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第515节

  国际交通线真正打通,还需等到抗战全面爆发之后。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宋应阁思量片刻,脑中忽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既然运不到西北,那便不运了。

  干脆用日本人的身份,在天津办个医械厂,光明正大的生产。

  天津离西北近,运输也方便。”

  万睦立即明白了宋应阁的意思,眼神一亮,道:

  “这倒是一条新思路,可以尝试。”

  武先生笑道:

  “年轻人脑子转的就是快。

  天津那边的地下线倒有好几条。

  运输的问题,不用发愁。”

  宋应阁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

  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利用这三个月的时间,尽可能得多生产些医疗器械。

  等到国际交通线一打通,他便转将设备从水路转运海参崴,然后在苏联境内绕一圈,运至西北。

  万睦想了想,继续道:

  “具体细节还有待商榷。

  比如这个工厂,由谁来管理?

  开几条生产线。

  工人、厂房,设备等等。

  这一套流程下来。

  若某个环节略有耽搁。

  只怕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宋应阁一想还真是这么个理。

  如果真在天津办厂,他必须赶过去。

  而且后续的管理,也是问题。

  正当他为难之际,武先生笑道:

  “伙计同志。

  你的想法很大胆。

  但还不够大胆。

  依我看,不如直接在沪市收购一家经营不善的小型医械厂。

  一来,你人在沪市,能够照应。

  二来,沪市的地下交通线也很畅通。

  你觉得如何?”

  这句话,可谓是一句惊醒梦中人。

  与其费劲巴拉地从头创办一家医械厂,不如直接收购,省时省力。

  “那就按武先生说的法子办。

  不过这家医械厂,还是交给沪市的地下组织来经营吧。

  有我暗中照应,应当出不了什么岔子。”

  和大批量购买药品不同。

  药械厂之事更隐蔽,不易被发现,且需要多人配合,更适合组织去做。

  宋应阁从公文包,掏出三万法币,递给万睦,道:

  “收购一家小型的医械厂,最多一万法币,就能拿下。

  剩下的钱,用来进购运材料,维系工厂的运作。”

  与其说是厂,不如说是作坊,更为合适。

  工人不过五六个,模具也只有针管和针头。

  看似不起眼,但若是全力生产,产量不容小觑。

  万睦没有客气,接过钱,装进包里,笑道:

  “多谢财神爷。”

  宋应阁连连摆手。

  武先生举起酒盅道:

  “来,为了革命,满饮此杯。”

  三人碰杯,一饮而尽。

  放下酒盅后,宋应阁道:

  “还有一事,我需要汇报。

  经理同志,您还记得下犬木央招供之事吧?

  冈本正季敢在计划里写明,会有我们同志刺杀蒋光头和汪精卫。

  这说明,他有绝对的把握。”

  万睦沉吟少顷,问:

  “说说你的看法。”

  宋应阁严肃道:

  “两个可能。

  一、他至少策反了一名同志,并保证这人能为他所用。

  二、他识破了我们一位或几位同志的身份,准备来个栽赃嫁祸。

  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得不防。

  我建议,立即对沪市地下组织的成员,进行甄别。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从中协助。”

  这话说完,房间内安静了两秒后,武先生沉声道:

  “我的建议是查。

  这么做,并非是我们怀疑自己的同志。

  而是对他们的安全负责。

  经理同志,您觉得呢?”

  万睦面色紧绷,神情肃穆。

  “我保证,一查到底。”

  宋应阁道:

  “我推测,此人职务不高。

  之前应该与日本人有过接触。

  或许还失联过一段时间。

  我记得沪站的特务处,曾有一名三面间谍,名为孔观星。

  虽然他是受组织的命令,潜伏在沪站,并投靠日本人。

  但不排除,他真的被小鬼子策反、又或者识破了身份。

  我觉得应该重点甄别一下。”

  万睦摇摇头,道:

  “孔观星的情况,你不了解。

  他真正投靠日本人的概率,几乎为零。

  倒是被暗中利用的可能性更大。

  这件事,我会严查。”

  正事说完,三人又聊了片刻。

  武先生下午还有要事,不能久留。

  离别之际,他握住宋应阁的手,严肃道:

  “伙计听令。”

  “在。”宋应阁身子一正。

  武先生用温厚但不容拒绝的语气道:

  “任何时候。

  只要你感觉生命受到了威胁。

  无论情报多么重要。

  都必须立即撤离。

  能做到吗?”

  闻言,宋应阁的泪腺在开始隐隐作祟。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了那份感动。

首节 上一节 515/7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下一篇: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推荐阅读