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第685节
但蒋光头一句“升至中校”,却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既然如此,他只能选择乘风踏浪。
“潘毓桂的治丧委员会成立了吗?”
王天木道:“还未收到风声,但以宋哲远与他的关系,若无意外,他会担任治丧委员会的会长。”
宋应阁想了想道:
“宋哲远好不容易逃离平津这个旋涡,不会轻易返回。我估计他会下令,将潘毓桂的尸体送回盐山。如此一来,他既可以处理丧事,又不必直面日本人。”
王天木点点头,认可了这个推测。
“潘毓桂作为出名的亲日派,小鬼子无论出于何种考虑,都不会错过他的葬礼。”
宋应阁道:
“不错,除了日寇,殷汝耕也极有可能出现在葬礼上。到时候,人员混杂,正是我们下手的好时机。”
“具体该如何做?用毒、爆破、放冷枪还是伪造成意外。”
宋应阁没回答这个问题,转而道:
“我记得特务处天津站的书记名为曾澈,王区长可否发报一封,邀其来北平与我一见?”
曾澈1913年生人,1935年从沪市法学院政治系毕业后,经林尉引荐加入复兴社,在侍从室任职。
他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能爬到天津站书记的位置,除了与林尉、胡宗南等人关系密切外,他自身的能力,亦不可小觑。
华北沦陷后,他领导的华北锄奸团,可是杀了不少汉奸,一时之间,让走狗们人人自危。
锄奸团在抗日时期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组建之时,华北已沦陷了几个月,武器装备短缺不说,管理也曾一片混乱,实为可惜。
所以,宋应阁决定让鬼子汉奸们恨之入骨,畏惧如虎的锄奸团,提前诞生。
而且它的组织更加隐秘、纪律更加严明、武器弹药亦更加充足。
王天木笑道:
“曾澈可是个人才啊。他来了天津站之后,大力发展外围,利用学生铺设情报网。不少家境优渥的学生,反而为天津站捐献经费,着实解了燃眉之急。”
“是啊,天津离盐山更近些,这次刺杀殷汝耕的行动,还得仰仗他们。”
“好,我等下便让人发报,他天黑之前,便能赶到。”
黄昏,正阳门东火车站。
宋应阁与王天木在站台等候。
火车到站后,一位身材挺拔,满脸英气的青年朝着二人走来。
人多眼杂,三人随口寒暄了两句,便出了站,坐上汽车,朝着六国饭店赶去。
车内,曾澈调侃道:
“今儿太阳真打西边出来了,王区长竟舍得把老宝贝开出来接我,实在是受宠若惊。”
王天木老脸一红,道:
“莫笑我,北平区可全指着这台老宝贝呢。若真使坏了,日后需要用车之时,岂不是欲哭无泪?”
宋应阁笑道:
“等杀了殷汝耕,你向处长打个条子,处长焉能不给北平区配几辆车?”
“哈哈,那敢情好。”王天木不由得笑出了声。
曾澈惊讶道:
“处长要我们刺杀殷汝耕?这厮可不好杀,整日躲在通县不露面,就是个老乌龟。”
王天木笑道:“我们推测殷汝耕会出席潘毓桂的葬礼,而正是我们下手的绝妙时机。”
曾澈再次惊讶道:“潘毓桂死了?什么时候的事?”
“这你就得问宋股长了。”王天木道。
宋应阁挑能说的,简单说了几句,而后道:
“潘毓桂的葬礼,大概率会在盐山老家举行。一旦消息确定,咱们立即动身前往布置。保准让殷汝耕有去无回。”
曾澈想了想,道:
“这种狗汉奸,一枪杀了真是便宜他了。不如想个法子将其绑了,送回金陵,然后当众处以极刑,如此方能解心头之恨。”
“倒是个不错的提议。王区长以为如何?”宋应阁道。
王天木面色犹豫。
杀人和抓人的难度,可谓是天壤之别。
且如何将人转送回金陵,亦是个难题。
“此举是否太过冒险?且处长有令,刺杀殷汝耕之事,不得声张,更不得暴露是特务处所为。咱们这么做,恐会惹处长不快。”
宋应阁笑道:
“这有何难?押回金陵后,不公开审理,秘密处决便是,如此也不算违抗了处长的命令。
而且,我想无论是委员长还是处长,都想当面痛骂、踢几脚殷汝耕这个汉奸吧?
说不定委员长,还会特别嘉奖咱们呢?
尤其是王区长您。
本部的书记室主任一职还空着呢。
你就没点想法?”
王天木权衡一番,点头同意了下来。
打动他的是“书记室主任”五个字。
他可太想进步了。
说一千道一万,只要能离开华北这个鬼地方,让他干什么都成。
说笑间,三人抵达六国饭店。
酒足饭饱之后,王天木先行返回。
宋应阁则与曾澈在套房内,促膝长谈。
“曾书记,我听说你在天津发展许多学生,组成了外围情报网络?”
曾澈道:“确有此事。学生多是热血青年,抗日情绪高涨,虽经验不足,但只要引导得当,亦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宋应阁站起身,来到书桌后,佯装打开抽屉,实则从空间里拿出本计划书,递给了曾澈。
“你有没有想过,只让他们搜集情报,太过大材小用了。”
曾澈接过计划书,翻阅了起来。
宋应阁来到窗口,点燃一根烟,注视着日本领事馆。
‘总有一天把你炸了。’
等了片刻后,曾澈放下计划书,长舒了一口气,道:
“我不同意成立锄奸团。”
宋应阁有些诧异,道:
“为何?”
曾澈沉默了一会,道:
“他们只是学生,学习才是第一要务。我利用他们收集情报,已十分自责。
锄奸团这种以暗杀、破坏为目的的组织,必会造成学生死伤。
抗日是中国军人的使命,就算要抛头颅洒热血,也轮不到学生。”
第327章 算计
“你觉得中日开战后,华北能抵抗多久?”宋应阁问。
曾澈道:
“抵抗多久?二十九军十万人,日本的华北驻屯军只有区区几千人。
宋科长为什么会问出华北抵抗多久这种问题?
难道不该是我们势如破竹,收复失地吗?”
短期战争确实如此,七七事变初期,二十九军若能果断出击,先声夺人,确可占据要地。
可一旦关东军、日本本土的军队出动,在硬实力面前,华北沦陷是必然的结果。
但总归能抵抗上一段时日,不会被势如破竹,将大片国土拱手相让。
可惜啊,宋哲远虽有抗日之志,但对局势严重误判,加之存有私心,白白错过了大好局势,失了先机。
蒋光头虽口号喊得响亮,但前期的态度亦是摇摆不定。
着实可恨。
“你觉得中日开战后,华北会不会沦陷?”
面对这个问题,曾澈只得沉默以对。
宋应阁继续道:
“沦陷是早晚的事,到时候你觉得你口中的学生,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还能接受原本的教育吗?伪满什么情况你不知道吗?
锄奸团的存在,就是为了应付这种局势。
越早成立,准备就越充足。
成员们执行起任务来,安全性就会越高。
再者说了,你与学生接触得那么多,难道感觉不到他们心中强烈的反日情绪吗?
一旦华北沦陷,必会有热血青年行刺杀之事。
他们没有受过训练、没有组织纪律,也没有武器,刺杀之时,必会有很多无谓的牺牲。
上一篇: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下一篇: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