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356节

  朱由崧这才反应过来,都是别人找报社打广告,他们这勉强能算是同行。

  “吃饱了,该做事了,看好幼薇他们,敢带他们去勾栏瓦舍,我打断你的腿。”朱由检严厉声音吓了朱由崧一跳,

  他马上道:“放心好了,我哪里会带幼薇为他们去那种场所。”

  而后朱由检驾驶着自己的马车,前往民生报社,路上他又点了几十个包子,装了两大桶的粥和豆浆,驾驶着马车停在报社旁的一个工地。

  “春生来搭把手,把这些粥和豆浆端下来。”

  工地里的春生马上道:“东家给我们送早餐来了,都过来搭把手。”

  “好嘞!”几个工匠出来,把马车上的食物端下来,然后一人分几个包子,再要了一碗粥,各自蹲在工地的角落开吃起。

  现在民朝的农村都开始农场化,但因为人才的缺乏,投入的缺乏,实际上增加的粮食不多。

  春生想了想决定靠山吃山,在农闲时节,组织自己村里人,来京城做土木工。

  正好朱由检的民生报要扩大,把原本的木屋改成三层的砖石楼,于是他就把这个项目交给了春生他们来做,这才有春生帮他做工的这一幕。

  春生对朱由检道:“朝廷这一次太大方了,500亩田地说送就送出去,我们村里人都在议论要不要去新大陆。”

  新一期的《大同报》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民朝激起了层层涟漪。

  它向整个天下的百姓宣告,民朝的环球舰队正式完成了环球航行,不仅找到了新大陆,还在那里寻到了同胞兄弟。

  紧接着,报纸的下一个版面开始详细刊登环球航行途中所遇到的国家文明、风土人情,以及遭遇的种种灾害。大汉的其他报刊也纷纷转载这条消息,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民朝各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消息大多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觉得这不过证明了西洋人能做到的事,民朝同样能够做到。至于那遥远的新大陆和其他陌生的文明国家,大家热闹看完也就继续过自己的日子了。

  然而,很快《大同报》又刊登出一则重磅消息:朝廷将会颁布新大陆土地法令,前往新大陆的人能够获得 500亩土地,并且在开垦的前 5年免税,后五年也只收一半的田赋。

  这一消息瞬间如同热油中滴入了水,引起了民朝百姓的极大热情。民朝虽已开始工业化进程,但本质上依旧是个农业国家,500亩土地对百姓来说,诱惑大得惊人。

  “500亩土地,当年俺们村地主家都没这么多田地,那得是官老爷才有这么多土地。”春生满脸羡慕地说道。

  “你以为这 500亩土地都是良田啊,那都是荒地,周围都是野人,开荒难度大,外界还危险着呢,所以朝廷才会这么大方。即便你真开出来了,你种得过来吗?”朱由检翻了个白眼理智地分析道。

  这段时间,关于新大陆的新闻铺天盖地。有说法称那些土著是华夏的遗族,只是意外去了新大陆,如今归来认祖归宗;还有传言说新大陆到处都是金银,随便在外面走都能捡到一块狗头金;甚至有人讲新大陆物产富饶,连牛都比中原的大,博物馆里还摆放着专门的标本。朱由检也去看了,不得不承认,新大陆的牛确实大得惊人。

  但朱由检敏锐地察觉到,这股关于新大陆的风潮背后有人在推波助澜,而幕后推手十之八九就是大同社。

  这些年中原虽然依旧会爆发旱灾,但由于水利设施日益完善,旱灾的影响已极小。同时,大同社大力发展产业,吸纳了大量农户,并且积极对外开拓,既减少了中原的人口压力,又让开拓地区的粮食输入到中原,缓解了旱灾的影响。

  去年光南洋地区输入的粮食就超过了千万石,这些因素使得旱灾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在朱由检看来,整个中原百业兴旺,普通百姓也能吃饱饭,天下仿佛进入了太平盛世。

  当然,这个盛世也并非毫无瑕疵。几乎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口移民海外,其中江南士绅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年,江南已经有不少小报明褒暗贬地批评大同社的移民政策过于苛刻,无视百姓的苦难。江南还编了不少戏曲,像《桃花扇》《石头记》等,讲述的就是一些家庭原本生活幸福,却因移民令而妻离子散,只能前往南洋生活的故事。

  朱由检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乐在心头,苍天有眼,让你们不给大明缴税。他对徐晨有很多不满,尤其是不满徐晨胡编乱造他先祖的事迹,抹黑自己的祖宗。但对于徐晨流放前明士绅这一举措,他几乎是举双手赞成,认为就应该给这些人应有的报应。

