顶着满朝的压力。这不是我熊廷弼愿意见到的,更不是诸位愿意见到的。”

  这话戳中了所有人的心事。

  明朝言官的笔杆子比刀还利,若是落个“畏敌”的名声,别说升官,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说。

  童仲揆的脸色微微一变,不再提撤兵的话。

  “而且,马参将和满将军说得不错,此战我们不是没有胜算。”

  “努尔哈赤的人虽打了胜仗,士气高涨,可他们也是刚经历过大战,将士们的体力、战马的精力,都还没恢复。

  反观我们,在抚顺城外休整半月,将士们养精蓄锐,装备也补足了。

  更重要的是,沈阳大捷之后,咱们明军早就不是从前那支畏金如虎的军队了,我们有与建奴一战的底气,更有打赢的信心!”

  是啊!

  干嘛要这么害怕努尔哈赤?

  难道我们真的打不过吗?

  原本附和撤兵的将领们也抬起头,眼中露出了战意。

  他们回忆起沈阳之战时,明军如何靠着火器和阵法击退建奴,想起战后百姓夹道欢迎、陛下发赏的场景,心中的犹豫渐渐被坚定取代。

  童仲揆上前一步,对着熊廷弼拱手行礼,语气诚恳:

  “经略公明鉴,末将之前只想着稳妥,却忘了还有这一层关系在。既然经略公决定一战,末将愿听候调遣!”

  “我等也愿听候调遣!”

  其他将领纷纷拱手,齐声应和。

  之前的分歧烟消云散,所有人的目光都变得坚定起来。

  既然大方向定了,不管之前有多少不同意见,此刻都要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

  熊廷弼望着帐内渐渐凝聚的士气,紧绷的眉梢稍稍舒展,心中那股悬着的焦虑终于落了几分。

  他抬手按住桌案,声音沉稳如磐。

  “既然诸位都决意一战,本经略倒有三套战法,今日便与诸位一同参谋,看看哪套更合时宜。”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他脑中已将战局拆解重组,清晰勾勒出三套应对之策。

  这份临危不乱的应变与谋算,让帐内将领暗自叹服,一个个屏息凝神,目光紧紧锁在他身上。

  “请经略公明言!”

  见众人眼中满是期许,熊廷弼不再耽搁,抬手点向沙盘上的抚顺城,沉声开口:

  “第一套战法,名为‘围点打援,设伏歼敌’。此计分两步走,步步需紧咬要害。”

  “第一步,虚围抚顺,锁死守军。留一万五千精锐,挑选步卒与神机营混编,继续围着抚顺城。

  这一万五千人不用真攻城,却要摆出‘攻城在即’的架势。

  重点加固城东、城北的防御,这两处恰是建奴援军从开原、赫图阿拉来的必经之路,用鹿角、拒马层层封锁城门,再让神机营的火器小队轮班守在城头,鸟铳、佛朗机炮时不时放几响,搅得城内不得安宁。”

  “白天呢,就多派民夫在城下搬运云梯、撞车,故意放慢手脚,让城上的代善看得真切。

  夜里更要热闹,营外遍插火把,火光映得半边天通红,再让士兵们轮班呐喊,喊些‘三日破城’的口号,让代善以为咱们主力还在城下,不敢轻易突围。”

  “第二步,主力设伏,择险待援。本经略亲自带三万精锐:两万步兵、一万骑兵,再配上神机营的鸟铳手和佛朗机炮队,趁着夜色与风雪掩护,悄悄转移到红河谷。

  这地方是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南下的必经之路,两侧山壁陡峭,中间就一条窄道,正好卡着八旗骑兵的短处,让他们没法迂回包抄。”

  “咱们得提前三天赶到那里布防:步兵沿着山谷两侧的山坡藏好,手里备好弓箭和鸟铳;炮队架在山顶的平坦处,炮口对准谷中;骑兵则埋伏在谷口两侧的林子里。

  等努尔哈赤的援军进了谷,先让炮队开炮,轰乱他们的阵型;接着步兵从山上往下打,箭矢、鸟铳齐发;最后骑兵冲出去,把谷口堵死,不让一个建奴兵跑掉。”

  熊廷弼话音刚落,帐下奉集堡总兵官李秉诚便皱着眉摇了摇头,上前一步抱拳道:

  “经略公,此计虽妙,却有两处不妥。

  那努尔哈赤征战半生,最是狡诈多疑,向来爱派斥候探查前路,咱们提前三天在红河谷设伏,人多手杂,难免会留下踪迹,一旦被他察觉,这伏击就成了笑话。”

  “再者,如今努尔哈赤刚赢了林丹汗,士气正盛,怕是不等休整,不日就会率军南下。

  咱们这三万主力要从抚顺城外秘密转移到红河谷,还要布防、架炮,三天时间根本不够。

  等咱们刚摆好阵势,说不定努尔哈赤的骑兵已经杀到跟前了,到时候反倒会被他打个措手不及。”

