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325节

  食堂一侧,密密麻麻排列着几十个打饭窗口,每个窗口上方都挂着写着菜名的木牌;另一侧则是成排的木质长桌和长凳,此刻正被迅速填满。工匠们自觉排起长队,秩序井然,大家有说有笑,享受这片刻的轻松。

  “元首,您今天可有口福了!”贺秀笑着指向一个排着长队的窗口,“厂里昨天采购了一头牛,厨房那边精心处理了,今天做了土豆烧牛肉。这道菜可是您当年在军中最先推广开的,大家都说是‘元首菜’。您正好尝尝,看咱们厂大师傅的手艺地不地道?”

  徐晨闻言失笑:“我那时不过是因地制宜,把土豆和牛肉一锅炖了,图个方便顶饿罢了,算什么开创?真要论烹调火候,还得是厂里的大师傅。”

  说着,他们也随人流排到一个窗口前。窗口后的长桌上,一字排开十几个巨大的陶盆和木桶,里面盛放着各式菜肴:清炒时蔬、油焖笋干、麻婆豆腐……素菜居多,但荤菜也有,咸鱼干,红烧鸡块,而后就是冒着腾腾热气和浓郁肉香的土豆烧牛肉,这也是大部分工匠必点的菜肴。

  这样的伙食标准,在刚刚解除粮食限量供应不久的大同社境内,堪称奢华,足见纺织厂的效益之好。

  掌勺的师傅见到贺秀和徐晨,格外殷勤,手中的大勺舀得满满的,实打实地扣进他们的餐盘里。

  三人端着餐盘,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徐晨尝了一口土豆烧牛肉,牛肉炖得酥烂入味,土豆吸饱了肉汁,香糯无比,他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赞道:“香!味道醇厚,火候到位!这确实是我吃过最好的土豆烧牛肉之一。”

  贺秀脸上露出几分得意:“不瞒您说,厂里的大厨以前是御厨,我花了好大代价才聘请他过来当厨师长的,这要不吃的好一点,我等怎么建设大同世界?”

  徐晨点点头,又环视了一圈食堂里虽然忙碌但面色红润、欢声笑语的工人们,问道:“秀儿,你们厂里工匠如今的工钱具体是个什么水平?”

  贺秀显然对此了然于胸道:“普通熟练工匠,基础月钱是三两银子。加上计件奖金、绩效考评、通勤的马车补贴,住宿补贴,一个月实际到手平均能有四两左右。

  最近半年效益特别好,厂里又增设了一项半年奖,是三两现银再加一匹咱们自产的上好棉布。年终奖一般是三个月基础工钱,外加米、面、油、肉等年货。林林总总算下来,一个踏实肯干的工匠,一年收入六七十两银子是不成问题的。”

  徐晨听了,不禁笑道:“难怪近来总有些工坊主和商贾跑到总理大臣府诉苦,状告你贺大厂长‘恶意挖人’、‘哄抬工价’,扰乱这京城的用工市场。你这待遇,怕是让不少东家睡不着觉了。”

  京城这边工价算是比较高,包吃的情况下,一个工匠的工钱大概是二两上下,纺织厂这里不但超过了民间纺织厂两倍,要把福利待遇算上去,差距大概有三倍。

  所以每次第一纺织厂招工,其他民营纺织厂的职工就会马上跳槽。让那些小作坊主头痛不已。他们辛辛苦苦培养出一些个熟练的女工,结果马上就被官营作坊给挖走。

  贺秀闻言,不屑地撇撇嘴,带着一丝鄙夷道:“那是他们抠门,舍不得花钱,但凡他们把购买马车,修宅院的钱拿出一些给工匠,工匠也不会这么快舍弃他们这些老东家。他们不舍得给钱,还不允许人家跳槽。这些人还当工匠,是以前的佃户,他们要是有良心,赚了那么多钱,也不愿意提升工匠的工钱。”

  她越说越激动道:“工匠们凭手艺吃饭,谁给的钱多、待遇好,自然就往哪里去。这是天经地义!他们自己抠门,留不住人,倒怪起我们按劳付酬、善待工友了?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要我说,这不是我们扰乱市场,是我们在重新立规矩!立一个工匠就该值这个价、就该过上好日子的新规矩!”