  春生听了朱由检的话,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道:“那也是 500亩土地,种不过来,我大不了刀耕火种,只要地够大,收的粮食就够多。”

  春生家现在只有 30亩土地,他媳妇给他生了三个娃,而且还都是男娃。如今孩子们都在上学,家里的开支很大,就是因为开销大,他才组织同村人来京城做土木活,只有这样才能勉强维持家里的收支平衡。

  但孩子们越来越大,以后要娶媳妇、建新房、置办家业,光靠家里这 30亩地远远不够。

  朱由检继续劝说道:“你自己可要想清楚,500亩荒地虽然大,但估计要你全家开拓几十年。新大陆那里有猛兽、有野人,可不像中原这样太平。据说南洋那边开拓的村落,农夫种地都要带着枪,你想过那样的日子吗?”

  春生听了,不禁迟疑起来。他确实想让自己的儿子过上好日子,但去了新大陆似乎变得更加危险了。

  “你们是怎么想的?都到新大陆了,还种什么地?当然是想办法去挖金矿,那西班牙人不就是靠着金矿富裕了。朝廷要是招人去新大陆我就去,然后想办法去挖矿,我也不贪心,挖到几块狗头金,赚够 1万两我就回来,以后我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一个路人听到他们的谈话居然也加入进来。

  朱由检笑道:“1万两还叫不贪心,且不说你赚不赚得到这么多钱,就算你赚到了,新大陆可是在 2万里之外,你如何带着这些狗头金回来?”

  “有钱还回不来,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想得多。”壮汉不屑地回应道。

  新大陆的出现,不仅引起了普通百姓的热议,商贾尤其是海商们更是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

  这些年,南洋几乎成为民朝海商的自留地。南海舰队剿灭了海盗,各地总督府又积极建设港口、开荒,南洋的生意虽然好做了,但竞争对手也增多了,利润被逐渐摊薄。

  现在那些喜欢冒险的海商,都纷纷前往天竺大陆、波斯大陆,甚至远渡重洋去欧罗巴大陆闯荡。虽然危险性高,但利润也大得惊人,去一趟欧罗巴,能赚十几倍的利润。只要利润高,就有人敢冒险,欧罗巴的商人敢到东方,东方的商人也敢去欧罗巴。

  而现在朝廷发现了新大陆,而且还是传说中的金银大陆,要是打通了这条航道,去金银大陆拉一船金子回来,就可以直接养老了。于是,他们纷纷往京城赶,渴望能在这场新大陆的财富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大同历十八年(公元1642年)5月22日,京城。

  在墨子学院的招待所里,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花园的小径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刘宗周、黄道周、钱谦益、张溥、徐霞客齐聚于此。他们皆是受大同社之邀,前来与新大陆的部落首领进行交流,此刻正围坐在花园中,交流着从土著那里得到的信息。

  钱谦益轻抚着胡须,神色略带思索地说道:“这些部落,有血祭的习俗,他们的文字竟和殷商的甲骨文有几分相似,你们说,他们会不会是殷商的后裔呢?”

  刘宗周听后,立刻摇了摇头道:“不可能,殷商距离我们虽有3000年的历史,但要是殷商的后裔,怎么可能不会制造马车,连青铜器也不会制造呢?若真是如此,岂不是太贬低我们的先祖了。”

  徐霞客马上道:“不会制造青铜器还真怪不了他们。新大陆虽然号称有金山银山,但偏偏缺乏铜矿和铁矿。这就导致当地的土著只能使用石器,在面对那些欧罗巴人用火枪、刀剑进攻时,自然节节败退。这并非他们武力低微,实在是武器不如人啊。

  而且他们崇拜的羽翼神,其形态就是应龙的样子。天下诸国大多崇拜神灵,唯有他们和我们民朝一样崇拜先祖。这种相同的模样、相同的神灵崇拜以及对先祖的尊崇,足以说明他们必定和我们是同一个祖先。”

  黄道周皱了皱眉头,提出了疑问:“如果他们真是殷商的后裔,怎么可能连车都不会制造?”