  李秉诚的话句句切中要害,帐内将领们也纷纷点头附和,原本亮起来的眼神又多了几分凝重,纷纷看向熊廷弼,等着他的应对。

  熊廷弼面色不变,继续说道:

  “既然伏击之策难行,那便说第二套。分兵牵制,固守待援,联合同盟军,以拖待变。”

  他俯身指向舆图上抚顺与沈阳之间的节点,细细拆解:

  “留两万兵马继续围抚顺,加固营寨,只守不攻,死死缠住代善;再派一万轻骑,往西北方向游走,一方面监视努尔哈赤的动向,另一方面尝试联络科尔沁部与内喀尔喀五部。

  即便林丹汗败了,咱们仍可许以重利,劝他们出兵袭扰建奴侧翼;剩下的兵力则退回沈阳,依托城防固守,等努尔哈赤南下时,咱们内外呼应,以拖待变,耗到他粮草不济,再寻机决战。”

  话音未落,负责联络盟军的参将何纲便率先摇头,语气带着几分无奈:

  “经略公,此法怕是行不通。林丹汗大败,科尔沁部恐怕不会太愿意出兵。

  内喀尔喀那边更不用说,炒花老狐狸向来见风使舵,如今努尔哈赤刚赢了仗,他躲都来不及,怎会帮咱们?”

  李秉诚也附和道:“是啊经略公,林丹汗的溃兵还在城外冻得瑟瑟发抖,谁看了不忌惮?

  盟军靠不住,分兵只会让咱们兵力更散,到时候努尔哈赤一来,怕是连抚顺都围不住!”

  诸将你一言我一语,第二个战法很快便被否决。

  帐内再次陷入沉默。

  片刻后,熊廷弼猛地抬头。

  “既然前两法都行不通,那便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

  “速攻抚顺,先歼守敌!”

  他一字一顿,声音不大,却像惊雷般炸在众人耳中。

  “集中所有火炮,一日之内,猛攻抚顺城南,那里之前被咱们轰过几次,有裂痕!炸开城池后,全军入城,先灭了代善的两红旗!”

  “只要没了代善,咱们就不用再担心腹背受敌,到时候依托抚顺城和城外咱们筑的冰城堡垒,跟努尔哈赤正面对峙,胜负犹未可知!”

  帐内瞬间骚动起来,诸将眼中先是闪过惊讶,随即亮起光芒。

  这法子虽险,但却很有操作空间。

  马世龙率先前倾身体,附和道:

  “经略公说得对!先干掉代善,咱们就少了个后顾之忧。”

  可兴奋劲儿还没过去,童仲揆便皱紧眉头,快步上前一步,说道:

  “经略公,此法太险了!抚顺城墙再薄,代善手里也有近两万的两红旗建奴,咱们要一日破城,谈何容易?

  万一短时间拿不下来,努尔哈赤的援军到了,咱们攻城的兵马被夹在城与援军之间,岂不是要被包饺子?”

  “是啊经略公,这风险太大了!”

  陈策也跟着劝道:“努尔哈赤离着开原不远,说不定一两日内就到了,咱们哪有把握一日破城?”

  众人想到此计策的危险,顿时一个个都沉默了。

  这个计策,似乎也不行。

  就在这时,熊廷弼突然开口。

  “如果本经略亲自领一万人马,去开原方向迟滞努尔哈赤呢?”

  “什么?!”

  这话一出,众人都不淡定了。

  满桂猛地站起来,半跪在地,劝诫道:“经略公万万不可!您是全军主帅,怎能亲自去当诱饵?万一有个闪失,咱们全军就没了主心骨!”

  “是啊经略公,要去也是末将去!”

  马世龙也跟着请战,语气恳切。

  “您坐镇中军,指挥攻城才是正理!”

  熊廷弼看着众人急切劝诫的模样,面色依旧平静,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视死如归。

  “诸位听我细说。”

  他抬手压下众人的声音,缓缓解释。

  “第一,努尔哈赤向来多疑,若是派别人去迟滞他,他未必会当真,说不定会知晓我军在强攻抚顺,加快行军。

  但我去了,他定会以为明军主力在开原方向,以为咱们要跟他决战,才会放慢脚步,仔细探查。”

  “第二,只有本经略亲自去,才能最大限度吸引他的注意力。

  他知道我是大军主帅,定会集中兵力对付我,这样一来,攻城的诸位才能有更多时间,

  只要你们能在我缠住努尔哈赤的三日之内破城,咱们这局就赢了。”

  说到这里,帐内众人终于反应过来。

  熊经略哪里是去“迟滞”,他是要把自己当成诱饵,用主帅的身份钓住努尔哈赤,为攻城部队争取时间!

  满桂的眼眶微微发红,声音带着几分哽咽:“经略公,这太危险了!一万兵马对付努尔哈赤的精锐,您这是……”

  “不必多说了。”

  熊廷弼打断他,语气依旧冷静。

首节 上一节 494/7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