  徐晨看着她因激动而泛红的脸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他没有直接评论谁对谁错,只是笑了笑,继续低头享用盘中那份土豆烧牛肉。

第435章 ,工匠文化与工匠生活

  5:30一到,纺织厂上空响起一阵悠长而浑厚的钟声。听到这声音,锅炉工匠开始停止加煤,慢慢的蒸汽的轰鸣声音也逐渐减小,推动机器的驱赶缓慢停下。

  工匠们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大家熟练地将纺锤、梭子等工具归置到指定位置,拿起扫帚和抹布,开始清扫棉絮飞扬的车间。

  女工们一边说笑着,一边用头巾掸去身上的棉绒。成了家的汉子们脚步匆匆,互相招呼着就往托儿所赶,这会托儿所正热闹着呢。

  一个工匠一把抱起自家胖小子,小家伙咯咯笑着去抓他爹沾着棉絮的胡茬。他媳妇已经等在门口,两口子说说笑笑地往菜市场去,盘算着晚上是买条河鱼还是称斤猪肉。

  那些还没成家的年轻工人们则是另一番光景。梳着大辫子的女工们相约着回宿舍换了身鲜亮衣裳,男青年们早就等在了厂门口。

  公共马车叮当作响地驶来,小伙子们抢着付了车钱,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往京城里去。

  今晚大戏院上演《牡丹亭》,听说从苏州来了个演员,唱功了得。

  随着人流逐渐散去,偌大的厂区渐渐安静下来。机修队的老师傅们带着徒弟开始巡查管道,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在空旷的厂房里回荡,反而衬得四周格外宁静。

  但到了晚上7点,纺织厂的夜校开始点燃煤油,敞亮起来,一个个男女工匠进入。

  徐晨跟着第一纺织厂的工匠司长朱斌参观纺织厂的夜校。

  朱斌是大同社第一师的老兵,在进攻洛阳之战的时候,从城墙上摔了下来把腿给摔折了,后来就被安置在第一纺织厂,成为工匠司主官。

  他看着徐晨笑道:“元首,老厂长就极其重视教育,我们纺织厂成立之初就组织夜校,当时大伙都是在空地的广场学习,老厂长经常给工匠上课,等贺厂长接任之后,更是建立了这间夜校,现在纺织厂所有的工匠最起码认识上千简化的汉字。”

  纺织厂的教学楼很大,是个两层的楼房,有十几间教室,可以容纳几百学生,这教学楼白天的时候,教纺织厂工匠的小孩,和四周小孩读书。到了晚上,则成为了工匠们的学习的地方。

  朱斌继续道:“而且这段时间,鲁班院的大匠在厂里搞研发,我们也请了这胡大匠等人教工匠一些机械学问,很多工匠都喜欢学机械上的知识,胡大匠的课几乎是人满为患。”

  徐晨在教室外面观看,果然胡俊的课堂可挤满了,有五六十个男男女女。

  “注意看这个联动装置,”胡俊的声音洪亮有力“蒸汽推动活塞做直线运动,通过这个曲柄连杆机构,就转化成了飞轮的旋转运动。”胡俊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蒸汽机的运动原理图,而后一点点的教导他们。

  这些工匠也听的极其认真,大家拿出纸笔。抄了黑板上蒸汽机的画像记录下。

  朱斌仰起脖子骄傲道:“我们夜校教育已经出了成果,今年有12工匠考上了蒸汽学院,厂长为了让他们安心学习,保留了他们编制,生活费由厂里出。”

  这一点让朱斌极为自得,大同社开始大范围普及教育,加上又有夜校扫盲,普通百姓读书识字率逐年暴涨,现在识字率大概在五成上下,所以在民朝读书人已经白菜价,算不得什么身份。

  但正是因为读书的人多,能考上学府,这也是极难的,大同社的各类学府有二十三座,每年招生也就是2万出头,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大同社中考的竞争激烈程度并不差的科举。