  这一问,让徐霞客一时无言以对。

  钱谦益见状,笑着开口道:“话不能这么说。西方人称呼他们为印第安人,这或许和殷商很有关系。”

  钱谦益心里明白,元首把他们召集过来,就是希望能证明这些土著是华夏的后裔,这样民朝就能在法统上占据新大陆。

  黄道周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元首又何必找我们这些人过来呢,自己写几篇文章证明一下不就行了。”

  张溥微微一笑,说道:“此次元首可没有胡乱猜测。黄师,你也见到了那些土著的样子,他们和我们汉人几乎没有半分不像之处。要是他们穿上汉服,不说话,黄师你能分辨出他们是不是汉民吗?”

  黄道周迟疑道:“这也是我感到奇怪的地方。他们竟和我们汉人如此相像,不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出现两个相像的种族也是有可能的。”

  张溥接着说道:“黄师,我们民朝进行了环球航行,一路上遇到了几十上百个国家。据将士们说,除了新大陆的人跟我们相像之外,这上百个国家里再也没有人和我们汉人一样。

  西域虽然和中原相连,但西域人的长相与我们不同;大漠和中原相距不远,可蒙古人的脸型也和我们有差异;南洋人、波斯人、天竺人也都和我们汉人不一样。反而在2万里之外的新大陆,那里的人却和我们如此相似。如果我们双方不是同一个祖先,实在不符合常理。”

  黄道周被说得无言以对。民朝并非像闭关锁国的大清,随着开海和对外开拓,民朝高层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广泛,知道的文明和国家也越来越多。

  刘宗周思索了片刻,点头说道:“或许真如天如所说,我们以前是同一个先祖,只是因为某种原因他们去了新大陆。”

  张溥接着分析道:“车辆是由轩辕黄帝制造的,而这些土著连车都不会制造。不会制造青铜器还可以用当地没有铜矿来解释,但连车都不会制造,这说明他们离开中原的时候,轩辕黄帝还没诞生。

  说不定元首猜测的是真的,他们是伏羲氏时期迁移到新大陆的,所以他们对天文学极其精通,甚至不输给我们民朝。”

  钱谦益连忙点头称是:“必然是如此了!天如你去了一趟南洋,学问也变得日渐精深起来。”

  几年前,张采写了信给张溥,让他找人去观察吕宋野人部落发生的变动,并把他们讨论公天下的变化想法告知张溥。

  这引起了张溥的浓厚兴趣,他亲自前往吕宋,在当地待了两年多,仔细观察了十几个部落的变化。

  而后,他写出了《天道论》。在书中,他以吕宋部落为范例,深入探索了吕宋部落猎头习性的原委。他认为,是岛上资源有限,难以养活太多的人口,为了减少竞争对手,于是海岛上的部落就演化出了猎头的习性。这个习俗虽然残忍,但他却认为这是天道演化下,适合岛上部落的制度,还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成为了民朝学术的新热点。

第471章 南中诸国去了新大陆就不能再打我们

  大同历十八年(公元1642年)6月15日,虾夷岛。富安城郊区。

  初夏的虾夷岛,海风带着咸湿气息吹过一片片初垦的田地。孔有德骑在战马上,带着一小队亲兵沿着新开辟的土路缓行。

  越靠近富安城,稻田长得越发茂盛,绿油油的禾苗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都督您看,这附近的田地打理得不错。”亲兵队长指着路旁整齐的田垄说道。

  孔有德点头,脸上露出满意之色。作为虾夷都护府都督,他亲眼见证这片土地从蛮荒之地逐渐变成民朝在北疆的重要据点,他成就感十足。

  然而随着他们远离富安城,景象逐渐变化。水稻田被稀疏的麦田取代,地里甚至可见未清理干净的石块,显然是刀耕火种的粗放式耕作。亩产只有几十斤,但好在这里不缺土地,质量不够用,数量凑,虽然粮食产能只有中原的1/3,但一户分个上百亩,年产能还是一样的。

  几个土著打扮的农夫正在田间劳作,见到骑兵队伍,忙停下活计躬身行礼。北海道气候恶劣,本土的土著并不多,他们的头人去了京城,这些部落被打散分散在各个汉人的村落当中,而后通过联姻,已经融入到汉人的生活当中。

  正午时分,他们抵达一个屯垦点。村口瞭望台上的哨兵早已发现这支队伍,村长赵荣急匆匆迎了出来。他是个四十上下的汉子,脸上带着久经风霜的刚毅,左颊一道刀疤记录着他不平凡的过去。

  “将军您怎么来了!”赵荣躬身行礼,动作仍带着军人的干脆利落。

  孔有德下马回礼:“来看看今年的开垦情况。老赵,你这村子经营得不错啊。”

  赵荣是东江镇老兵,全家死于与金人的战斗。大同社攻破沈阳灭金后,他大仇得报,退役务农。虾夷都护府成立时,他第一批报名前来,如今已娶了日本妻子,生了两个孩子,在此落地生根。

  “今年又开了六百亩地,计划再开四百亩种大豆养地,过几年就能改种水稻了。”赵荣汇报道,眼中透着自豪。

  孔有德拍拍他的肩:“做得不错。有什么需要都督府帮忙的?”