  在朱斌他们看来,能考上学府的学生,就相当于以前考上了举人,他们厂出了12个举人,这如何不让他们自豪得意,这要是放在前些年,厂里都要弄几座牌匾。

  当然大同社也有自己的光荣,这12个考试学府的工匠,他们被挂在了工厂最显眼的光荣榜上,激励在场的工匠向他们学习。

  徐晨满意点点头,后面他又看了几个教室,有教师教女工读书认字的。还有的则是纺织厂内部的大匠,教导女工纺织有关的技术,印染有关的技术等等。

  还有的则是教剪裁和服装设计,说这里是一个简单的纺织技术学校也不为过。

  桑文成为纺织部长之后,组织了整个大同社范围内纺织大匠,对纺织印染等各个工序的技术工匠,制定了标准,评定了等级。

  总共有4个等级,分别是初级,中级,高级,大匠级。而后这套评级体系,普及到大同社各个行业当中。

  到了大匠等级,基本上是每个行业最顶尖的技术工匠,相当于后世的8级工。

  而这些评级也不是毫无作用,只要评上了这些等级,收入和晋升都会有优升提拔。

  现在连私人纺织厂也认可这些等级证书,为了招揽大匠级别的工匠,那些私人作坊主,愿意出高空钱给房子,给马车,以拉拢人才。

  正是有了物质的保证和晋升的可能,让工匠们看到进步的希望,所以这些夜校才会有这么多工匠的加入,他们想多学知识,提升工钱。改善自己的生活。

  而第一纺织厂就是因为有这套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纺织厂内有大量的优秀人才,第一纺织厂才能生产大量高档的羊绒,色彩艳丽,图案精美的棉布,以及各种价格高昂却漂亮的服饰。

  整个京城高档布料市场,高档成衣市场,几乎被第一纺织厂霸占。

  那些私人纺织厂对第一纺织厂把工匠当爹来的养,胡乱提高工钱,乱发福利待,扰乱用工市场,喜欢挖他们的墙。可以说他们把第一纺织厂恨的咬牙切齿。

  但他们自己做衣服,做棉被,却还是喜欢使用第一纺织厂的布料。

  而贺秀之所以敢这样给第一纺织厂工匠这样发福利和工钱,一方面他们占据产业链的上一游,生产的都是高档的棉布,羊毛制品,还有各种成衣制品,它们价钱高,利润高。

  另外一方面则是徐城最开始建立纺织厂,就极其重视产业链的建设和管理。

  毕竟这两个名词经过后世互联网的传播,已经成为了路人皆知的常规知识。

  但在这个时代,一个产业链的建设和管理,就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学问。大同社的作坊本就超出了资本主义初期的血肉作坊一个等级。

  而对于民朝那些封建式的作坊主,更是降维打击。他们根本不可能是大同市这些完善产业链作坊的对手。

  搞家族式管理,还能严控成本,提升利润,但只要一上规模,就会被大同社的作坊教育做了,而后再经过一顿的捶打之后,不心甘,不情愿学习这套制度。

  缓慢的从封建作坊主转变为资本作坊主,而那些不愿意改变,跟不上时代的作坊主,不是发展规模小,只能在一州一县这种小地方生存,要不就是规模庞大,管理失控,最后破产。

  想要活下来只能跟着大同社作坊学习。

  看完夜校,徐晨在朱斌的陪同下信步走向工匠宿舍区。

  第一纺织厂地处京郊,为解决工匠住宿,建起了几栋三层的筒子楼。这些砖木结构的建筑样式朴实,两侧设有楼梯,每层一条长廊贯通,两侧密布着房间,格局实用却略显拥挤。

  宿舍条件算不上优渥。推开一扇木门,只见约莫几十平米的房间,分成两间房,一间卧室,一间客厅。

  卧室内整齐排放着四张双层木床,床下就是有一些工匠的洗漱用品,床上就摆着被子,还有几件乱丢的工作服。

  大厅则摆满了木柜,木柜上用铜锁锁住,里面放的都是工匠的珍贵的私人物品。

  工匠洗漱、如厕都需至楼尽头的公用区域。更不便的是,由于宿舍区与厂房相距不远,每当蒸汽机轰鸣作响,房中也能清晰听到那沉闷而有节奏的噪音。住在这里唯一的好处,便是上班近便、省却房租。

  厂里也有不少已成家的工匠选择在城内安家。为此,纺织厂专门开通了往返京城的公共马车线路,每月还发放交通补贴,因此下班后,总能看到赶车的工匠们互相招呼着踏上归途。

  徐晨走过几间静悄悄的宿舍,有些工匠选择留在房中休息,或是倚在床上读报,或是翻看流行小说,油灯下身影安静。

  但就在这时,一阵喧哗从走廊尽头传来:“来来来,压大压小?买定离手!”

  朱斌脸色顿时一沉,徐晨也已迈步走向那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宿舍。推开虚掩的房门,只见十几人围着一张旧木桌,桌上散落着铜钱和粮票,中央一副木碗扣着三颗骰子。

  众人赌得正酣,直到有人抬头瞥见徐晨,失声叫道:“元首!”

  一刹那,喧闹戛然而止。工匠们如同犯了错的学生,慌忙起身低头,不敢直视。徐晨目光落向那个还捏着骰子的年轻人:“不愿吃学习的苦,我不强求。但京城里有戏院、书场、杂技社,那么多地方可去,为什么偏要赌钱?”

  那叫武鸣的工匠嗫嚅道:“京城太远了,元首,我们就是小赌玩玩,不敢来大的,”

  朱斌勃然大怒,指着他道:“你还狡辩!当初老厂长压着你上学,才勉强识得千字,脱了文盲的帽子!如今倒带头赌起来了?小赌怡情?我看到多少赌鬼赌红了眼,压上家当不说,还卖儿卖女,士绅博物馆里那些赌到卖儿卖女的惨事,你是不是从没去看过!”

  武鸣低声嘟囔:“没,没这么严重,我们就是无聊,就是耍耍,元首您不让,我们就不玩了。”

  徐晨抬手止住朱斌,语气平静道:“好了,把这里收拾干净吧,玩可以,但赌钱就不好了。

  为了认识你们的错误,明天你们下班之后去金城去看一下士绅博物馆,专门看那些因为赌博家破人亡的事迹,看完之后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要诚恳,要深刻,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起码要有800字,写完了之后你们交给朱斌,由他交给我来看。”

  “知道了!”武鸣等人这才如盟大赦,把自己的钱收拾起来,纷纷离开。

  人散后,朱斌苦笑叹息:“厂里总有些落后分子,软硬兼施也不上进。”

  徐晨微微点头:“人之常情,读书之苦,不比劳作少,是人总想寻些轻松的消遣。”

  他沉吟片刻,回想起曾经那个时空中应对这类问题的方法,单调的工余生活,往往是赌博和不良习气滋生的土壤。

  但他生活的时代,工厂根本不会管这些事,做了大半天的活,只想倒头睡觉,哪里有这样的闲工夫。

  而且即便是真有这样的事,工厂基本上也不会管。

  徐晨当年打工的时候就吃过一次这样的亏,当时他去狮城打工,有一个工友迷上赌博,当时他还不知道,说是没钱吃饭,他就借了350块。

  结果这钱刚借出去,就有人跟他说,他那不是借钱去吃饭,而是借钱去赌博。

  果然赌鬼的话不值得信任,他借了这点钱,换算一下也不过就上千块钱。

  最开始徐晨还不好意思讨要,到了月中,发现借钱的那个赌鬼还没有还钱的意思,只能主动去要。

  结果他说钱花光了,没钱。

  后面几个月,徐晨也不讲究什么面子,刚一发钱就去讨,结果更绝的事情就来了,一发钱这个人就消失了,等第二天一早,又输光了。

  他这点钱硬生生的拖了半年多,都快到新年了,这个时候徐晨才意识,过年这个赌鬼回老家,只怕这笔钱都不会还。

  徐晨只能找到这个人,先让他打欠条,承认借了自己的钱,而后又上报给自己打工的工厂。

  工厂倒是限制他不让他去博彩的场所了,但他也只还了100块,后面果然他过年回老家,就一去不回了,欠了不少人的债务也没偿还。

  作坊主可以不在意工匠的日常生活,但他们大同社显然不可以。

  现代没有借鉴的意义,但倒退几十年是什么情况?

  足球联赛,篮球联赛,各种比赛和作坊俱乐部,这不就是最好的答案。

  他对朱斌说道:“工匠司不仅要维护权益,更要组织生活。我们可以在厂里组建足球队、篮球队,划出场地让大家活动;建活动中心,摆上象棋、围棋,甚至举办联赛,让工匠们有正经比较、团结协作的地方。要把大家的业余时间引导到健康、有趣的娱乐上来。”

  朱斌听得认真,连连点头:“元首说的是!我明天就召集各组骨干商议。”

  徐晨继续道:“这个计划好好弄,各种经验总结都要详细记录,然后逐步扩大推到整个民朝,到时候我们也可以作坊为单位,组建一个全国性的大联赛,这种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提高工匠的凝聚力,大家的荣誉感。”

首节 上一节 325/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