  赵荣顿时来了精神:“将军,村里还有三十几个光棍汉,您能不能想想办法,弄些日本女子来相亲?娶了妻生了娃,大家才算真正安定下来。”

  孔有德沉吟片刻:“秋收后你让他们收拾整齐,我在富安城办个相亲会。看对眼的就成亲,都督府给每对新人送十两贺礼。”

  赵荣喜形于色:“多谢将军!将军留下来吃顿饭吧,昨日刚打了只鹿~”

  话未说完,一骑快马飞奔而至。骑兵翻身下马:“都督,北海舰队补给舰到了,还带来太尉府急令,教喻请您速回都督府!”

  孔有德遗憾地对赵荣摇摇头:“饭下次再吃,公务要紧。”

  一行人快马加鞭返回富安城。还未到港口,已见十余艘舰船泊在湾内,这在平日罕见的虾夷岛堪称盛况。

  都督府内,教喻吴习礼正与一位海军军官交谈。见孔有德进来,忙介绍道:“都督,这位是北海舰队少校姜朝阳,此次为我们带来补给。”

  孔有德与姜朝阳见礼后,副手李九成激动地递上一份文件:“大哥,我们要转运了!元首要开拓新大陆,虾夷岛将成为最重要的补给基地!”

  孔有德仔细阅读文件,越看越是振奋。元首亲自下令,要在虾夷岛修建大型码头、设立造船厂,并建立包括木器、水泥、砖窑、器械、纺织在内的基础工业区,全部由元首府调拨人员和物资。

  “太好了!”孔有德击掌道,“昔日建个鱼肉罐头厂都难,如今直接来个工业区!”

  姜朝阳补充道:“元首府要求立即扩建码头、修建灯塔,为开发新大陆做好后勤准备。虾夷岛地处北海航道要冲,将来不仅是补给站,更可能是前往新大陆的跳板。”

  孔有德神色肃然:“保证完成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虾夷岛一改往日宁静。原来的木制码头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砖石水泥建造的十座新码头,停泊能力扩大十倍不止。两座巨大的灯塔开始奠基施工,夜间工地点燃的火把如同繁星落地。

  接下来的半年间,每月都有船队抵达,带来大量物资和工匠。造船厂最先建成,随后水泥厂、砖窑、木器厂、纺织厂相继拔地而起。富安城周边俨然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工业区。

  大同历十八年(公元1642年)11月15日,京城。

  今年公民议会异常热闹,整个民朝的富商云集京城,还有大量的想去金山的冒险家,他们也停留在京城。

  这大半年时间,对民朝百姓而言,新大陆可以说是霸榜的热点,任何的八卦新闻都少不了它。

  5月环球舰队回归,并带回来在新大陆发现华夏遗族的消息,轰动了整个民朝。

  6月元首府宣布,任何愿意去新大陆的人,都可以获得500亩土地。再次轰动所有人,不少农户都心动。

  7月份的时候,大儒钱谦益,刘宗周,黄道周,张溥他们联合考据出,新大陆的土著是三皇五帝,天皇伏羲氏的遗族,伏羲定四方,派遣一支羲和部落的人,一直往东方行走,他们一直走到辽东以北,通过冰架,到达了新大陆,而后因为新大陆气候恶劣,又一直往南迁徙,最终难到了新大陆的南方,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叫玛雅的国家。

  而证据就是他们崇拜的神灵羽蛇神形象,就是伏羲“龙身人首”图腾与当地鸟类崇拜的结合体,他们也有崇拜先祖的习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自称是太阳的后裔,这些都与伏羲是高度吻合,总之找到了大量和伏羲族高度相关的习性。

  当然这些略显学术意义的报道,对普通人来说,太过于高深了,既然这么多高深学问的大儒都认可了,他们是华夏遗族的身份,那大概率是真的。

  尤其是京城看过这些新大陆土著的人更加相信了,京城百姓见多识广,民朝开国之后,四夷宾服,万邦来朝,什么西域人,大漠人,欧罗巴人,天竺人,波斯人,大家什么人没见过,看到这些人的外貌,就能明显看出这是异族人。

首节 上一节 356/4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